古代的“八百里加急”是什么意思?

看武侠小说中提到,想了解了解,还有给推荐几本武侠小说!

古代的“八百里加急”专用来表示紧急情况下的信息传递。

古时候的文件传输靠的是驿站,一般每隔20里有一个驿站,一旦需要传递的公文上注明“马上飞递”字样,按规定要求每天300里,如遇紧急情况,可每天400里、600里,最快达800里。

传递紧急文件时,每个驿站都用快马,这样,虽然不是千里马,但每匹马都死命跑,也可以一日千里,“八百里加急”用来表示情况紧急程度。

扩展资料

历史发展

辽宁地区出现文字记载的驿站是在唐朝。宋代人著的《五经总要》中曾提到过唐代的营州道上所设的驿站,虽无具体站名,但可以知道唐代驿站的设置已经达到了辽东。到了辽代,中京大定府至东京辽阳府之间设置了驿站,有十四处驿馆。

到金代时,则在上京会宁府至燕京之间,沿辽西傍海道设置了驿站。为了适应军事需要,加强通信联络,金效仿宋王朝在辽宁地区建有的递铺。递铺一般建在有驻军的主要交通线附近,好像一个方形的小堡,四角插着黑旗。铺与铺之间的距离一般在十里左右,每部有四人,管理非常严密,具有军事性质。这时的递铺和驿站归朝廷统属兵部领导,驿站按照朝廷所规定的标准供应给过往官员的食宿和车马。

到了元王朝,由于疆域辽阔,发展交通,强化了驿站制度,这也成为它巩固政权的重要手段,这时驿站也叫“站赤”,实际“站赤”是蒙古语驿站的译音。

到了明代除开通沈阳至旅顺的驿站外,在其它干线道路上均设置了驿站。在明代还设立了递运所,专门从事货物运输的组织,其主要任务是预付国家的军需、贡赋和赏赐之物,由各地卫所管理。递运所开始设于洪武元年(公元1376年),它的设置,是明代运输的一大进步。递运所除担负驻地指定运输路线的任务外,还要做好海、河运输的集散工作。

清顺治帝入关后,建都于北京,称原来的都城盛京为留都,盛京驿站分驿、站、铺三部分。驿站是官府接待宾客和安排官府物资的运输组织。站是传递重要文书和军事情报的组织,为军事系统所专用。铺由地方厅、州、县政府领导,负责公文、信函的传递。盛京驿站基本上是沿袭明代驿站设置,不受行政区划的限制,而是根据交通状况而定。

驿站使用的凭证是勘合和火牌。凡需要向驿站要车、马、人夫运送公文和物品都要看“邮符”,官府使用时凭勘合,兵部使用时凭火牌。使用“邮符”有极为严格的规定,对过境有特定任务的,派兵保护。马递公文,都加兵部火票,令沿途各驿站的接递如果要从外到达京城或者外部之间相互传递的,就要填写连排单。

驿站管理至清代已臻于完善,并且管理极严,违反规定,均要治罪。到了清代末期由于有文报局的设立开始与驿站相辅而行,继而废除了驿站,同时有文报局专司其事,以后又设邮政,而文报局也逐渐废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八百里加急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7-21
我国古代传递文书,最急的叫做"八百里快马加紧",是"八百里快马加紧"没错,

每个驿站都备有递送这种文书的快马,上一站送文书的快马到时,立刻要换骑,一站站传递下去(是不是有点像火炬传递?),一日之间,总要换十匹八匹马,所以尽管那些马不是千里马,在十二个时辰内跑七八百里也不是难事.

