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你们如何评价易中天?

如题所述

  易中天在《百家讲坛》的走红,《品三国》版权拍卖拍出140万元的高价,颇使一些学术和媒体中人看不过眼,对易中天是学者还是娱乐明星、搞学术还是评书、是普及历史还是娱乐大众进行了不少批评。批评的背后,反映出来的是思维的僵化还是流动的问题。以下是易中天被批的几宗“罪”:

  ·混搭
  他把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和陈寿的史书《三国志》放在一起“品”了,这就把《三国演义》中的艺术描写与《三国志》中的历史真实一锅煮了。[详细

  驳:既然做为历史的《三国志》可以被“大众化”成《三国演义》,既然那么多的文学经典可以被“演义”成单氏评书,那么现在做为经典的《三国演义》为什么不可以被“大众化”成更容易被人接受的“易中天式三国”呢?[详细]

  ·庸俗
  他对三国的品,品了微言,品了细节,就是没有大义,把三国讲庸俗了。[详细〕

  驳:易中天以娱乐化、庸化甚至粗俗化的方式,消解历史,躲避崇高,揭下历史的遮羞布,撕破历史的伪善面孔,何辜之有?[详细〕

  ·无趣
  混嚼三国,把“三国”变成了肥皂剧。既不能显示知识,也不能显示文化,只能显示一个人的趣味和态度。[详细〕

  驳:当治史的学者专家把多姿多彩的历史搞得面目可憎、不堪卒读时,人们自然会对历史敬而远之,甚至逃之夭夭。于是,当易中天式的“品说”出来时,又会唤起人们对历史的兴趣。[详细〕

  ·误导
  决不能以引导人家去大读辅导读物而忽视了读原著,如果大炒辅导读物而代替读原著,那就会误人子弟了。[详细〕

  驳:易中天讲的和写的都属普及性质,没人当作历史学研究新成就,他没有拿来申报学术奖或申请学位、职位,易中天的解读只是一家之言,没必要夸大他的“危害性”。[详细〕

  ·越位
  中国的知识分子太有地盘意识,不得“越位”,否则便是不务正业,而易中天这个人属于异类,在学术上倾向于“流寇主义”。[详细〕

  驳:与其说易中天有多么晓畅明了,不如说整体意义上的学者们笨重乏味;与其说易中天有多么大的娱乐性,不如说整体意义上的学者们太严肃。[详细〕

  易中天作品一览

  西方一直有一种通俗畅销的学术著作一说,既保持其内容的学术性,又以其鲜活有趣、人人易懂的写法,将学术作品大众化,走入寻常百姓家。近年来,这种学术写作也渐渐走入我国,从黄仁宇、汉学家史景迁到近年的吴思、张鸣等人,无一不走着这条路,均取得不俗的成绩。易中天遵循的其实是这条路线,只不过易借用电视媒体,更进一步。
  ·以通俗、活泼写法打破学术著作的正统、严肃
  一直以来,人们将学术问题过分崇高化,以至于不明所以却甘愿顶礼膜拜,不能接受学术走下神坛的事实。其实,再高深的学术,也要落脚到促进社会发展上来,落脚到提升与完善人的素质上来。因此,学术走入民间,本来就是理所当然的。关键在于怎么走?易中天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经典的大外众化,极大地满足了渴望文化的大众的胃口。[详细]

  ·注重内容包装,以现代语言加讲故事、谈细节的更加人性化的方式,吸引观众和读者的注意力
  易中天说西汉也好,品三国也罢,只要依据公认的史料,不篡改历史事件,而在讲述细节中加一点现代语言,增强趣味性,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传播,有何不可。太史公写《史记》,也是为了更加生动,便于传播,所以用了很多小说家笔调。你让易中天在电视上一本正经背“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会惹得很多人马上换台。如向非历史专业的人士介绍历史,讲到户部尚书,加一句“相当现在的财政部长可比现在的财长权更大”,不是更通俗易懂了吗?〔详细〕

  ·打破媒介的隔阂,平面和影像多媒体手法齐上,以求最大限度地接纳大众和普及文化知识
  从文化普及层面,有高阳、二月河、唐浩明式的普及,有南怀谨、蔡志忠式的普及,易中天的方式当然也无可非议。只不过普及方式与层面不同,不同人需要不同的层面。你可以喜欢或者不喜欢,但你无法排斥。因为这是一个供需越来越密切的时代,既然受众需要这样的产品,既然这样的产品经多重传媒的共谋生产出来,你就只能承认它的存在理由。[详细〕

  ·网络时代,不失为适合新形势的新型读书出版方式
  阎崇年讲清十二帝,让中华书局复苏了;刘心武讲《红楼梦》,书卖得比他以前的任何一本书都畅销。出版商看到了“百家讲坛”是一个畅销书的温床,节目录制现场成了出版社与主讲人洽谈出版的场所。”[详细]

