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初期,撤销中书省和废除丞相制度后,内阁的地位日益提高,这主要说明了什么?

很急啊!!!

历来的皇帝不乏英明之人,他们并不比朱元璋差,却都使用了丞相制度,作为皇帝专制的封建社会,皇帝是并不愿意将自己的权利交出去的,因为一旦将权力分给别人,自己就有被制约的危险。但皇权的无限扩大性与皇帝的精力有限性的矛盾,必然导致丞相制度的产生。
废除丞相制度后,朱元璋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不过他并不在意,因为在他看来,多干点活就行了,然而事情远不像他想得那么简单。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皇帝和丞相之间的权力制衡关系,我们用另一种方式来表述。

双方的关系其实可以用拔河这个运动来形容。皇帝和大臣分别在绳子的一头,向着自己的方向拉,这项运动并没有裁判,但却有一项不成文的规则,那就是不能太过分。双方的进退都有一定限度。

这个限度正是上千年的政治实践划定的,他告诉拔河的双方,哪些事情是皇帝可以做的,大臣不能干涉,而哪些事情是大臣应该管的,皇帝应该允许。

在那上千年的皇帝与大臣的博弈中,这一规则在不断的完善。双方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能做什么,就在这样的规则中,权力达到了平衡。

而朱元璋不守规则,改变了这一切,他把大臣们拉得东倒西歪,并宣布他们从此被解雇了,然后拿着那根绳子回家晾衣服。

他似乎认为这样就解决了问题,权力由他一人掌握就可以了,不再需要所谓的平衡。

事实证明他错了,历史规则不是小小的朱元璋能够改变的,既然朱元璋并不喜欢这种平衡,历史之神将给他和他的子孙安排另外的拔河对手,而这个对手与之前的那些人不同。

他们也不守规则

我们要说明一下,朱元璋不守规则的行为只是害了他自己和他的子孙辛苦操劳,对于整个明朝政治而言,并不一定是件坏事。朱元璋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却没有砸到这个朝代。

在我们的历史和生活中,有着很多非常奇妙的规则,这些规则看不见,摸不着,却始终起着作用。比如著名的黄金分割,以黄金分割比例确定的图案是最美丽的,划分的结构是最合理的。很多的艺术高超的二胡演奏家发现,在胡弦的某个位置拉出的音色非常优美,经过验证,那个位置正是胡弦的黄金分割位。

这些规则实在是太神奇了,如果你依照这些规则去做,你就能够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如果你违反这些规则,你将受到它的惩罚。

在历史中也存在神奇的规则,这些规则在冥冥中操纵着一切,没有人可以抗拒它。

在这场拔河中,历史规则也起着作用,一千余年来,王侯将相们根据这一规则确定了自己的位置,而朱元璋无视这一规则,他认为自己能够彻底消灭丞相制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确实做到了。

他取消了丞相的官位,并禁止今后设置这一职位。他利用自己的权力消灭了丞相的称呼,但在这场斗争中他真的胜利了吗?

事实证明,历史的辩证法跟他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它搞出了一批名叫内阁大学士的人,这些人除了名字不是丞相外,其余的一切和丞相都没有什么区别,更具讽刺意味的是,他们的权力甚至要大于前朝的任何丞相。

他们无孔不入,无所不管。他们不但管理国家大事,还管理皇帝的私事,他们不准皇帝随意骑马游玩(正德),不准皇帝吃伟哥(隆庆),不准皇帝选择自己喜欢的继承人(万历),他们甚至开创了属于自己的名臣时代,一个几乎没有皇权制约的时代(高拱、张居正)!

朱元璋想用自己的一己之力改变延续千年的权力制衡,最终受到了历史规则的惩罚,朱元璋来到历史的商店里,想要买一块肥皂,历史辩证法却强行搭配给他一卷手纸。如果朱元璋泉下有知自己的行为导致的却是这样一个结果,估计也只能哭笑不得了。

朱元璋,你是伟大的,但也是渺小的。

在历史规则这个庞然大物面前,你是那么的弱小,你的抵抗是那么的无力。

历史大潮,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诚如斯言

参考资料: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 朱元璋卷》十五 胡惟庸案《明朝那些事儿第二卷》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9-21
这不能说明任何问题

明朝初年的这一系列行为,是因为明朝的开国皇帝在中国历代开国皇帝中有一点特殊,特殊在朱元璋是中国历史唯一的农民皇帝,中国历史共有两个平民皇帝,另一个是刘邦,他算个公务员,是亭长。毛主席为什么很看好朱元璋呢,他们的身分有一点相似的。

撤除宰相的目的,缘于朱元璋的小农思想的过度表现,,把天下当成自己产业,因而,也就象农民一样来算计家用了,因而加强集权,锁国也就不难理解了。

但这只是一个个例,虽然宰相没了,但明朝的皇帝专制却没有多大的加强,很快就皇帝的权利就得到了制约,这就是内阁,这正好说明,中国的文化,从来就不是极端专制得以延续和产生的土壤,小农朱元璋去了以后,子孙们的权利就下降了。
中国文化的上层历来,是很讲开放的,中国人能创造出唐宋明也就是因为,世居中原的汉族所具有的放眼世界的眼光,因此,小农民朱元璋的一系列祖制是推行不下去的,朱元璋只是个特殊的案例而已

封建制没落期,应该是皇帝的权利开始受制约的时候,明末皇帝权利得到制约就说明,明朝的封建制是在衰落的,因为这时候有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只有等新生事物出来以后,旧的事物才会衰落。

