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教义中,如何看待婚姻呢,就我所知道的,佛教主张人离开家,称为出家

如题所述

阿弥陀佛,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不是出家是诸佛教,楼主可以对佛教有些误解了。

佛教对婚姻的论述
  (1)佛教对人间男女、夫妻间的爱情、婚姻,并非一味否定。《杂阿含经》卷三六中,佛谓“贞祥贤良妻,居家善知谚《别译阿含经》卷十二中,佛称“妻为最亲友”,说夫妻应“异体同心”。佛陀并非劝所有的人出家断爱,而教导善生、玉耶女等在家弟子恪尽人道。《给孤长者女得度因缘经》说长者女善无独要求出家,佛陀不许,令她嫁给信奉外道的牛授童子,感化夫家多人令人正道。大乘《惟日杂难经》一方面说“有妇不得佛道”,教诫菩萨“见妻子当如见冤家,意莫随贪爱”,一方面又说菩萨若具四种因缘,也可娶妻结婚:一者“宿命同
  福”,享受前世共同创造的福报;二者“毕罪”,酬偿宿债;三者“应当共生男女”,有共同生子女的业报;四者“黠人娶妇疾得道”,有智慧者的婚姻是快速得道的助缘。
  (2)大乘、密乘还以爱情、婚姻为菩萨随顺众生而度化的重要“方便”。《大乘方便经》中,佛陀自言他宿世曾为树提梵志,常修梵行,清净离欲,然被一女子钟情,贪恋不舍,树提乃以悲愍心遂其所愿,与之成婚,经十二年,还复出家,命终上生于梵天。佛言:“我于尔时为彼女欲暂起悲心,即得超越十百千劫生死之苦。”
  《华严经》卷七五释迦瞿波女自述前生曾为居士女妙德,极其爱恋行菩萨道的威德主太子(释迦佛前身),情愿为爱情受一切苦、舍弃一切,不求豪富及五欲乐,只愿与所爱者共同修行,释迦瞿波女因此爱情,满足所愿,生多功德,偈云:
  虽以爱染心,供养彼佛子,
  二百五十劫,不堕三恶趣。
  这是对菩萨行者及其菩提心的爱情,即便掺杂染心,也是一种修行了,其功德比严持五戒还要大得多。

佛教对结婚条件的观点
  在婚姻的条件上,佛教强调尊重当事人的意志,明确反对将自己的信仰强加于婚姻,主张佛教徒可以与不信仰佛教的人士通婚。佛教主张众生平等,反对种族和阶级歧视。在佛教看来,婚姻的基础应当是当事者的感情,而不
  是宗教信仰。在早期佛典中,曾经多次记载佛教徒与非佛教徒结婚的故事。《根本目得伽》卷七、八记载,一位佛教徒的妹妹嫁给了一位激烈反佛的裸体外道,并最终感化了他。《增一阿含经》卷二十二《须陀品》之三记载,优婆姨须摩提嫁给了外道,后来这个外道皈依了佛教。
  佛教认为,欲结为夫妻的男女,必须是在人格独立的基础上,通过相互了解,达到志趣相投,建立深厚的感情后,双方一致同意结为夫妻的一种行为,反对包办、买卖或有其他图谋的婚姻关系。

