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外近20年来的临床研究发现, 心理治疗适合于轻性抑郁或经过药物治疗后抑郁程度减轻的患者, 相当一部分的抑郁症病人经过心理治疗或多种治疗方法的处理或帮助可以得到治愈或缓解。如美国曾作过一项大样本的随访研究, 发现人际心理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对抑郁症门诊病人的有效率为60% - 80%。绝大多数抑郁症患者起因是有一定的心理应激引起的,俗话说,“心病还得心药医”。心理治疗具体说来, 包括以下几种方法
(一) 疏导与渲泄
积“压”成疾是抑郁症一个重要的致病因素, 抑郁症患者多数都有一定的生活事件为诱因, 如工作、学习、生活或人际关系严重受挫, 患者在寻求心理治疗前的处境是无人理解,无处诉说, 他们来到心理医生面前首要的需求是表达痛苦,吐露心声, 但又顾虑重重, 医生应该做的是除了为患者提供宽松、保密的环境外, 重要的是平等、热情地接纳患者, 给予患者一定指导, 劝解, 帮助解决现实的困难, 同时应倾听他们的痛苦, 在精神上给予鼓励和安慰, 树立战胜挫折的信心, 明确生活的动机, 增强自我防卫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二) 改变不良的认知
从心理的角度看, 抑郁症的深层问题是患者的病理性认知模式, 这种认知模式就像戴着一副“有色眼镜”, 它导致了患者的感知错误, 促使其情感及行为异常, 当然也影响到其神经、内分泌、免疫等系统的生理功能, 形成心身恶性循环。由此可见, 改变这种认知模式是心理治疗的核心。这种病理性认知模式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负性思维和逻辑错误, 如患者对自身、对以往经历以及对自己的前途总是负性评价, 认为自己无能为力, 过去一无是处, 前途一片灰暗。在对具体的人际交往或学习工作及生活上, 患者常任意推断, 过分概括, 放大或缩小, 选择性注意, 二分法思维(非此即彼) , 个人化(“揽错”于己) 等。人们对某一事件的看法或评价(即认知) 是决定其情绪和行为的内在因素。认知治疗是通过医生帮助患者辨认这些负性思维和逻辑错误, 让患者亲自用事实检验自己的认知假设, 用改变行为来改变认知等方法, 去掉患者的“有色眼镜”,引导患者走出“云雾山中”, 重建健康的认知结构, 使患者能客观地对待自己, 看待世界, 预测未来, 该病也就从根本上得以治愈。
(三) 接受现实, 积级行动
森田疗法将“顺其自然, 为所当为”视为一种生活的态度, 应积极面对生活的困难和痛苦, 自己按本身应有的“生的欲望”积极的行动。行动是去做你感兴趣的、力所能及的、具有建设性的活动。通过积极的行动, 去获得成功和喜悦, 经反复实践再行动再成功再喜悦, 以这种良性循环替代失败与痛
苦的恶性循环。
医生只是引导着,关键还要看自己是否配合。一般正规医院的心理医生水平都差不多。我一朋友以前因为失眠就去看过一次,只要按医生说的去做,应该没问题。
参考资料:http://www.39.net/disease/blahs/gbyy/15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