  东西方通俗畅销学术著作

  房龙被人称为通俗作家,其关于历史与文学的通俗著作,教育了东西方一代知识分子,《宽容》等在我国有广泛影响。

  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启发中国学者:历史著作还可以写得这样活泼!易中天自认受此书的很大影响。

  近两年,美国汉学大师史景迁的汉学著作不断被引进国内,他的著作结合了传统汉学的“讲故事”和当代美国学的“中国问题”意识:既借助社会科学的眼光深入揭示中国历史的深层根源,又以“讲故事”一样的表述更显示他对中国的“不隔”。史景迁的著作,既具有很高的学术性,又既有通俗畅销的特色。

  不要以写艰深、晦涩、术语满天飞的学术著作为能事,而对通俗畅销的易中天等人的作品嗤之以鼻,其实要写好通俗畅销的学术著作并不容易,它要求学者既能入乎其内,又能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是指要对学术有专攻,出乎其外,是能够找得到引起大众共鸣的表现手法或手段,同时又要求作者要有一定的个性流露其间。易中天《品三国》等书的畅销,至少对学术畅销书提供了以下几点思考:

  ·易懂、好玩、有趣
  尽可能把历史人物还原为活生生的人,成为易中天与其他学者最大的不同之处。“别人是把历史放在一个解剖台上,一刀一刀划开来给大家看,而我想的是,把它从冰箱取出来后能迅速化冻还能活起来。”〔详细〕

  ·人性
  易中天很注重的是一个“品”字:一种琢磨,一种品味,去看看历史究竟能给人们什么启迪。所得结论未必权威,但有一定的个性。在掌握了一定的史实后,易中天也常常会揣测历史人物的心理,同时注重当代人的接受心理。这依靠的是阅历、才情和对人性的参悟。〔详细〕

  ·智慧通俗化
  高深莫测的经典,离大众远之又远,通俗畅销的学术书所要做的,就是进行智慧的通俗化。它要做的是把人类以往复杂的智慧和经验以对现代人有益且容易为现代人所接受和理解的方式重新进行表达。这或者也可以说是"简单的智慧",即适合于普通人的智慧,而非少数精英人物所垄断的智慧。让所有人都拥有简单而正确的智慧,恐怕要比让一小撮人拥有垄断性的智慧要好得多。[详细〕

  ·有新鲜活泼的之气 少套语习语
  在主讲《汉代风云人物》时,易中天讲到“灌夫因避席的原因在丞相田虫分的婚宴上闹酒”。那么,“避席”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为让观众理解得更透彻,易中天特意拿了张席子铺在讲台上,然后脱下鞋子示范汉朝“避席”的礼仪动作。他还经常会把古代的官职“换算”成当下的名称,以便理解。这是一个心里装着读者的学者。[详细〕

  ·平民立场
  这个人是想做一个“亲民学者”的,心目中亲民的最高境界就是大家认为你是自己的一个邻居,一个亲戚,一个朋友,一个熟人。换言之,他有着一个平民的立场。[详细]

  ·迎合有求知欲的年轻人需求
  这些半学术半通俗的畅销书的主要读者,肯定是那些接受过中、高等教育的年轻人。他们充满了求知欲,需要知识、需要智慧。但他们讨厌枯燥的说教、乏味的罗陈,他们希望以生动的形式接受丰富而又深刻的内容。不难想象,接受中、高等教育的人越来越多,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独立思考能力的人也就越来越多,这个市场只会越来越大。[详细]

  学术著作现状

  批评易中天不务学术正业的人,不无将学术著作神圣化、理想化的迹象,但看看现状,还真不是那以回事,现在的学术著作,充斥着以下问题:

  (1)晦涩。要么充斥生僻的术语,要么文风怪异,或充斥绕口的句式,无法或有意将观点不简明直白地出来,以显示自己的高水平。

  (2) 枯燥。或充斥抽象的理念,或夹杂大量外文,以折磨读为能事。

  (3) 缺乏原创性。有很多学术著作仅仅是材料堆积,没有任何自己的体系或框架,甚至没有经过自己的整理或思考,在杂乱无章的材料之间毫无逻辑联系,既无“意义”,遑论“原创”?。

  (4) 乏味。学术著作的乏味是以晦涩、枯燥、缺乏原创性紧紧相连的,还有一个是空洞无物,另外就是由于其本身就是抄袭拼凑之作,作者本身并无什么观点洞见或透彻的理解,因而写出来面目可憎,无趣,自己都看不下去,遑论一般主读者.