佛教对婚姻道德的看法
  佛教对婚姻伦理道德也有多方面的论述。其首要的道德规范是不邪淫,在这一基础上强调夫妻之间互相忠诚和尊敬。
  (1)不邪淫
  不邪淫是佛教最基本的戒律“五戒”之一,是直接针对在家佛教徒制定的,是佛教徒的道德底线。对于出家人而言,第一大戒是不淫,即断绝任何性关系,否则即被逐出僧团。对在家居士来说,在尊重个人意志,合乎国家法律或社会公共习俗的前提下结成夫妇关系,是人口生产、人类繁衍的健康基础,也是有史以来人类最重要的生活形式,因此,正当的夫妻生活的反常性行为。《增一阿含经》卷五十佛陀教人应“贞廉自守,一夫一妻,慈心不怒”,主张一夫一妻制。佛教戒律以“不邪淫”为在家佛徒必守的五戒之三。不邪淫,用现代汉语来讲即不发生不正当的性关系,具体指不侵犯属于他、为他所护(未成年男女)的异性,不非时(经期、孕期等)、非处(男女性器之外的地方及寺庙、公众场所等处)交合。
  佛教反对婚外情、同性恋、兽交等。在夫妻之间,则尊重夫妇间的性意愿,提倡文明健康有节制的性生活,反对过分沉溺于性欲,无限制地放纵自然本能。
  (2)夫妻间相互尊重
  佛教提倡夫妻间的相互尊重,取长补短。《善生经》是指导在家居士生活的重要经典,在夫妇关系上,它指出:妻子对丈夫要敬爱服侍,料理家务;丈夫对妻子要提供服饰饮食,忠诚爱护。
  佛教特别重视家庭的价值,强调维护家庭的稳定。对于已婚者,如果有嫖妓和通奸行为,必须严厉谴责:“不满意于自己的妻子,与娼妓厮混,与他人的妻子纠缠,这是人毁灭的原因。”佛教主张男女要相敬相爱,在佛教经典中,有指导男性如何为人丈夫的《善生经》,有指导女性如何为人妻子的《玉耶女经》。《长阿含经·善生》教导青年善生:尽到夫妻之间的伦理责任,为每天应礼拜的六方之一。丈夫应敬妻、怜念妻子,妻子应爱念夫主、重爱敬夫、恭敬于夫。为人之夫,当以五事“爱敬供给”妻子:1.怜爱,爱妻子;2.不轻慢,尊重对方;3.供给衣物化妆品;4.委付家事;5.念妻亲亲,善待妻子的亲属。为妻者则以五事“敬顺”其夫:1.爱敬关怀;2.备设衣食,照顾好丈夫的生活;3.和言实语;善摄眷属,善于教育子女,尊长敬老,和睦家庭。《玉耶女经》中,佛教导少妇玉耶:为人妻妇,应做爱夫如母爱子的“母妇”、如妹事兄的“妹妇”、如良朋益友的“知识妇”,或孝敬公婆、善于持家的“妇妇”,服侍夫婿如婢事主的“婢妇”,不做“怨家妇”、“夺命妇”。
  所以,妻子要身兼母妇、臣妇、婢妇、夫妇、妹妇之职,把先生当成孩子一样疼爱,当成君王一样敬重,当成主人一样顺从,像夫妇一样互相敬重,像兄妹一样相互提携。丈夫要当君子怜惜妻子,当英雄保护妻子,当劳工为妻子服务,当禅者给家庭欢笑幽默,当个养活家庭的责任者。
  现代净土宗祖师印光大师对夫妻间的关系也有精辟的论述:他在《复周法利书二》中说,夫妻之间,当常以悦亲之心为念。夫妻互相恭敬,不可因小嫌隙,或致夫妻不睦,以伤父母之心。
  当代弘扬人间佛教的大德们,都将教人们如何正确处理情爱、和谐家庭作为佛法的重要内容。如《星云日记》说:人间佛教对夫妻感情的看法是:只有爱,才能赢得爱,恨永远是得不到爱的。夫妻相处彼此要真诚,并要互相制造欢乐,人的好话不怕多讲,会讲好话,懂得赞美加上有幽默感的家庭,必定是和乐幸福的。
  (3)夫妻相互包容付出
  历史上许多高僧大德都主张夫妻之间要相互包容谦让,促使家庭和睦幸福。现代著名佛学耆宿王骧陆居士《婚姻之礼》说:“夫妇之爱,有小爱大爱之别,小爱是一时形色,有时而衰,靠不住的。大爱是精神,以情意相交,处处体恤怜爱。即有不合处,大皆能原谅退让,遇着失误的事,勿彼此埋怨;遇着恼怒的事,双方先忍耐一下,过了一分钟,就忘记了。所谓不念旧恶,怨是用稀。各人的脾气,应先预告。切不可因爱而求其同我一样。做男的,勿使女子有怨意;做女的,务使男子得安慰。饮食起居,以及家庭整洁,井井有条,使男子自然向内不向外,感情自然一日好似一日,意外的非礼也自然绝了。”
  真正的夫妻之爱意味着友善和同情,包括责任意识及接受对方的本来面目———包括所有的优缺点。如果你只爱对方的优点,这不算爱。必须接受对方的缺点,并用你的耐心、智慧和精力去帮助其改正。
  真正的夫妻之爱不仅要相互包容谦让对方,而且还是一种向对方无私付出的过程。星云大师曾说:“真正的爱是双向的,真正的爱是要成全对方、祝福对方,爱不是占有,而是奉献。”
  爱是付出,是让对方幸福,将爱情婚姻给予对方,比向对方索讨爱情使自己更感欢欣。突破自我中心立场、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不分你我地考虑双方的幸福,是婚姻成熟的表现,超越自我中心立场的付出、奉献甚至为对方作出牺牲,是爱情发展的最高层次。

