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是不是消极的?

如题所述

问:“别人说我们信佛是与世无争,是消极的,我该怎么回答他们?” 说信佛是消极的,这种说法很片面。依我看,他们说信佛消极一般有这么几层意思:首先是我们慈悲,比方说仇人、坏人找我们麻烦或是欺负我们,这几天我都在讲这个问题,我们把他看作是上世父母,所以我们不跟他计较、不跟他一样,也就是不能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仍然待他以慈悲和慈善的心态——让一步。另外我们给他讲道理,这是一种说我们软弱或者不去争斗的方面。 其次呢,我们佛教做事,一般来说要是正规的佛教徒做任何事情只讲过程,不讲结果。因为三世因缘经已经讲了,这一世的福报也好、罪过也好、麻烦也好、灾难也好,都是上世、上上世,无始劫以来积累的结果,是应该受到的报偿,福是这样,祸也是这样。那么我们做事就是在还账,结果都是因果律决定了的,所以我们用心做事只讲过程,尽到心就行了,至于说结果再坏,那是我们该承受的。 比方你投资,有一个人给你说了个项目,需要二十万,你算着也很好,于是你就准备付诸行动,考察、论证,写可行性报告,找合作伙伴,然后再去办营业执照,银行贷款,买工具、买厂房、打市场等等,这一系列的工作,你都要努力去做。如果付出了这么多努力而结果失败了,二十万打水漂儿了,那实际上二十万就是还账了,你所做的这些工作也是还债了,所以没什么可让我们心里觉得过不去的,就是讲过程,不讲结果,该是你的就是你的。 佛教做事一切随缘,随缘而遇,随遇而安,他是不争求、不强求,好了也不高兴,本来就是自己的东西没什么可高兴的;做坏了,亏了,或者损失啦,那是还债,清账嘛,所以心态一直保持这样,这些可能也是他们说我们无争、上进心不强、消极的原因。 还有一个方面,那就是我们在学习社会的一些知识过程中,一般是以佛教的理论,也就是本师释迦牟尼佛对我们的教导为准绳,佛所给予我们的是一种智慧的启迪,佛教是理智的也是智慧的。智慧有两种,一种是横面的,世界上的知识,万种学科,叫尽所有智,这个佛教一开悟就把所有的理论都弄清楚了;另外一种是纵向的,佛把每一种理论、每一个学科从头到尾都看透了,这叫如所有智,这是佛的智慧。我们在思想上最尊重、最追求的就是这种大智慧,当然人间这聪明我们也得学习,但是他们认为我们的目标只是往上看,所以他们说我们与世无争,实际上他们对我们是一种不正确的看法。 佛教到底是不是消极啊?大家想想,你说释迦牟尼佛已经证悟了,可以圆寂、可以如来了,他成佛以后到兜率天又下来,一生示现苦行、证悟的过程,他成佛了,不逍遥自在去,又在人间示现四十九年度人,这是消极还是积极?其他菩萨更不用说啦,地藏王菩萨“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地狱不空,誓不成佛!”观音菩萨的“千处祈求千处观、苦海常作渡人舟”,这种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积极入世精神能说是消极吗? 当今时代,有一种人生观叫做实现自我,认为一个人凭着不懈的努力去达到自己原先设计的目标,这样就体现了自身的人生价值。或者在财富上取得极大的成功,或者在事业上有重大的发明、突破,再或者是在政界上有着极大的声誉。个人奋斗即意味着在名声、地位、财富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人们以为这样就不枉来人世一遭,这才叫做有意义的人生。所谓个性的张扬、个人的自由,看似是一种社会文明的进步,而实际上它更加强烈地体现了“我执”的气息。“我要赚钱”、“我要事业有成”、“我要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庭”、“我要尽情享受人生”、“你如何如何侵犯了我的利益”等等,处处都是以“我”为中心。但是世间的名利有限,而人们的欲望是无限的,人人都想得到,谁也不肯让谁一步。这样的人生奋斗就像一个角斗场上的生死搏击,每个人都用尽自己的能力向着既定的目标冲刺,在遇有同路人障碍的时候,就将其踩在脚下,有时甚至为了自己的利益连亲戚朋友都会反目为仇。这是什么样的胸襟和抱负?这又是一种什么样的事业? 世间几十亿人,绝大多数终日都是在想着“我”和一些“我的”东西,要是让谁把自己的利益让出去,那真像是比割肉还疼,以这样利己狭小的心量,实际上是很难有什么大的作为的!我们佛教徒与世无争那是大公无私,方便、利益让给别人,先利人,后利已,这是一种崇高的思想品格,佛教徒,特别是修菩萨道的佛教徒,是心安在全世界、全人类,并且将之扩展到所有的众生:我自己知道这个不好,我就告诉大家,我知道一个好去处我也告诉大家,而且尽力而为,这种精神怎么能说是消极的?绝对不是消极而是积极的。它是体现在对所有众生都负责任的积极上!
作为佛教徒一定要从思想上理解佛、理解佛教是究竟的智慧,是一种积极的行为和思想,我们行菩萨道不仅为自己努力积极工作,而且还要为众生去努力工作,这是积极的,是伟大的思想和行为! 去年上半年有一个精神文明讨论会,精神文明最重要的是“四有”的问题,就是有理想、有抱负、有知识等“四有”教育。当时我在发言中就讲了:从理想上说,佛教徒要使众生都成佛,要度尽众生的这个理想你说比当个科学家哪个大哪个小啊?讲道德,佛教大公无私,自己下地狱去为众生,你说这种思想这种道德,那谁又有啊?还有佛教的戒律,哪个有佛教的戒律严明啊?所以我们说佛教的戒律、佛教的思想、佛教的作为绝对是有益于社会的。特别是我们把众生都当作父母看,我们用慈悲心去对待所有的众生,如果各国人民都有这个思想,世界还有战争啊?还有打架啊?还有杀人哪?那世界就太平啦!佛教的思想是大慈大悲的思想,真正是代表人类最广大利益的思想,他是一个积极进取的、求世界真正大同的、让世界众生离苦得乐的一种最积极、最究竟的思想,所以绝对不能说佛教是消极的。摘自《圣道旨归》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佛教徒的人生态度之一:积极还是消极,悲观还是乐观
接着,法师从几方面说明,佛教是积极而非消极的。首先,佛教强调发愿。每位菩萨在因地都发下大愿,如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十二大愿,地藏王菩萨的“众生度尽,方证菩提”等。可见,学佛者有更高的精神追求。其次,佛弟子要积极研究经论,开启空性智慧,了悟生命真相,承担人生使命。...

