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元时期汉族人的姓名问题

我听说蒙元时期汉族人都没有姓名,以出生日期为代号,有这回事吗?
了解这段历史的同志来解释一下~

元朝统治者对汉人、南人在政治上实行多方面的防范和控制。中央或地方官吏,"其长则蒙古人为之,而汉人、南人贰焉"(《元史》卷85《百官志》一)。掌枢密院实权的知枢密院事及同知枢密院事,终元之世,无一汉人担任。御史大夫(御史台的最高官员)这一权力也从未落入汉族地主官僚之手,所谓"台端非国姓不授"。至正六年拜为御史大夫的汉人贺惟一也是在赐予蒙古姓而改其名后,才担任此职的。圣大二年(1309年),朝廷重申:诸王分地内的各州县,凡改换蒙古姓名的汉人、契丹人、女真人,就能当达鲁花赤的做法,今后一律禁止。达鲁花赤必须由蒙古人担任,若蒙古人中无此种人才,可从色目人中选用。路、府、州、县执掌实际权力的达鲁花赤,唯蒙古人、色目人才能担任。至元二年规定,"以蒙古人充各路达鲁花赤,汉人充总管,回回人充同知,永为定制"(《元史》卷6《世祖纪》三)。延佑三年(1316年),朝廷再次规定:凡汉人当了达鲁花赤一职者,一经发现,追回任命书,此人"永不叙用"(《元典章》卷9《吏部·投下》《有姓达鲁花赤追夺不叙》)。而条件艰苦,气候恶劣,蒙古人不愿去和不敢去赴任达鲁花赤一职时,才让汉人去充当。如至元二十五年十月,湖广省的"左、右江口溪涧蛮僚,置四总管府,统州、县、洞百六十,而所调官畏惮瘴疠,多不敢赴,请以汉人为达鲁花赤,军官为民职,杂土人用之"(《元史o世祖纪》)。蒙古统治者则予以首肯。
元朝统一中国后,罢废科举,基本堵塞了汉族地主知识分子入仕之途,直到仁宗皇庆二年(1313年),科举才开始恢复。但蒙古统治者在考选人才上又制造了种种民族不平等:考试科目中,蒙古、色目人仅考两场,汉人、南人则需考三场;录取名额,四种人的录取名额虽然数目相同,但从人口比例上差距相当悬殊。以致有人叹曰:"如何穷巷士,埋首书卷间;年年去射箭,临老犹儒冠!"
(陈高《感兴诗》)
元朝统治者的军事震慑更是明显。早在元朝建立之前,蒙古统治者于诸要冲之地,设兵镇戍。全国统一后,忽必烈命宗王将兵镇守边徼襟喉之地。河洛、山东一带为"天下腹心"之地,以蒙古、探马赤军列大府以屯驻之。江、淮以南,直到南海之地的名藩列郡,以汉军及新附军戍守(《元史》卷99《兵志》二)。至于那些在统治者心目中认为特别重要的地方,更是派重兵驻守,如江南自归州(今湖北秭归南)、江阴至三海口(长江口)一线,至元十九年(1282年)二月分兵戍守,置28所之多(《元史》卷12《世祖纪》九)。扬州、建康、镇江,跨据大江,人民繁会,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置七万户府。杭州为行省诸司府库所在地,置四万户府。濒海沿江的要害地区都驻有水军,原设10所,后增为22所。钱塘江口原来停泊战舰20艘,后增为100艘;并加海船20艘(《元史·兵志》)。为了维持镇戍军的给养,元朝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屯田,"以资军饷",因此形成了"天下无不可屯之兵,无不可耕之地"(《元史》卷100《兵志·屯田》三)的局面。和林便是当时著名的边远地区屯田中心之一,中原和江南更为甚之。
尤其在大元末期,为防止各族人民的反抗,元朝统治者大肆搜刮民间兵器。禁止汉人持有兵器;汉人、南人民户所有的铁尺、铁骨朵、带刀子的铁柱杖,概皆没收(《元史》卷105《刑法志》四;《元典章》卷35《禁递铺铁尺手杖》);民间各庙宇中供神用的鞭、筒、枪、刀、弓箭、锣鼓、斧、钺等物,也均在被禁用之列(《通制条格》卷27《供神军器》);就连农家生产上用的铁禾叉也严以禁用(《禁约军器》)。至元五年规定:私藏全副铠甲者处死;不成副的铠甲,私藏者杖五十七;私藏枪或刀弩者够十件之数的处死;私藏弓箭十副者处死(每副弓一张,箭三十只)。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五月,将汉地及江南所拘弓箭兵器分为三等,下等的销毁,中等的赐近居蒙古人,上等的贮于库,归当地行省、行院、行台执掌。如无上述机构设置的地方,则归达鲁花赤、畏吾儿、回回居职的执掌。汉人、新附人虽居职者"无有所予"((《达鲁花赤提调军器库》)。对色目人的军器,有时亦加以拘禁。
