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禹治水到中华民族的精神聚合

如题所述

徐日辉

(浙江工商大学)

一、大禹治水是言而有征的历史事实

夏朝是我国第一王朝,夏朝的建立者是大禹,大禹是凭靠着自己的努力,以治水成功的业绩才获得了统治者的地位。因此,关于大禹治水的历史由来已久,在司马迁之前就已经普遍流传,是传承有序的“素地”,包括下层民众都很清楚,而且在中国古代官方记载的历史当中,夏朝作为中国第一个统一的王朝,已是不争的事实,他的事迹主要记载于司马迁的《史记·夏本纪》。但是,作为记载夏朝的珍贵历史文献,大禹治水的记载最早见于《尚书·禹贡》和《大禹谟》。另外,在其他篇目中也多有记载。如:

《舜典》曰:“帝曰:‘俞,咨!禹,汝平水土,惟时懋哉!’禹拜稽首,让于稷、契暨皋陶。”

《尧典》曰:“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

《洪范》曰:“箕子乃言曰:‘我闻在昔,鲧陻洪水,汩陈其五行。帝乃震怒,不畀洪范九畴,彝伦攸斁。鲧则殛死,禹乃嗣兴,天乃锡禹洪范九畴,彝伦攸叙’。”

《立政》曰:“其克诘尔戎兵以陟禹之迹,方行天下,至于海表,罔有不服。”

《吕刑》曰:“皇帝请问下民鳏寡有辞于苗。德威惟畏,德明惟明。乃命三后,恤功于民。伯夷降典,折民惟刑;禹平水土,主名山川;稷降播种,农殖稼谷。三后成功,惟殷于民。士制百姓于刑之中,以教祗德。”

由于大禹治水是真实发生过的历史事件,所以在古代的典籍中多有记载。例如,《山海经·海内经》曰:“禹鲧是始布土,均定九州。”“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另外,在传世的《诗经》中也有不少关于大禹治水的记载。如:

《信南山》曰:“信彼南山,维禹甸之。”

《文王有声》曰:“丰水东注,维禹之绩。”

《韩奕》曰:“奕奕梁山,维禹甸子。”

《閟宫》曰:“是生后稷,降之百福。奄有下土,缵禹之绪。”

《长发》曰:“洪水芒芒,禹敷下土方。”

《殷武》曰:“天命多辟,设都于禹之绩。”

还有《楚辞·天问》曰:“纂就前绪,遂成考功。何续初业,而厥谋不同?洪泉极深,何以窴之?地方九则,何以坟之?应龙何画?河海何历?鲧何所营?禹何所成?……禹之力献功,降省下土四方。”再有《周礼》、《礼记》、《左传》、《国语》、《世本》、《竹书纪年》、《战国策》、《孟子》、《管子》、《墨子》、《庄子》、《韩非子》、《列子》、《荀子》、《尸子》、《孙膑兵法》、《孔子家语》、《吕氏春秋》等先秦典籍均有记载。如:

《孟子·滕文公上》曰:“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

《尸子》曰:“疏河决江,十年未阚其家。”

《庄子·天下》曰:“苦者离之湮洪水,决江河而通四充九州也。名山三百,文川三千,小者无数。”

《荀子·非相》曰:“胫不生毛,偏枯之病,步不相过。”

至于秦汉以后的典籍更是不胜枚举,如《淮南子·原道训》记载:“禹之决渎也,因水为师。”“疏川导滞”,“水由地中行,然后人得平土而居之”等。特别是《淮南子》一书有关大禹治水的记载,虽然不系统,但内容却非常丰富。《淮南子》的作者刘安(前180年~前123年),汉高祖刘邦的孙子。刘安去世时,司马迁刚20岁出头,这表明《淮南子》与《史记》关于大禹治水的基本资料的来源是相同的。如此多的典籍都记载大禹治水的事迹,可见大禹的事迹绝非杜撰。司马迁正是在丰富的典籍中选择了最具有代表性的资料和当时人们所公认的说法,再加上自己的考察所得,终于完成了大禹事迹的集大成,成为我们今天研究大禹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

司马迁对大禹是特别推崇,尤其是对大禹治水的业绩和以德治国的方略更是赞誉有加。他首先在《史记·五帝本纪》中大禹治水的功绩做了铺垫,称:

此二十二人咸成厥功:皋陶为大理,平,民各伏得其实;伯夷主礼,上下咸让;垂主工师,百工致功;益主虞,山泽辟;弃主稷,百谷时茂;契主司徒,百姓亲和;龙主宾客,远人至;十二牧行而九州莫敢辟违;唯禹之功为大,披九山,通九泽,决九河,定九州,各以其职来贡,不失厥宜。方五千里,至于荒服。南抚交址、北发,西戎、析枝、渠度、氐、羌,北山戎、发、息慎,东长、鸟夷,咸戴帝舜之功。于是禹乃兴九招之乐,致异物,凤皇来翔。

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

所谓“二十二人”《集解》载:马融曰:“稷、契、皋陶皆居官久,有成功,但述而美之,无所复敕。禹及垂已下皆初命,凡六人,与上十二牧四岳,凡二十二人。”郑玄曰:“皆格于文祖时所敕命也。敬哉,惟时相天事。”《正义》:“相,视也。舜命二十二人各敬行其职,惟在顺时,视天所宜而行事也。”这是指当时有功社会的二十二位人物,而大禹是其中功劳最大的一位。其后,司马迁又在《史记·夏本纪》记载:“维禹之功,九州攸同,光唐虞际,德流苗裔;夏桀淫骄,乃放鸣条。作夏本纪第二”。

以及在诸多篇目中予以载述,以示彰扬大禹“诸夏乂安,功施于三代”的造福华夏之功

《史记·河渠书》。,其篇幅之多在整部《史记》中也不多见。比较集中的有:

《殷本纪》曰:“契长而佐禹治水有功”,因而受封于商。

《齐太公世家》称吕尚:“其先祖尝为四岳,佐禹平水土甚有功。”

《宋微子世家》曰:“箕子曰:在鲧堙鸿水,汩陈甚五行,帝乃震怒,不从鸿范必等,常伦所斁。鲧则殛死,禹乃嗣兴。天乃锡禹鸿范九等,常伦所序。”

《越王勾践世家赞》曰:“禹之功大矣,渐九川,定九州,至于今诸夏艾安。”

《孟子荀卿列传》曰:“中国名曰赤县神州。赤县神州内有九州,禹之序九州是也。”

《李斯列传》曰:“而尧、禹以身徇天下者也,因隋而尊之。”

《平津侯主父列传》曰:“夏禹卑宫室,恶衣服,后圣不循。”

《太史公自序》曰:“维禹浚川,九州攸宁”等。

除了文献记载之外,最近遂公盨的出现,再有传世的秦公簋和齐侯钟镈,多年来的重要考古发现,以及全国各地有关大禹的丰富遗迹和民俗风情,特别是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努力,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史记·夏本纪》关于大禹治水以及夏施德治的记载是可信的。我们看到大禹本人作为“司空”,有着掌管百工工程之事的经验之外,更重要的是大禹“可成美尧之功”。禹果然不负众望,他接手治水的重任后,首先总结经验,寻找父鲧治水失败的原因,认为:“河所从来者高,水湍悍,难以行平地”,是造成“数为败”的原因所在

《史记·河渠书》。,所谓“伯禹念前之非度,改制量……高高下下,疏川导滞”

《国语·周语下》。。就是采取了发动民众先做“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的勘测工作。所说“行山表木”就是用刻木为桩标。“说明禹治水时曾用着准绳和规矩的工具”

李俨,钱宝琮.科学史全集:第三卷.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8.,并且应用数学的方法使之更加精确。在精确勘测的基础上,大禹才制定了改“围”之壅堵,为以排流为主的“疏导”治水方法,奋洗先人之耻,“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他率领民众自冀州始“凿龙门,通大夏,疏九河,曲九防,决渟水致之海”

《史记·李斯列传》。,遍九州大地,导山浚川,开凿济、漯、淮、泗等河流,与大众一道与大自然搏斗,将自身置之度外,凡一十三年。有资料说他结婚四日便“复往治水”

《水经注·淮水》。,历尽千辛万苦,甚至是“股无胈,胫无毛,手足胼胝,面目黎黑”

《史记·李斯列传》。,终于平息了水患,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历史学家们的叙述,为我们勾画出一幅中华民族人定胜天的壮丽场面,寓意之明,不言而喻。在山东武梁祠汉代画像石中有一幅大禹头戴斗笠、身着粗衣、手持工具匆匆忙忙治水的动人形象

《金石萃编》卷二十。,正是太史公笔下早期中国人崇拜大禹的真实写照。

洪水与文明是世界各地都曾经存在过的一段历史,根据马宏先生编著的《失落的古国》一书的记载,在古代的巴比伦、希腊、印度、墨西哥、哥伦比亚等地的洪水,都有毁灭文明的故事

