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佛!发愿信佛,怎样看待亲情、友情、爱情?

在下年逾不惑,发愿信佛,但无法割舍自己年近80的老母亲和正在念大学的女儿 ,虽然这几年心如止水,波澜不惊,诸恶不作,众善奉行,但还做不到自净其意,依然难忘旧日女友的婉约清丽、风情万种。做到五蕴皆空怎么这样难啊!罪过啊!务请诸位善知识和师兄指点和解惑。阿弥陀佛!
也许是在下心性不够,所以好像有的师兄误解了我的意思。其实我一直在好生供养自己的老母和女儿,更无一刻敢忘父母生养教育之恩,也一直在默默做善事。刚才看了师兄们的指点,好像有些明白,但还是没有彻悟亲情、友情、爱情与信佛的关系。请师兄们不吝赐教。阿弥陀佛! 忽有所感,赋诗一首:
初识释师难悟空,
时移世异见真情;
赖有我佛真经在,
众生普度乐大同!

南无阿弥陀佛!
1.在下年逾不惑,发愿信佛-----子曰:朝闻道,夕死可也。四十多岁正是壮年,学佛正当时。佛法博大精深,乃是科学中的最真科学,哲学中的最高哲学。随喜、赞叹师兄的大愿及智慧。
2.但无法割舍自己年近80的老母亲和正在念大学的女儿------ 佛教并不是教你割爱,而是教导我们要割一己之私爱而成就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之大爱。佛教导我们要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四重恩之第一重恩即是报父母恩,佛教导我们的是不要沉沦执着于世俗的情爱,欲望。但对于世俗的的责任必须担当。并非不了解佛教的人所以为的逃遁。关于孝亲养子方面释迦牟尼佛其实早已为我们做出了表率。
3.这几年心如止水,波澜不惊,诸恶不作,众善奉行,做到五蕴皆空怎么这样难啊!罪过啊!------师兄对应如何看待亲情、友情、爱情之惑本身就说明师兄以上各方面有待加强。建议师兄可读《佛说十善业道经》参照修习.
4.但还做不到自净其意,依然难忘旧日女友的婉约清丽、风情万种。--------。建议师兄可以读读《大念住经》对治此意,修习四念住,即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
5.做到五蕴皆空怎么这样难啊!罪过啊!务请诸位善知识和师兄指点和解惑。--------既知忏悔,师兄前途无量!当年释佛于夜摩天宫为母说法,称赞地藏王菩萨功德时就曾告阎罗天子:南阎浮提众生,其性刚强.难调难伏.是大菩萨.于百千劫.头头救拔如是众生.早令解脱.是罪报人乃至堕大恶趣.菩萨以方便力.拔出根本业缘.而遣悟宿世之事.自是阎浮众生结恶习重.旋出旋入.劳斯菩萨久经劫数而作度脱.....诸佛菩萨对我们如此有耐心,我们自己也得对自己有耐心,有信心才是,不放弃,不抛弃!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5-22
你当佛太寂寞了佛祖给你 80年左右的人生旅游圈 让你堂堂正正旅游一下人间地狱

你却在这里念佛求无欲 唉~求无欲 求爱情 这2个有1个共同点 就是2个都有目的的求

结果死了到佛祖哪里 佛祖大怒 让你验证一下人间你却 求无欲 什么也没干

你的母亲 女儿 都是上辈子有恩与你的人 这辈子好好供养才是 结果抛弃了

你要成佛也要 母亲去世 女儿嫁人之后才做多好啊 你急着成佛 不要母亲 女儿

这孽 要啥时候还啊 既然生了就的负责任啊 养育之恩也忘了你这世人太绝情

你在修几辈子也当不了佛

我觉得你应该首位供养母亲 在供养女儿 等他们都好了 你念什么都舒服

抛弃了亲人 你在念几辈子佛也无济于事 你先是人家的 儿子 父亲 之后在是你的个人问题 最基本的 儿子 父亲做不好难道做佛就能做好吗?怀疑啊

离开亲人你就是离开了佛 入魔了 佛是慈悲的,你却是无情冷酷的

佛是智慧的 你却不分青红着白 恩将仇报 在你的想法里看不见智慧

只看见自私自利的小人 为了成佛不要亲人何等罪人啊

是魔未必比你狠
第2个回答  2010-05-25
百善孝为先,连佛陀也是以身为范孝敬自己的母亲,在涅盘之前专程来到忉利天为母说法。
但是,信佛甚至是出家,表面上看是院里的亲人父母,但实质上这才是真正的孝顺。因为世间的物质和亲情只能让父母在有生之年得到安慰,等到百年之后自己的也涨还是会随着自己进入新的轮回。一切众生只要没有处理生死,就时时活在危险和苦难当中,没有任何幸福可言。而一个家庭中可以有一个人信佛念佛,全家人都可以因此种下善根,在未来世闻法修行,出离生死。所以要让父母真正的的到安乐,要让子女真正的前途光明,唯佛法一门最为殊胜有力。不信佛,怎么能真正解决亲人眷属的生死问题,放弃给他们带去最大的利益,怎么能叫做孝呢?
何况,你念佛念法修行,利益的不知是一生的眷属,接着过去至少7世的父母也可以借由你念佛的功德从不好的轮回中出离出来而往生没有苦难疾病,没有死亡恐惧的佛国净土。
这才是真正的大孝啊!

信佛人千万不要因为眼前的别离迟疑,只有发奋修行,求佛菩萨加持,真正解脱,才能真正帮到你所在乎的人。你还有无量无边德冤情债主等你去超度呢。千万不要在短期的犹豫中退失了决心啊!!

