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你们对“信则有,不信则无”的认识。

真理是绝对的?还是相对的?信仰是可有可无?还是人生的必须?

精神的依靠,就是信则有,不信则无。事实的看待,就是信也有不信也有。
比如:一味的强调信的重要,但是其教的教主教史的确没有说服力,历史没有根据,然而由本教的资料宣传的多么的大能,那么纯精神的依靠,就是信即有不信即无,而且这个宗教就是一味的强调信,不可怀疑。如果一个宗教其教主是历史实有的人,那么就算你否定其存在,他也是历史实实在在存在的,不会因为你的否定而消失。信仰是需要考验的,如果一个教经不起推敲,那么这个教就是信则有,不信则无。如果一个教的教理是经得起推敲,那么这个教就是真理。如,佛教的释尊,是历史实在存在的人,你就算不信,他也是历史真实存在的。而且其道德比较圆满,所以,我们信仰的对象一定不能是杀戮,战争的教主,因为其道德尚且不能圆满,怎么能教导我们呢?所以,这个问题也是我们的考量范围。真正的教导是理性的教导,不是盲目的信,盲目的排他,应该问问自己的心,难道不用理性的分析只要说自己是大能的就是大能的,说自己真的就是真的吗,而不理性去分析其可信度。那么这个信仰就是信则有,不信则无。也是属于迷信的考量。
生活与信仰
每一种宗教都劝人要有信仰,但是究竟要信仰什么呢?古人说:就有道而正焉。良禽也知道择木而栖,忠臣也知道就明君而仕,何况信仰,也要选择好的对象。那么,我们所信仰的对象,应该具备什么条件呢?这个问题不能不去探讨。

(一)信仰实在有的

我们选择信仰的对象,应该审察它是否真实存在。譬如我们选择信仰佛教,佛教的教主释迦牟尼佛,确实存在。佛陀有出生的国家,诞生的年月日,养育他的父母,他有兄弟亲族,他更有出家、修行、成道的经过记载,佛陀的事迹,历史上是明明确确载录的。释迦牟尼佛不是子虚乌有人物,凭空杜撰的上帝;也不是来无影、去无踪的神仙。换句话说,我们佛教徒所信仰的对象,他在历史上是经得起考据证明的。因此,我们要信仰什么?我们要信仰实实在在存有的对象。

(二)信仰道德高的

我们交朋友,要结交品德高尚、人格圣洁的人,因为他可以引导我们向善向上,古人说:「无友不如己者。」又说:「水往下流,人往上爬。」如果我们所信仰的对象,要我们去杀生害人,超向下流,那么,信仰他不但没有助益,反而有害。我们必须了解,我所信仰的对象,他的德行有没有清净?他的慈悲有没有具足?他的人格有没有完美?如果他具备了,那么这样的对象,才值得我们去信仰、去皈依。释迦牟尼佛是功行圆满的觉者,具足智德、断德、恩德等三德,他的道德是圆满清净的,跟随这位人天的导师,可以使我们的道德更崇高,人格更完美。

(三)信仰能力强的

我们爬山需要拐杖做支柱,我们的人生也需要一枝强而有力的拐杖做我们的依怙。从小我们接受师长们博学多能的提携,才能渐渐的免于童呆;我们信仰的对象,也必须是具有能够自度度人、自觉觉人的大善知识,以引导我们走向正道。《佛遗教经》说:「我如善导,导人善路;我如良医,应病与药。」相信善导的指津,可以走上光明的道路,到达目的地;相信良医的诊治,可以获得阿伽陀药,治疗烦恼疾病。历代仁君贤者,英雄好汉,一般民众,为什么愿意接受他的领导?主要就是因为他的能力很强。狮子可以做兽中之王,大鹏可以作鸟中强者,都是因为它们有特殊的能力。人也是一样,如果信仰的对象具有强大的力量,彷佛人生有了后盾,我们才能因他而获致幸福。

(四)信仰戒行净的

戒行清净的人,一切的行止都合乎戒规,我们依从他,言行自然合乎正道,不会出轨。如果我们信仰的对象戒行不清净的话,好比违反交通规则的汽车,随时有发生事故的可能,我们跟随他也就太危险了。我们所信仰的对象——伟大佛陀,是戒行最严谨清净的觉者,他不仅自持严格,并且制定许多的戒法来摄化弟子们的身心。经上记载:佛陀的一位弟子向果园主人托钵水果,园主人请他自己摘取,这位尊者回答说:「佛戒上说比人高的树,不可以爬上去。」园主人请他用手把果子摇下来,他又说:「佛戒上说不可以摇树取果子。」园主人为了表示诚意,只得亲自攀下树枝请他采摘。那知道他还是坚持说:「佛戒上说不可以自己动手取果子。」园主人不得已只好双手捧著果子献给他说:「我供养您!」这段故事是说明「不予而取」而犯戒,佛陀的弟子为了坚守此戒,宁可不要果子。以现代来说,没有得到他人同意而拿了人家任何的东西,那怕是一针一线,都是犯法的。如果人人能遵守,社会上就没有抢劫偷盗的行为了。如果我们能遵奉佛陀的教法,所修的戒行才能清净无瑕!