楼上没推荐武侠小说,我给你推荐几本吧,金庸的大家都熟知了就不一一累述,
像萍踪侠影录,七剑下天山,白发魔女传,侠骨丹心都不错!是梁羽生的作品!可以一看!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1-15

古时候的文件传输靠得是驿站,一般每隔 20 里有一个驿站,一旦需要传递的公文上注明“马上飞递”的字样,就必须按规定以每天 300 里的速度传递。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6
 古时候的文件传输靠的是驿站,一般每隔20里有一个驿站,一旦需要传递的公文上注明“马上飞递”字样,按规定要求每天300里,如遇紧急情况,可每天400里、600里,最快达800里。传递紧急文件时,每个驿站都用快马,这样,虽然不是千里马,但每匹马都死命跑,也可以一日千里,“六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用来表示情况紧急程度。
  在文学作品中,对此有精彩描写:“八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一卷黄尘滚滚,骏马飞驰而至,但见人影一晃,跳将下马。大喝:“八百里加急!御赐金牌,阻者死,逆者亡!”随即便见烟尘滚滚,骑者已然离去!此时,古道凝云,晴空赫然!
  诗人岑参在《初过陇山途中呈字文判官》一诗中写到“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平明发咸阳,幕及陇山头”。在这里他把驿骑比做流星。按唐政府官方规定,快马要求一天行180里左右,再快些则要求日行300里。最快的要求则为日驰500里。天宝十四年十一月九日,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乱。当时唐玄宗正在华清宫,两地相隔三千里,6日之内唐玄宗就知道了这一消息,传递速度就达到每天500里。
  据《大唐六典》记载,最盛时全国有1639个驿站,专门从事驿务的人员共二万多人,其中驿兵一万七千人。邮驿分为陆驿、水驿、水路兼并三种,各驿站设有驿舍,配有驿马、驿驴、驿船和驿田。
  在各种驿里服役的人,一般叫做“驿丁”、“驿夫”,或称“驿卒”、“驿隶”。从名称来看,他们的身份比较低下。陆路上的驿丁,也同样受到煎熬。他们在烈日之下,在寒风凛冽的冬天,在倾盆大雨之中,都毫无例外地要身背文书袋,匆匆奔驰在驿路上。敦煌有一幅晚唐时期题为《宋国夫人出行图》的壁画,就描绘了当时驿使身背布袋的形象。他们日常的任务很繁重,除途中奔跑着传递文书外,还要兼管扫洒驿庭等事。
  在唐朝法律中把邮递过程中的种种失误的处罚,都规定得很细。稍有差错,便要受到严厉的处置。唐朝规定,驿长应负有若干责任,首先必须每年呈报驿马死损肥瘠,呈报经费支出情况。若有驿马死损,驿长负责赔偿;若私自减去驿站人员和马匹,则“杖一百”。对驿丁的处罚更严。唐朝规定,驿丁抵驿,必须换马更行,若不换马则杖八十。唐律还规定,凡在驿途中耽误行期,应遣而不遣者,杖一百;文书晚到一天杖八十,两天加倍,以此类推,最重的处徒罪二年。
  有人问:“执行八百里加急这样的重要任务,被敌人或强盗半道劫去了怎么办?”唐律规定假如耽误的是紧急军事文书,则罪加三等。因书信延误而遭致战事失败则判处绞刑。
  《唐国史补》曾记载一个负责签发公文的员外郎的官,他处理一从河北发配到岭南的囚犯的文书,本应向河北、岭南两处发文,因夜间疏忽,只发了岭南一地,河北未发。事发之后,这个员外郎遭到了免官的处分。而泄露重大机密者处以绞刑。从这样严厉的法律看,一般强盗不会去动这些重要文件,免得招惹官方的拼命剿杀。而在交战时,应早料到敌方或会打埋伏拦截情报,至少会多途径多人携带文书以防万一。
第4个回答  2008-07-21
我国幅员辽阔,所以为方便联系,古代王朝就建立了以驿传方式通达信息的制度,西周时已经产生了邮驿传命的制度。唐朝时“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通过飞快的驿马,将岭南的荔枝送至长安而色味不变以取悦美人的记载,让人们领略了唐代驿传的神速。

清代驿站制度更加完备,全国驿、站、塘、台计为1785处,驿道四通八达,从京师通到各边远地区。

清代驿站管理严密,整个由兵部负责,京师设皇华驿,各省腹地及盛京地区设驿,军报所设为站。凡是通过驿站发递的,都要分缓件、急件。奏折、文书、军报的驿递均有规定,对军站的利用限制很严,往往是军机处发往西北两路将军、大臣的加封信函及返回文件,准由军站传递。其他的一般应由驿站传递,而督、抚寻常文书则应由塘铺递送,不能用马递。军机处文件,往往在公文上注明“马上飞递”字样,规定每天300里,如遇紧急情况,可每天400里、600里,最快达800里

八百里加急是什么意思
八百里加急,是古代一种紧急传递信息的速递方式。八百里加急,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速递服务,主要用于传递紧急公文。这一术语通常出现在古代小说或历史记载中。所谓“八百里”,指的是急递行程的距离,具体数值可能因时代和地域而异,但通常表示相当长的距离。而“加急”则表示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优先级进行...

