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李鸿章临终诗的名字,还有其中内容是什么意思

内容是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

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寰海尘氛犹未已,诸君莫做等闲看.
请问哪位知道这首诗是什么意思,还有这首诗叫什么名字

名字是《口占七律》,译文如下:

马车前的马还没有离开马鞍(比喻事业没完成),事到眼前才知道免不了一死。几百年来为国家的发展缓慢而悲伤,在几百里之外为民残哀悼。

秋风吹这宝剑,孤城落泪,日落照着旗子和大将坛。外国人对我国的侵略还没有停止,大家不要视若等闲,冷眼旁观啊!

原文:

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

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海外尘氛犹未息,诸君莫作等闲看。

扩展资料:

李鸿章晚年

1900年6月,八国联军入侵,清朝国宣布与各国进入战争状态。朝廷的电报一封接一封地到达南方,要求各省封疆大臣率兵北上共同灭洋。朝廷下诏,将李鸿章由两广总督重新调任为清朝国封疆大臣中的最高职位: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慈禧的一纸任命是:“着李鸿章为全权大臣。”

清廷再度授李鸿章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并连续电催其北上。李鸿章乘轮船至沪后,以身体不适为由迁延观望,部下及亲属也都劝其以马关为前车之鉴,不要再北上,以免又成为替罪羊。直至7月30日,北方局面实在无法收拾,慈禧在逃亡途中电催李鸿章北上。

1900年8月15日,清朝国都城沦陷,政府和朝廷逃亡。9月29日,李鸿章到达天津。10月11日,李鸿章到达北京。由于心理压力巨大,李鸿章病倒了,他在拜会英、德公使后回贤良寺的路上受了风寒,一病不起,故作拖延以“漫天要价”的联军沉不住气了。

他们唯恐朝廷再也没人来收拾这个烂摊子,一个耗尽“中国财力兵力”的“议和大纲”终于出笼。1901年1月15日,李鸿章和庆亲王奕劻在“议和大纲”上签字。国人声讨又起:“卖国者秦桧,误国者李鸿章!”

李鸿章开始咳血了,他知道自己的时日不多,李鸿章想尽快地结束谈判。可“议和大纲”签字后,联军并没有撤军的迹象。各国的态度是:必须把赔款的数额定下来。此时的李鸿章已经没有力气与洋人争来争去了,他吐血已经吐到了“濒危”的程度,已没有精力面对面与洋人再论长短了。

李鸿章躺在病榻之上,指挥着下级官员把损失降到最低点———从一开始提出的10亿两白银降到4亿5000万两,分39年还清,年息4厘;4亿5000万两,是对4亿5000万中国人所定的数字,“人均一两,以示侮辱”  。李鸿章接受了这个侮辱。

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签订《辛丑条约》。李鸿章在签字回来后大口大口地吐血 [16]  ——“紫黑色,有大块”,“痰咳不支,饮食不进”,被诊断为胃血管破裂。

而后病逝北京,诏赠太傅,晋封一等侯爵、谥文忠,赐白银五千两治丧,在其原籍和立功省建祠10处,京师祠由地方官员定期祭祀。清代汉族官员京师建祠仅此一人。他被慈禧太后称赞为“再造玄黄”之人,享年79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鸿章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16
名字不知道,貌似没有劳劳车马未离鞍:马车前的马还没有离开马鞍(比喻事业没完成)。
临事方知一死难:事到眼前才知道免不了一死。
三百年来伤国步:几百年来为国家的发展缓慢而悲伤。
八千里外吊民残:在几百里之外为民残哀悼。
秋风宝剑孤臣泪:秋风吹这宝剑,孤城落泪。
落日旌旗大将坛:日落照着旗子和大将坛。
海外尘氛犹未已:外国人对我国的侵略还没有停止。
诸君莫坐等闲看:大家不要视若等闲,冷眼旁观啊!

赏鉴:李鸿章在自己临死之时仍心系国家, 希望国家能够摆脱内忧外患,强大起来。可是无奈自己已经离死不远了,因此心含遗愤,希望后人能够完成他的遗愿。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10-30
劳劳车马未离鞍:几尽劳顿的马车上的马从未卸下马鞍。临事方知一死难:大事未成,受尽病痛折磨想要轻松一死也是为难。.三百年来伤国步:三百年来国家衰败缓慢发展,回望无限悲伤。八千里外吊民残:遥遥祭奠着那些被侵略侮辱远去的同胞被残伤的民魂。秋风宝剑孤臣泪:秋风吹着未出撬的宝剑,倒影壮志未酬寂廖落泪。落日旌旗大将坛:日落的那点阳光,此刻定孤寂悲凉的照耀着城外曾经辉煌、荣耀的旌旗和豪壮的大将坛罢。寰海尘氛犹未已:哎,现今环视海外,外强虎视耽耽,想要入侵我朝的心思从未平息间断。诸君莫做等闲看:万望同仁同胞不可心存忘想,狼子野心并不是投之以食就能抚其胃欲。临死未此憾事忧心,恳求国民切莫要等闲视之啊!
第3个回答  2015-03-19
《劳劳车马未离鞍》(劳累的车马没有离开过鞍,表示他任务繁忙)
《临事方知一死难》(需要办的事现在才知道用一死了之很难,表示他很无奈和不甘)
《三百年来伤国乱》(经过三百年来风风雨雨伤残的国家(朝代)还在战乱)
《八千里外吊民残》(八千里内外哀丧的人民还在受这摧残)
《秋风宝剑孤臣泪》(拥有秋风一样权力的我只能孤独这流眼泪)
《落日旌旗大将坛》(战事像落日一样战旗只能擦在将府的高台上)
《海外尘氛犹未息》(从海外带着怒气来的人还没有息怒)
《诸君莫作等闲看》(诸位有着能力的人请不要当这闲事来看)
第4个回答  2019-04-18
自己理解和前面回答的有些不同,望大家再读到这首诗时能更深的理解其中的意思:
劳劳车马未离鞍:臣为了国家呕心沥血,丝毫不敢懈怠。

