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际重大的体育盛事的夏季奥运会,我国新闻媒体对其进行了全方位跟踪和及时的新闻信息传送,在时效性和报道思路策划方面都有了新的探索与拓展。本文立足于新的奥运竞技精神——"更高、更快、更强、更干净、更人性、更团结"的逻辑起点,通过反思这次大型报道战役中我国媒体思路和视野的局限,来探讨重大体育赛事报道视野拓展的核心理念——体育人文精神;并论证在未来国际性体育盛事的报道领域,我国媒体应该怎样具备真正的竞争力。
四年一度的奥运会,堪称国际新闻界重大的报道盛事。我国新闻媒体派出强大阵容对赛事进行全方位跟踪和及时的信息传送,在时效性和报道思路策划等方面都有了新的探索与拓展,初步形成了当代媒体应有的体育赛事报道格局。
国际重大体育赛事报道,是媒体检验自己国际新闻传播竞争力的契机,也为媒体树立自身形象提供了一个国际擂台。如何立足于新的奥运竞技精神——"更高、更快、更强、更干净、更人性、更团结",来拓展我们体育报道视野;如何满足当代社会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新闻受众对媒体国际新闻信息接受的高标准选择要求;从而确立国际赛事报道的新竞争目标,担负起2008年向全世界宣传北京奥运会以及相关文化活动的重任,这是本文分析思考的重点。
一、 是夺金数量唯一,还是更关注体育竞赛人文精神亮点
媒体是何为重要新闻信息的关键选择者和重要传播者,李普曼在他的《舆论学》中说,报刊应该"就像探照灯的光束一样,不停地照来照去。把一件又一件事从黑暗处带到人们的视线内。" 当代公众之所以能基本达到"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获得广泛、及时又可靠的信息满足,并借以理解把握身边社会,乃至调整改善自己的精神认知世界,这与媒体对当下世界的纷繁复杂最新信息的筛选、比较、鉴别、处理和传播抉择密切相关。可见各类新闻媒体对受众"应知"、"欲知"的各类信息,有着何种广狭深浅有别的关注心态与视野,对受众的信息获取、认可或者抛弃的选择决定非常重要。
体育的宗旨是"强身健体",奥运的精神是"和平、参与、分享",推动全球体育运动的"更高、更快、更强"。而且,国奥会新任主席雅克•罗格更在新世纪初提出了"更干净、更人性、更团结"要求,并作为今年雅典盛事的追求目标,作为对体育比赛成为人类自身竞技素质和精神的又一精辟概括。
我们认为,奥运这样的国际重大赛事,不仅是人类挑战身体极限的殿堂。而以"人类自身拼搏力量和竞技素质的张扬"为本;以"更高、更快、更强"为胜者最高荣耀;以关爱人类整体的身心健康为着眼点;更以将比赛作为促进全球人类消灭战争争取和平,社会民主文明、时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契机,才应该视为当今国际重大赛事蕴含的人文精神。并成为各国人民"热烈与激情"关注体育新闻的眼球焦点和心灵共识。
考察我国媒体对雅典的奥运宣传思路,似乎已从形式上走出了过往体育报道"急切推销金牌"的功利心态。许多媒体还亮出"我们关注的不仅仅是金牌"的口号,但实际从报道内容、传播效果来看,是否真正体现了国际体育、人类盛事,关注所有胜者,更关心所有拼搏者,重点在展示竞争精神的报道核心理念呢?我门缺乏这样的思考 :"金牌"的背后是什么?哪些信息当下体育新闻受众最关心?因此,我们媒体对竞技场上其他优秀运动员、场下观众,和团队赖以支撑的国家民族力量的背景信息挖掘明显未能满足受众需要。比如,这样的体育人文精神信息含金量很大的话题:夺金桂冠"金字塔"中低层的健儿们拼搏事迹,扫描夏秋之交的媒体,涉及者几乎没有。事实上,中国13亿人口,站在奥运赛场上的仅有400左右,每一位走到雅典赛场的中国健儿都是付出了巨大的辛苦和努力才拿到奥运会的入场券的,从某种意义上说,那些失利的运动员更需要鼓励,这些是他们重新振作后奋斗的精神力量。田径是中国的软肋,除了今年有望夺牌的刘翔、孙英杰、邢慧娜,其他田径运动员的报道则比较少。
