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文化中的罪感与乐感:中西食物象征比较: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2-15
  食物除了满足人们的生理需要外,还被赋予某种象征意义。食物象征具有很强的民族性。西方文化中构成象征符号的食物如面包、葡萄酒、蜂蜜、牛奶等,体现的是罪感文化。中国饮食体系中具有象征意义的食物有枣子、栗子、饺子、鱼、石榴、桃子等,代表的是乐感文化。
  [关键词]饮食文化;象征;罪感;乐感
  [中图分类号]TS9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18X(2012)05-0252-05
  张明娟(1975-),女,烟台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世界文化。(山东烟台 264005)
  本文系山东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项目编号:WY06J01)、烟台大学青年基金项目(项目编号:WY09204)的阶段性成果。
  人类学流派中的文化心理学派认为,每一种文化都有着鲜明的群体个性、民族性格。自20世纪30年代该派代表人物露丝·本尼迪克特(Ruth Benedict)在《菊与刀》中,将日本文化和西方文化分别概括为“耻感文化”和“罪感文化”以来,学术界习惯上将西方文化称之为“罪感文化”。1985年李泽厚将中国文化特质对称为“乐感文化”。这一提法获得不少学者的赞同。早在20世纪50年代,英国哲学家罗素便说“中国人似乎是富于理性的快乐主义者”。孙熙国也认为乐感文化是华夏之魂。笔者认为,这两种文化特质在各自饮食文化,尤其是食物象征上均能找到佐证。
  饮食民俗可以说是许多文化现象的母体。例如中国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美”,就是源于人们的日常饮食活动。中国文化的审美意识最初起源于人的味觉器官,这从“美”字的本义可以看出来。《说文解字》中“美”字“从羊从大”,本义为“甘”,可以说,中国人最初的审美意识源于“肥羊肉的味甘”这样的味觉感受性,然后依次扩展到嗅觉、视觉、触觉、听觉,又从官能性感受的“五觉”扩展到精神性的心觉,最后涉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整体,扩展到精神、物质生活中能带来美与美感的一切方面。又如,游修龄在谈到就餐工具与中西文化的密切关系时认为,刀叉的使用与分食制相配,由此衍生出西方人讲究独立、注重个性的文化特质;而筷子与家庭成员围坐桌边共同进餐相配,筷子带来的合餐制,突出了全家坐在一起的家庭单元,从而让东方人拥有比较牢固的家庭观念与和合观念。就此而言,饮食文化中的食物象征可以反观罪感文化与乐感文化。
  象征人类学将文化看做是一套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体系,研究人类文化中象征符号与象征意义的关系,并借此探讨文化内部隐藏着的深层结构。任何文化都由其自身发展出来的象征和符号来表现,人类学家格尔兹将文化视为“通过符号在历史上代代相传的意义模式,将传承的观念表现于象征形式中,通过文化的符号体系,人与人得以相互沟通、绵延传续,并发展出对人生的知识及对生命的态度”。
  世界各民族的饮食中,某些食物除满足人们生理需要外,还是象征的载体。瞿明安在考察了中国饮食民俗后。认为饮食是一种文化象征符号,特定的食物、饮食器具和饮食行为在仪式活动或日常生活中可充当媒介或载体,通过类比、联想等直观而形象的思维方式和表现手法,表达个体或群体内心深处的欲望、愿望、情感、情绪、个性及相应的价值观,并能传递信息、沟通人际关系、规范行为活动及认识自然和超自然现象。
  一般情况下,被赋予文化象征意义的食物不仅能满足人们的口腹之欲,还要为全社会或特定群体的人们所普遍认同。在英语民族,构成象征符号的食物为葡萄酒、面包、蜂蜜、牛奶等。在中国汉族社会中,具有象征意义的食物有饺子、鱼、糕、汤圆、花生、枣子、桃子、石榴等。
  一、***文化影响下的西方食物象征
  美国学者塞缪尔·亨廷顿在谈到***对西方文化的影响时指出:“西方的***,先是天主教,而后是天主教和新教,从历史上说是西方文明唯一最重要的特征。确实在它诞生后的第一个千年里的大部分时间里,人们把现在认作西方文明的东西称为西方***世界。”…(删直至今天,***文化仍深刻影响着西方文化的方方面面,包括西方人的饮食观念和食物象征符号。
  ***认为,所有美好的事物都是上帝所赐的礼物,每一餐都有深刻的象征意义。西方文化中最重要的食物象征符号为面包和葡萄酒,其次是牛奶与蜂蜜。
  (一)面包
  面包在英语民族的饮食中不可或缺。它随着早期的英国移民被带到世界各地,特别是北美洲和大洋洲的国家。自古以来,面包被称为“生命之粮食”,同时也是《圣经》和***的象征符号。面包不仅是生命的粮食,也是人的精神食粮。《圣经·约翰福音》称面包为“天上所赐之粮”、“生命之粮”。马太福音(Matthew 26)中记载耶稣在“最后的晚餐上”,指着面包说:“你们拿去吃吧,这是我的身体。”然后指着葡萄酒说:“你们都喝吧,这是我的血,是为立约的,为许多人流出来,使罪得赦。”圣餐是为纪念耶稣为救赎人类牺牲而设立的祭祀形式,面包和葡萄酒因此成为***圣餐中必须的两种食物。圣餐中的面包必须是未经发酵而做,以提醒人们上帝对人类的仁慈与救赎。因此,面包除了满足人的生存需要之外,还被赋予重要的宗教内涵,是耶稣对人类救赎的象征。
  (二)葡萄酒
  葡萄酒在西方文化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希腊神话中就有关于葡萄酒的记载。尼采曾经把种植葡萄者的庇护神酒神狄俄尼索斯和日神阿波罗,作为人类艺术心理之两极的象征,酒神精神代表癫狂、亢奋、大悲大喜、漫无节制,是崩溃和幻灭时的极度兴奋,日神精神讲求节制、静穆、理性、在现实生活的梦幻中泯灭烦恼。在酒神精神驱使下,人们常常尽情放纵自己的原始本能,纵情恣性,狂歌浪舞,尽力寻求欲望的满足;日神精神则使人深思熟虑、保守而讲究理性,能够在静观梦幻世界的美丽图景中寻求一种强烈而又平静的乐趣。人们将葡萄看做是大自然的力量的标志,葡萄的这种特性及血一般的颜色使其成为圣礼的象征。在祭奠死去的人时将葡萄酒洒于地上,象征着死后的生命及生息繁衍。
  同面包一样,葡萄酒也是***文化中最重要的象征符号。《圣经》中洪水过后诺亚种下的第一棵植物便是葡萄;《出埃及记》中以色列人到达圣地所见到的第一个标志也是长满葡萄的枝叶。葡萄藤因此成为上帝赐予的礼物,也是代表精神生活和生命再生的重要象征符号。《圣经》将面包视为耶稣的肉,将葡萄酒看做是耶稣的血,既然葡萄酒被视为耶稣的血,象征着耶稣为救赎人类而做出的牺牲,那么饮酒在西方人的观念中是需要节制的,过分饮酒无异于犯罪。