在法律上,其条文亦渗透着民族压迫的内容。至元九年(1272年)五月,朝廷颁布了"禁止汉人聚众与蒙古人斗殴"的禁令(《通制条格》卷27《汉人殴蒙古人》)。后又规定,"蒙古人与汉人争,殴汉人,汉人勿还报,许诉于有司"。蒙古人扎死汉人,只需仗刑五十七下,付给死者家属烧埋银子即可;汉人殴死蒙古人,则要处以死刑,并"断付正犯人家产,余人并征烧埋银"(《元典章》卷42《刑部·诸杀》)。由此可见,"杀人者死"的法令,实际上仅适用于汉人而已。蒙古官吏犯罪由蒙古官审理;四怯薛(禁卫军)及诸王、驸马、蒙古人、色目等人犯奸盗、诈伪,由大宗正府审理;汉人、南人犯盗窃罪(已得财者)均要刺字,或刺臂,或刺项,唯蒙古人不在刺字之例。
在民族政策上,全国实行四等人制,即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四等。这种制度来源于金朝,元朝继承并发展了这一民族分化政策。蒙古人为第一等,其中又分为两部分,一是与成吉思汗皇族(属奇颜氏)同出于尼伦的蒙古人;二是被称为迭儿勒勤的蒙古人。
第二等为色目人。据陶宗仪的《辍耕录》记载,色目人中包括钦察、唐兀、阿速、图八、康里、畏兀儿、回回、乃蛮、乞失迷儿等31种(《辍耕录》卷1《氏族》,第130页)。书中所载31种色目人中亦有同名重出或异译并存之误。大德八年规定,除汉、高丽、蛮子外,俱系色目人(《元典章》卷49《刑部·女直作贼刺字》十一)。[附图:元朝色目人俑]
第三等为汉人,又称“汉儿”、“乞塔”、“札忽歹”。《辍耕录》卷1《氏族》记载汉人有8种,即:契丹、高丽、女真、竹因歹、术里阔歹、竹温、竹赤歹、渤海。所谓汉人,在元朝有两种含义:一是概指淮河以北原金朝境内的汉族和契丹、女真等民族;一是指云南、四川两省的人民,这是较早被蒙古统治者征服的地区。
第四等为南人,又称“蛮子”、“囊加歹”、“新附人”。即元朝的江浙、江西、湖广三行省和河南行省南部的各族人民。他们是最后被元朝征服的南宋境内的各族人民。实际上,汉人、南人中绝大部分都是汉族成分,蒙古统治者为了达到其分而治之的目的,根据被征服的先后将其分为汉人和南人两等,利用汉人压制南人。
当时,蒙古人和色目人各约100万人;“汉人”约1000万,南人约6000万。
四等人的政治待遇及社会地位是不平等的。居于统治地位,享有特殊利益的是蒙古人,色目人中的上层分子次之。他们是蒙古统治者的得力助手。汉人属第三等,也只是那些投靠蒙古统治者,为其笼络和利用的官僚地主和知识分子,他们的政治待遇及社会地位仅高于南人而已,而广大劳动人民则与南人同处于被严重压制的地位。南人中,即使被委任为官吏者也是过着苟安的生活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2-03
根据史书上记载是这样,正如楼上几位摘抄当年明月的所说。
不过我说点个人观点,古代女人也没地位,都以姓氏称,但她真没名字吗。有,阿猫阿狗都有名字。蒙古人搞的那个扁低汉人的所谓户籍登记,那不过是纸面上的东西,所谓的一等人,二等人毕竟是少数。他们能天天盯着所谓的三等人四等人?因此我估计当时下面普通老百姓或者是汉人之间都是有名字的,汉族官吏私下里也是默许的,不然要按那个户籍上叫的,天下重名的一大堆,十分不方便。
蒙古人正因为不懂得尊重征服地的民众,最终不过是昙花一现。
第2个回答  2009-02-03
汉人还是有姓,但没有名,名字是按照自己出生那年父母年纪的总和作为名字,比如朱元璋的名字就是后来改的,以前他叫朱重八,因为他出生是他父母两个人加起来88岁
第3个回答  2009-02-03
有名字 只是一个朝代 一个兴发
第4个回答  2009-02-03
有文人
有匹夫
有乞丐
不一而论
取名方式各有不同

蒙元时期汉族人的姓名问题
圣大二年(1309年),朝廷重申:诸王分地内的各州县,凡改换蒙古姓名的汉人、契丹人、女真人,就能当达鲁花赤的做法,今后一律禁止。达鲁花赤必须由蒙古人担任,若蒙古人中无此种人才,可从色目人中选用。路、府、州、县执掌实际权力的达鲁花赤,唯蒙古人、色目人才能担任。至元二年规定,"以蒙古人充...

