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认为, 三国演义“刘备之德近乎伪,孔明之智近乎妖” 你认为呢?600字左右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0-10-10
的确,中国古代描写人物,多是平面的,即只有一种性格。刘备就是有德,诸葛就是有智。结果因为处理过分导致人物的某一性格
过于突出,就出现了刘备有德行到好似作伪,诸葛亮呼风唤雨无所不能。

现在一些人又喜欢搞左倾,拼命贬刘尊曹,说刘备是大坏蛋。我只说一句,读读正史吧,刘备其实没干坏事,就算他是伪君子,他伪一辈子也就成君子了,他死前的诫子书中说:误以为恶小而为之。。。一个坏人死前说得出这话吗?
又有人说诸葛亮是傻子,就更不可理喻了,诸葛亮未出山就有人三顾请他,出山后又把一个就剩一口气的人辅佐成皇帝,谁能?你能?做丞相时军政大权独揽,却从来没有像乐毅那样被怀疑,被坑害,事无巨细亲力亲为,居然被标榜为忠臣楷模,谁能?我看,中国历史上再找不出一个。

这两个都是英雄,但罗贯中的小说夸大太多,弄巧反拙,以至于参照正史后,大家普遍有失望感。
第2个回答  2010-10-01
我只概略回答一下啊。
首先应该知道《三国演义》仅仅是一部小说,它和《三国志》是不一样的。《三国志》是属于史实纪实类的著作,它具有的真实性绝对高于《三国演义》。三国演义的作者在写作中是偏向于当时的大义,即刘备的辅佐汉室大业的忠臣形象,而不是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不臣之举。所以整部小说中是站在刘备方面的,因而必须用某些特殊的写作手法来突出刘备的大义和诸葛亮的智谋。易中天就曾经分析过:所谓的空城计和草船借箭是没有的,大概是虚造的,这些就是罗贯中的一些手法,实际的刘备不一定是如此的德高望重,而诸葛亮也仅仅是一位内政大师而并非是军事参谋。而陈寿的三国志就是站在一个事实的角度分析的...
第3个回答  2010-10-06
半夜自己手打文,楼主帮忙看着有没什么错误。
先说刘备,皇家血统,桃园三雄之首,卢植的学生,书中对其仁德的描写完全是倾尽笔墨,关羽张飞的无条件依附,刘安为了给刘备弄顿肉吃把妻子杀了,走哪哪有百姓追随,有将领倾心,对刘备不爽的人一个是袁术,二了吧唧的人,另一个就是曹操,大奸雄。
但是有几点是很可疑的:
一,身份认证,刘备真的有皇族血统吗?号称是中山靖王之后,但是历史上的靖王非常能生,子嗣很难考证,如果要伪造自己的身份,这个中山靖王明显是首选祖宗;
二,仁德,这个笔者最不信了,刘备依附过的人你看哪有好下场,刘备前脚一去,就有人来杀,多少英雄都被拿来做了挡箭牌,公孙瓒,陶谦,吕布,袁绍,刘表,最后委身刘璋手下,却直接就把人老家拿了。具体拿刘表分析,刘表贤明远播,皇族身份更是毋庸置疑,地盘也大,荆州八郡,人才多,物产丰富,又临江而立,这对大打仁德血统牌的刘备是个极大的障碍,所以刘备假意归附,实际却是将曹操的目光吸引过来,吸引仇恨,借刀杀人,并接在荆州一地大挖墙角,马良兄弟,魏延大将,还有神级人物的诸葛孔明。长坂坡一役更是匪夷所思,他之前能把关羽派到江夏,为什自己不去,用一点卑鄙的思维想想:他是在汰兵,他的队伍参差不齐,尤其是百姓老幼病残很拖累,以后发展生产也用不上,于是他将队伍分成两段,精兵由关羽先带到江夏,老弱病残幼自己带着,让曹操的人追杀屠戮,帮他汰除没用的人员,毕竟自己仁德名声在外,不可能把他们丢掉。赤壁之战,他是一点正事不干,就负责煽风点火,挑拨孙曹两家矛盾,坐收渔翁之利,白捡个荆州。凡此马脚,林林总总,便如白帝托孤那时,直接说,孔明,以后万事拜托了就好,为什么要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这样的话呢,他不放心,他怕孔明和他一样是个外表纯良野心很强的主,所以拿话噎他,让他必须大表忠心~
由此可见,刘备绝对不是好人。

