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山风景区的佛国文化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3

普陀山是我国四大名山之一,晋太康年间(280-289)信徒们已经发现本岛(时称梅岑山)自然环境与佛教诸经所载观音胜地相似,时常有人登山求访大士踪迹。据“旧志”记载,唐宣宗大中元年(847),有梵僧(一个西域僧)来潮音洞钱燔十指,指尽,亲见大士说法,授予七色宝石,灵感始起。
咸通四年(863),日本僧慧锷第三次入唐,诣五台山敬礼,至中台精舍,睹观音乡容貌端雅,恳求请归其国,众从之,锷即肩负至明州开元寺,觅得张友信(一说张支信)便船,将登舟,像重不可举,率偕行,贾客竭力负之,乃克胜。及过梅岑山,涛怒风飞,舟人惧甚,锷夜梦一僧谓之曰:“汝但安吾此山,必令便风相送。”锷泣以梦告众,咸惊异,乃置像于洞侧,祈祷而去。山上居民张氏请像供奉于宅,称“不肯去观音”是为普陀山供奉观音之始。历代山志误载为后梁贞明二年(916),系将请像与建院二事合而为一。其实,慧锷系唐代日本天台宗始祖最澄大师高足,兹录其三次入唐情况如下:
慧锷三次入唐情况  第一次来回  楚州艄公(失名)唐武宗会昌元年(841),日本仁明朝承和八年。楚州此船原为送回仁明朝遣唐使到日本,楚州艄公水手等即搭原船回唐,学问僧园载的弟子仁济、顺昌亦乘此船入唐。慧锷入唐是为了朝拜五台山。  唐武宗会昌二年(842),日本仁明朝承和九年,李邻德明州(今宁波)慧锷为向本国请求恶徒爱山供养费,乘此舟回国。  第二次来回  唐武宗会昌四年(844),日本仁明朝承和十一年,慧锷携带日本过桔皇后亲手绣制绣文袈裟、宝幡及供养费等施给五台山。又到杭州灵池寺谒见齐安国师,迎接他的弟子义空去日本开创禅宗。唐宣宗大中元年(847)六月二十二日,日本仁明朝承和十四年。张友信、元净等二十二人。明州望海镇(今宁波市镇海区)同年六月二十四日日本肥前国值嘉岛留那浦3搭乘者:慧锷、仁好、惠运。据《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载,随日本高僧圆仁的弟子性海入唐的日本人春太郎、神一郎同乘此船回国。  第三次来回  唐懿宗咸通三年(862)九月三日,日本清和贞观四年。张友信、全文习、任仲元等日本肥前国值嘉岛同年九月七日明州石丹岙4搭乘者:慧锷、真如法亲王入唐求法,在日本肥前国松浦郡柏岛新造。  张友信明州唐懿宗咸通四年(863)四月,日本清和朝贞观五年搭乘者:慧锷、贤真、忠全等。此船系上年送真如法亲王入唐返航。  此次慧锷从五台山请得观音像一尊,带回本国,舟至普陀山潮音洞,遇风涛,遂置像于洞侧,史称“不肯去观音”。  至后梁贞明二年,在张氏宅址建“不肯去观音院”,乃普陀山最早寺院。 宋朝廷保护佛教,度僧散牒,设僧录司统领天下寺院,但禁止僧人私度。宋太祖乾德五年( 967),命内侍王贵送香幡到普陀山供奉。神宗元丰三年(1080),内殿承旨王舜封 出使三韩(朝鲜、韩国),遇风涛有感,以事上奏,诏改建“不肯去观音院”,赐额“宝陀 观 音寺”,许每岁度僧1人,置田积粮,安众修静。北宋、南宋间(1126年前后),普陀 “山下居民百许家,以渔盐为业,亦有耕稼。有一寺,僧五六十人……海舶至此,必有所祷,寺有钟磬铜物,皆鸡林(朝鲜)商贾所施,多刻彼国年号;亦有外国人留题,颇有文彩”(宋张邦基《墨庄漫录》)。