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司马懿面对诸葛亮的军队时,为什么很少主动出击?

如题所述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司马懿真的是畏诸葛亮如虎吗,如果不是,他为何很少主动出击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在诸葛亮发动的第四次北伐起,他就遇上了最难缠的对手司马懿。司马懿抵御了诸葛亮最后两次北伐,使诸葛亮的北伐无功而返,自己也病逝于第五次北伐途中。司马懿对诸葛亮的防御战略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一个“拖”字。司马懿面对诸葛亮的军队,很少主动出击。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一、诸葛亮与司马懿的交锋。
诸葛亮在他的第四次北伐相遇,是一种命运的必然。在这次北伐中,原来坐镇关陇的曹真生病,曹睿力排众议让司马懿代替曹真。从此,司马懿与诸葛亮的命运就交织在了一起。两人在战场上斗智斗勇,为我们上演了一幕幕精彩的人间活剧。
在诸葛亮的第四次北伐时,是诸葛亮与司马懿互相试探摸底的战役。在这场战役中,双方基本上实践了自己的战略战术,为将来的决战做好了准备。在这场战役中,司马懿始终盯着诸葛亮粮草短缺的弱点,死死跟随诸葛亮的军队。当诸葛亮的军队向司马懿寻求决战的时候,司马懿则坚壁不战。这引起了司马懿部下的不满,逼迫司马懿发动了卤城之战,遭到了惨败。
在此之后,司马懿就坚守不出,诸葛亮由于后勤供应不足,粮草用尽,被迫撤军。司马懿不听张郃的意见,强行命令他追击。结果,张郃在追击途中,在木门道遭到了诸葛亮的伏击。在这场反击战中,张郃中箭身亡。双方在这一次战役中的经验教训,在诸葛亮的第五次北伐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在诸葛亮的第五次北伐中,诸葛亮针对自己后勤的困难,采取了积蓄三年的粮草,用木牛流马运送的办法予以解决。在而司马懿则汲取卤城之战的教训,坚决不与诸葛亮进行野战。诸葛亮针对司马懿坚守不出的做法,采取了屯田的方式,表示自己要和司马懿相持到底。司马懿则利用主场作战之利,在战前就积蓄粮草,提前做好了准备。
诸葛亮为了挑动司马懿的军心,逼司马懿出战,派人给司马懿送女人穿戴的巾帼。司马懿为了压制部下的不满,向皇帝上表请求出战。曹睿为此专门派使者持节立在军门,不允许军队出战。最终,诸葛亮无法获得与司马懿决战的机会,病逝于五丈原军营。在蜀军撤退的时候,司马懿率领魏军追击。蜀军在司马懿追上后,摆出一副反击的态势。司马懿见状,以为遭到了诸葛亮的伏击,马上撤退,让蜀军从容撤走了。
我们可以看到,在诸葛亮与司马懿的战争中,司马懿很少主动出击。在与诸葛亮的交手中,他大多采取的是防守不出的战术。这又是为了什么呢?
二、曹魏战略战术的需要。
在诸葛亮的北伐战争中,蜀汉一般占有主动权。这是因为双方的战略形势不同。在诸葛亮发动第一次北伐之前,曹睿曾经想要主动攻打汉中。当他争取大臣们的意见时,孙资站出来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孙资认为,蜀汉占有汉中,北据秦岭天险。东吴则以长江为屏障,负隅顽抗。在这种情况下,去主动攻打蜀汉和东吴是不明智的。因为曹魏占有的地区,在人口、经济上要远远超过吴蜀两国。在兵力上,吴蜀两国也不是曹魏的对手。这样,如果不去攻打吴蜀,而是专心发展生产,双方的国力差距将会越拉越大。在将来,曹魏凭借强大的国力,寻找机会灭亡蜀吴就是很容易的了。