临事方知一死难:马上要离开了,但国家内忧外患,真是让我死不瞑目!
三百年来伤国步:为我们国家几百年来闭关锁国,固步自封,不思进取的缓慢发展而伤感!
八千里外吊民残:为了我们国家广阔土地上的老百姓们受尽欺凌,民不聊生,而哀悼。
秋风宝剑孤臣泪:大厦将倾之际,身居庙堂之高,国之重臣的自己,却独木难支,受尽屈辱,老泪纵横。
落日旌旗大将坛:西下的落日静静的洒落在昔日出征的旌旗和大将坛上,国家和民族何时可以重整旗鼓,收复这风雨飘摇的万里河山!
海外尘氛犹未息:海外列强们对我国的欺凌和侵略还在继续!

诸君莫坐等闲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大家莫要视若等闲,冷眼旁观,一定要以振兴国家,驱除鞑虏为己任!

请问李鸿章临终诗的名字,还有其中内容是什么意思
名字是《口占七律》,译文如下:马车前的马还没有离开马鞍(比喻事业没完成),事到眼前才知道免不了一死。几百年来为国家的发展缓慢而悲伤,在几百里之外为民残哀悼。秋风吹这宝剑,孤城落泪,日落照着旗子和大将坛。外国人对我国的侵略还没有停止,大家不要视若等闲,冷眼旁观啊!原文:劳劳车马未离...

“李鸿章在临终”时所作的一首诗是什么?
李鸿章绝命诗 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海外尘氛犹未息,请君莫作等闲看。劳劳车马未离鞍:马车前的马还没有离开马鞍(比喻事业没完成)。临事方知一死难:事到眼前才知道免不了一死。三百年来伤国步:几百年来为国家的...

我想知道清末重臣李鸿章的临终遗诗
《临终诗》[清]李鸿章 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海外尘氛犹未息,诸君莫作等闲看。释义:马车前的马还没有离开马鞍(比喻事业没完成),事到眼前才知道免不了一死。几百年来为国家的发展缓慢而悲伤,在几百里之外为民残...

请问李鸿章临终诗的名字,还有其中内容是什么意思
名字不知道,貌似没有劳劳车马未离鞍:马车前的马还没有离开马鞍(比喻事业没完成)。临事方知一死难:事到眼前才知道免不了一死。三百年来伤国步:几百年来为国家的发展缓慢而悲伤。八千里外吊民残:在几百里之外为民残哀悼。秋风宝剑孤臣泪:秋风吹这宝剑,孤城落泪。落日旌旗大将坛:日落照着旗子和大将...

请问李鸿章临终时写的诗的名字与内容是什么?
名字就叫《临终诗》1901年11月7日,李鸿章在屈辱和病痛中辞世。生当“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的李鸿章,生前身后都遭到诟病。毁者云其因循守旧,苟且偷安,不思进取,丧权辱国;誉者则曰他尽心竭力,为民担忧,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梁启超在其皇皇大作《李鸿章传》中写道:“鸿章必为数千年中国历史上一...

《山河》最新txt全集下载
并非卖国贼更新时间2005-10-5 13:34:00 字数:835李鸿章传梁启超 著---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海外尘氛犹未息,诸君莫作等闲看——李鸿章临终诗李鸿章,一位中国近代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有关的论著历来很多,但大都失之过偏。梁启超先生这部《李鸿章》可谓是描画出了一个真实...

李鸿章“临终诗”,让多少人尴尬
秋风宝剑孤臣泪:秋风吹着未出撬的宝剑,倒影壮志未酬寂廖落泪。落日旌旗大将坛:日落的那点阳光,此刻定孤寂悲凉的照耀着城外曾经辉煌、荣耀的旌旗和豪壮的大将坛罢。寰海尘氛犹未已:哎,现今环视海外,外强虎视耽耽,想要入侵我朝的心思从未平息间断。诸君莫做等闲看:万望同仁同胞不可心存忘想,...

急需李鸿章的资料·
李鸿章有一首临终诗:“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海外尘氛犹未息,诸君莫作等闲看。”两宫“哭失声”,孝钦显皇后称赞他是“再造玄黄”之人。赠太傅,晋一等肃毅侯,谥文忠。原籍和立功省建祠10处。京师祠由地方官员定期祭祀。清代汉族官...

李鸿章在咽气时所作的一首诗是什么 啊
李鸿章《临终诗》 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海外尘氛犹未息,诸君莫作等闲看。 附: 《游鹿洞归途感赋》 鹿去台空屋数椽,置身就在阆风巅。孤筇螟踏烟中路,万壑春藏洞里天。乱后诸生虚讲席,... 李鸿章《舟夜苦雨》 一月天何醉,四山云若痴。潮添积雨后,春到寒江迟。梦觉客...

李鸿章的个人作品
这十首诗是作者奉父命入京应试时所作的借以立志抒怀的作品,充分显示了李鸿章的胸魄气略。其中的名句为: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觅封侯。定将捷足随途骥,那有闲情逐水鸥。笑指泸沟桥畔月,几人从此到瀛洲? 临终诗:“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