绍兴元年(1131),蜀僧真歇自长庐来山,经郡府请示朝 廷,易律为禅,山上居民闻教音,皆离去,普陀始为佛国净土。此间,潮音洞等处常有大士 灵现传闻。飞锡来山者,皆禅林俊秀。绍兴十八年(1148),史浩等游普陀,在潮音洞 目睹大士灵现,撰《题留宝陀寺碑碣》(文存)。宁宗嘉定三年(1210)八月大风,圆 通殿被摧,当朝赐钱万缗重建,七年,殿成,御书“圆通宝殿”额,建龙章阁藏之。丞相史 弥 远捐资庄严殿宇及廊庑,备香灯供养,宁宗闻之,再赐金竧衣、银钵、玛瑙珠、松鹿锦幡等 供殿,置常住田567亩,山1607亩,普陀香火日盛。理宗宝庆年间(1225—12 27)诏宝陀寺列入江南教院“五山十刹”,表示如下: 淳祐八年(1248),制师颜颐仲祷雨有感,施钱2万,米50石,置长生库,建接待庄,招待来往使臣,奉诏免山僧赋役。宋代普陀山佛教以禅宗为主,发展较迅速。曹洞宗法裔真歇著《华严无尽灯记》;大川普济 著《五灯会元》。咸淳年间(1265—1274),普陀山僧一山一宁等奉诏删修《百丈清规》,建立起一代典章——《咸淳清规》。
元朝廷笃信佛教,凡帝王登位,必先受戒,中央设总制院(后改称宣政院),各路设行宣政院统领教务,给喇嘛和僧侣以优厚待遇。世祖至元二十一年(1284),诏普陀山长老如智同王积翁两次出使日本,皆因中途有阻而返。大德二年(1298),命内侍李英降香,修饰佛像。三年,敕封江南释教总统普陀山高僧一山一宁为 “妙慈弘济大师”,持诏通好日本,命宫廷宿卫孛罗等赍金百两祝香;敕江、浙省臣协同整修宝陀寺殿宇佛像。四年春,命魏也先、太出降香斋僧。住持如智献玉琢观音。五年春,复命太出、李铁木儿不花、魏也 先持五彩幡旌庄严法筵,赐钱3千缗修饰殿宇,新建演法堂;饬浙江省割官田20顷,规定每年正月、五月、九月由廷臣降香,讽诵祈祷,由直贤学士赵孟竨书写刻碑。皇庆二年(1 313),皇太后遣法华奴为使,莅山设斋,赐主僧袈裟,敕省赐钞668锭,购置长明佛灯田3顷。延六年(1319),仁宗命忠宣王(名璋)至江南降御香,璋等兼程朝拜普陀山,归撰《行录》1卷。泰定四年(1327),中宫派中政同知帖闾赍金币,赐斋僧钞千 锭、僧衣108件,供圣黄金织文幡、金彩绮帛等,给田2顷26亩。致和元年(1328 ),遣御史曹立赍钞百锭上山降香。至顺二年(1331),江西陈觉和等募铸大士铜像1尊,铜佛千尊及钟磬等法器供阁。元统二年(1334),宣让王帖木儿不花施钞千锭,僧 孚中建多宝塔。至正年间,香火更盛,臣民等渡海不绝。当时记载:“自昔游者,至今为盛 ,若西域名师,王公贵人,各极精诚。”至正二十一年(1361)盛熙明撰《补陀洛迦山传》四品三章,为“山志”编纂之滥觞。 元末,普陀山寺院、亭桥楼阁、佛塔等设施 已具相当规模。山僧东川永与元初临济宗巨匠元叟行端等齐名,一山、孚中等均系临济宗扬岐派法裔,一山出使日本后,在日本创立“二十四派日本禅”之一的“一山派禅宗学说”,其门下辑有《一山国师语录》、《一山国师妙慈弘济大师行记》等刊行于日本;孚中有《五会语录》等著述,古鼎著有《四会语录》,大千等普陀山僧均有语录行世,对当时江南禅宗的流传影响颇大。
明代帝皇崇佛,但由于海寇骚扰,使普陀山佛教经历几次较大兴衰。
