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三国时期,诸葛亮北伐的时候东吴不何蜀国同去?

虽然在历史上,东吴和蜀汉联合起来都没曹魏强,但是他们可以联合起来一起去北伐,来削弱魏国的实力,想必那时候东吴和蜀汉的人才并没那么少。只要粮食能供应的上,兵力够和一些像诸葛亮、赵云这些文将和武将前去助阵,想必魏国很多土地会被蜀汉和东吴给占领掉,然后逐渐吞掉魏国。

这个问题首先要从诸葛亮北伐的正确性来考虑。
撇开娱乐性极强的《三国演义》不说,很多学者、军事家都赞同诸葛亮北伐并不明智这一观点。在下也是这么想的。
三国中农业发展最好的国家是魏,相形之下,吴蜀二国本来就国力弱,地盘儿小,打起仗来一方面发展停滞,又会消耗民力,傻子才主动会找魏国打。蜀国后期很大程度上就是被诸葛亮“六出祁山”拖垮的,何况乎相较诸葛投入的那许多物力人力财力心力,“六出”那原本就和小的一丁点儿功绩只是一句“得不偿失”罢了。
在诸葛出兵前,就有很多谋臣将士反对,但诸葛力排众议(口才好),依旧成行。虽说此事上,诸葛建树寥寥,但其赤诚一片的臣心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先帝托孤,后主无能,他又知自己时日不多,中和以上因素考虑,也可体谅诸葛北伐一举。
既然北伐本就是错的,吴国不加盟就无可厚非了吧?当然,这只是原因之一。
ls有位提到,吴国也有北伐举措。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是很复杂的,况吴蜀并非无交恶,先主又是怎么死的呢?北伐是主动出击进攻魏国,并不干系到吴蜀之存亡,吴蜀不至于像赤壁之时被逼到“不合作一起死”的绝地。没有合作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当然,也可以说他们器小,浅短,但不免过了。
不得不提到关于赤壁的事。赤壁之战是中国古代史中著名的以少胜多战役。以少胜多没错,不过曹操当时虚报曹军人数的事,大家也都是有耳闻的。所以首先,兵力上算不得多悬殊。其次,曹操远打北方来,士兵病死的都不少。再者,双方作战的心情不同,吴蜀士兵士兵是拼死拼活的背水一战,人魏国士兵哪有这样的士气?何况曹操疏忽,本来水师就弱,偏偏自己还先犯了(不是什么凤雏骗的)接连战船的大忌,在加之吴蜀本土作战,天时地利人和。想不赢都难啊。
话说,这大便宜,哪里让你捡第二次去?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6-23
东吴也有北伐的举措,夷陵之战后东吴也数次对曹魏进行军事行动,但只能说是并无建树、也没有用更多的力量去支援蜀国,原因很简单:
第一,东吴是三国中最弱的一个,内忧外患就他最严重,内部因为各个家族利益得不到均衡,而孙权又只能患难不能同福,造成人才的流逝。而地处的位置在当时可不是一丰收能天下足的现今南方,当时真是个荒地没人开采,粮食也少人也少。所以也可以说他们力量。
第二,如果蜀国战胜魏国吴国的境地会好到那里去?也好不到哪里去。还不如魏国呢,毕竟刘备哥仨都是撂在吴国人手里的。追问

说下,好像是蜀汉才是三国中最弱的一个,不信百度。

追答

你说的是军事实力,确实蜀国是最菜的一个,但是实力可不止是军队,你的经济、政治体制、人才、声望、领导人的控制能力等等都是衡量标准,吴国就像是一个大胖子,宣而不实,走两步歇三歇,而蜀国属于精瘦到几乎没肉的地步,瞬间百米没问题,然后就气绝身亡的状态。

第2个回答  2013-06-23
曹魏的实力绝对是三国中最强大的,它的人口远大于四百万,孙吴人口差不多是230万,蜀汉人口才90万。

在那个时代,人口就代表着生产力、财力、兵源,无论蜀汉的工业技术水平再怎么高,但还是拼不过曹魏的。在《三国演义》里面,我们常常会看到,诸葛亮一灭掉曹魏多少多少人马,又立刻会有什么什么将领率多少多少大军前来支援;但蜀汉一损失多少多少人马,就立刻到了什么危亡之时,其实正史上也是差不多的。人口的差距直接导致了国力的巨大落差。

其实,蜀汉的每回北伐,东吴都或多或少地出兵援助过(不过大多数时间都是出工不出力),蜀汉在西攻打雍凉地区;东吴则出兵攻打徐、豫地区。但是由于大多数时间配合都不好,导致仿佛一直都是蜀汉孤军作战一般,其实东吴也出过力。

比方说诸葛亮的第五次北伐。蜀汉自231年6月第四次北伐撤兵后,到234年北伐这段之前这段期间,吴国一直不断向魏国发动中等规模的军事行动,其中233年吴主曾亲自出动进攻合肥新城(《三国志》曰:夏五月,权遣陆逊、诸葛瑾等屯江夏、沔口,孙韶、张承等向广陵、淮阳,权率大众围合肥新城。是时蜀相诸葛亮出武功,权谓魏明帝不能远出,而帝遣兵助司马宣拒亮。自率水军东征。未至寿春,权退还,孙韶亦罢。),没有获胜。而且,孙权还策反了处于曹魏后方的公孙渊