佛教对离婚的看法
  对于离婚,佛教经典中虽然没有明确的论述,但其基本态度是重视家庭稳定,也不绝对反对离婚。如果家庭出现裂痕,佛教提倡破镜重圆。《四分律》卷三说:“若男女先已通,而后离别,还和合。”就是鼓励夫妻和好的意思。不过,如果婚姻由于种种原因的确不能维系,佛教徒也是可以离婚的。但如果仅仅是为了满足个人的情欲而离婚,在佛教看来是不道德的。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3-20
在佛法中,出家是个很严肃也很慎重的事情。比如首先要征求父母同意,父母不同意,都不可以出家。
另外佛法非常重视在家人的修学,也鼓励普通人在家修学佛法,并不不偏废世间的劳动,工作,学习。
佛法讲因果,一个人是否学佛,是否出家,皆是因缘和合而定,并非能强求的。
佛法的出家,并不完全指头世间的家庭,更是出“烦恼家”“轮回家”的意思。出家了,就是要放下小我,为教化救度众生,荷担如来家业尽力!所以古人常说,出家,是“大丈夫”事,非帝王将相所能为之。

正信的佛教,既然不强求人出家,自然也是以正常的心态看待世间人的婚姻。在家学佛有在家学佛的轨范,结婚生子,也不耽误在家学佛,只要按照正确的方法去修学即可。
第2个回答  2013-03-20
信佛并不意味着不能有爱情,也不意味着有婚姻。曾记一偈语说:我问佛:如果遇到了可以爱的人,却又怕不能把握该怎么办?佛曰:留人间多少爱,迎浮世千重变。和有情人,做快乐事,别问是劫是缘。还有在释迦牟尼佛的时候,就非常重视家庭生活,重视夫妻之间、亲子之间,如何彼此相待。甚至还有经典讲到结婚之后,怀孕、生子的事。
例如《善生经》、《玉耶女经》,均对夫妻亲子有明确的伦常原则。
佛陀是同意的,之所以说要断六根,只是希望人不要被爱情,婚姻而晕过头,误入深渊,而是希望有佛法指引,使彼此都可快乐,佛讲究快乐,什么事情只要在常规下快乐就好。所以并不是说一定得出家,出家只是信佛的一部分人,不过要不要出家,就看你的心所指了。
其实佛教教的是面对问题时要以什么心态,如何解决,出家只是一个形式。
希望这对你有所帮助。
第3个回答  2013-03-20
那是。修行是要离欲的。这是绝对的。
但人们做不到。没办法。只有降低要求。对在家的。只要求不邪淫。

南无阿弥陀佛。祝大家吉祥如意
(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第4个回答  2013-03-20
看·····出家功德经···出家私信我介绍寺庙接收你

佛教的教义中,如何看待婚姻呢,就我所知道的,佛教主张人离开家,称为出家...
在婚姻的条件上,佛教强调尊重当事人的意志,明确反对将自己的信仰强加于婚姻,主张佛教徒可以与不信仰佛教的人士通婚。佛教主张众生平等,反对种族和阶级歧视。在佛教看来,婚姻的基础应当是当事者的感情,而不 是宗教信仰。在早期佛典中,曾经多次记载佛教徒与非佛教徒结婚的故事。《根本目得伽》卷七、八记载,一位佛教...