从国内媒体来看,大幅的篇幅留给国内尤其是夺金和有希望夺金的运动员,与此相应,对鲜有我国选手参加而普遍受到读者关注的精彩赛事则着墨不多,如游泳、田径。这一方面体现出新闻从业人员放弃了一个摆脱新闻同质化的报道角度,另一方面说明了媒体对奥林匹克精神的理解程度不深入。从国外媒体来看,《纽约时报》等国际大报在将本土运动员作为主要报道对象的同时,也将相当的版面投到其他国家运动员获得奖牌的报道上。
二、全面与多侧面结合 张显真正的体育竞技素质
从国际报道整体看,并没有囿于赛事的正面报道,对于兴奋剂和黑裁判等丑闻也给予了实事求是的报道和评论,给赛场上的投机者以舆论压力和警醒,借媒体的力量宣扬公平的体育竞争。
在整个奥运会比赛中,兴奋剂和黑裁判成为两大丑闻,兴奋剂阳性事件接连发生,总共已达20多起,为历届奥运会之最。而从国际奥委会对丑闻事件的惩处力度看,这显然已经成为奥运会的一个不同的关注点。
从国内来看,多数媒体已经意识到从赛前、赛中到赛后对兴奋剂等负面问题给予关注,提倡公平竞争,反对各种形式的不正当竞争,充分发挥媒体的监督作用,形成倡导"更干净"的媒介舆论环境,推动赛场的净化。
选取国内三家不同地区的纸媒体为例对此类报道进行数据分析:(包含评论性质文章)
北京青年报(北京) 东方早报(上海) 青年时报(杭州)
兴奋剂事件 18篇 6.25% 4篇 2.78% 7篇 4.86%
裁判事件 16篇 5.55% 9篇 6.25% 4篇 2.78%
表一:
从上面的数据来看,这两个话题并不是媒体报道的重点,但是从整体上看,我国媒体对这两大现象的关注已经越来越多。从报道质量上来看,多数媒体停留在表面陈述,体育腐败是体育事业商业化程度越来越高所带来的新问题,媒体是否应该从受众角度出发,进一步探究现象产生的背后是怎样的商业化的机制,拓展报道的空间和角度。
在这些报道中,媒体应该有国外记者引以为荣的"掏粪"精神,或许独家报道和内幕新闻正是在这样的探究下从千篇一面的报道中脱颖而出。
三、人文社会的体育看点:积极拓展赛事的娱乐亮点
在市场经济的社会大背景下,信息与娱乐日渐融为一体,出现了娱乐信息的新概念,将information和entertainment合成为infomainment,体育与娱乐的结合也越来越紧密,体育明星已越来越像娱乐明星一样受到媒体的关注,这种趋势既是全球媒介娱乐化趋势的表现,同时又是体育新闻自身得以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奥运会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节日,是一场狂欢的盛会,运动员成了媒体狂欢的载体。体育比赛瞬息万变,极富戏剧化,符合受众的休闲娱乐心理,因此吸引了人们的目光。
媒体借助奥运报道将体育休闲娱乐在受众中广泛宣传,才是真正宣传了奥林匹克精神的"参与比获胜更重要"。比如中国的传统项目乒乓球,已经成为日常休闲体育项目,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在这类报道中更应该突出群众娱乐休闲因素。
娱乐化不等于庸俗化,此次奥运报道中仍然有一些媒体,在报道中使运动员尤其是夺金的运动员成为他们挖掘娱乐猛料的对象甚至成了他们低俗的噱头中的主角。
男子200米蛙泳决赛后,金牌得主日本选手被记者团团围住,有中国记者当场问他是否对"女蛙王"中国的罗雪娟有"特殊感情"。 罗雪娟在100米蛙泳夺冠后,蛙王与蛙后的沉寂已久的绯闻话题再次甚嚣尘上,网上甚至出现了他们两人为主角的漫画。
还有媒体炒得热闹的"亮晶晶",有报纸还用一组表题为《所有的迹象表明他们的确是情侣》的照片加以佐证。
这些媒体当起红娘,莫须有地把他们组合到一起,或许这种优秀搭配满足了人们的良好愿望,然而,爆炒金牌运动员背后的爱情非但不能对他们的成绩有帮助,徒然给运动员施加了压力甚至伤害。更有一些媒体在冠军产生之后通过各种渠道挖掘出运动员的各种故事甚至隐私,未加证实就抢先报道出去。