蒙元时期共有几个汉族封王的谁知道
忠肃王王焘(1294年—1339年)南阳王高兴:字功起,元朝时期南阳王,蔡州人也。镇国上将军、管军万户,佩元降虎

蒙元在各个路口设卡,盘查百姓,发现所谓"赵,张,王,李"四大姓汉人就拖到...
元初,蒙人少汉人多,元朝统治者害怕不好统治汉人,就有臣建议,张、王、李为汉族三大姓,三姓占汉族大半,故只需杀尽这三姓汉族人口就能大大减少,赵姓是因为赵是宋朝的官家姓,所以再加上一个赵

元朝蒙古人如何统治汉人呢?
元朝统治者为始终保持其最高统治权力,维护蒙古贵族利益,竭力推行民族隔离和歧视政策,元初有官员就主张“汉人无补于国,可悉空其人以为牧地”, 官员入仕坚持“长则蒙古人为之,而汉人、南人贰焉”的原则、限制民间保存弓矢。蒙古贵族无需劳动就可以享有汉人和其他民族的所有财产;杀一个南人只需罚交...

元朝时,汉族和蒙古族不能通婚,但为什么王保保的父母是个例外?_百度知 ...
王保保是他给自己起了个汉名,实际上他不是汉人,蒙元人分四等,更何况蒙古大贵族,连根色目都不通婚,可能跟最低等汉人 南人

元朝历史有改姓内容吗 初中课本记得有,请哪位智者详细解说改姓内容...
在元初,蒙古人就有因政治原因改姓隐居的情况。据杨志玖先生考证,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齐陵镇刘家营村聚居的蒙古族,是蒙古斡罗那歹氏族的后裔,元世祖时期即定居于此,长期隐瞒民族成分为汉族,有1000人左右。1979年在那里出土的刘五公的碑文记载:“高祖五公,系斡罗纳歹之人也。充蒙古军役。”“李...

蒙元的统治是功大于过?还是弊大于利?
蒙古人统治对中国社会也是极大的摧残,汉人、南人是贱民,财产可以任意夺取,妻女可以 任意糟蹋,生命可以任意杀戮。中国人甚至连姓名都不能有,只能以 出生日期为名,不能拥有武器,只能几家合用一把菜刀。在蒙古人杀戮和统治下中国人口急剧渐少。一二二三年(南宋嘉定十六年)南宋有人口七千六百八十一 ...

元朝是怎么对待汉人的
元朝期间,汉人是列在蒙古人、色目人之下的第三等,色目一词起源于唐代,是“各色各目”的意思,包括西域、西北各族及欧洲人;汉人主要是北方汉民族和女真、契丹、高丽等北方民族,原来金国统治范围内的;南人为第四等,是南宋统治范围内的。元朝统治者为始终保持其最高统治权力,维护蒙古贵族利益,竭力...

历史上汉人在元朝时期,真的是被蒙古化了吗?
元朝时期的汉人不同程度地接受蒙古文化的影,主要表现在语言、名字、婚姻、服饰等方面。少数汉人蒙古化程度较深,部分汉人甚至半蒙古化,这种文化影响一直影响了后来明清乃至于现代的中国文化。图\/蒙古饮宴图 01 蒙古语言学习 在蒙古攻占燕京,特别灭亡金朝前后,一批汉地豪强武装头目和文人士大纷纷投附蒙古...

元朝的蒙古贵族为何不许蒙汉通昏呢!
也是蒙元皇室中最倾向汉化的人之一。为了安抚占人口总数的百分之九十的汉族人,用婚姻来巩固是非常合适的。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郭氏成了皇孙的妃子,看来两人关系还不错,不久郭氏就生了魏王阿木哥。由于蒙元皇室的特殊规定,正妃应出自蒙古大族,郭氏虽然深受宠爱并且有子,但也不能成为正妃,只能是侧室。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