佛教是消极、逃避、悲观、迷信吗?---
错。佛教是积极的、勇敢的、乐观和正信的。大山里办了一个佛学院,旁边的农民兄弟们起初以为佛子们“不是懒汉不做僧”。经过几个月的观察,才完全改变了看法,完全被他们的刻苦、精进、乐观、善良、诚实所征服、所感动。毕竟,别的不说,光说每天都能四点钟起床修行的,晚上十二点就寝,就不是一般人...

佛教是消极的吗,懂佛教的给我讲解一下
佛教不是消极的。因看透事物“无常”的本质,而不再迷惑的追逐,不是消极,是智慧。

佛教的出世思想是消极的厌世思想吗
佛教思想不是消极的。佛教的典型思想就是自利而利他,通过对自我的修行来帮助他人,提倡时时行善,心存善念。这种思想不是消极的。同样,也只能说佛教是避世,不能叫厌世。因为他们的目标是要帮助所有,对所有人行善。也不是所有地方的佛教都是避世的,比如西藏。这和地区政权相关。佛家弟子只认佛祖,皇帝...

佛教是消极,逃避,悲观,迷信吗
不是啊,因为佛教讲空性,容易被理解为消极,实际上是说本质,了解了以后,才能更好的修行做事。

佛教徒的八个问题
因为佛教强调的出离心不同于厌世,其目标是追求解脱。厌世是消极、被动的,而出离心是积极、主动的,是以佛法智慧看透生命真相的选择,之后还要积极修行。尤其是大乘佛法,要对一切众生生起慈悲心。以出世心做入世事,一方面通达一切有为法,培养超然的心态,同时又生起无限的慈悲。所以,佛教既有出世的超然...

佛教有多少误区?
1. 一些人认为佛教是消极的,是逃避现实的手段。实际上,佛教对生命和生活的态度是积极的,它鼓励人们面对困难,修佛的目的是探索生命、自然和宇宙的奥秘,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2. 一些人对于诵经有误解,认为在特定场所如夜晚、坟地不能诵经,否则会招致鬼怪。实际上,经书是佛陀的智慧结晶,对诸佛...

佛教是消极的吗
千百年来,人们有一个固有的观念,认为学佛是消极的,佛教教给人们的就是消极避世。每当人们一提到学佛,一提到出家,就认为是这个人一定是遇到了挫折,认为这个人太消极了,在逃避责任。分析原因:首先,出家人的戒律和我们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相抵触,出家人独身,谈不上生儿育...

佛教真的是消极主义吗
不是,佛教是跟大学一样的教育,属于最好有一些根基的人,才能学习懂的一种宇宙知识和规律的教育。教育你怎么做人,才能摆脱人间烦恼的学问。

佛教是消极的还是积极
由于佛法是出世法,倡导不争,守中道。所以很容易让人误会成道教的无为或对世间消极,这便错解了。佛法是非常积极的,比如从小处说,鼓励行者要勇猛精进的修行,不可懈怠。从大处说,佛菩萨倒驾慈航,普渡众生。凡此种种,都是积极有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