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心真正的强大,是从闻谤不辩开始的!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3
作家冯唐,有一次跨界去当主持人,节目播出后,网上对他骂声一片。

有人看不下去,私底下问他,对此事有什么看法。

冯唐却云淡风轻地说:这些负面评价关我屁事,那是他们的事。

世间万事万物,归根结底是两件事:

一件是 “关我屁事”,一件是 “关你屁事”。

一个人内心强大的标志是什么?

就是“闻谤不辩”,面对中伤和诽谤,不解释,不争辩。

人这一辈子,活在别人嘴里,不如活在自己心里。

无论你怎么好,你也不可能让所有人满意,正如冯唐所言:内心强大到混蛋,比什么都重要。

一、强大的人,视诽谤为无物

一个内心真正强大的人,即便面对别人的诽谤,会以坦然的心境面对。

唐代有个名叫娄师德的宰相,器量过人。

一次,他走在街上,忽然听到有人指名道姓地骂他是畜牲,他假装没听见,直接走了过去。

他的随从实在忍不住,就说:“老爷,别人骂你,你没听见吗?”

娄师德说:“他是骂别人吧,你听错了。”

随从说:“他明明叫着您的名字辱骂,怎么会听错呢?”

娄师德说:“天下同名同姓的人很多,他是在骂另一个娄师德。”

这时,那人越骂越凶,随从忍无可忍,又说:“老爷,那个人又在指着骂您是畜牲,连禽兽都不如……”

娄师德打断他的话说:“他骂了我一句,你又对我重复一遍,你不是也在骂我吗?不要多管闲事。”

这种视诽谤辱骂为无物的宽厚心量,帮助娄师德在险恶的官场上,避开了众多小人的暗算和迫害,能够一直身居高位,死后倍享哀荣。

世间很多人可以受累,却不能受委屈,会把名看得很重,希望自己留个好名声。所以,名就成了生命的枷锁,处处要维护这个名。

但是,世间人心各个不同,认识也是千差万别,事实上根本就无法存有一个完美的名。

保护自己的名,实际上就是把自己的苦乐交给了别人。别人说自己好,自己就快乐;说自己不好,自己就痛苦。

“谣言止于智者”,我们根本就管不了别人怎么说,但是可以管得了自己的心如何领纳。

二、闻谤不辩,诽谤不攻自破

人要是受了诽谤,千万不可分辩,因为你越分辩,诽谤反而弄得越深。比如一张白纸,偶然污染了一滴墨水,这时你不要再动它。

你不动它,它就不会再向四周洇开。倘若你立时想要它干净,一个劲地去揩拭,那么,结果墨水一定会扩大面积,玷污了一大片。

一位道士被人误会,说他行为不轨,使一个女子怀孕了。

道士也不解释,任由他人误会多年,其间他遭受了很多攻击、伤害,但道士依旧过着平常的日子。

多年后,大家发现原来是他们错怪了道士,于是大家一起就去向道士道歉。

只看道士,并没有因为洗刷了冤屈而大喜过望。

无论是那位道士的“闻谤不辩”,还是孔子的“随顺不辩”。能够做到“不辩”俨然已是圣者的境界。

用坦然的心态来应对诽谤和非议,诽谤和非议最终会在事实面前不攻自破。

在现实生活中,拥有“遇谤不辩”的胸襟,就不会与他人针尖对麦芒,也就不会被他人破坏自己的生活。 

在你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情况:

在工作中被误会的时候,你越辩解,别人越觉得你在推卸责任;

在感情中被误会的时候,你越辩解,别人越觉得你有所隐瞒;

在生活中被误会的时候,你越辩解,别人越觉得你没有底气。

辩解的力量是苍白的,沉默是最好的回答。做好你自己,事实和结果比语言更有力度。

遇谤不辩,就是不引起烦恼,不引起一系列的后续波动。人家谤完了,我们不理他们,这事也不至于没完没了。

“若被人诽谤,切切不可分辩。我常见有人被诽谤,就分辨解释,多受了亏。你不分辨,一谤便罢,更无余患。”

当谣言和诽谤来临的时候,不需要汲汲务求去澄清,只需要自己心境坦荡,谣言定会不攻自破。

三、不动于心,诽谤亦安

活在红尘俗世,无论是谁都会被他人评论,说长道短,偶尔也会遭遇别人的讽刺、谣言和诽谤。

如果面对这些中伤和诽谤,不解释,不争辩,便不会扰乱自己的内心。

林肯曾说:“倘若我要尽读报纸对我的诽谤,势必没有剩余的时间与精力去办事,这办公室就只好关门了。

我尽我所知而认为是最善的,便尽我所能去做。我就这么拿定主意直做到底。

倘若结果是错误的,那么,就是有十个天使称赞我,于我无益;要是结果是对的,那么,即使现在人人说我坏话,于我无损。”

受到他人无理的指责或诽谤时,不争辩或反驳对方,这是一种胸怀。

王阳明平定宁王叛乱后,诽谤他的人越来越多,有人是嫉妒他的权势,有人是不满他的学说。

但王阳明对此并不在意,只是一心一意地修养自己的心性,尽心尽力地传承“致良知”的思想,他深知“不辩息谤”的道理。

“人贵在自我修养,假若自己确确实实是个圣贤之人,纵然别人都来诽谤他,

也不会对他有任何损害,就好像浮云遮蔽太阳,浮云怎么可能对太阳的光明有所损害呢?”