(五)信仰正法圆的

我们信仰的对象,要具有圆满的正法。佛法的道理,不偏不倚,因此叫正法。佛法的道理,放诸四海皆准,适用于任何的时、空、人、事,而不是用在此人身上很适合,用在那人的身上就不适合。或者用在此时很恰当,用在另外一件事上就不恰当。因为佛法超越时空,不受任何限制,因此它是圆满的。社会的学问五花八门,我们要选择最正确、最圆融的为我们的指南。春秋时代黔娄之妻的「宁可正而不足,不可斜而有余」名言,几千年来一直为世人所赞美与运用。信仰了圆满的正法,在我们人生的旅途上,不但可以得到许多正确的指示,并且能够建立圆满的人生。

(六)信仰智能满的

「成佛之道」一书中有两句话:「正法以为身,净慧以为命。」平常我们看到案桌上供奉的佛像,就误以为是佛陀的身体,或者以为佛陀在世时,那种庄严相好的色身是佛陀的真身,其实佛陀是以正法为身的;佛陀的寿命也不是住世八十年的人间岁月,佛陀是以无尽智能为生命的。世俗的知识是有漏的,人间的寿命是有限的。而正法为身体,正法是遍一切时处,无穷无尽;智能为寿命,智能是清净永恒,无量无限的。我们信仰的对象,他的智能完满无缺,我们跟随他学习,将来可以获得充满智能的生命,以此而贡献社会大众。