  结语
  有论者说得好:精英学术如在云端里坐,不食人间烟火,拒普通百姓于千里之外;文化快餐粗鄙无行,三句话不离食、色、性,过分迎合人之生理欲求。如何让“阳春白雪”进入寻常百姓家,让“下里巴人”浸透文化的蕴涵,则是需要下大力气去解决的问题。

  易中天们可以说是历史文化的普及者,这样的学者其实还是太少,如果地理、人文、社科、艺术等各方面也有易中天这类人物,大众的文化知识可能会得到更广泛的普及。严肃正经的学者们尽可以继续枯守书斋,但易中天们既能找到自己作为学者的位置,又实现了自己在学校时实现不了的价值,人民大众在娱乐的气氛中,接受了新生的文化事物,媒体方面收获了眼球和口碑,事实上对于三方都有好处。

  易中天们越多越好。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10-12
最近很红啊,而且我觉得人不可能莫名其妙地就红的,肯定他有什么过人之处的,好多人喜欢听他讲啊.懂得很多,知识渊博.
第2个回答  2006-10-13
易中天最起码是个有思想的知识分子
中国人就是这样经不起别人红
第3个回答  2006-10-12
我觉得他有点才华..!但觉得他有点神鹾神鹾.
第4个回答  2006-10-12
和其他人表达的方式不同..不错的...挺好的

国家怎么评价易中天
首先,易中天的主要批评点之一是他的叙事方式。有一些历史学家认为,他的叙事方式过于简单和夸张,将复杂的历史事件简化成了一些流行的故事和传说。这种简化可能会误导观众对历史事件的真正理解,并对历史学术研究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此外,一些人还批评易中天过于重视古代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而忽略了现代社...

易中天学术水平如何
对于易中天的学术水平,评价应当基于扎实的基础。他确实可以被评定为“良”级学者,但称他为大师还稍显不足。易中天的突出之处在于他以幽默风趣的方式传播学术知识,他自己也承认他的工作更多是普及而非深入研究。尽管他的粉丝群体因其独特的说话风格而热烈追捧,将他吹捧为“超级教授”或“学术超男”,但...

易中天算不算历史学家?为什么对他的评价那么差?
易中天潇洒调侃人生能有几回‘二’?何不潇洒‘二’一回。 总之,易中天算不上严格的历史学家,他的中华史只能叫胡批乱侃史。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特别推荐 癌症的治疗费用为何越来...

为什么历史学家对易中天评价那么差? - 知乎
易中天在历史讲解中的大胆尝试,虽能吸引大众关注,但并未得到专业界的广泛认可。历史学界的主流观点认为,易中天在历史领域的水平有限,这并非贬低其在其他领域的贡献。对于历史学者而言,历史解读需基于严谨的史料研究和学术规范,易中天的表达方式和观点难以满足这一要求。综上所述,历史学家对易中天的评价...

为什么总是觉得,对于易中天的评价,很多的人都是差评?
其实易中天的好坏,也要看他和谁比。如果把他和一些文坛大佬,比如钱钟书、沈从文、李泽厚他们相比,易中天肯定是没有资格和他们相提并论的。但如果和普通的学者,也就是常常上百家讲坛的那些人,比如和易中天一样都是凭借百家讲坛火起来的于丹,王立群等人相比,他们的学术水平还是旗鼓相当的。现在人们都...

易中天的社会舆论多大?怎么样评价易中天。
如果你叛逆,你应该喜欢易中天,因为易中天违背了传统的教育模式,如果你追寻真理,你应该喜欢易中天,因为易中天敢于挑战权威(权威的形象,权威的理论,权威的模式)希望大家都可以平心静气,有些话真的很伤人,真的,被骂的不是你,你不知道那种感受,你知道当被人痛骂而却不回一句嘴,默默忍受,是需要...

易中天为什么跌下神坛
易中天个人评价 易中天先生十六卷的文集出版,我觉得是有很重要的意义的,是一件值得祝贺的事情。易先生的著作我看过一些,我觉得很有特色。易中天可以把自己对事情的观察、自己的心得和读者交流。虽然他的独立见解和他的表达方式都是引起很多争论,但是把他的成果全集出版,参与为了建设现代国家所需要的文化...

如何评价易中天在《易中天品三国》的表现?
通过易中天先生的“三得”理念,我们明白了成功和进步的路径。我们应该通过努力和学习,取得一定的成就,并力求在这个基础上超越他人。然后,我们要不断改进自己,保持进取的态度,以成为领域的佼佼者。最后,我们要保持开放的心态,随时适应变化,不断创新,以不断追求更高的成就。我深受易中天先生“三得”...

易中天为什么跌下神坛?
易中天在历史领域的影响力颇大,但有些观众对他对某些历史事件的评价表示不满。他的一些观点在某些人看来过于主观或者与主流观点存在分歧,引起了争议。这些争议让他的声誉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三、个人行为的失误 除了学术观点上的争议外,易中天在个人行为上也存在一些失误。一些公众场合的言行不当或者个人...

易中天这样的「百家讲坛」型学者被同行如何看待?
你想什么九浅一深呢?至少初学者看易中天学三国,比看袁腾飞学宋史靠谱。易老师肯定不全对,但易老师不会带歪你。再说易老师讲课多好啊,易老师不卖鸡汤,不故作惊人之语,不发明历史,不扭曲三观,就靠历史本身的故事性戏剧性吸引人,你别说了,百家讲坛上也没多少踏踏实实卖力气讲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