但为什么又在满清达到最高峰呢,因为中国这时候封建制又是在上升发展的阶段,因为满清把资本主义萌芽给彻底扼杀,明末的商品经济重新回到了原始的自然经济,因为,满清入关是中国历史的倒退,满清政权是奴隶制社会脱胎出来的奴隶制政权,满清那不君主专制最高峰,那就奴隶制专制最高峰。
中国的历史发展中,中央集权程度是在总体增加的,但是皇帝的权利却是在总体走弱的。不要因为一个满清就误会了历史。
第2个回答  2008-09-21
说明了 中央集权 的强化。
六部直接对BOSS负责。
内阁相当于取代了他们的位置。
这样官权就更分散 皇权就越巩固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08-09-21
中央集权的加强,皇帝将大权统揽。
第4个回答  2008-09-21
封建制的没落致使皇帝进一步集权来控制国家权力

明朝初期,撤销中书省和废除丞相制度后,内阁的地位日益提高,这主要说 ...
在这场拔河中,历史规则也起着作用,一千余年来,王侯将相们根据这一规则确定了自己的位置,而朱元璋无视这一规则,他认为自己能够彻底消灭丞相制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确实做到了。他取消了丞相的官位,并禁止今后设置这一职位。他利用自己的权力消灭了丞相的称呼,但在这场斗争中他真的胜利了吗?...

...初朱元璋废除丞相后,成祖朱棣建立的内阁在明朝的后期内阁大学士权力...
1、内阁官员品级高,能力强;一般都是大学士、各部尚书担任内阁首辅;2、明朝中后期的皇帝太差,炼丹修道、玩自闭、玩木匠等等,自己不管事;3、最重要的是制度造成,明朝初期,废丞相设内阁,内阁有票拟之权,从法理上讲,内阁是代行皇权,当内阁能力大皇帝能力小的时候,内阁首辅控制文官、军队、都...

明撤销丞相官职,设内阁主要反映了?
主要反映了明朝加强中央集权,丞相权力过大。为了加强皇权而废除的 以下是些资料。您看下吧 宰相制度的废除是强化君主专制的必然结果。 宰相制度自秦朝开始建立,到明朝废除,试分析宰相制度"立"与"废"各有何利弊 宰相在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内部可发挥双重作用:既可以辅佐皇帝,帮助皇帝处理政务,决策...

明朝统治这为什么设立内阁,说明了什么?
原因: 因为明朝在废除了丞相制度后,全国事无大小都由皇帝一人管理,皇帝为了减轻负担,就设立了内阁,协助皇帝处理国事.不同: 明朝内阁不是中央法定机构,没有权力,只是协助皇帝处理国事. 而宰相是中央的法定机构,而且拥有巨大权力,甚至可以干预皇帝处理政事,并不是协助这么简单....

急!!关于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相关问题(高一!)
4.明初在撤销中书省,废除丞相制度,改用四辅官而又证明不副职任之后,乃改用内阁制度以作为皇帝的辅政部门。到明成祖朱棣统治时期,内阁及其大学士的实际职权便已发生明显的实质性变化。朱棣采取一种渐进的过渡形式以修正其父手订的中央辅政体制。到了洪熙(明仁宗朱高炽)、宣德(明宣宗朱瞻基)以后,情况发生了进一步的...

明朝内阁制说明了什么?
最后,中国的皇权过于强大。明朝基本上是三权分立的制度,皇帝首先有很大的权利,比如朱元璋。但皇帝必须把丞相的活干了,所以朱棣已经觉得力不从心,所以建立了内阁。以后,皇帝赖得干活,内阁有了实权,内阁首辅成为实际上的丞相,比如张居正、徐阶、夏严。在内阁和皇帝同时无力的时候,大权就掌握在司礼监...

...阁是明朝内阁官员当值的地方,出现这一政治现象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在明代之前的历代官制中都没有内阁,内阁为明朝的首创。其实在朱元璋建国之初,明朝沿袭的是元朝制度,设立了左右丞相以处理政事。但是明太祖朱元璋生性多疑,对左丞相胡惟庸日益擅权的行为也极为不满,因此在洪武十三年(1380年)胡惟庸案后,朱元璋自此废中书省,罢丞相。但是朱元璋毕竟精力有限,为了处理...

朱元璋废除丞相,结束皇权、相权之争,为何后面内阁首辅权力远超丞相?
武十三年朱元璋在胡惟庸案之后废除中书省和丞相,将中书省职权归于六部,由天子直接掌管六部百司,结束了皇权与相权之争,而内阁也以天子秘书的身份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朱元璋的这个制度,相当于君主直接兼任宰相,君主专制达到了历史的顶峰。但是权力加大,也就意味着工作量也大大增加,于是就出现了内阁,...

说明明朝废除丞相后实行的制度,内阁大臣的职权和地位
在明朝内阁前期内阁大臣是没有多大权力的,是一些品级比较低的官员入阁,等到中后期,内阁大臣就是位高权重了。

请问关于明代内阁制度的事 ,谢谢大家,急等!
明世宗时,改华盖殿为中极殿,谨身殿为建极殿,将大学士的朝位班次,列在六部尚书之前,地位大大提高。 明代之内阁大学士虽无宰相之名,实有宰相之权。 明初在撤销中书省,废除丞相制度,改用四辅官而又证明不副职任之后,乃改用内阁制度以作为皇帝的辅政部门。 内阁本来并不是一个机关部门的名称。最早,朱元璋使用翰林...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