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在南京天界寺设善世院,统领全国佛教。三年,高僧行丕由五台山佛陇寺驻锡普陀弘扬禅宗,在宝陀寺南岭建清净境亭,翰林学士宋濂为撰《清净境亭铭》。十五年,京都设僧录司,州设僧正司,县设僧会司,规定3年一次考试僧侣,合格者免费发给度牒,时普陀山有殿宇300余间,度僧传戒,佛事不衰。二十年,信国公汤和经略沿海,以普陀“穷洋多险,易为贼巢。”徒僧毁寺,迁观音像至宁波栖心寺(今七塔寺)重建殿宇,以“补陀”名之。山上仅留铁瓦殿1所,使1僧1役守奉之。是为普陀山佛教第一次衰微。
到山,“拿首僧如德”,将山上木材砖瓦尽数检搜。二十九年,住持真宰进京请求复建, 病殁于京。三十年四月,派御用太监张随、内官太监王臣赍帑金千两,斋僧银1800两, 诵礼《观音经》银3百两、《观音经》1幢到山,督造藏经殿,勘地庀材,筹划建复普陀主 刹。十一月,浙江督抚刘氏上《倭情叵测,海衅难开》奏折:“恳乞圣明,停止海外山寺之 建,以杜祸萌,以安地方。”被神宗“留中”。翌年五月,饬督抚浙江都御史尹应元率总戎 李承勋、海道副使 王道显、参将袁世忠、宁波知府邹希贤等官员并健卒数千巡察普陀山,撰立“渡海纪事碑” ,文云:“……普陀名号最著,因灵修复,殊非非常之原,一旦重以天子之命,势必竦动远 近,鲸波叵测,侦备宜严。乃嘱参镇各官,整旅饬防,闻警即援,永期宁谧,分猷共念。” 从此,不提禁建之事。
三十三年,神宗奉皇太后命,遣张随同御马太监党礼、张然赍帑金2 000两,皇太后、嫔妃等均施银两到山督造普陀禅寺;并送斋僧银300两,织竖幡幢、金花 丹 药等及《金刚般若经》1部、《观音普门品经》1藏供寺。张随以宝陀寺旧基形局浅漏,辟 迁麓下,重新兴造。翌年竣工,赐额“护国永寿普陀禅寺”。此间,后山僧如寿、如光对海 潮寺进行大规模扩建,三十四年,赐额“护国镇海禅寺”。三十五年,遣党礼赍金千两建两 寺御碑亭,祝福斋僧。住持寂庵进京谢恩,上命披紫,授以僧录司右善世职。翌年,宁绍参 将刘炳文捐资建杨枝庵,重刻“杨枝观音碑”。〖JP1〗三十七年,再遣张随赐金千两到 山斋僧。命 僧众检阅藏经3年,以五彩织金龙缎40尺及长幡、经袱、桌衣等供寺。三十九年,派张随 赍金千两祝禧斋僧,派党礼等赐镇海禅寺大藏经。四十年,遣使赐普陀寺玉带镇山门,释海 观撰《玉带记》。天启七年(1627)崇王由竫捐资重建药师殿。崇祯十四年(1641 ),诏国戚田弘遇捧御香到普陀祈祷。明一代,尤其万历后期,普陀山佛教得到空前发展, 山上有寺庵200多处。江浙两省、福建等沿海信徒纷纷朝山做佛事,莲花洋上“贡艘浮云 ”,短姑道头“香船蔽日”,佛事十分兴旺。
附录:
明万历二年《普陀禁约》原考(万历三十年范涞编) : 照得普陀一山,远距定海四百余里,独峙海中,山多岩窟,田皆沃壤 。洪武初年,信国公经略沿海,见得本山穷洋多险,易为贼巢,遂行起遣。天顺年间,始有 缁流私创寺宇,四方流聚渐多,接济交通,勾引响导。嘉靖三十二年间,倭奴屯据本寺,遂 调发官兵刘恩至等剿灭之。随奉钦差督抚军门王〓钧牌:仰道即行把总黎秀会同主簿李良模 ,带领兵船前去普陀山,将寺宇尽行拆毁,佛像木植器物等件运移定海招宝山寺收用。其原 山僧人,俱各逃散舟山。查有度牒者,分发各寺;无度牒者,还俗当差。插牌本山,并告示 沿 海一带军民、僧道人等,不许一船一人登山樵采及倡为耕种,复生事端。如违,本犯照例充 军。仍禁本境势豪之家,不许营谋佃管,若掌印官轻徇人情,故纵犯禁,坐赃问革等因。备 行把总黎秀等及行宁波府并定海县遵照。 普济寺