饮食文化中的罪感与乐感:中西食物象征比较: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
食物除了满足人们的生理需要外,还被赋予某种象征意义。食物象征具有很强的民族性。西方文化中构成象征符号的食物如面包、葡萄酒、蜂蜜、牛奶等,体现的是罪感文化。中国饮食体系中具有象征意义的食物有枣子、栗子、饺子、鱼、石榴、桃子等,代表的是乐感文化。[关键词]饮食文化;象征;罪感;乐感 [中图...

中国古代性文化的典型特征是?
中国文化被李泽厚称为“乐感文化”,西方是“罪感文化”,“罪感文化”依靠启发人的良知,并通过忏悔和赎罪来减轻人的内心的犯罪感,“乐感文化”更重视现世的快乐,企图通过在人的伦常日用的人生快乐中实现超越,这也就不可能给忏悔以位置。“乐感文化”,也称之为感性文化。国人之所以非常感性,也是无奈之举,既自古思辨...

乐感文化乐感文化-存在方式
乐感文化,作为一种存在方式,引领着我们追求充满内心喜乐的生活。这种生活方式,不仅让我们的生活充满感恩和乐观豁达,也揭示了中国文化深层的精神内涵。与西方的罪感文化不同,乐感文化立足于此岸世界,强调人的主体性存在,赋予人参天地之化育的本体地位。这培养了中国人自强不息、乐观积极的精神状态。孟子...

乐感文化乐感文化-缺点
乐感文化的另一个不足是导致耻辱感、罪恶感的缺乏。与“罪感文化”和“耻感文化”相比,我们的“乐感文化”是最没有耻辱意识、罪恶意识的。缺乏耻辱感意味着外部约束力的缺失,而缺乏罪恶感意味着内心的自我约束力的缺失。这导致一种严重的价值缺失和判断缺失,呈现一种歇斯底里的癫狂状态。典型症状是没...

乐感文化是什么
在李泽厚看来,中国的“乐感文化”不同于西方的“罪感文化”和日本的“耻感文化”,是本民族所特有的一种文化模式。“乐感文化”以“一个世界”为立足点,以“情本体”为核心,注重个体的感性生命,强调自强不息、韧性奋斗精神,关注世间幸福、人际和谐,是一种注重涵养人性、寻求人性完满的文化。《论语...

...印度文化是苦感的,西方文化是罪感的,中国文化是乐感的
耻感与罪感的差异性如果仅仅只是情感性或道德意义上的,并不能完全表现日本文化的动力性特质,这种特质在于日本的耻感文化由一种心理情结所强迫,而且这已成为一种普遍的下意识,日本文化中的耻感是无处不在的社会感受性和舆论的外部强迫性通过个人心理情感实现的社会心理的下意识,因此日本人从一种行为转向另一种对立的...

人之道是出自哪里?
往往也会看到缺陷。这种文化强调自我反省、自我批判,更注重问题的解决与个人的成长。乐感文化与罪感文化,体现了东西方文化在对待成功与失败、乐观与悲观态度上的差异。乐感文化强调乐观、积极,而罪感文化则注重反思、批判。无论是乐感文化还是罪感文化,都反映了文化中对人性的不同理解和价值观。

浅谈乐感文化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作为论语首章,中国人都会背诵,其意思并不高深。但由于首章突出的“悦”、“乐”字,似可借此简略谈论。西方“罪感文化”、日本“耻感文化”相比较,以儒学为骨干的中国文化的精神是“乐感文化”。“乐感文化...

比较文学论文范文
所谓西方是色文化,中国是吃文化,西方是罪感文化,中国是乐感文化,这都是针对整体文化的某一相对特征而言,难以落实到七情六欲俱全、“心理攸同”的个人。异质文化间的差距或许是巨大的,但人性却是相通的,文学总是要表现人的七情六欲及其挣扎,所以从根本上说,文学之间不存在宗教、政治、哲学等文化形式之间那种势不两...

什么是耻感文化和罪感文化,简单,有英语翻译的
如果从儒家的“乐感文化”(李泽厚语)来理解前两者,可能会更深刻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