古代的“八百里加急”是什么意思?
古代的“八百里加急”专用来表示紧急情况下的信息传递。古时候的文件传输靠的是驿站,一般每隔20里有一个驿站,一旦需要传递的公文上注明“马上飞递”字样,按规定要求每天300里,如遇紧急情况,可每天400里、600里,最快达800里。传递紧急文件时,每个驿站都用快马,这样,虽然不是千里马,但每匹马都死...

八百里加急是什么意思
回答:八百里加急是 表示的速度 =八百里\/天 我国幅员辽阔,所以为方便联系,古代王朝就建立了以驿传方式通达信息的制度,西周时已经产生了邮驿传命的制度。唐朝时“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通过飞快的驿马,将岭南的荔枝送至长安而色味不变以取悦美人的记载,让人们领略了唐代驿传的神速。 清代...

古代八百里加急到底有多快?
古代八百里加急是指传送的速度可达到每天800里。古时候的文件传输靠得是驿站,一般每隔20里有一个驿站,一旦需要传递的公文上注明“马上飞递”的字样,就必须按规定以每天300里的速度传递。如果遇到紧急情况,传送的速度可达到每天400里、600里、最快达到800里。传递紧急文件时,每个驿站都用快马,这样,...

古代官府600里加急,800里加急是什么意思
600里加急,800里加急指的是信息一天内要送这么远,可以看成是24小时内吧。古代的一里有很大的不同,看你指的是哪个时候了 周、秦、汉:1里=425.8米 唐:1里=454.2米 清光绪时:1里=576米 1929年起:1里=500米

古代传递信息,所谓的八百里加急到底有多快,何时用?
八百里加急就是传递信息的人不停歇,马不停歇,以最快的速度将所要传达的信息传达到位,一般用这种方式传递信息的时候都是发生了非常紧急的大事情。一、八百里加急的方式。在古代那个交通不方便的时期,八百里加急其实就是快马加鞭的将消息送达的一种称呼,但是也确实要比平时传递消息的速度快。因为要...

古代六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是什么意思
古代六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是一个成语,意指事情紧急到了无法再加快的地步。它形容情况非常紧迫,已经处于极限状态,无法再进一步加速。这个成语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些事物或行为的极限状态,表示已经难以再超越或达到更高的水平。

八百里加急是什么意思?
“八百里加急”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个故事,用来形容急迫到达目的地的速度和效率。故事中,一个急于救援羁押在外的亲人的人,不顾一切地飞驰了八百里路程,最终成功地解救了亲人。这个故事代表了中国古代人民对于家庭和亲情的执着和坚定,也反映了他们对于生命的珍视和对于天赐的机会不容浪费的态度。在现代...

古代的“八百里加急”到底有多快呢?
实际上,古代的“八百里加急”就相当于现在的特急件,代表军情十万紧急。我们先看一个例子,天宝十四年11月9日,安禄山带着五六万兵马在范阳起兵叛乱。当时,唐玄宗正在华清宫,两地相隔三千里,6 天之内唐玄宗就知道了这一消息,当时的传递速度就达到了每天 500 里。看来在如此军情十万紧急的...

你知道古代的“八百里加急”到底有多快吗?快得过现在的顺丰吗?
邮驿是古老的通信组织形式,是现代邮政的前身之一。古代的“八百里加急”就是个比喻罢了,与使用现代交通工具的快递行业无法比了。但在古时候,这是一个统筹管理做得十分细致有效的系统。众所周知,我国疆域辽阔,在远古时代,传递信息通过“击鼓传声”和“烽燧烟火”的古老方式。而真正具体的详实信息还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