由短姑道码头登岸,北行不远就是普济寺。普济寺又称前寺,是普陀山供奉观音菩萨的主刹,始建于北宋。普济寺规模宏大,建筑雄伟,有殿宇九座,其中大圆通殿是寺之正殿,殿正中塑观音像,高约九米,两旁塑观音32应身像,展现观音在十方世界以不同身份出现各种形象。莲花池东面的多宝塔是普陀山现有最古老的建筑(建于元代元统年间)。多宝塔与“普陀鹅耳枥”号“杨枝观音碑”合称普陀三宝。
法雨寺
又称后寺,在岛的中部,建于明万历年间。寺东有天灯台,为普陀最高处,登塔以望,海天茫茫,极目千里。寺内建筑倚山就势而建,共有六重殿堂,其中大圆通殿(又名九龙殿)系从南京明故宫拆下来,金碧辉煌,为建筑艺术之佳品。店内正中供有毗卢观音像,像后供千手观音,系永香樟木雕刻成。
慧济寺
又名佛顶山寺,位于佛顶山上,是普陀山第三大寺,建筑倚山市而建,颇具江南园林特色。正殿大雄宝殿正中供奉释迦牟尼及二弟子佛像,这是普陀山寺庙中主殿不供奉观音而供奉佛祖唯一的一座寺庙。在岛上最高处供奉佛祖,以示信徒对佛祖的崇敬。
慈云庵
建于明万历年间,清光绪年间改建。歇足此庵,可建莲花洋,庵旁有一泉,名涤心泉,频临海滩却泉水清甜,人皆称奇。
白华庵
建于明万历四十年(1612),康熙年间屡次扩建。庵中大悲阁,原为僧人收藏古玩、图书之处、名人学士常往观赏。1960年后作民居,现尚未修复。庵中有“真歇泉”古迹,宋代文学家史浩题有石碑,现泉废,碑尚存居民处,为普陀山现存最古碑刻。近年又在白华庵右侧妙庄严路旁发现明万历年间修筑海塘碑刻。
隐秀庵
客运码头旁雨华峰岙口(省工人休养院旁),有石阶通道直达隐秀庵。明万历年间建,清同治年间重修。林石幽秀,梵宇精美,当年与白华、海岸、净土、磐陀、梅福并称前山“六大房”。1977年重建。
福泉庵
清康熙年间西域僧人大慧创建。1985年,新加坡印实大师捐资18万元大修。庵内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大悲阁等各具一方,内设图书馆,藏书万册。殿堂厢房围成天井,形成四合院古建筑,除主供佛像外,又塑天妃娘娘圣像,在普陀山众多寺院中自成格局。
半山庵
创建明万历年代,清康熙年间重建。庵居深山之中,四周花木馥郁。门前故障蔽日,庵分前后两重,主殿圆通殿主供十一面千手观音像。普陀山佛学院女众班在此办学。
大乘庵
1915年由福建籍海外侨胞捐款修建。院内主要有圆通宝殿、卧佛殿及千佛楼等。圆通宝殿中供奉风兜观音像。卧佛殿正中的释迦牟尼涅槃像,是1981年仿缅甸玉佛重塑的,右手枕耳,向右侧平卧,长7.6米,为全山第二尊大佛像。千手楼现供奉的佛像,用香樟木、黄桐雕成。此庵规模不大但在佛教影响不小,尤以东南亚为甚。
杨枝庵
庵内正大殿供有杨枝观音碑,是普陀山上的三宝之一。
明万历十六年(1588),抗倭名将侯继高督师海疆,顺游普陀,将历年所得阎立本和吴道子所绘观音像勒石,植碑于宝陀寺(今普济寺)前殿。万历二十六年(1598),殿宇毁于兵灾,碑亦遭劫。至万历三十六年(1608),宁邵参将刘炳文觅得阎立本观音碑拓本,请名匠重新勒刻杨枝观音碑,并建庵供奉,遂以“杨枝庵”命名。300多年来,殿宇几经废兴,此碑得以幸存。此碑高2.34米,宽1.33米,中间刻观音大士立像,珠冠锦袍,缨络飘披,面部丰满,脸似冠玉,右手执杨枝,左手托净瓶,端详庄严。此画像线条流畅,造型壮丽,刻划细腻,刚柔相间,造诣深湛,系艺术珍品。
现杨枝庵内设有普陀山佛协颐养堂。
西方庵
