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论止盗中,唐太宗论“止盗”的方法与群臣有何不同? 可以看出他是个怎么样的君主???

如题所述

  答:1、群臣论“止盗”的方法是:重法以禁之(使用严厉的刑法来制止)。
  唐太宗论“止盗”的方法是: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去掉奢侈,节省开支,减轻徭役,少收赋税,选拔和任用廉洁的官吏,使老百姓穿的吃的都有富余。)理由是: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由于赋税太多,劳役、兵役太重,官吏们又贪得无厌,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这是切身的问题)。
  2、从中可以看出唐太宗是个清正廉洁、开明、会自我反省的君主。
  一、原文:
  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上又尝谓侍臣曰:“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故人君之患,不自外来,常由身出。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纵欲也。”——本文出自司马光所著《资治通鉴》。
  二、译文:
  皇上与群臣议论怎样禁止盗贼。有的人请求使用严厉的刑法来禁止他们。皇上微笑着说:“老百姓之所以去做盗贼,是由于赋税太多,劳役、兵役太重,官吏们又贪得无厌,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这是切身的问题,所以也就顾不得廉耻了。我应当去掉奢侈的花费,节省开支,减轻徭役,少收赋税,选拔和任用廉洁的官吏,让老百姓穿的吃的都有富余,那么他们自然就不会去做盗贼了,怎么能用严厉的刑法呢!” 从这以后,过了几年,天下太平,没有人把别人掉在路上的东西拾起来据为己有,大门可以不关,商人和旅客可以露宿。
  太宗李世民曾对身边的大臣说:“君主依靠国家,国家依靠民众。依靠剥削民众来奉养君主,如同割下身上的肉来充腹,腹饱而身死,君主富裕国家就灭亡。所以,君主的忧患,不是来自外面,而是常在自身。欲望兴盛,费用就会增大;费用增大,赋役就会繁重;赋役繁重,民众就会愁苦;民众愁苦,国家就会危急;国家危急,君主就会丧失政权。朕常常思考这些,所以就不敢放纵自己的欲望。”
  三、唐太宗简介: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1月28日【一说599年1月23日】-公元649年7月10日),祖籍陇西成纪,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
  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
  公元626年7月2日(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不久退位,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
  李世民为帝之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对内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厉行节约,劝课农桑,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各民族融洽相处,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
  公元649年7月10日(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李世民因病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在位二十三年,庙号太宗,葬于昭陵。李世民爱好文学与书法,有墨宝传世。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6-26
皇上与群臣议论怎样禁止盗贼。有人请求使用严厉的刑法来制止。皇上微笑着说:"老百姓之所以去做盗贼,是由于赋税太多,劳役、兵役太重,官吏们又贪得无厌,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这是切身的问题, 所以也就顾不得廉耻了。我们应当去掉奢侈,节省开支,减轻徭役,少收赋税,选拔和任用廉洁的官吏,使老百姓穿的吃的都有富余,那么他们自然就不会去做盗贼了,何必要用严厉的刑法呢! 从这以后,过了几年,天下太平,没有人把别人掉在路上的东西拾了据为己有,大门可以不关,商人和旅客可以露宿
第2个回答  2013-06-26
贤明,爱百姓的君主
第3个回答  2013-06-26
聪明

...的方法与群臣有何不同? 可以看出他是个怎么样的君主???
2、从中可以看出唐太宗是个清正廉洁、开明、会自我反省的君主。一、原文: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

唐太宗论止盗,可以看出他是个怎么样的君主?
可以看出唐太宗是一个了解人民生活,了解人民疾苦,能够从人民的本质出发,解决实际问题,励精图治,开明的皇帝,他创造了“贞观之治”的辉煌业绩。上与群臣论①止盗。或②请重法以禁之,上哂③之曰:“民之所以为④盗者,由 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⑤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⑥...

《唐太宗论止盗》看出唐太宗是个怎样的人
唐太宗论“止盗”的方法是: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去掉奢侈,节省开支,减轻徭役,少收赋税,选拔和任用廉洁的官吏,使老百姓穿的吃的都有富余。)理由是: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从中可以看出唐太宗是个清正廉洁、开明、会自我反省的君主~...

唐太宗论“止盗”的方法与群臣有何不同
他分析“民之所以为盗”,原因是“百姓饥寒切身”生活太穷苦了,如果让百姓“衣食有余,民自不为盗”。他又分析使民穷的原因有三:1是国家赋税太多,徭役太重。农工商的收成大半都交给了官府,个人所剩太少,满足不了家人的年消费,因此贫穷。再者国家征发的徭役过多,导致百姓家中青壮劳力不足和收...

唐太宗论止盗看出唐太宗是个怎么样的人
从文中很显然的看出 太宗想 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可以推断出他是个 为人宽厚仁义,善于纳谏,有胆识,实乃一代明君,千古难得一见的好皇帝,而且政绩出色,在他的治理时期,唐朝出现了第一个顶峰时期”贞观之治 ...

唐太宗与群臣止盗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群臣的看法是:重法以禁之(使用严厉的刑法来制止)。“上”的看法是: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 (去掉奢侈,节省开支,减轻徭役,少收赋税,选拔和任用廉洁的官吏,使老百姓穿的吃的都有富余。)理由是: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由于赋税太多,劳役、兵役...

《唐太宗论止盗》文言文翻译
(1)上与群臣论止盗:论(讨论)止(禁止)(2)民之所以为盗者:为 (成为)(3)或请重法以禁之:或 (有的人)(4)故不暇顾廉耻耳:故 (所以)(5)轻徭薄赋:轻(减轻)(6)安用重法邪:安 (怎么)(7)自是数年之后:是(这)二、对盗的问题,群臣的看法是什么?“上”的看法又是...

太宗论盗中唐太宗是怎样一个人? 急。。。
唐太宗时上与羣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曰;“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亷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耶?”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谨案:治水而不穷其源,理人而不得其本,皮毛之用,何济于事?然则太宗之轻徭薄赋,裕其衣食...

五道题,《唐太宗论止盗》
14、唐太宗“止盗”采用的方法是“、、”(3分)15、从唐太宗和群臣们不同的止盗方法中可看出他是个的君土。 (3分)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12.(1)所以(2分) (2)让(2分)13.有人请求使用重刑来禁止偷盗的行为,皇上微笑着说(关键字"或"、"之")(2分)14."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

唐太宗论止盗译文
在一次朝议中,唐太宗针对如何制止盗贼的问题发表了见解。他非但未采纳严酷刑法的建议,反而以深刻的洞察力阐述了问题的根源。唐太宗认为,盗贼的滋生并非单纯的道德败坏,而是由于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劳役和官吏的贪婪,导致民众生活困苦,衣食无着。他强调,作为君主,应当自我反省,削减奢侈开支,节俭度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