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夫即佛,烦恼即菩提 如何理解
一、烦恼起于执著:人生的顺逆境很多,一般人遇到困境,例如失业、失恋、失意时固然令人沮丧、烦恼;处在顺境时,如果执著、害怕失去,也会被顺境所困。这就如同铁链子能锁住人,金链子一样会束缚人的道理是一样的。所以人生不管遇顺逆之境,要懂得转境,不可执著;修行最大的功夫,就在于一个“转”...
人人都有烦恼,如何理解“烦恼即菩提”这句话的意义?
把烦恼转菩提,就是认识烦恼,烦恼是因为有菩提才会有,才会知道你那是烦恼,当你迷在烦恼里的时候,那是烦恼,但当你觉悟了,便照见烦恼是空的,烦恼就是如来的体性,那烦恼就转变成菩提了。 烦恼之心了不可得,我们生起一个贪爱的时候,比如你对花生起了爱,那么,马上这个念头就可以供佛,这个常人理解是很奇怪的,欲还...
怎样做到一心不乱?不被外界所动?
)同时,我们也应了解,“一心不乱”不光是念佛法门的初步目标,其他任何修行方法,基本上都要做到一心不乱。即使修学一切外道功夫,也同样以此为追求。所谓“外道”并非骂人的话,不是排斥佛教以外其他的宗教。依佛经言,凡是不识本心,心外求法,皆是外道。因为天下任何事情都是这个心所造作,学密宗也...
惠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
小乘人认为修行需要断除人间烟火,通过静坐来消除内心的各种念头和情感,以此来达到所谓”寂灭“的禅定状态,然后才能修炼成菩提道果。而禅宗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所谓直指就是通过事相或者物相来启发你感悟不属于任何相任何法的”自性“,自性就是心,心即是佛,但有纤毫一法一相即是尘垢,还没有见性...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解释一下)
“菩提本无树”是我国佛教禅宗六祖惠能大师著名的四句偈中的一句。意在说明一切有为法皆如梦幻泡影,教人不要妄想执着,才能明心见性,自证菩提。惠能少孤而艰难困苦,于市卖柴为生。及闻一客诵《金刚经》而心有所悟,遂赴五祖处学法。一日,五祖唤诸门人总来:“吾向汝说,世人生死事大,汝等...
起心动念是业 思考也是动念 那又如何悟道 无念发呆又怎么讲
而言之,统统叫做一念,能够作到在念念之间,起心动念的每一观念,自己都能观察得清楚,再无不知不觉,或莫明其妙的情况,然后,就可把它处理作为三段观察:凡是前一个念头(思维意识)过去了的,便叫做过去心,也就是前念。后一个念头(思维意识)来了的,便叫做现在心,也就是当前的一念。还没有来的,当然便是未来心,...
从佛教的角度,我现在应该怎么做?
一,魔自心生,须从心灭。你说家庭环境让你的欲望太大,从佛教的角度来讲,你的六根受六尘所染,以至覆盖精明元觉,但外因终究是不是决定事物的决定性因素,自己心未静,肯定会背觉和尘,就像要想让房间里的灰埃落定,你就不能再去抖动赃物,要去除烦恼首要六根清净,非礼勿视,非礼勿听,“身是...
念佛如何得请净心如何-心不乱。
念佛之理就是这么简单,毫无难处,所以念佛,任何人都可做到一心不乱,本来已是一心不乱,何必另外苦苦追求?!至于全然炉火纯青的一心不乱,有如火光到达最强烈的高温,变成青色青光,没有馀烟。功夫深时,一下“南无阿弥陀佛”这一念就突然定住不动了,忘记身体感觉,或者知有身体,但动不了。此时,...
怎样做到,心无杂念
十六、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十七、今日的执著,会造成明日的后悔。 十八、你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著,因为分离是必然的。 十九、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 二十、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 二一、内心没有分别心,就是真正的苦行。 二二、学佛第一个观念,永远不...
何谓菩提?菩提怎么理解?
慈悲心就是回向发愿心,对人,对己要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与这十个字相应,你就真正发了菩提心,这是无上菩提心。无上菩提心是一心一意希求往生极乐世界,是深信切愿,是心里对极乐世界向往,希求,真的当作一生中第一目标,第一方向。深信是没有一丝毫怀疑,切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