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2018-08-06
1、找到孩子发脾气的原因
孩子发脾气哭闹有很多种原因,在解决问题之前,妈妈们要先get到孩子为什么会哭闹、发脾气。
婴儿阶段,宝宝无法用完整的语言来告知妈妈原因,但通常情况下,不外乎考虑冷热、吃喝拉撒、疾病等方面。
对大点的孩子来说,情况稍微复杂些,除了环境、食物、玩具等物质因素,还有人际关系、成就感、挫败感等情感因素,都有可能导致孩子情绪失控。
这就需要妈妈们仔细观察孩子前后的表现和行为,并心平气和地同他沟通,找到原因,帮助孩子疏导和排泄不良的情绪。
2、不要强化发脾气的行为
孩子发脾气最常见的原因就是需求得不到满足。例如孩子看见一样想买的玩具,妈妈不愿意买,他就开始大哭,甚至躺在地上打滚。
遇到这种情况,有的家长为了尽快让孩子停止哭闹,安静下来,便会立马答应孩子的要求。有的家长则会大打出手。这两种行为都不可取。
对于自己喜欢的东西得不到,心情就会变的不开心,大人有时如此,孩子也一样。虽然这一点可以理解,但并不意味着因此要满足他不合理的要求。否则,只会强化孩子通过发脾气来表达情绪,下次遇到类似的情况,还会哭闹,认为只要自己发脾气什么事情都可以如愿以偿。
而大庭广众对着孩子大声指责训斥,则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更重要的是,孩子的模仿能力强,家长的处理方式,孩子也会从中模仿,以此来解决他今后遇到的问题。
3、适当安慰,语言疏导
即使再细心的妈妈,孩子也仍会出现委屈、生气甚至愤怒等情绪。由于他们年龄小,情绪控制、调节能力不足,非常需要家长的帮助。
4、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有时候妈妈们对孩子说教、讲道理,他们并不能完全马上理解和明白,一时间无法摆脱糟糕的情绪,这时与其让孩子乱砸玩具发泄,妈妈们不妨给他们创造一个安全宣泄的方式,比如大吼、打枕头或者是进行户外运动。
5、冷处理
在妈妈们各种安慰、转移注意力无效后,孩子仍然固执的哭闹发着脾气时,不妨让他自己一个人单独待一会,不去过多关注他。
第2个回答 2018-08-29
让他的情绪在你的陪伴下抒发出来。
然後待他能跟你交流,愿意跟你交流的时候,去协助他理解,自己的情绪来源。
让他尊重自己的感受,每次在情绪之後的引导,他会慢慢瞭解自己的想法。
每次的下次,都会逐步收敛情绪,而转化成对自己的认识,理解,尊重,和爱。
懂得尊重自己感受的人,才有能力去理解别人的情绪。
而不是为了‘教养’他们成为没有情绪的‘死人’--没有生命的人。
有能力去理解别人的人,才有能力尊重其他人。
能尊重自己和别人的人,就不会乱发脾气。
第3个回答 2018-08-04
面对这样的孩子,父母不急不躁的态度、不温不火的举止,是最好的教养方式。情绪夸张的孩子对任何事情反应都会比较强烈,不愉快时哭闹也特别厉害,此时父母如果因为他的声嘶力竭而乱了手脚,就会让他把自己的脾气当做胁迫大人的手段,从而变本加厉。孩子一开始哭闹和折腾,只是为了发泄而已,父母制止哭闹的妥协方式让他尝到了甜头,哭闹的行为反而得以加强。所以,对一切胡搅蛮缠和威胁引诱,父母要持坚决的态度予以拒绝。父母不要被他们不适当的情绪行为吓住,也不要被激烈的反应表面现象所欺骗,只要坚持原则,就能以不变应万变。
第4个回答 2018-08-15
首先记住一点,所有妄图在几天时间,几个周时间就改变性格和情绪的方法全是扯淡的。
其次,不知题主的问题是孩子对家长的情绪化还是孩子对身边朋友的情绪化。这两种情况也是有点区别的。
1,孩子情绪化有可能是因为青春期,或者也可能是母亲存在情绪不稳定的问题导致的。母亲的易怒,反复无常都会导致孩子情绪化。
2,家庭格局,家庭格局需要父亲建立,但如果父亲不常在家,母亲应该承担这一重任。
3,家长的处事态度。你想改变孩子,必须先改变影响孩子的人。如果一位父母淡定而不软弱,孩子也会稳重很多。所以父母一定要遇事沉稳!