曹睿最后采纳了孙资的建议,那就是在战略上采取防御的方针。派军队分别守险,坚壁不出。等待将来国力强大后,再寻机灭蜀吴。正是在这种战略方针指导下,在诸葛亮的北伐战争中,基本上都是诸葛亮主动攻打曹魏。
曹魏在战略上采取防御的方针,在战术上也相应地进行了调整。曹魏针对诸葛亮蜀军的弱点,那就是后勤供应问题。诸葛亮进攻的关陇地区,由于长年的征战,早就是一片荒芜。诸葛亮在战区难以得到粮草的补充,大部分的粮草都要从后方运来。可是,从蜀汉后方向前线运输粮草物资需要越过险峻的秦岭,十分困难。这个难题是很难克服的,严重制约了诸葛亮的军事行动。
对此,曹睿和司马懿商定了对蜀军作战的战术,那就是“但坚壁拒守以挫其锋,彼进不得志,退无与战,久停则粮尽,虏略无所获,则必走;走而追之,全胜之道也。”这个战术就是针对诸葛亮的后勤供应困难制订的。因此,在司马懿和诸葛亮的交锋中,他就采取了这个战术,坚壁不战,等候诸葛亮粮尽撤退,然后再追击。这就使得司马懿不去主动出击诸葛亮。
三、司马懿无法在野战中打败诸葛亮。
虽然曹魏制订的战略、战术都要求司马懿不出动出击,采取坚壁据守的姿态。可是,以司马懿的性格,他如果能够在野战中打败诸葛亮,他也是不会放弃这种机会的。但是,他却采取了坚壁不战的战术,这是他从与诸葛亮的交锋中得来的经验教训,那就是在野战中,司马懿根本打不过诸葛亮。我们可以看诸葛亮的第四次和第五次北伐,就会发现,司马懿向诸葛亮主动发起的进攻都失败了。
这是诸葛亮的战略战术决定的。诸葛亮的战略是主动进攻,可是他的战术却是防守反击。这是因为蜀国的国力弱小,军队数量有限造成的。诸葛亮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蜀军的战斗力,为他们装备精良的武器,发明改进了连弩。并且用八阵图来训练他们,使蜀军立于不败之地。不过,这一切也给蜀军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诸葛亮的蜀军由于没有强大的骑兵,再加上以阵图作战,虽然有着强大的战斗力,却缺乏强大的机动力。因此,诸葛亮便采取防守反击的战术,引诱司马懿来主动进攻自己,好在野战中消灭敌人。为了发挥蜀军中精锐山地步兵的战斗力,诸葛亮还专门将战场选择在山岳丘陵地区。
毋庸置疑,这种战术给了司马懿以沉重的打击。在卤城之战和木门道之战中,司马懿都吃了大亏。因此,司马懿放弃了主动进攻的战术,专心致志的坚壁防守。至于说,当诸葛亮粮尽后撤退,魏军再予以追击的指示,司马懿也是阳奉阴违。在被蜀军吓退后,司马懿对“死诸葛吓走活仲达”的讥讽,也只是笑着回答能料生不能料死罢了。
四、出于司马懿私心的需要。
司马懿也并不是没有机会主动出击诸葛亮。尤其是在诸葛亮的第五次北伐中,诸葛亮将军队分散开来,在战地进行屯田。这公然是对司马懿的挑衅,双方对峙百余日,如果说司马懿没有一次出击的机会,这是不可能的。

但是,司马懿就是不出击。在诸葛亮的第四次北伐中,司马懿就开始了这种动作。司马懿率领军队跟着诸葛亮的身后跑来跑去,可就是不跟诸葛亮交手。在卤城之战失败后,诸葛亮主动撤退,他却逼着张郃去追击。结果张郃中了诸葛亮的埋伏,命丧疆场。
在抵抗诸葛亮的第五次北伐中,司马懿依然对诸葛亮的百般挑战不予理会。在诸葛亮送巾帼,侮辱司马懿是女人的时候,他依然不在乎。当部下忍受不了的时候,司马懿采取千里请战的办法。向曹睿上表,使得曹睿专门派使者来,支持司马懿的决定。
其实,这一切都是司马懿对部下的一种威慑,他是依靠曹睿的支持,建立自己的权威。司马懿在曹操时期,就遭到曹操另眼看待。虽然司马懿采取极力效忠曹操的办法,使得曹操放松了对他的警惕。但是在曹操临去世前,他依然提醒曹丕要提防司马懿。
这使得司马懿在曹丕时期无法掌握军权。直到诸葛亮的第四次北伐时,由于曹真生病,司马懿才被曹睿委派接替曹真,拥有了军权。在司马懿上任的时候,在曹魏朝中还有反对的声音。当时就有人向曹睿建议,毁掉上邽一带的麦子就能够让诸葛亮撤军,没必要派司马懿去接替曹真。只是曹睿没有同意这个建议,司马懿才接管了军队。
在诸葛亮的第五次北伐时,正是司马懿在军队中建立权威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候,如果作战不利,司马懿的一片心血就付之东流了。相对于诸葛亮不敢打败仗,司马懿的惧怕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样,司马懿才不主动攻击诸葛亮,想要避开诸葛亮的防守反击战术,同时将诸葛亮引到自己的铁骑能够发挥作用的战场。更重要的是,他还用曹睿的支持,来压服部下的不满,建立自己的权威。在司马懿的努力下,他成功地收服了关陇军团的军心。从此,这支军队成为司马氏起家的军队,在日后司马氏篡魏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结语:
诸葛亮和司马懿的交战中,有一个奇特的现象,那就是司马懿很少主动攻打诸葛亮。这主要是因为曹魏与蜀汉的战略战术决定的。曹魏的战略是防御为主,战术是坚壁防守,等待蜀军粮草耗尽撤退,再进行追击。这决定了司马懿面对诸葛亮的进攻,不采取主动进攻。
但是,除此之外,司马懿在野战中无法打败诸葛亮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诸葛亮因为蜀军的特点,采取了主动进攻的战略,防守反击的战术。如果司马懿主动出击,正中诸葛亮的下怀。在实战中,司马懿的主动进攻基本上都失败了。
而且,司马懿在掌握关陇军团的军权后,他也需要时间进行消化,在军中建立自己的权威。在这段时间里,他也是尽量避免与诸葛亮交战的。以上的这些原因,使得司马懿对诸葛亮的进攻不采取主动出击的战术。这使得诸葛亮无懈可击,最终无功而返。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老奸巨猾的司马懿为什么不敢进攻撤退了?
第一:司马懿的多疑。其实我们都知道司马懿是一个非常多疑的人,尤其在关键的时刻做决断的时候,并且诸葛亮平时行事比较稳健,从来没有以身涉险的经历,排兵布阵都是步步为营,兵对兵将对将的布局,从来没有过冒险,凭借着司马懿的多疑的性格,诸葛亮他在城楼上如此镇定自若,恰恰证明了城内有伏兵,...