马宏编著.失落的古国.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999.389~403.。中国4000年前发生的大洪水只是世界性大灾难中的一部分,结果与世界各地一样被流传了下来,经过历史学家的考证与整理,并且得到了出土器物的佐证,如西周中期的遂公盨中就有“天命禹敷土,随山浚川”,“民好明德,顾在天下”,“厥贵唯德”的记载

李学勤.论遂公盨及其重要意义.中国历史文物,2002(6).。而大禹治水公而忘私的民族精神确有大力弘扬的必要,尤其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

二、大禹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聚合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发展农业离不开水利,大禹在治水的同时,十分关注水利灌溉的作用。大禹治水的目的之一就是利用水资源为农业生产服务并且有所改革,这两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后人为什么如此崇拜大禹,依我看不仅仅是单纯的治水,还与发展农业生产息息相关。

夏朝建立在中原地区,代表着当时最高的生产力水平,并且确立了以农为本的基本国策。大禹不但是治水英雄,而且还是立农为国的名君。为了解决人民的吃饭问题,大禹还采取了类似今天的移民措施,如“与稷予众庶难得之食。食少,调有余补不足,徙居。众民乃定,万国为治”

《史记·夏本纪》。。通过人口的流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粮食的压力,解决了人民的生活问题。

史称“禹稷躬稼而有天下”

《论语·宪问》。。“躬稼”就是重视农业生产。为了发展农业提高生产水平,当时还颁布了历法——《夏小正》,也就是我们今天所称的夏历。夏历的实施,不但是天文历法的一次革命,同时表明当时的农业生产已经进入新的历史水平。因此说,自夏代以来中原已经形成了以农立国、以农兴国的政治体系与经济体系,农业生产成为最主要的生产部门。

正因为农业是国家的生命线,所以,与农业相关的国计民生在大禹那里都变得十分重要。大禹正因为具备了这种有德于民、为民父母的高尚品行,才被奉为历代君王学习的楷模。从遂公盨铭与《吕刑》结合看“德主刑辅”的思想早在大禹时期就已经形成,而且一直是作为治国的宗旨来实施的。后来儒家又将这一思想发扬光大,成为治国安邦的标准。所以孔子说:

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兴焉……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间然矣。

《论语·泰伯》。

何谓“无间然矣”?杨伯峻先生释为:“禹,我对禹没有批评了”

杨伯峻.论语译注.北京:中华书局,1980.84~85.,能让孔子没有批评意见的人确实不多,纵观一部《论语》仅有几人而已。为什么孔子如此推崇夏禹呢?关键就是有“德”。这个“德”不是空洞无物的“德”,而是在生活的一言一行中体现出来的“德”。孔子说夏禹富有天下而不为自己,贵为天子却为平民勤劳。宁可自己吃得很坏,也要丰盛祭品;宁让自己穿得很坏,却把祭服做得十分华美;宁可自己住得很差,却把精力全用在治理国家、治理水患上。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史称“古禹,皋陶久劳于外,其有功乎民,民乃有安”

《史记·殷本纪》。等,这才是“德”,才是“仁”,才是“德政”。孟子则云:“禹闻善言则拜”

《孟子,公孙丑上》。,“禹、稷、颜回同道。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已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已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禹、稷、颜子异地则有然。”

《孟子·离娄下》。他又“不善人远”

《左传·宣十六年》。,且尊师“大成执”

《吕氏春秋·尊师》。。其言行举止合乎于教,合乎于礼。所以《礼记》曰:

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合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志也。

礼教作为中国封建社会衡量个人品德的最高标准,是以尊禹为楷模之首,然后才是“汤、文、武、成王、周公”等。司马迁发展了这一思想,他认为禹建夏朝,最根本的是为人民解除了水患和实施“德政”,故而才深得民心,才昌兴不衰。他所以不惜笔墨详述禹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史实,目的即此。

大禹以“德治”为本治理国家,是传统的说法,至少在司马迁以前就已经存在。作为实物,最近出现的遂公盨将禹的事迹前提到西周中期。遂公盨全铭98字,前9行每行10字,末1行只有8个字。李学勤先生用通行与假借字,重新写为:

天命禹敷土,随山浚川,

乃差地设征,降民监德,

乃自作配享民,成父母。

生我王,作臣,厥贵唯德。

民好明德,顾在天下。

用厥绍好,益于懿德,康王不懋。

孝友,吁明经齐,好祀天废。

心好德,婚媾亦唯协。

天厘用考,神复用祓禄,永御于氓。

公曰:民唯克用兹德,亡侮。

李学勤.论遂公盨及其重要意义.中国历史文物,2002(6).

