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绝命诗
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
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
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
海外尘氛犹未息,请君莫作等闲看。
劳劳车马未离鞍:马车前的马还没有离开马鞍(比喻事业没完成)。
临事方知一死难:事到眼前才知道免不了一死。
三百年来伤国步:几百年来为国家的发展缓慢而悲伤。
八千里外吊民残:在几百里之外为民残哀悼。
秋风宝剑孤臣泪:秋风吹这宝剑,孤城落泪。
落日旌旗大将坛:日落照着旗子和大将坛。
海外尘氛犹未已:外国人对我国的侵略还没有停止。
诸君莫坐等闲看:大家不要视若等闲,冷眼旁观啊!
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安徽合肥肥东人,因行二,故民间又称“李二先生”。本名章铜,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作为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领袖、晚清重臣,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曾经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等。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慈禧太后视其为“再造玄黄之人”,著有《李文忠公全集》。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与俾斯麦、格兰特并称为“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
《临终诗》
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海外尘氛犹未息,诸君莫作等闲看。
【李鸿章简介】
晚清重臣、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亲手创建了北洋水师,功高至伟。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忍辱负重的李鸿章,却因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割地赔款,视其为平生之奇耻大辱,发誓终生不履日地。后来,当因外交事宜只能借道日本,才能转行他国时,他命人用椅子抬他上船,双脚绝不沾日本土地。国耻在心,痛彻心扉,可见一斑。
作为政治家、军事家、新兴科技的倡导者、洋务运动的推广者,李鸿章一生可谓波澜壮阔,很多时候堪称是中流砥柱。其实,除了这些以外,他的文笔极好。诗兴一来,即能挥笔成篇。他的诗抒发情怀,彰显魄力。如江海辽阔,一泻千里。赏其诗,知其志。原来,世之栋梁,诗中可见矣。
1843年,李鸿章接到父亲的来信,唤其入都,准备来年的顺天府乡试。李鸿章接信后立即出发,欣喜不已。因为他意识到报效国家,实现抱负的机会终于来了。从老家出发,包括在去京城的路上,李鸿章一共提笔写了十首《入都》诗。我们先来看这一首:“一肩行李又吟囊,检点诗书喜欲狂。帆影波痕淮浦月,马蹄草色蓟门霜。故人共赠王祥剑,荆女同持陆贾装。自愧长安居不易,翻教食指累高堂。”入京赴考是人生大事,李鸿章欣喜若狂,日夜兼程,心情激荡,豪迈无比。
再看这一首:“一入都门便到家,征人北上日西斜。槐厅谬赴明经选,桂苑犹虚及第花。世路恩仇收短剑,人情冷暖验笼纱。倘无驷马高车日,誓不重回故里车。”李鸿章想要施展抱负,鸿图大展的凌云壮志在此诗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想到曾经遭受过的种种挫折,李鸿章慨叹不已,提笔写下:“回头往事竟成尘,我是东西南北身。白下沉酣三度梦,青山沦落十年人。穷通有命无须卜,富贵何时乃济贫。角逐名场今已久,依然一幅旧儒巾。”
十首诗中,流传最广的是这一首:“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一万年来谁著史?八千里外觅封侯。定将捷足随途骥,那有闲情逐水鸥!笑指泸沟桥畔月,几人从此到瀛洲。”此诗中所表现的胸襟与气魄,令人叹服。
李鸿章的《绝命诗》,令人回味无穷。正所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海外尘氛犹未熄,诸君莫作等闲看。”这是李鸿章临死前所做的一首诗,慷慨悲歌,一述平生。据说李鸿章到死都没有合眼,真的是死不瞑目。
李鸿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打了半辈子交道,他了解这个新兴的东邻小国的狼子野心,警告后人“海外尘氛犹未熄,诸君莫作等闲看。”可悲的是,李鸿章去世不到三十年,这个东邻小国的铁蹄就踏上了我们的国土。
忍辱负重,一生沉浮的李鸿章,他的《绝命诗》,令人感叹,同时也令人深思。
李鸿章在临终绝笔中写了什么,竟让慈禧嚎啕大哭?