4,权威,管理孩子和管理部门一样,但不需要太多的心机。只要做的不出尔反尔,说到做到,规矩确立严格执行,做事情名正言顺,孩子犯错时心平气和讲道理并制止孩子再犯。慢慢的,父母的权威就大了,管理自然也就容易了。
母亲在家庭中的角色实在是太重要了,我小时候母亲情绪波动大,儿童时期我也比较任性,也有易怒的毛病,最后长大了才反省自己的问题,花了很长时间修正,虽然最后成熟的时候毛病改掉了很多,但代价也很大,搞砸了很多人际关系,在跌跌打打中重新认识世界。所以母亲的情绪,父亲的格局能让孩子少走很多弯路。下次情绪失控的时候和孩子谈谈,双方不妨都退一步,先搞清楚孩子到底反感什么,再向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家长根据情况约法三章。下次矛盾激烈的时候可以把约法的三章拿出来当作筹码,孩子不占理,自然也就停止大闹天宫了。正所谓名正则言顺,言顺则事成。
父母要沉住气,这一改变可能需要数个月甚至一两年的时间。毕竟孩子的情绪化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改变也同样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
第5个回答 2018-08-29
1 如果对孩子说:“你不要发这么大的脾气坏!”通常事情只会越来越糟。孩子会看见被你贴上标签的自己,而且表现出更坏的脾气来证明你说的是对的。让孩子探索自己的情绪,帮助他学会如何辨识自己的感觉,并克服它们。花一分钟的时间评估这个情境,然后描述你对他的感觉及想法,给予一些有用的建议。可以告诉他,当你面临这样的情境时,你会如何处理(这个方法通常会比你说“你应该怎么做……”要好得多)。例如,你也许说:“当你无法决定穿什么衣服去上学时,当然会感觉到很挫折。如果是我没办法决定的时候,我通常会穿我最喜爱的毛衣,因为每次当我穿着它的时候心情都会很好!”透过这些简短的对话,让彼此在“愉快”的气氛中讨论这件事情。
2 忽略孩子情绪化的反应,分散他的注意力,或者让他参加某些活动,鼓励他振作起来平复心情。例如,要他愉快地陪伴你一起去做某件事,很快他将会有愉快的心情。
3 观察是否情绪化是一个可预测的模式,思考一下是否跟孩子感觉饿了或者累了有关。如果是这样的话,就每天规划一个点心时间或者是休息时间。有时候情绪化是由压力造成的,或许他在每场篮球比赛前特别容易情绪化。如果是这样,帮助孩子以更有用的方式来处理他的压力,或许可以在车道上预先练习,或者在路上讨论比赛的战术等等。帮助孩子了解自己的感觉,以及找出当情绪掉下去让自己振奋起来的方法。
4 让孩子每天去做某种运动。如果孩子每天坐太久而且花很多时间看电视,他可能会变得更情绪化。让孩子加入某种体育活动,或者在后院设计一些有趣的事让孩子去做。限制孩子每天只能看三十分钟的电视,让他去做一些工艺活动或者培养嗜好,鼓励他开始搜集某些东西。当孩子焦点放在学习新的事情或者参与某些活动,孩子会变得更加愉快,也比较不容易生气。
5 确定孩子是否在做某件重要的事情上遇到了困难,例如,练习弹钢琴、学会乘法表、讲一种新的语言,或者在新的球队里踢足球。有时候,如果孩子没有办法表现出他们心里所想象的那样,他们的自尊就会受到影响。除了感到挫折之外,也可能会显现出忧郁的样子。如果孩子很像上述讲的这样,帮助他看到自己的成长与进步。孩子或许会设定很高的表现标准,但他可能还不清楚自己到底学会了多少。透过更多的练习以及把事情变得更有趣一些,让孩子开心起来,让他不再觉得这是一件沉重的差事。如果他似乎被活动占据了所有的心思,那么设法引导他投入其他的事情里。
6 情绪化有时候只是孩子成长独立的征兆。换句话说,即使孩子喜欢和家人一起郊游,但如果被迫答应郊游就不那么“酷”了。只要像平常般的对待他,避免为了某件事的决定而起冲突,允许他发表自己的意见。
7确定情绪化的状况是否是孩子人格的一大剧烈转变。如果是这样,情绪化的行为可能持续数周,甚至影响孩子的睡眠、饮食或者其他的事情,又或许有些问题是你还没察觉的,这时候最好是寻求专家的协助。
希望可以帮助到您,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