空城计,司马懿看到诸葛亮,为什么不射箭?
追究其中的原因,在于:一是主将在外,代表的是一方势力,当时在城中的并非诸葛亮代表的蜀汉主力,即便是杀死了他,蜀汉还会命新将再次进行讨伐,而自己这次卖他个人情,必然会给自己新增一条路,这可以看出司马懿的为人处世的灵活。二是当时在诸葛亮北伐之前,自己在曹魏中受到排挤,蜀汉出兵,才被曹睿命...

三国时期,为何司马懿面对北伐的诸葛亮却始终不主动出战?
回到诸葛亮的北伐战争中来,司马懿不敢主动出战的根本原因就是打不赢诸葛亮,因为他们两人第一次交战时,司马懿被打得大败,原本就很讳忌诸葛亮,现在更是畏蜀如畏虎了。诸葛亮北伐一共有五次,第一次到第三次时,曹魏关中地区的总指挥是曹真,当时司马懿是都督荆州诸军事,也就是荆州地区军事总指挥...

为什么司马懿对诸葛亮北伐只是防守而不主动出击拿下成都?
司马懿不拿下成都的原因可以简单归结为三个字:“打不过”。当时的蜀汉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弱小,这块硬骨头曹魏政权实在是啃不动,其实一开始司马懿也曾提议过主动出击,但是他实在是太小瞧了蜀汉军队的战斗能力,陇右一战魏军打败,就连基地都没了,最后甚至还赔上了张郃的性命。经历挫败后的司马懿...

三国时期,为何司马懿面对北伐的诸葛亮却始终不主动出战呢?
所以说,当时的西线,曹魏主要是由郭淮的西凉部队驻守,数量是处于劣势的。而当司马懿或曹真带领关中的部队来面对诸葛亮时,双方的兵力才略倾向于曹魏。但基于防守点位较多,兵力是相对分散的。因此实际能够投入战斗的兵力并不占优。粮草始终是蜀汉军最大的问题 再来说粮草供应,蜀汉北伐的最大短板其实就是...

在面对诸葛亮的时候,为啥司马懿始终不主动出战?
明白了这个道理,那么在三国时期,司马懿面对诸葛亮北伐为什么始终采取守势也就很好理解了。在诸葛亮的北伐之中,诸葛亮是进攻的一方,司马懿本身就是防守的一方。诸葛亮北伐的目的是夺取魏国的土地,而司马懿的战略目的就是守住魏国的土地,将诸葛亮击退。所以从这个战略意图来看,诸葛亮攻,司马懿守这个...

司马懿面对北伐的诸葛亮,为何从不主动迎战呢?
在面对诸葛亮北伐时,司马懿和诸葛亮面对的是完全不同的后勤保障状况。司马懿背靠关中,补给线很短,物资源源不断。即使关中钱粮真的有所不济,需要从别的地方征召粮草,因为国内多平原,道路好走,运输上需要的时间和成本也不多。在前线的士兵完全没有补给断绝的危险,每天只需做好防守,就可以立于...

在司马懿面对诸葛亮的军队时,为什么很少主动出击?
司马懿面对诸葛亮的军队,很少主动出击。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一、诸葛亮与司马懿的交锋。诸葛亮在他的第四次北伐相遇,是一种命运的必然。在这次北伐中,原来坐镇关陇的曹真生病,曹睿力排众议让司马懿代替曹真。从此,司马懿与诸葛亮的命运就交织在了一起。两人在战场上斗智斗勇,为我们上演了一幕幕精彩的人间活剧...

军队数量上比诸葛亮多8万,为何司马懿不敢主动出战?
但真实的情况是,诸葛亮在主动进攻。面对诸葛亮的进攻,司马懿完全是被动防御,与诸葛亮拼消耗。司马懿为何不敢出战,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诸葛亮指挥水平很高,司马懿不是对手。第二,蜀汉军队的战斗力强悍,即使是正面较量,魏国军队也不是对手。在军队训练方面,诸葛亮很有办法。将不同种类的士兵,...

司马懿与诸葛亮对战为什么不出战?
原文出处为《资治通鉴》,描写的是五丈原之战的一个小故事,译文为:司马懿和诸葛亮两军对峙一百多天,诸葛亮几次挑战,司马懿坚守不出战。诸葛亮派人送给司马懿女人的衣服,司马懿大怒,上书请求交战 ...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