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后,安禄山取得胜利,为何却功亏一篑了?

如题所述

唐朝在经历过数位明君以后,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军事水平,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

俗话说"盛极必衰",一个国家的发展也会遵循这样的自然规律,安史之乱便是唐朝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关于这次叛乱,有人认为是一场豪赌,因为他的对手是一国之君与天下百姓。那么,安禄山的底气究竟从何而来呢?

安禄山的发迹之路相当波折,但他善于利用人心,在皇帝身边收买了很多人替自己说话,这才一步步获得皇帝的信任。后来,

安禄山自荐成为杨贵妃的养子,虽然在外人看来相当屈辱,但安禄山却从中获利不少,唐玄宗还让杨

以下的杨家兄妹与安禄山结拜,可见其重视程度。

正是因为有了皇帝的信任,安禄山才能急速扩张手中势力,直到将大唐三分之一的军队抓在手中,这才显露出他的狼子野心。在安史之乱的过程中,安禄山不但将唐玄宗的军队打得四散而逃,还占领了洛阳与长安两座城池,这是很多地方反叛势力都做不到的。


从表面上来说,安禄山之所以能取得阶段性胜利,主要因为他强悍的军事力量,兵权是上位时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且,

安禄山本身有着非常优秀的军事才能,从普通士兵到战功赫赫的将领,他的能力与威望是不容小觑的

。唐玄宗虽然是名正言顺的皇帝,但他早已年迈精力不复从前,再加上护城守军常年耽于享乐缺乏实战经验,自然无法应付来势汹汹的安史军队。当然,

除了军事才能以外,足够的粮草供给也是非常关键的,如果没有钱财来源很难支撑大规模作战。


所有战争都是极为烧钱的,除了士兵们的日常所需以外,还需要处理伤员以及战死者,任何一项待遇的缺失都可能动摇军心

。况且,安禄山所做的事情乃是谋反,若没有足够的利益驱使,谁会心甘情愿地替他卖命呢?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唐朝的财政制度,安禄山之所以能积累大量财富,皆来源于此。

从唐太宗李世民开始,唐朝的版图日益扩张郡县越来越多,如果所有事情都交由皇帝处理的话,显然是非常不现实的。

为了减轻中央的压力,唐朝设立使节负责巡查,统一上报统一调度,有效地提升了办事效率。待到唐玄宗时期,他将兵权与财权都归到节度使手中,虽然简化了办事流程,却也给安禄山提供了赚钱的好机会。

安禄山当时驻扎在东北三镇,有很多地区都是重要的粮食产地,既然皇帝不再事事过问,安禄山岂会放过这个壮大实力的时机呢?

安禄山作为节度使,不但能拿出钱财笼络朝中官员,还能让手下的士兵吃饱穿暖,很快就集合了大量人才。

在将士们的心中,唐玄宗虽然是一国之君,但整日高高在上不识民间疾苦,自然比不上"衣食父母"安禄山的威望。

时间久了以后,皇帝的向心力逐渐降低,安禄山便抓住时机振臂一呼,安史之乱就此爆发。

安史之乱确实给大唐江山带来了不小的风波,但安禄山并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

自从占领长安以后,燕军便开始大肆瓜分金银珠宝,完全忽略了逃亡在外的唐玄宗。只要一国之君还在,便是将士们的主心骨,集结兵力消灭叛军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除此以外,

安禄山的身体健康也出现了问题,因为他常年肥胖身患重病,自然无力主持反叛事宜。

在战事胶着的时候,安禄山和他的儿子安庆绪产生了巨大矛盾。安禄山自立为王后格外宠幸段夫人,所以便想将自己的位置传给段夫人所生的儿子安庆恩,这样一来势必会激怒安庆绪。

为了避免出现继承危机,安庆绪决定先下手为强,利用李猪儿害死了安禄山。

李猪儿在安禄山身边侍奉多年,本该对他忠心耿耿,但安禄山的手段太过残忍,这才激起了李猪儿的杀意。

总而言之,安禄山的悲惨下场皆是咎由自取。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27
因为占领长安以后,燕军便开始大肆瓜分金银珠宝,忽略了逃亡在外的唐玄宗,将士们的主心骨是一国之君,只要一国之君还在,集结兵力消灭叛军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另外一方面是因为安禄山的身体健康也出现了问题,因为他常年肥胖身患重病,没有精力在主持事宜了
第2个回答  2020-10-23
因为安禄山他取得胜利,是靠的是军力强,但是他不会收买民心,为人残暴,所以并没有什么人支持他。他的儿子担心他把位置让给别的兄弟,就联合他身边服侍的人害死了他,所以最后他还是功亏一篑了。
第3个回答  2020-10-23
安史之乱以后,叛军占领了长安,便大肆的瓜分金银珠宝,忽略了逃亡在外的唐玄宗,要有皇上在,将士们就有主心骨,打回来是迟早的事,而安禄山本身的身体健康也出现了问题,最后以失败告终。

安史之乱后,安禄山取得胜利,为何却功亏一篑了?
正是因为有了皇帝的信任,安禄山才能急速扩张手中势力,直到将大唐三分之一的军队抓在手中,这才显露出他的狼子野心。在安史之乱的过程中,安禄山不但将唐玄宗的军队打得四散而逃,还占领了洛阳与长安两座城池,这是很多地方反叛势力都做不到的。从表面上来说,安禄山之所以能取得阶段性胜利,主要因为...