遂公盨98字的长铭,叙述了大禹治水和为政以德等重要内容,是一篇前所未见的“德治”政论。遂公盨铭的重大意义就在于:①认定了大禹是“人”而不是“神”,更不是“虫”,是一段发生过的真实历史,而且是治水的历史;②关于“德治”的观念至少就流行就于距今2900年前的西周中期,从而清楚地表明早在大禹时期就已经在实施“有德于民”的“德治”观,即铭文中的“厥贵唯德”,“民好明德”。由此可见,人们热衷于西周的“德治”,实际上是来自于大禹,所以,周人将其刻在食器上,就是念念不忘“德治”的重要。

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记载:大禹提出治理国家应讲“仁”、讲“德”。他说:“知人则智,能官人;能安民则惠,黎民怀之。”对于帝王更应该“辅德”。他自己就是“予思日孳孳”。何为孳孳?大禹在回答皋陶时说:

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皆服于水。予陆行乘车,水行乘舟,泥行乘橇,山行辇,行山刊木。与益予众庶鲜食。以决九川致四海,浚畎浍致之川。与稷予众庶难得之食。食少,调有余补不足,徙居。众民乃定,万国为治。

皋陶听后连声称:对,这便是你的美德。司马迁用事实赞誉大禹,以天下为己任来宣扬大禹。他总结道:“维禹之功,九州攸同,光唐虞际,德流苗裔”

《史记·太史公自序》。,可谓一言中的。所以,李学勤先生认为:“盨铭所以要讲述禹的事迹,是以禹作为君王的典范,说明治民者应该有德于民……‘成父母’就是说禹大功于民,为民之父母,与《五德帝》中禹巡九州,通九道,陂九译,度九山,为神主,为民父母相合。”

李学勤.论遂公盨及其重要意义.中国历史文物,2002(6).曹植称赞大禹是:“厥德不回,其诚可亲。亹亹其德,温温其仁”

《艺文类聚》卷十一。。司马迁还认为:政权的兴衰、王朝的更替与个人的品行关系密切,夏代之兴,就是大禹几十年如一日为民造福的“德政”回报,而不是什么天赐良机。他说:“昔虞、夏之兴,积善累功数十年,德治百姓,多摄行政事,考之于天,然后在位”

《史记·六国年表序》。。并且发出:“尧虽贤,兴事业不成,得禹而九州宁。且欲兴圣统,唯在择任将相哉!唯有择任将相哉!”的长叹

《史记·匈奴列传赞》。。

大禹治水,是劳动人民战天斗地的伟大壮举,中华民族人类征服大自然的自信心表现,其“德治”又为古代帝王所推崇的楷模。现在的研究证明,大禹治水是一次关系到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大事,作为受益的后人,有责任完完整整地传于后人,使之千秋万代,永远铭记。

大禹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象征,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已经超出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从现代地域看,禹东到过大海,西北至青海积石山,西南到过巫山,北边到过恒山,南边可能到过越南。根据笔者的统计,目前全国出名的有关大禹活动的遗迹有:16处大禹庙、8处禹庙、8处禹王庙、2处禹山、2处禹穴、1处禹王台、1处禹息城、1处禹迹山、1处禹期山、1处大禹陵、1处禹墟、1处禹池、1处禹溪、1处禹井、1处禹迹洞、1处禹门河、1处禹堤、1处禹门寺等,而且每处几乎都是相同的内容,而且都是以超出人力的“神”为表现形式的。毫不夸张地说,大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抗击洪水、战胜水患的精神寄托。

文化是一个过程,没有开始,也不会有结束,在发展传承的过程中,不断发明,不断前进。我在一篇文章中讲过:“一个民族失掉了自己的传统文化,就意味着衰亡的开始。国家消亡了还可以重建,而传统文化消失了,这个民族也就彻底沦亡了。犹太人国家亡了上千年,而能重新建立自己的国家,根本原因就是犹太人顽强地承传着他们的信仰和他们的传统文化,值得世人借鉴”

徐日辉.中国旅游文化.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0.86.。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指出“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其中没有任何东西是不对的和不变的,而是一切都在运动中和变化中,产生和消失”。这是因为历史在前进、社会在发展,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但是,发扬光大大禹精神,团结全世界的华人,聚合中华民族精神,则是永远不会改变的事实。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从大禹治水到中华民族的精神聚合
大禹治水,是劳动人民战天斗地的伟大壮举,中华民族人类征服大自然的自信心表现,其“德治”又为古代帝王所推崇的楷模。现在的研究证明,大禹治水是一次关系到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大事,作为受益的后人,有责任完完整整地传于后人,使之千秋万代,永远铭记。 大禹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象征,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已经超出了时间与空...