佛教的教义中,如何看待婚姻呢,就我所知道的,佛教主张人离开家,称为出家...
佛法的出家,并不完全指头世间的家庭,更是出“烦恼家”“轮回家”的意思。出家了,就是要放下小我,为教化救度众生,荷担如来家业尽力!所以古人常说,出家,是“大丈夫”事,非帝王将相所能为之。正信的佛教,既然不强求人出家,自然也是以正常的心态看待世间人的婚姻。在家学佛有在家学佛的轨范,结...

佛教中怎么看待婚姻
佛教看待婚姻的态度主要基于因缘法则。佛教认为,婚姻关系如同其他人生经历一样,是由过去的因缘所决定的,而夫妻之间的相遇和结合则是缘分的体现。佛教并不特别强调八字和生辰对于婚姻的影响,而是更注重个人因果和相互之间的因缘。在佛教中,婚姻被视为一种社会习俗,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佛陀允许信徒在适当...

佛教中为什么禁止和尚娶妻?
第二个就是就是为了方便清净修行,并且都是自愿的,若要结婚生子,又何必出家呢,出家后还要结婚生子,又如何清修呢。对于佛教来说,世间的一切都是因缘果报,佛就算是法力无边,也无法改变众生的因果,佛的慈悲是为救度众生解脱,而不是纵容众生继续轮回受因果的苦,佛不是世界的创造者,也不是人类的...

佛教如何看待二婚请问在佛教里面如何看待
佛经中没有禁止二次婚姻的记载。在家居士的戒律中,只是禁止婚外情,没有禁止二次婚姻。古印度的婚姻,与我国古代婚姻有相似之处,比如一夫多妻制。以下是圣严法师关于佛教中离婚和再婚的开示:离婚的问题,在佛典之中,也不容易找到明确的根据。不过,佛教主张婚姻的美满及婚姻的责任,既然结为夫妇,结婚...

发现很多出家人结婚的情况,怎么面对他们?
今天我才知道,藏地被称为喇嘛的人不一定就是出家人,有出家的,也有不出家的,具体地来说藏地称出家人叫做:“让秀”。在家喇嘛不是出家人,自然是可以结婚的,只是不能够穿僧衣。但是他们也会讲经说法,同时也会有一些功夫,就被一些居士认为是出家人。结果现在搞混乱了,在家喇嘛也穿僧衣,就让人以为藏地出家人是...

佛教如何看待早婚现象??
其实佛法是这样看夫妻、子女及男女关系、朋友关系的。佛教发现,今生作为家人、夫妻子女、亲友、恋人的关系,前世都有莫大的因缘。能够在一起,一般分属下列三种关系:1、来报恩的:彼此之间和和美美,相亲相爱,这是彼此来报恩的;2、来讨债的:彼此之间彼此吵吵闹闹,矛盾不断,却又不离开,这是彼此来...

请教高僧大德,佛的婚姻观是怎么样的.
1. 佛教教义中明确禁止邪淫,即指除婚姻关系之外的性行为。2. 佛教不反对合法的离婚,提倡按照当地法律或习俗来处理婚姻关系的问题。3. 在佛教中,离婚是个人或夫妻双方私事,佛教没有具体规定,强调自由与尊重当地法律。4. 佛教徒的婚姻关系应遵循当地法律,无论是法律允许的一夫多妻或一妻多夫,还是...

佛法是怎么劝人放下爱情的
所谓感情,是指男女之间、亲子之间和朋友之间的关系,亦即爱情、亲情和友情。佛教徒仍是凡夫,不可能没有父母,也不可能没有朋友,而除了出家人之外,佛教徒也应有个人的配偶。佛把众生称为‘有情’,也就是说脱离以上三种情,就不是众生。而且,学佛是由众生来学的,是由凡夫开始的,任何人之间的接触...

佛家对男女之间爱情见解?
有的人以为家财万贯便能买到别人的情爱,有的人以为身分不相称、门户不相当便不能交往,这些都是错误的观念。拿男女情爱的例子来说:像过去的婚姻,一定要有多少聘金才能来作媒,才能谈论婚嫁;或者在谈情说爱的时候,总考虑到对方的身份、家世、品貌、学历、职业,列出许多条件来。像这种有条件的爱,已经成为一种物质层...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