一些纸媒体通过大幅图片刊登穿着暴露的女性,以此吸引受众的眼球。
这些与夺金无关的新闻有别于赛场花絮能够给受众亲身感受赛场气氛的现场感,而是让媒体借冠军的影响力制造出一个又一个噱头。
体育新闻娱乐化趋势制约着体育新闻内容的选择和制作方式的改变,体育新闻娱乐化应以传播体育文化为宗旨,坚持社会效益第一,避免庸俗化、低俗化。
罗格呼吁奥运会应该更加人性,媒体的报道也应该更加人性,而不是像狗仔队一样专门以刺探别人的隐私为能事,成熟的媒体应该把目光放在能够真正感动人、激励人的运动员人格魅力和人性美的光辉上来,从而把一个健康、积极的奥运会呈现在全世界受众面前。
四、体育人文精神与国际体育报道的政治学视野
雅典奥运会是奥林匹克大家庭最大规模的一次团圆。16天里202个国家和地区的10500名运动员,参加了28个大项301个小项的比赛。创造了20多项新的世界纪录。这无疑是全世界人民的盛会,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来自不发达地区、饱受战乱之苦的国家也派出了代表队,向世界人民展示他们的精神面貌,多数媒体对他们的这种精神给予高度的褒扬,数据统计部分媒体的报道情况,可以看出我们的媒体关注他们的文章并不多见,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奥林匹克"参与比胜利更重要"的精神埋没在媒体的报道中。
北京青年报(北京) 东方早报(上海) 青年时报(杭州)
伊拉克 3篇 1.04% 2篇 1.39% 2篇 1.39%
阿富汗 0篇 0 1篇 0.70% 0篇 0
非洲 0篇 0 1篇 0.70% 0篇 0
表二: 三家纸媒体对伊拉克、阿富汗等地区的报道比例:
首位代表阿富汗参加奥运会的女选手、从难民营走出的巴勒斯坦运动员,他们克服了通往雅典漫漫长路上的艰难险阻,他们可能根本拿不到金牌,可他们同样也是奥运史上的英雄。这些正是奥运会"参与比胜利更重要"的体现,在他们身上,人类不屈的尊严和对目标的不懈追求正是美德的体现,正是奥林匹克的精髓所在。
我们的媒体如果能够跳出体育写体育,挖掘出隐藏在比赛深处的感人至深、发人深省的新闻,则会使报道脱离千篇雷同的窠臼,形成自己独立的风格。
还有一个突出的现象是,国内地方性的都市报在报道奥运新闻过程中,重点着墨在本省、本市的队员,表现出明显的"地域性"特点,上海的一家报纸,在报道中国女子跳水过程中,把大量的篇幅给了本地一名选手,称其为"下一站天后",而对中国跳水队另一位优秀的选手则几句话带过,在三米板比赛开始前,国内大部分媒体报道为"女子三米板跳水双保险",写的是郭晶晶和吴敏霞两个人冲击奖牌,而上海的这家报纸则用题为"吴敏霞冲击第二金"的文章报道,地方主义倾向可见一斑,奥运会是全世界人民团结的节日,而国内的报道已经各划地盘,诚然,由于新闻的接近性特点,这些队员更受到读者的关注,可过于突出地方性,就失去了全局立场,这必然影响报道的客观与全面。
五、2008,树立媒体的国际体育报道新起点
1、增强记者服务意识,提高投入后的产出效用
据中国驻希腊大使馆统计,报道本届奥运会的记者大致可以分三类:一是持有国际奥委会注册身份证件的400人,其中包括央视和新华社团队,他们能持证顺利进入奥运场馆和主新闻中心进行采访;二是在雅典市政府新闻中心注册的近400人,所持第二采访证不能进入场馆;三是通过参加旅游团队等途径来希,总数1000人。
中国的奥运报道团一个显著特点是北京青年报、成都商报等13家地方媒体组成的联合采访团,这一方式节约了采编成本,提高了整合媒体资源的效率,是我国纸质媒体在对外报道竞争过程中的合作,是媒体竞争取得双赢的一种新的尝试。