俗话常说:「交友不慎」、「遇人不淑」,一个人交错了朋友,毁了一生的前途;我们对于对象的选择,怎么能不小心谨慎?更何况是信仰的对象,更应该仔细抉择!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8-06
信仰或许可以理解成信念、信心、相信和景仰、仰慕等,信仰和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相互影响的。或许我们很多人没有宗教信仰,尤其是我们这些无神论者,但我们每个人都有信仰,只是我们的信仰是通过人生体验自主建立的,不是通过宗教指引。世界观是认识论;人生观是方法论、是人生追求;价值观是道德标杆。我的信仰是科学的世界观、可知的认识论、辩证唯物主义、明辨是非的价值取向。因此我不做神的奴隶,我相信人的主观性;我评价一个人用是非观来判断(一定要善恶分明),而不用宗教说里的信与不信(这会出现多少好人受冤,小人得志的现象?)。信仰自由,信仰自由。一定要让你的信仰符合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而不是通过强迫树立或依赖某个信仰改变自己的人生理念。辩证法是很好的手段,辩证统一之后才是你的信仰。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这就是信仰,信仰不是狭隘的宗教信仰。我们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很可贵的。基督教必然有其积极地意义,但同样有其局限性和极端性。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忏悔是只态度,是认识到并承认错误。怎样才能得到宽恕?不是忏悔,而是改正,所以我们中国人对勇于改过自新的人抱以敬佩,认为善莫大焉。这个改过是要自己在行为上的改变使自己原谅了自己才是真正得到了宽恕,而不是通过忏悔寻求上帝的宽恕,上帝的宽恕很大程度上是不愿改过的表现、是自欺欺人、是不负责任。正因为如此,西方国家在做出那么多横行霸道的事之后,仅仅道歉,然后还是一如既往。
我不否认基督教,爱世人、谦卑、善良、人性是对的,但不要给它夸大。相对于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这种爱太渺小了,我们有儒家的仁爱、有墨家的兼爱。基督教的爱打着博爱的旗号而没有兼爱宽广,做着有差别的爱的事而没有仁爱伟大。有人总夸大《耶和华经》的智慧,东西方文化中中国文化历来是以人为本的,一部短短的《论语》,其对爱、人性的剖析就远在《耶和华经》之上。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基督徒好好领会这句话吧。
我信的是科学的世界观、可知的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
你该信什么是自己的选择,是你的自由。但我建议你不要迷信,仅供参考。
基督教最高明之处就是他们把神人格化,人格化的神有了喜怒哀乐当然没人敢得罪。但这也是最愚蠢的,因为人格化的神就要用人性的事物去解释。当人们对事物认识不足的时候它还可以欺世盗名,但随着人类对事物认识的增加,这张纸就再也无法包住燃烧起来的火焰。曾经我很客观的以为宗教教人向善、寄托人类灵魂,有其积极向上的意义。但最近对基督教稍作接触后发现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打着宗教幌子愚弄世人的邪教。姑且不说基督教那些泯灭人性的教义,仅从他们的对迷信的传播与痴迷就可知这个宗教是多么愚民的。为什么只强调“信”?因为基督教的一切都建立在这个信上,没了信什么都没有了。因此,基督教不敢让人去认识它,先让人信,信了你也就不去辨认了。这个信不是我尊敬的信仰和信念,而是令我我鄙视的迷信,盲目的信,不辨是非的信。历史已经发展到今天,你相信神也好,相信人是神造的也好,你愿意放弃人格和尊严给耶和华当奴隶和牲畜那只是你自己的愚昧。但基督徒打着传福音的旗号到处蛊惑人心,给别人洗脑,一副高傲狂妄的嘴脸,实在令人看着就恶心。若你不接受他,就用天堂和地狱来恐吓你,说什么信则上天堂、不信则下地狱,然后他又是让主原谅你,又是让主祝福你,为你在那里祷告,看着就像是在诅咒别人,请记住,那只是你的主,与我无关。
言归正传,《耶和华经》(我们中国有自己的《圣经》)前后矛盾,内容平常,思想混乱。耶和华是一个什么样的东西(他不值得我去称呼为神)?从《耶和华经》看到的只更多的是他恐怖的屠杀,草菅人命、残杀无辜。再有就是对世人的愚弄,让人类成为他的奴隶。一个偶然,我从教堂前面经过,看着满眼的中老年人(妇女居多)以及她们领的不谙世事的孩子,我对这个宗教的怀疑彻底厌恶了。某种意义上讲,基督教对这些心灵空虚的人是有着积极作用,但起到这个作用的只有基督教吗?基督教积极占领农村偏远地区民众,制造谣言、家庭矛盾、阻碍生产,已经引发了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相关链接如下: http://cache.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free/1/1098992.shtml
当然,我不否认基督教,爱世人、谦卑、善良、人性是对的,但不要给它夸大。相对于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这种爱太渺小了,我们有儒家的仁爱、有墨家的兼爱。基督教的爱打着博爱的旗号而没有兼爱宽广,做着差别爱的事而没有仁爱伟大。有人总夸大《耶和华经》的智慧,你们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多少?中国文化历来是以人为本的,短短一部《论语》(中国《圣经》之一),其对爱、人性的剖析就远在《耶和华经》之上。
基督教历来是反科学的,但是随着科学的发展,这个宗教在不得不向科学低头的同时却又变相的强奸了科学,一方面否定科学、为《耶和华经》狡辩;另一方面又采用各种科学手段企图为《耶和华经》寻找科学的证据。然而令我想不到的是,今天我在网上看见了一本书:《圣经与中国古人》。链接如下: http://www.fuyinchina.com/n2c42.aspx这次真的让我出离愤怒了,因为这次基督教已经开始强奸中国文化了。基督教的思想正是因其与中国文化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很难被人接受,然而这次他们一再的牵强附会只是为了说明《耶和华经》和中国古代是有联系的,要把耶和华强加到中国人的头上。无耻的基督徒,你们认贼作父是你们的事,现在还要让我们的祖先蒙羞受辱吗?把我们的历史文明远长于以色列人的祖先侮辱成以色列人的后人你们很高兴吗?你们很荣耀吗?你们简直就是畜生、禽兽不如。
当然,我也很高兴看到香港的同胞对此进行了强烈的批判、揭露和讽刺。链接如下: http://www.hkudb.com/forum/showthread.php?t=7400 同胞们,我们的传统文化很优秀,我们有诸子百家和如今的辩证唯物主义,两者的结合必定会提炼出最伟大的中国文化!
第2个回答  2009-08-06
真理必须和现实呈现相等地一面。 信则有,不信则无的说法是排除了客观的‘现实面’的角度,而以更为主观的个人面来取代。举例。历史的验证对信仰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好的确认方法,而很多信仰者只接受宗教文化背景,却不接受宗教的历史。这就是一个选择性的相信,但从现实客观面来说,这些无疑是一些迷信于自己的主观观点。

