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苏联为了突破斯大林模式,共有三位领导人进行了三个方面的改革:农业、工业、政治,结果都失败了,但教科书上总结为缺乏科学指导,无法从根本上突破。改革在苏联最主要的三个方面进行,全部都是针对当时国家最主要的问题,为什么反而却不断僵化,到底苏联经济改革失败的原因在哪里???
中国和苏联是怎么样摆脱斯大林模式的
该模式在经济上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片面发展重工业。斯大林去世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先后掌权。尽管,赫鲁晓夫曾对斯大林模式进行了反思,对斯大林的独裁行为进行了批判,但两人都未突破斯大林模式。80年代,戈尔巴乔夫改革使苏联经济改革走向死胡同,最终导致了苏联瓦解,之后,俄罗斯建立新政权,政治垄断...
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时间
1953年。在历史中,赫鲁晓夫举起了改革的大旗,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时期形成的经济模式,是1953年。历史是人们对历史事实的概括和总结,记载和解释作为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
为什么说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
赫鲁晓夫的新政策猛烈冲击了“神圣不可侵犯”的斯大林模式,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但是,由于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和总体的规划和科学的实验,他未能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 也有史学家认为,是赫鲁晓夫的改革使得苏联社会重新焕发了活力才有了后来勃列日涅夫时代的短暂繁荣。
苏联在80年代初仍然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的原因及后果?
特别是这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后来因没有进行有效的改革而日益僵化,成为以后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随着时间的推移,斯大林模式的一系列弊端日益暴露出来。从长远看,它严重阻碍了苏联的进一步发展,并最终造成了苏联1991年解体。
苏联是如何走上"斯大林模式"的工业化道路的?
(2019·黄石)在第二次世果大战中,苏联武器装备全面更新。苏制C-2克超过德“虎式”坦克的威力,火箭炮(“喀秋莎”)、强击机等新型武器都有极大地发展,其主要原因是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赫鲁晓夫改革主要过程
面对这一现实,赫鲁晓夫执政后对苏联的经济体制进行了一些改革,试图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旧框框。他首先从农业入手,采取了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大规模开垦荒地、扩大播种面积、种植玉米、增加粮食产量以及取消农业机器拖拉机站,把农业机器卖给集体农庄等措施。1961年10月,在苏共召开的第二十二次代表大会上...
为何苏共后来的领导人都无法突破斯大林模式?而中国可以进行有效地改革...
苏联过早的社会主义模式,在当时苏联经济、政治以及文化条件下,其实是不利的。过于偏向于工业,而忽视其他行业的协调发展,造成了社会整体发展的失衡,国家基础不牢。斯大林后来的继任者,改革措施又过于激进,试图一切推倒重来,采用革命的手段,必然带来的是革命的后果。其实可以不阵痛的,但是继任者出于各种...
为什么“斯大林模式”仅在苏联获得巨大成功
1. 苏联模式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它曾助力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与发展,推动过社会主义生产力的高速增长,特别是国防工业的壮大。这些成就为苏联在帝国主义包围中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并提升了人民的生活水平。2. 苏联模式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其胜利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与人力...
为什么“斯大林模式”仅在苏联获得巨大成功
1、苏联模式促进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2、为苏联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提供了物质和人员保障;3、促进了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但是这一制度,从长远上来看,弊大于利,直接导致了苏联后来的贫穷和落后,是苏联发展路上的很大障碍,与日后苏联的解体有很大关系,这一制度的弊端有:注:这样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的改革首先发生在什么时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的改革首先发生在赫鲁晓夫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