愿你在佛法中一门深入,成就佛道,普济众生。
阿弥陀佛!
第3个回答  2010-05-22
因为你还在用你的头脑过活,没学会用你的心过活,就是心还不够静,你还在分善恶,是非,你的分别心可能太重了

人生如果以死亡为标准,万般接幻影
学会放空,空不是没有,空是满的,

了解人生第一个陷阱:如果以死亡作标准万般皆幻影

把生活过得愉快、过得容易、过得放松、不要创造出不必要的难题,因为那都是业(行动)。

洞见:是非善恶都是业,好坏都是动机,要看透它。

放下:了解人生第二个陷阱:如果以得道作标准因果业障福报也是幻影。

放空:了解人生第三个陷阱:神通不抵业力。

不是让你全部抛弃,是全部接受 ,好坏,是非,善恶,因果业障福报全部接受,在跟他们说再见
第4个回答  2010-05-22
信佛并没有教你与父母妻儿割舍。僧团中四众平等,出家少烦恼(不用为衣食住行操心),易成就。在家如维摩吉三妻四妾照样成就。就诵诵《维摩吉经》好了。

阿弥陀佛!发愿信佛,怎样看待亲情、友情、爱情?
南无阿弥陀佛!1.在下年逾不惑,发愿信佛---子曰:朝闻道,夕死可也。四十多岁正是壮年,学佛正当时。佛法博大精深,乃是科学中的最真科学,哲学中的最高哲学。随喜、赞叹师兄的大愿及智慧。2.但无法割舍自己年近80的老母亲和正在念大学的女儿--- 佛教并不是教你割爱,而是教导我们要割一己之私...

阿弥陀佛!发愿信佛,怎样看待亲情、友情、爱情?
这才是真正的大孝啊!信佛人千万不要因为眼前的别离迟疑,只有发奋修行,求佛菩萨加持,真正解脱,才能真正帮到你所在乎的人。你还有无量无边德冤情债主等你去超度呢。千万不要在短期的犹豫中退失了决心啊!!愿你在佛法中一门深入,成就佛道,普济众生。阿弥陀佛!

佛是如何看待亲情友情爱情的?如果人人都成了佛那世间是否还有亲情友情爱 ...
一切情执都是让人产生烦恼痛苦的根源,佛陀教导大家认识这个不是为了让大家放弃情都去投奔佛门。佛是教育者,看到大众为情爱而痛苦难堪的时刻自然于心不忍,此时当然以莫执著教导看破放下。看破放下不是无情,而是了知情的本质如此,随缘而为,不去执著生嗔恨生烦恼苦痛等。至于人人成佛,若果真如此,人...

学佛的人怎么看爱情和亲情,难道都只是慈悲和责任,会有不一样的地方吗...
但是佛法不否定这个亲情所在,认为虽然只是和合,但毕竟是存在了,所以亲情再佛法中认为是假名存在的。作为人,即使是佛,也不能完全不履行亲情的责任,或者拥有慈悲。爱情也是同样的。是否只是责任和慈悲,我想责任应该可以归入慈悲。然后,慈悲是一个很宽阔的范围,一个人如果有了慈悲心,就不止多亲人、...

学佛同修,为什么亲情爱情友情都是假的,为什么要这么冷血呢
佛法则不然。佛法探求的是这个痛苦的根源在何处。假如这个根源没有找到,那么痛苦就会源源不断地产生。即使有短暂的缓解,就是我们说的快乐,也无法永远保留。痛苦是如何来的?它是从一个误会来的。从一个错误的认知而来。佛法叫这个为无明 。《圆觉经》 讲: 云何无明。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

佛法怎么看待一个情字
情 亲情为孝 友情为义 爱情为痴 佛家讲断六根,希望世人能够出红尘,但又没说必须得出家才能真的修行,在家也可以修行的,有孝,有义,对所爱之人痴情,没什么不对的, 就怕缘尽时你太过执著,所以以佛法化之

佛教否定个人亲情,那他们如何看待这些作品?
佛家说虚空,是为了修行方便。出家脱离自身开智的妨碍,心离妄想才能观察自性,并不说本来是虚幻无自性,只说是本来寂静没有烦恼,就象阳光普照大地,并非为了回报。

佛教上关于凡夫对男女情爱的执着,出家人应守怎样的戒律?
阿弥陀佛,大众吉祥,我是传智师父,今天师父和大家一起分享:佛教徒可以有感情生活吗?所谓感情,是指男女之间、亲子之间和朋友之间的关系,亦即爱情、亲情和友情。佛教徒仍是凡夫,不可能没有父母,也不可能没有朋友,而除了出家人之外,佛教徒也应有个人的配偶。佛把众生称为“有情”,也就是说脱离...

佛教反对爱情吗?
做错事,时刻按照世出世间法则起心动念、行住坐卧,您就会很顺利,否则就会受到法则规律的惩罚,这就是佛菩萨发现的因果,注意是发现,不是佛菩萨发明创造出来的,佛菩萨只是把发现的规律告诫人们,听不听是您自己的事,没有任何强迫的意思,只是让您明白道理而已。。。阿弥陀佛(合十)...

《阿弥陀佛么么哒》这部书,它是围绕怎样的一个故事来写的?
《阿弥陀佛么么哒》这本书,每次看都能被其中真实的故事所打动。这本书讲述了弥足珍贵的亲情、一诺千金的兄弟情、真心不渝的生死爱情……12个故事皆为真人真事,想想看,其实每个人身边都会发现一些美妙的故事。次见到这本书时,被它封面上的那句话所吸引,“请相信,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人在过着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