历史是已经发生了的事情,不可挽回的事情,无法改变的事情。因此对于超越人类逻辑的信仰来说,这无疑是一道难以进入科学的大门。

如要接受信仰,那么选择性的信则有,不信则无,这只不过是在欺骗自己。而在人生路程中,信则有,不信则无必须以现实为出发点,而不是主观性质很强的感性思维。

信仰是一生所必须的,无论是宗教,人生过程以及目标,还是真理。 因为真理可以代表目标,宗教可以是人生的寻找过程,而两者都可以是在人生路上的引导路标。 如一个人的主观观点是一个人人生中的真理,因为一切的一切都以这‘真理’为标准。但忽视现实面的‘真理’,无论在宗教信仰上还是人生路上都是非常单薄的感性面。所以做人不要‘信则有,不信则无’,要‘信已经确认过的,再三确认过的事实;不信还未确认过的事实(保留观点的意思)’。
第3个回答  2009-08-08
信则有,不信则无,这是唯心主义,就如同掩耳盗铃。

没有上帝就没有绝对真理,但是上帝不以人的主观愿望而存在。所以信仰上帝独一的真神是人生的必须。
第4个回答  2009-08-06
所谓的真理的存在,起码得有两个对立面,任何一方都有可能是真理,这就看哪个更符合社会的需要了,和后世的评价了。所以是相对的。
信仰宗教吗,在生物进化来说不是必须的,人生在人的漫长进化中你认为是多大的分量。

信则有不信则无什么意思 信则有不信则无的解释
1、“信则有不信则无”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是,当你对神有着真正虔诚的信仰,你就能看到神的存在;你越不信神,神越不会显现出来让你看到,因为你道德达不到神给人的要求。2、佛家说:佛性一出,振动十方世界。神佛最重视的是相信神佛的修炼人。你连神都不信,甚至还可能诋毁神佛,伟大神圣的神...

信者有不信则无是什么意思
该句话的意思是相信就有,不相信就没有。“信则有,不信则无”是一种哲学观点,其含义是:如果相信某件事情会发生,那么就可能会真的发生,如果不相信,那么就可能不会发生。这种观点强调了信念对现实的影响,与人们的心态和信仰密切相关。同时,也提醒人们要保持开放的心态,不要轻易否定自己和别人的...

什么叫信则有,不信则无,这是什么意思?
“信则有,不信则无”这是典型的“我思故我在”式思维模式。特点在于,一切问题皆集中在“我”上,“我信就有,我不信就没有”,整个世界以“我”为中心转动,“我”就是世界乃至宇宙唯一正确的“真理”。事实上我们知道,很多我们暂时不知道或者不信的事物,并不等于不存在,这些事物的存在与否,...

怎样从哲学上了理解“信则有,不信则无”?
就是一种唯心主义,对于一件事只要你相信它会发生,而且向着哪个方向发展,就会这样发展,不信就不会这样发展,如此而已

谈谈你们对“信则有,不信则无”的认识。
精神的依靠,就是信则有,不信则无。事实的看待,就是信也有不信也有。比如:一味的强调信的重要,但是其教的教主教史的确没有说服力,历史没有根据,然而由本教的资料宣传的多么的大能,那么纯精神的依靠,就是信即有不信即无,而且这个宗教就是一味的强调信,不可怀疑。如果一个宗教其教主是...

信则有。不信则无怎么解释。
“信则有”,也就是说“心中有”;“不信则无”也就是“心中无”。其实,人们的一切信仰以及每个人所面临的亲情;友情;爱情等等,无论是身处何地时间多遥远,只要是“心中有”,就意味着真正的存在着。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都在为生存而奔波忙碌着,同而也就难免对一些应该关注的对象对应出一种...

信则有不信则无,谈谈你的看法和理解,
信则有,不信则无,我觉得它实际上就是一种心理暗示作用。当你信的时候,那么什么事情都能够跟所信的东西联系上,认为都贴边儿都靠谱,真是这么一回事。 越是这样心里就越会认同。当你不信的时候,始终坚持用辩证的唯物主义观点来看待问题,那么你就会分辨出啊,这个问题绝对不是所说的来,跟自己的...

信则有,不信则无;预则立,不预则废是什么意思?
信则有,不信则无——可以说是一种唯心主义说法,大概意思:一件事,信则有(或者存在),不信则无(或者不存在)。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出自《礼记·中庸》,预:预先,指事先作好计划或准备;立:成就;废:败坏。不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会失败。

俗话信则有不信则无什么意思?怎么解释?
字面意思是相信它有它就有,不相信,那它就没有。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是,当你对神有着真正虔诚的信仰,你就能看到神的存在;你越不信神,神越不会显现出来让你看到,因为你道德达不到神给人的要求。

“信则有,不信则无”本身即为唯心主义,是不是?
“信则有,不信则无”本身即为唯心主义,是唯心主义。1、世上很多事不是自己信就成立,不信就没有的。 物质世界尚且不是能自己主宰的,何况灵界的事情,又怎敢断言。2、主要是说自己的心态决定的现实,符合唯心主义的特点。3、自己的心态,缘分,觉悟,修为,境界,传承与理解不能决定的。4、信则...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