管不住别人的嘴,但我们至少能守住自己的心。

当毁谤非议刺激到我们的内心时,不动于心。一个人要能养成这样宽宏的风度,心可无疑,诽谤亦安。 

古人云:“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

有人赞扬,自然也会有人毁谤讥骂;世上的是是非非,全凭自己去慎思辨别。

人生在世,人人都会被诋毁、被中伤,被误解。只要我们不在意别人的言辞,坏话说得再厉害,又能怎样呢?

人的烦恼,都是从心上造出来的。面对是非,我们的心不动,烦恼自然也就无迹可寻。

唐代寒山问拾得:“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

拾得说:“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再看他!”

闻谤不辩,以是非不辩为解脱,当下便可清净自在。不必在意别人的言辞,在闻谤不辩中积蓄力量,不断变强,才能绽放自己的光彩。

内心真正的强大,是从闻谤不辩开始的!
就是“闻谤不辩”,面对中伤和诽谤,不解释,不争辩。人这一辈子,活在别人嘴里,不如活在自己心里。无论你怎么好,你也不可能让所有人满意,正如冯唐所言:内心强大到混蛋,比什么都重要。一、强大的人,视诽谤为无物 一个内心真正强大的人,即便面对别人的诽谤,会以坦然的心境面对。唐代有个名...

《墨子·修身》的翻译及原文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据财不能以分人者,不足与友;守道不笃,遍物不博,辩是非不察者,不足与游。本不固者末必几,雄 而不修者,其后必惰。原浊者流不清,行不信者名必耗。名不徒生而誉不自长。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反之身者也。务言而缓行,虽辩必不听。多力而...

大辩不言,无视就是最好的反击
《了凡四训》里说,“闻谤而怒,虽巧心力辩,如春蚕作茧,自取缠绵。”所谓高人,从来不被他人言语所左右,他们知道,大辩不言,大仁不仁,因诽谤而动怒的人,如作茧自缚,越纠缠陷得越深。面对世间的一切质疑,沉默是最强大的盾牌。沉默的人冷静,站在客观角度,理性分辨事理,避免了人云亦云。唐代有...

真正内心强大的人,有哪些人格特质?
一颗强的的内心是支撑我们走下去的动力,失去了坚强的内心,我们将寸步难行。内心强大的人,在面对人生低谷时,总会将逆境看作成功的跳板。真正内心强大的人,不会被外在的东西动摇,完全接纳自己。他不需要借助外在的物质来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和安全感,一个内心强大的人,遇到再大的事,也会沉稳自信;...

屈原文章离骚的原文及翻译
后悔当初不曾看清前途,迟疑了一阵我又将回头。调转我的车走回原路啊,趁着迷途未远赶快罢休。我打马在兰草水边行走,跑上椒木小山暂且停留。既然进取不成反而获罪,那就回来把我旧服重修。我要把菱叶裁剪成上衣,我并用荷花把下裳织就。没有人了解我也就罢了,只要内心真正馥郁芳柔。把我的帽子加得高高的,把...

励志的句子,不敢掉以轻心,如何处理自己的心态?
能够不闻其过,过而能改,才难能可贵。我们怎样处理过失,有四点意见:第一,辩过不能息谤;一般人在遭到毁谤时会极力争辩,但是,往往误会没化解,谤言也未能止息。其实若真有过失,遭人批评,只要欣然接受,真心改过就好;无过,受人冤枉,也无须辩驳纠正,因为误会总会雨过天晴。谤言止于智者,所以,面对毁谤应以不辩为...

洪沸子文言文翻译
俗话说:抵御寒冻就应该穿上厚裘袄,阻止他人的批评诽谤就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品行(把批评诽谤比喻成寒冻,把自身能力和品行比喻成裘袄)。这真是至理名言阿。” 司马懿因此向朝廷推荐王昶认为他才德兼备。 2. 文言文翻译 九洪钟雷鼓 南郡庞士元闻司马德操在颍川①,故二千里候之②。至,遇德操采桑,士元从...

为什么说能言是银,沉默是金?
沉默不语是一种严格的自制工作,能控制说话的欲望。沉默不是怯弱,它代表透视。一个以说话为兴趣的人,不能修行。安莫安于知足,危莫危于多言。倘若对他人品评不当,还不如一语不发的好。若要人勿闻,除非己莫言。多吃无滋味,多话不值钱。是非只因多开口,烦恼只因强出头。妄言、绮语、两舌、恶口,杀人无血,其过...

从小到大,你被人冤枉最厉害的一次经历是怎样的?
因为这样才能让自己从阴影中走出来,才能让自己重新拥有信任和信心,才能让自己重新面对生活和未来。我对她说:“你真是个大度的人,你比我强多了。我也想原谅他,也想给大家一个新的开始。你说我们要不要去看看他的信呢?”她说:“好啊,我们一起去看看吧。”于是我们约好了时间和地点,去了...

劝人不要生气的话_形容不要生气的诗句
1、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2、生别人的气,是拿别人犯的错来惩罚自己。你认为值得吗?再说花两千快钱买一次教训,买一个朋友的真面目,也不算什么,记着以后交友要慎重! 3、明白这个道理,自然就不生气了,如果有善缘,能触闻佛法,一心念佛。那真是一桩乐事。 4、...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