中国的神话故事
又不知道过了多少时光,盘古分散的灵魂各自聚合沉降:在土里为土神,在山上为山神,在水里为水神,在海里为海神,在风中为风神,在云中为云神,在雷中为雷神,在雾中为雾神,在月亮上为月神,在星星上为星神;落在太阳上化为一只三足乌,三足乌在太阳里煽动黑色的翅膀,驾着太阳飞翔,这只三足乌是最早的太阳神。 而最...

中华传统文化的书籍有哪些?
《金刚经》不是中国人写的书,它是一部印度佛经,但1000多年来,它已经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因为篇幅短小,思想又有代表性,它成13了为人们念诵最多的一部经。它宣扬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思想成了中国佛教的主题之一。它篇幅的短小也许可以弥补部分文字比较生涩的难处。

中国文明史(上)2023章节测试答案
中国文明史(上)2023章节测试答案_中国文明史(上)超星尔雅答案1、【单选题】《国史大纲》的作者是()。A、姚中秋B、陈寅恪C、钱穆D、王国维我的答案:C2、【单选题】学习中国文明历史的主要目的是()。A、发思古之幽情B、熟悉历史C、了解历史上重要的转折时代D、认识自我我的答案:D3、【判断...

壶口名称是怎么得来的?壶口瀑布有什么特别?
而它也代表了中华民族的顽强勇敢?进取的精神?4赞·23浏览2019-08-01壶口瀑布名称的由来壶口瀑布名称的由来源自于大禹的传说。 远古时代,大禹的父亲鲧因窃取神土“息壤”治水不利,天帝大怒,派火神祝融把他杀死在羽山。谁知他因治水之志未酬。天帝害怕他复活,叫祝融用“吴刀”去豁他的肚子,一刀下去大禹从鲧肚子...

谁知道有关龙的神话传说?(要简短)
画龙点睛 传说中国古代有一个叫张僧繇的画家,他在一个寺院的墙上画了四条龙,这四条龙都没画上眼睛。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给龙画上眼睛呢,他说,画上眼睛,龙就会飞去。听的人不相信,偏要让他画上。张僧繇没有办法,只好用毛笔在龙头上点上了眼睛。谁知道,刚点完两条龙的眼睛天上就电闪...

姜子牙是不是神?
到了元朝时期,民间对姜太公增加了一些神话传说。到明代万历年间,许仲琳创作了《封神演义》小说,从此,姜太公由人变成了神,并且为民间广为信奉。姜太公钓鱼姜子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位著名人物,同时他在道教和民间的地位也较高。他出身贵族家庭,祖先的封地叫吕,所以他又被称为吕尚。姜子牙生于山东日照,自幼聪慧。

(一)总评黄河功过
这一切离得开黄河吗?缺失了黄河,我国的辽、珠、长的三大水系缺失了主心骨,必然造成南北交流的困惑。没有了黄河,哪来女娲补天?哪有大禹治水?更没有精卫填海、嫦娥奔月这些神话传说,我国的上古历史因此而枯涩。因此从人类文明史角度来评述黄河,其功莫大焉。2.黄河贻害千年 “黄河之水天上来”,一旦...

有哪些神话故事的名字
中国的神话故事有:后羿射日、夸父追日、女娲补天、女娲造人、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牛郎织女、天仙配、嫦蛾奔月、伏羲画卦、神农尝百草、雷泽华胥、常羲沐月、愚公移山等等。1、【盘古开天地】久远之前,天和地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有个叫盘古的巨人,睡了一万八千年后,醒来发现周围一片漆黑,就...

挺拔的拔怎么写
从前舜帝还是唐尧的臣子的时代,江河横溢泛滥,百姓深为水祸忧虑;水势浩大,万里之遥无边无岸;汹涌的波涛相互撞击,绵延四面八方。于是舜帝命令大禹治水,他就带领百姓翻山越岭,开掘河口疏导河流;开凿了龙门山黄河两岸的峭壁,整治山峦峻岭开凿了新的河道。群山得到了治理,百川的到了疏通。橙色深幽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