李鸿章在临终前写下一首诗,内容是这样的: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海外尘氛犹未息,诸君莫作等闲看。他想表达的意思大致是这样的:臣为了国家呕心沥血,丝毫不敢懈怠。马上要离开了,但国家内忧外患,真是让我死不瞑目!
李鸿章在咽气时所作的一首诗是什么 啊
(1901年11月7日),这位老者在诀别人世时,留下了一首凄凉的绝命诗: 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海外尘氛犹未息,请君莫作等闲看。 “秋风宝剑孤臣泪”,百年之下,我亦读之垂泪! 画报上夹护着李鸿章的日、俄两国,被普遍...
晚清名臣李鸿章究竟在临终绝笔中写了什么,让慈禧号啕大哭?
晚清时候的李鸿章在去世之前给慈禧太后写了一首绝笔诗,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海外尘氛犹未息,诸君莫作等闲看,慈禧太后看完之后泪流满面。李鸿章是晚清时候的肱骨之臣,他的一生为晚清做了很多贡献,他多次力挽狂澜,拯救...
请问李鸿章临终诗的名字,还有其中内容是什么意思
名字是《口占七律》,译文如下:马车前的马还没有离开马鞍(比喻事业没完成),事到眼前才知道免不了一死。几百年来为国家的发展缓慢而悲伤,在几百里之外为民残哀悼。秋风吹这宝剑,孤城落泪,日落照着旗子和大将坛。外国人对我国的侵略还没有停止,大家不要视若等闲,冷眼旁观啊!原文:劳劳车马未离...
我想知道清末重臣李鸿章的临终遗诗
《临终诗》[清]李鸿章 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海外尘氛犹未息,诸君莫作等闲看。释义:马车前的马还没有离开马鞍(比喻事业没完成),事到眼前才知道免不了一死。几百年来为国家的发展缓慢而悲伤,在几百里之外为民残...
世人都骂李鸿章,但他临死前写了什么诗感人泪下?
“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海外尘氛犹未息,请君莫作等闲看”这是李鸿章临死之后写下的一首诗。这首诗书写了李鸿章这一生的经历,表现出李鸿章爱国情怀,忧国忧民的责任感。李鸿章作为晚清四大名臣之一,不是徒...
李鸿章在临终绝笔中写了什么,竟让慈禧嚎啕大哭?
这是李鸿章在临终前写的一首绝命诗,李鸿章是晚清重臣,在对外战争失败以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几乎都是由李鸿章出面商谈的。李鸿章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会遭人唾弃,但是他又何尝不希望国土完整呢?“临事方知一死难”可以看出李鸿章心里的痛苦与心酸。第二句诗感叹国家的痛苦归根结底还是由于国家不思进取...
李鸿章在临终绝笔中写了什么,竟让慈禧嚎啕大哭?
他的临终绝笔是:“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海外尘氛犹未息,诸君莫作等闲看。”李鸿章就是大清的修补匠,很多事情都要靠他去做。他搞洋务运动,意图能够靠这些运动,撑起国家的经济,他的思想超前,知道清朝难以维持,...
李鸿章在临终绝笔中写了什么,竟让慈禧嚎啕大哭?
公元1901年11月,79岁的李鸿章因病在北京去世,在弥留之际,他除了给慈禧上了一道临终奏表之外,还特意写下一首绝笔诗:“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海外尘氛犹未息,请君莫作等闲看。”这前两句的意思是说,...
请问李鸿章临终时写的诗的名字与内容是什么?
名字就叫《临终诗》1901年11月7日,李鸿章在屈辱和病痛中辞世。生当“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的李鸿章,生前身后都遭到诟病。毁者云其因循守旧,苟且偷安,不思进取,丧权辱国;誉者则曰他尽心竭力,为民担忧,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梁启超在其皇皇大作《李鸿章传》中写道:“鸿章必为数千年中国历史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