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忙解释Δx=at^2 高一物理

帮忙解释 Δx=at^2 怎么得来? 在什么条件下可以使用 ?

可惜一楼混淆了位移跟路程的概念。
二楼的思路是对的,可惜没有解释清楚,举例中的初速度为0是不必要的。
三楼的补习老师的解释只说对了一半,他的初速度为0的假设是不正确的。

1、先解释 x = ut + ½at² 的物理意义:

x 是t时间内的位移(displacement),不是路程(distance);
u 是初速度,不要用速率的概念,否则会对以后的学习带来麻烦;
a 是加速度,是匀加速度(uniform acceleration),不是平均加速度(average acceleration);
t 是时间,不是简单的时刻概念。

2、公式 x = ut + ½at² 的适用条件:
(1)、匀加速度;
(2)、一维直线运动。

3、公式 x = ut + ½at² 的完整意思:
以初速度u、匀加速度a,在t秒的时间内,物体的位置产生的移动。

4、Δx = at² 的实际意义:

经过t秒后,速度变成v,此后又经历第二段时间t秒,
第二个t秒内的位移:x’= vt + ½at²

Δx = x' - x = (v - u)t = (at)t = at²

所以,Δx = at² 的实际意义是:

匀加速直线运动中,在两个连续的、同样的时间间隔内,第二段时间内比第
一段时间内,多产生的位移。

5、举例验证:

例题:一物体做匀加速度直线运动,初速度为2m/s,加速度为6m/s²。

第一个1秒内的位移:x1 = 2×1 + ½×6×1² = 5
第二个1秒内的位移:x2 = (2 + 6×1)×1 + ½×6×1² = 11
x2 - x1 = 11 - 5 = 6 (m)
at² = 6×1² = 6 (m) [正确]

第一个2秒内的位移:x1 = 2×2 + ½×6×2² = 16
第二个2秒内的位移:x2 = (2 + 6×2)×2 + ½×6×2² = 40
x2 - x1 = 40 - 16 = 24 (m)
at² = 6×2² = 24 (m) [正确]

第一个3秒内的位移:x1 = 2×3 + ½×6×3² = 33
第二个3秒内的位移:x2 = (2 + 6×3)×3 + ½×6×3² = 87
x2 - x1 = 87 - 33 = 54 (m)
at² = 6×3² = 54 (m) [正确]

第一个4秒内的位移:x1 = 2×4 + ½×6×4² = 56
第二个4秒内的位移:x2 = (2 + 6×4)×4 + ½×6×4² = 152
x2 - x1 = 152 - 56 = 96 (m)
at² = 6×4² = 96 (m) [正确]

第一个5秒内的位移:x1 = 2×5 + ½×6×5² = 85
第二个5秒内的位移:x2 = (2 + 6×5)×5 + ½×6×5² = 235
x2 - x1 = 235 - 85 = 150 (m)
at² = 6×5² = 150 (m) [正确]

。。。。。。。。。。。。。。。。。。。。。

楼主应该明白了吧? 如有疑问,欢迎一起讨论。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7-30
我是补习社老师,这个公式使用条件是:前提是物体在做初速度为0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可以使用,就是加速度a不变的加速运动。然后条件是---两个相邻的相等时间段的位移差Δs=at^2
第2个回答  2010-07-29
设一段的时间是△t

在相邻的两个位移中
平均速度差为 a*△t

即每一刻都比上一△t快a*△t

所以路程差为 (V平均后-V平均前)*△t=a△t^2

使用的话用于两段相邻的等时的时间段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第3个回答  2010-07-29
s1=v0t+1/2at^2 ①

s2=v1t+1/2at^2 ②

......

sn=v(n-1)t+1/2at^2

v1=v0+at ③

将③代入②有:
s2=(v0+at)t+1/2at^2=v0t+at^2+1/2at^2
s2-s1=at^2

同理
sn-s(n-1)=at^2
嗯.举个简单的例子!

例:物体从静止开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第1s运动2m,第2m运动6m,求加速度a?

据题有,▲x=6m-2m=4m , t=1s

代入a=▲x/t有
a=4/1^2=4m/s
说白了就是开篇的那个测纸带速度的

帮忙解释Δx=at^2 高一物理
4、Δx = at² 的实际意义:经过t秒后,速度变成v,此后又经历第二段时间t秒,第二个t秒内的位移:x’= vt + ½at²Δx = x' - x = (v - u)t = (at)t = at²所以,Δx = at² 的实际意义是:匀加速直线运动中,在两个连续的、同样的时间间隔内...

帮忙解释Δx=at^2 高一物理
用逐差法

高一物理: △X=aT⊃2;的详解,最好带图。 各位高手帮帮忙,越详细越好...
其实,这个式子是根据S=v0T+½aT²得到的 S1=aT²,V1=aT S2=v1T+½aT²=aT*T+½aT²,v2=aT+aT=a*2T S3=v2T+½aT²=a*2T+½aT²,v3=aT+aT+aT=a*3T ……(以此类推)得Sm-Sn=(m-n)aT² (m>n)ex...

求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二三节的笔记,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中间时刻速度=(初速度+末速度)\/2=全程平均速度=x\/t △X=aT^2 即任意相邻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差相等 物块静止在水平面上开始做晕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a 前1s、前2s、前3s、……内的位移之比为:1:4:9:……:n^2 第1s、第2s、第3s、……内的位移之比为:1:3:5:……:(2n-1)...

纸带的加速度时间是怎么除的,老师说什么什么位移差除以 几T^2,我...
Δx=aT^2

高中物理公式
这个公式中的△x是相对的,是和“时间间隔”对应的,这是在相同的时间间隔t内的位移;可以有s2-s1=at^2 也可以是(s4+s5+s6)-(s3+s2+s1)=a(3t)△s=at^2这个公式的△s是相对的,必须和t对应。在相邻时间间隔相等条件下适用,Xm-Xn=(m-n)at。所以这个公式就应该是把n替了m,n换...

帮忙看看这几个高一物理的变形公式是否正确?谢谢!
还有几个位移 加速度的比值关系的式子 还有关于打点计时器的 Vn=[S(n-1)+S(n+1)]\/nT a(平均值)=1\/n(a1+a2+a3+ an)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内发生的位移只差相等的话 △S=aT^2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从静止开始,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内发生的位移之比为S1:S2:S3...:Sn...

关于Δs=aT^2中T的问题。
时间是2T啊,因为Δs里的S是用的是2段也就是第一点到第三点的距离,T应该指的是打第一点到第二点的时间,打点计时器是50HZ的所以是0.02秒,2T=0.04秒

一道高一物理题,大家帮忙想一想。
可以设加速度为a,从开始到时间t的位移是s=at^2.为了计算物体在第一秒内,第二秒内,第三秒内...的位移,可以先计算它在前一秒,前两秒,前三秒内的位移 X1'=a*1^2=a X2'=a*2^2=4a X3'=a*3^2=9a ...这样在第一秒内,第二秒内,第三秒内……的位移分别是 X1=X1'=a X2=X...

帮忙解一下以下公式是怎么得到的. △X=a*t^2 a=△v\/△t=(v-v0)\/t
这样解释如何:加速度的定义: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很显然要有速度变化量÷时间得到,也就是公式2,而1,位移的变化在匀加速运动中,我们可以用平均速度×t得到,你写的公式必须是在初速度为0的时候,平均速度=v\/2,v=at,s=1\/2a*t^2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