孙权死后,诸葛恪、孙綝同样也发动了北伐,不管他们出于什么目的,他们最少都做了。
第3个回答  2013-06-23
东吴从孙策开始到后来孙权,都知道自己虽然钱粮不是问题,但是兵力确实打不过魏国,如果联合刘备又怕魏国有朝一日灭了蜀汉回过来收拾自己,所以一直不敢贸然过江,凭着长江天堑偏居一隅,等着魏汉两家对掐,自己渔翁得利。
第4个回答  2013-06-23
孙刘联合结束了,三国进入了三足鼎立时期,孙吴不偷袭就已经不错了,帮忙就更不可能了。

为什么三国时期,诸葛亮北伐的时候东吴不何蜀国同去?
三国中农业发展最好的国家是魏,相形之下,吴蜀二国本来就国力弱,地盘儿小,打起仗来一方面发展停滞,又会消耗民力,傻子才主动会找魏国打。蜀国后期很大程度上就是被诸葛亮“六出祁山”拖垮的,何况乎相较诸葛投入的那许多物力人力财力心力,“六出”那原本就和小的一丁点儿功绩只是一句“得不偿...

诸葛亮五次北伐的时候,东吴在干什么?为何不配合蜀汉呢?
因为第二次北伐距离第一次北伐的时间较劲,所以,就东吴来说,因为才在几个月前和曹魏交手过,所以在诸葛亮第二次北伐期间,并没有出兵配合。公元229年的春天,蜀汉丞相孔明第三次北伐。此战,诸葛亮派陈式进攻武都、阴平,并拿下二郡,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战果。与此相对应的是,在公元229年的四月,...

蜀国一直都是在北伐,为什么不去进攻上庸房陵?
北伐才是刘备与诸葛亮共同信奉与坚守的政治理想,共同制定的国家战略决策。他们的奋斗目标是铲除国贼,复兴汉室。在他们的心目中,窃国大盗,国贼就是曹操,而不是偏居一隅的孙权。在蜀国看来,魏国是虎视眈眈的大敌,东吴则是见利忘义,背后捅刀子的小人。大敌当前,蜀国的国力太过于弱小,不可能两面...

三国后期,诸葛亮最后几次伐魏的时候,为何吴不助蜀呢?
在三国时候的后期,诸葛亮的目标的北伐中原,匡扶汉室。因而,诸葛亮为了达成这个目标,联合了吴国,合理对抗魏国。可惜的是,诸葛亮六出祁山都未能成功打败魏国,这是因为吴国没有出兵相助。吴国之所以不出兵是害怕帮助蜀国灭到魏国之后,蜀国会将吴国也灭亡,同时吴国也在观望着,看对战双方的情况,再决定...

同样都是北伐,为何东吴与蜀汉的结果却大不相同?
三国是个乱世,战乱不已。但同时,三国也是个英雄辈出的时代。鞠躬尽瘁诸葛孔明,义薄云天关长云,忠肝义胆赵子龙等人,无一不是如今人们敬佩的英雄,就连视民如草芥的曹操也有令人敬佩的胸怀大志。同时,三国时期所发生的许多战役都是如今热血青年的心之所向,分别有著名的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及夷陵之战...

假设诸葛亮北伐成功,统一了北方,那么蜀国和吴国的关系会变成怎么样的...
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一、诸葛亮的最高政治追求是统一天下,重兴汉室。因此又怎能允许东吴政权继续存在呢?况且如果蜀汉兼并了曹魏,就具备了足以碾压东吴的实力,而实力是实现抱负的前提。那么,既然蜀汉已经有了可以扫灭最后对手的实力,又岂能不从北面饮马长江和西面顺流而下消灭东吴!二、三角型是...

吴国兵力比蜀国强太多,为何诸葛亮敢多次北伐,而陆逊不敢?
东吴之所以没有像蜀国一样北伐,这主要是两国的政治策略不一样。当年的蜀国其实并不强大,而之所以蜀国可以年年北伐,只不过是他们自以为自己是汉室正统,并且诸葛亮为了报效于当年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的恩情,因此在蜀国国力衰微的情况之后,诸葛亮也是坚持着北伐。而远比蜀国强大的吴国不去北方,这是因为...

三国时蜀汉北伐中原,为何总是兵出祁山,而未沿着汉水河谷东出?
诸葛亮是一个求稳的人,他深知蜀汉在经历襄樊之战、夷陵之战的失败后不能再败。所以他采取的战略方针就比较稳妥。即使

三国末年,魏国为何选择先灭蜀,而不先灭东吴?
蜀国位于长江的上游,而吴国位于下游。如果魏国首先攻击吴,则长江天蝎座和吴国将支持吴国。这将很快可以帮助吴。攻击蜀不同。东部吴位于长江的下游,无法动员,而吴则较为保守。因此,魏国先去讨伐蜀国是最佳选择。摧毁蜀之后,魏国在四川地区制造了多艘战舰,为随后沿着长江的袭击奠定了基础。 吴国都面临...

为什么三国时期蜀国多次北伐而吴国鲜有作为?
相比于蜀汉将国本压上进行北伐不同,东吴的北伐大多数时候就是趁火打劫,占些便宜,即使有着大好的机会,东吴也缺乏北伐的积极进取性,说得好听叫见好就收,说的不好听叫不思进取。比如说石亭之战,也算是东吴的一次大规模北伐,完胜曹休,本来可以一口吃掉曹休,扩大战果的,但是陆逊没有听从朱桓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