第三类记者大多是地级都市报派出的雅典特派记者团,人数超过了前面两类官方正式记者。在报纸上我们看到,他们由于不能直接进入场馆和主新闻中心,不能直接接触运动员,报道条件差,采访基本处于游击状态。他们发回的新闻多数是对比赛成绩的汇报,与其他报纸的新闻别无二致,独家新闻更不多见。多数报纸设有雅典特派记者的专栏,以另一种视角报道奥运会。少数媒体的专栏内容都是记者发回的类似旅游见闻而与奥运会基本无关的稿件,记者像是去雅典的游客,偏离了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意识。这使得都市报派出记者团的投入与产出严重失衡,得不偿失。
从记者与运动员的关系看,他们应该是一种相互合作的关系,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应该摆正自己的身份,提高服务意识,加强与运动员教练员的沟通、合作,深入地报道分析。
2、倡导体育人文精神,提倡专业素质的竞争
体育报道是塑造国家形象、凝聚民族力量的利器。媒体不仅应承担体育赛事的报道,更肩负着树立我国体育整体形象的重任。反观目前中国主流报纸的体育版面,还看不出中国体育强势的、整体的形象。多数报纸因为报道观念的陈旧,没有自觉宣传中国的文化、反映当下中国精神面貌的意识,对体育的理解表面化、平面化,缺乏体育人文精神。
奥林匹克运动最终体现的是全人类的道德文明,它的形式外壳是竞技游戏,而其思想内核是美与尊严。在此,道德是规范体系的核心,也是指导人们行为的准则。2008年的媒体担负向世界报道奥运会的重任,更应加强对奥运精神的弘扬,从根本上说,应该提高从业人员的自身的素质。
雅典奥运期间,各报虽然都推出了雅典奥运专刊,可是内容雷同现象多见,以汇报成绩为主,着力渲染夺金项目,即使有评论,分析也多数停留在表面,没有发挥报纸深度报道的优势。体育报道应该"跳出体育写体育"。把体育放到文化的大视角中去分析、对待,将会显著增加体育报道的深度、广度和受众关注度,使我国的体育媒体不仅限于让受众知道:"准?做了什么?",而且要探究"为什么? "写出专业水平的赛事报道,才能提高体育报道的质量和素质,从而达到体育报道的百花齐放、特色竞争的状态。
3、组织与国际赛事相匹配的采访队伍和报道策划队伍
国际奥委会将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给予北京即是表明国际体育界对中国体育水平的认可,可我们更需要一支能够与国际大赛水平相匹配的采访队伍和报道策划队伍才能真正做好我国的历史人文面貌和现代奥运会"更高、更快、更强"的精神的宣传,这是值得媒体深思的问题。
此次奥运报道中策划思维已经体现在报纸竞争的优势中,从先期的奥运会故乡到后期赛程的报道,各种新颖的报道形式都是对传统报道的突破与创新,有了素质高的策划队伍才能在采访中显现出来。是今后报纸避免同质化,取得突破的新途径。
我国在当下的传播时代,已经能够借助各种传播手段,不拘泥于传统的宣传模式,深入开发体育新闻的内涵,扩大其国际传播的影响力,从而全面地树立中国面向新时代的崭新的体育国家形象。
奥林匹克运动最终体现的是全人类的道德文明,它的形式外壳是竞技游戏,而其思想内核是美与尊严。2008年北京奥运的理念是"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其中"人文奥运"被认为是最具独特价值的创新理念,展现的不仅是我国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更是人本主义的精神,而不是拜金主义。我们也期待着在奥运报道中媒体也能以人文关怀的视角、以东道主的胸怀对运动会做出客观、宽容的报道与评价,在国际竞争中崭露头角,展现体育大国的媒体风范。
参考资料:http://www.zeview.com/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101&Itemid=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