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v=RnT是什么意思

pv=RnT这个公式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也称理想气体定律或克拉佩龙方程,描述理想气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压强、体积、物质的量、温度间关系的方程。质量为M的理想气体,其状态参量压强p、体积V和绝对温度T之间的函数关系为:pV=MRT/ρ=nRT。p为理想气体压强,单位Pa。V为理想气体体积,单位m3。n为理想气体的摩尔数,单位mol,T为体系温度,单位K。
R为比例系数,数值不同状况下有所不同,单位是J/(mol·K)
在摩尔表示的状态方程中,R为比例常数,对任意理想气体而言,R是一定的,约为8.31441±0.00026J/(mol·K)。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4-17
气体状态方程 pV=nRT ,p为压强,V为体积,n为物质的量,R为常数,T为绝对温度.T的单位为开尔文(字母为K),数值为摄氏温度加273,如0℃即为273K.当p,V,n,T的单位分别采用Pa(帕斯卡),m3(立方米),mol,K时,R的数值为8.31,这个方程在物理教材上有,当然来自科学实验.该方程与阿伏加德罗定律是一致的.根据pV=nRT,可看出,当压强(p)与温度(T)不变时,体积(V)与物质的量(n)成正比.其余类推.
第2个回答  2013-04-17
这是气体分子热力学公式,一般不用它太计算,更多的是用它来解决气体的体积,温度,压强3者的关系,n和R是常量,P为压强,V是体积,T是温度
第3个回答  2013-04-17
物理量含义同一楼,补充:这是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又称克拉伯龙方程,是气体物理中一个重要的方程
第4个回答  2013-04-17
P是压强,V是体积,R是常数,n是物质的量,T是温度。

pv=RnT是什么意思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也称理想气体定律或克拉佩龙方程,描述理想气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压强、体积、物质的量、温度间关系的方程。质量为M的理想气体,其状态参量压强p、体积V和绝对温度T之间的函数关系为:pV=MRT\/ρ=nRT。p为理想气体压强,单位Pa。V为理想气体体积,单位m3。n为理想气体的摩尔数,单位mol,...

为什么气体压强和种类无关 PV=RnT 是适用与所有气体吗
因为气体分子与分子之间的距离很大,远远大于分子的体积,所以不管是何种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压强只与物质的量有关,与种类无关,适用于所有气体。

容器内的气体压强是否处处相等?
2、理想气体:压强处处相等。根据理想气体定律pv=nRT:气体压强的大小与气体的量(n)、气体的温度(T)成正比,与气体的体积(v)成反比 R为通用气体常量,约为8.31441±0.00026J\/(mol·K)。

如果气体的体积急剧膨胀,那么压强将会增大还是减小?为什么是增大呢?
(2)若是在密闭空间内,体积不可能变大了,根据气压公式PV=RnT,气压会增大,也就是分子的作用力撞击力增强!

红磷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时,瓶中的气体体积减小,即不能使瓶中气压...
可以这样理解: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之后和红磷生成了固体,相当于瓶中的总气体质量变少了,但是整个瓶子的空间是固定的,那么气体分散到整个瓶子的话必定密度会降低,气压变小,所以水会被压进瓶子

急!这是什么公式?PV=RnT P:压强 V:体积 R:常数 n:物质的量 T:温度...
你好!这是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也叫克拉伯龙(Clapeyron)方程

气压变低为什么液体的沸点会变低,PV=NRT公式怎么来的
当液体达到沸点的时候本身吸收的能量和放出的能量达到一个动态平衡,也可以理解成在这个时候液体不再吸收能量(热量),其吸收能量的能力已经达到一个极限,所以温度就不会再上升,当气压变低的时候液体的密度就会变低,而相同体积下的液体密度越大,液体量也就越大所以吸收的能量就越多,吸收能量的能力...

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在一个原有氮气2mol的1L可活动容器中再加入1mol...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V正比于n(n是研究对象气体物质的量),因此密度不变,浓度也不变。

高中化学平衡问题
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可知P=CRT 也即是在恒温时,固定压强浓度不变,因此,再向平衡中充入定量的NO2(g)或N2O4(g),和先前时加入NO2(g)或N2O4(g)的浓度一样,最终达到平衡时各浓度不变,可以把它想象成两个容器体积不同但是浓度相同的情况,既然NO2的浓度不变也因此占气体的体积分数不...

空气污染控制题
首先计算出标准状况下的硫化氢排放量,需要采用想气体状态方程PV=RnT (P:压强 V:体积 R:常数 n:物质的量 T:温度);然后可以求出标准状况下硫化氢的排放速率,这一步需要查出硫化氢的标准状况下的密度。硫化氢气体密度(0℃,101.325kPa): 1.539kg\/m3 (1)由PV=RnT推导出测量时计算公式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