再说孔明:草船借箭,空城计都是没有的,《六丁六甲》之术孔明应该也是不会的,这些虚构的情节让孔明化身一代智神,不,是一代智妖,没事扇个扇子,坐个小车,还经常作道士打扮,驱鬼,召风,未卜先知,真实奇哉怪哉,假如孔明真这么牛逼,怎么会打不过司马懿,再说即使军事上不行,召俩小鬼搞暗杀直接就game over了。
第4个回答  2010-10-01
说得不错,我就认为刘备虚伪,都说了吗,刘备有其高祖之风,刘邦是谁呀,那可是当了皇帝的流氓头子。至于孔明嘛,智慧是有,不过被三国演义夸大得太多了不是吗
第5个回答  2010-10-06
很有道理。

鲁迅认为, 三国演义“刘备之德近乎伪,孔明之智近乎妖” 你认为呢?600...
的确,中国古代描写人物,多是平面的,即只有一种性格。刘备就是有德,诸葛就是有智。结果因为处理过分导致人物的某一性格 过于突出,就出现了刘备有德行到好似作伪,诸葛亮呼风唤雨无所不能。现在一些人又喜欢搞左倾,拼命贬刘尊曹,说刘备是大坏蛋。我只说一句,读读正史吧,刘备其实没干坏事,就算...

...人物:“刘备之德近乎伪,孔明之智近乎妖”,对此,你怎么看?
所以,我觉得刘备贤德之中使人感到虚伪;孔明神机妙算,可比神灵,鲁迅先生也许是称赞他吧。希望我的回答你能满意。 Sorry,没有800字。

...人物:“刘备之德近乎伪,孔明之智近乎妖”,对此,你怎么看
鲁迅先生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批评是很中肯的。鲁迅先生对《三国演义》的这个评价,涉及文学创作中的人物塑造问题,是说《三国演义》在主要人物特别是在刘备、诸葛亮的形象创造上,采取了简单化和肤浅化的手法。这种创作方法,对后世的小说创作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也...

为什么鲁迅说:“刘备之德近乎伪,孔明之智近乎妖。”有什么看法?
这是<<三国演义>>在艺术上比较明显的一个缺点,人物性格缺少发展,好像曹操生来就奸诈,孔明生来就聪明。这种缺点的产生,可能是受史传材料的局限,同时也受某些民间传说人物定型化的特点的影响。同时在运用想象夸张手法上,有时不免过分,所谓“夸过其理,则名实两乖”,鲁迅说的“欲显刘备之长厚而...

鲁迅曾评价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刘备之德近乎为,孔明之德近乎妖。对此 怎...
“德近乎伪智近乎妖”并非批判,而是用“伪”和“妖”来进一步肯定“德”与“智”的程度,属贬义褒用,肯定“德”与“智”的同时肯定的是《三国演义》作者无与伦比的且带有艺术性的刻画人物的手段,《三国演义》以历史为蓝本,却超越历史,充分注入了作者本人的思想取向,同时也通过一系列的事件将...

对 刘备之德金湖伪,孔明之智近乎妖 怎么看
作为一个枭雄,一个欲争夺天下的人,这种所谓“仁德”几近迂腐,看上去确实很虚伪。至于诸葛亮,相比刘备的德近乎伪,他真的是智近乎妖。“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也就罢了,赤壁之战先是智激周瑜孙权,又是识破苦肉,草船借箭算出天气与人心,借东风更显识天辨地之能。少年英才的周瑜苦心布下的...

...人物:“刘备之德近乎伪,孔明之智近乎妖”,对此,你怎么看
我感觉当初罗贯中先生也不完全是要写刘备之长厚,诸葛之多智。因为如果他真的要这么写的话,为什么要写得“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壮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而曹操给我们的形象也不是大家众传的篡汉奸贼。(历史上曹操打仗屠城无数,而三国演义并没有任何关于此的描写)。我个人感觉还是不要对古人...

怎样看待"刘备之德近乎伪,孔明之智近乎妖"求大神帮助
此句是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里谈《三国演义》的时候用来批评《三国演义》的描写的。鲁迅先生认为其在表现人物时分寸把握不够,所谓“夸过其理,则名实两乖”。 确实,罗贯中基于正统立场,在小说中极力张扬“拥刘反曹”主旨,从而把一切优秀品质都堆加在刘备身上,以致露出一些有悖人情道理的马脚,...

...中的人物“刘备之德近乎伪,孔明之智近乎妖”对此你怎么看
作者必须对这个符号进行定义、诠释,读者在作者的诠释和定义里寻找共鸣,这是作者和读者共同的历史。对小说人物的概念话理解,和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大相径庭。我们受《三国演义》的误导太深,当然那毕竟是艺术和演绎,没有责任把原本的面目如实刻画,而鲁迅先生是高屋建瓴式的评述,非常精彩。

刘备之德近乎伪,孔明之智近乎妖什么意思
刘备对人的真诚就像是假的一样,诸葛亮的智慧就像妖怪一般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