安禄山是安史之乱的领导者,他最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安禄山是安史之乱的领导者,但他在这期间做出了一系列错误的选择,这才最终导致了失败。第一,安禄山在攻占长安后,自以为得到了天下,就开始沉迷享乐,作为领导者都这样,属下的人自然也不思进取,这也令安禄山的军队战斗力急速下降。反倒是唐朝这方面,在逃到四川后,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军队的战斗力...

大唐反击安史叛军的过程非常顺利,却为何最后会突然失败?
安史之乱是唐王朝由盛转衰的标志性事件,自安禄山范阳起兵,到史朝义传首京师,唐王朝前后用了八年的时间,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才将这场战火扑灭。那么我们试想一下,叛军起兵之初,兵锋所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所到之处,各州县官员,不是开城投降,就是望风而逃。开局如此顺利,最终怎么就一...

在安史之乱中,安禄山与史思明造反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安禄山与史思明造反失败的原因是内部不能铁板一块,君不见安禄山与史思明都是死在自己的亲生儿子的手里,再加上不得民心,不思进取,失败是必然的。

安禄山发动的安史之乱,最后为何会以失败告终?
安史之乱总是被认定为唐朝由盛转衰的节点,但关于安禄山集团的实力强弱却有很多种不同说法。其中即有人觉得安禄山代表着北朝以来的番兵番兵传统,有足够的军事和科技实力来对抗唐朝中央。也有人仅仅将其视为普通的地方大员,并认为其实力并不足以击垮长安的朝廷。那么,安禄山究竟有多少本钱供他进行冒险...

安史之乱安禄山的军队为什么七年就被打败了?原因是什么
就是有如此大优势的情况下,唐军还差一点平叛失败。唐军最终之所以能赢,完全是靠中后期消耗战以及安史内乱所取胜的,安禄山虽然占领了洛阳和长安两京,摧毁了唐朝的指挥中枢,但是却不足以主动分兵南下掐断江汉平原的补给线,给了唐军反击的机会,最终安禄山父子、史思明父子都死于非命,其部下归降安史之乱...

安禄山在攻下长安势头正劲之时为何会失败?
职务还上升了:安禄山起兵时,乌承恩是信都太守;安史之乱平定后,乌承恩是范阳节度副使。 乌承恩的表现,其实是关东地区各军政长官的缩影:也正是因为他们一再骑墙观望,才给了史思明机会。 安史叛军攻克常山郡后,一路趁胜转战河北各地,把挂大唐帝国旗帜的城池都平定了。 这段时间,在军事上大约持续了四个月时间:六月底...

安禄山攻克长安后,为何不乘胜追击李隆基以绝后患?
第一,李隆基逃走特意留下了府库物资,安禄山的手下都抢东西去了,没人愿意当出头鸟去追。因为身体原因,安禄山自己坐镇洛阳,并没有来长安。造反的买卖,他自己不来,其他人怎么会提着脑袋帮他追李隆基?第二,安禄山没什么大志向,造反是被杨国忠逼迫后的仓促决定。估计他根本没想清楚,应该把李隆基怎么...

安禄山拿下长安之后,为什么不乘胜追击唐玄宗呢?
条件有限 安史之乱从事实上只在中国北部地区发生,所以从国土角度讲,唐廷依旧占据战略优势,所以要所以控制玄宗就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是没有出于现实的考虑,没有今日的科技条件,比如说卫星,直升机,特种兵等等纷繁而精密的配合,仅仅依靠快马斥候,就能控制玄宗辖制唐廷,简直就是痴人说梦了!

备受唐玄宗荣宠的安禄山,为何最后还要选择叛乱企图亡国?
安禄山打着“清君侧”的名号一路势如破竹,朝廷只能将西域兵团的哥舒翰调到潼关防御安禄山。哥舒翰一走,唐军兵力空虚,直接导致西域脱离中原。直到一千年后,清朝乾隆皇帝平定准噶尔之乱后,才再次将其纳入中华版图,所以说安史之乱的影响实在太深远。哥舒翰久经沙场,知道安禄山远道而来,打不起持久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