明初创建,1990年重建,此庵主殿堂前庭院构筑玲珑,中嵌玉石莲池,上跨白玉方桥,庭右为梅雨石壁雕回廊,勤“祖师训海出家三十要则”、“莲池海会图”等。西厢楼上设“慧锷大师纪念堂”,内塑慧锷大师像,左右悬挂真歇禅师画像和梅福隐士画像,四周安放日本大西寺、木古寺等37所观音灵场会赠送的37尊铜质观音像,37袋各寺院的乡土,还有日本名人书画等。
紫竹林庵
旧称“听潮庵”,创建于明末,清道光二十二年(1822)改今名。民国八年(1919)康有为题“紫竹林禅院”额,1989年重建。庵前为型青石浮雕紫竹壁,清雕100多株紫竹。庵中圆通宝殿供奉高2米重1吨的汉白玉紫竹观音像,殿外台基雕刻精妙;大悲楼楼下供奉重4.5吨的汉白玉卧佛像,佛像后置一大型紫竹壁画。主殿后为药师殿和三圣殿。后院种植着3000株紫竹。
梅福庵  传闻西汉梅福曾在此隐居,因而得名。创建于明万历年间。庵宇临坡而起,周围林木幽深。大雄宝殿左后侧有炼丹洞,又名灵佑洞,传说是当年梅福炼丹的地方。洞内供奉梅广真塑像,有一泉水常年滴流不歇,清冽甘甜,含有多种矿物质。洞前有梅福井。
灵石庵  因磐陀石而得名,创建于明代。清光绪年间,庵内专建舍利殿,内供奉从锡兰请得的佛舍利三颗及一尊玉佛、一部贝叫经,是为该庵特色。1990年重建殿堂39间,大殿供奉杨枝观音像。
观音洞庵  由二龟听法石东侧石级而下约百米处,为观音洞庵。庵倚天然洞穴观音洞而建,分上中下三个台基,有殿宇73间。观音洞中有天然形成的石乳倒悬柱地,四周壁上和石柱上均镌有观音像。普陀山石室之大者,当推此洞,洞顶巨石相累,有奇石,名鹦哥,色白、细颈、短身,形神俱肖。人站在庵院中向上了望,可见两巨石相叠,一颗大樟树长在两巨石的夹缝处,石上有“大士重现”等题刻。 纪念品
普陀山旅游纪念品分两大类:一是富有宗教色彩的工艺品,一是具有海岛地方特色的土特产。在香华街(横、直街)、法雨寺、慧济寺、大乘庵、紫竹林、入三摩地等商业区和风景点周围商店、商亭鳞次栉比,各类工艺、纪念品琳琅满目。这些工艺纪念品,有的从外地进货,有的系当地生产。普陀山镇政府和合兴村均办有旅游工艺品、纪念品生产加工厂,并开设门市部,各大寺院设有法物流通处。  旅游工艺纪念品主要有:佛珠、木鱼、元宝、香炉、烛台、檀香木雕、黄杨木雕、陶瓷、石刻、镀金观音佛像、弥勒佛像、财神菩萨、如来佛像、金银箔、进香袋、杨枝观音像拓片、汉白玉观音、玻璃钢观音、彩印小佛像、缅甸翡翠玉观音、激光观音、夜光观音、菩萨护身佛、水晶佛字、佛像纪念章(泰国)、各色普陀山风景纪念章、水晶生肖章、木珠佛篮、铜铸佛像、檀香 风景扇、风景手帕、木雕观音台屏、海螺号、大海螺、用海螺贝壳制作的假山、盆景、塔亭 和动物、贝雕、贝壳、乌石子、金属玩件串缀的各种项链、手链、玛瑙、翡翠戒指、各种玉器 、玉镯、鸡心、珍珠项链、挂件、耳环、泥塑、竹编、生肖竹筷、龙凤筷、牛角号、绒布动物;艺术书签、导游读物、佛经磁带、梵音磁带、各类经书、画页等多达300余种。土特产有各种干海产品和催生子、九死还魂草等。游客可在各风景点商场随处购买。
香华街 于清康熙年间,清末形成商业区。原称横直街,普济寺 东面一段称直街,文昌阁至洪筏禅院一段称横街,全长300余米,沿街商店鳞次栉比。1979年改革开放后,为全山商业、饮食业中心区。1995年,将饮食业迁移至司基湾海鲜园,年底,将靠南整排木结构楼房拆造为砖木结构。成为主营旅游纪念品和特色海产干品的街道,并改今名。
土特产
普陀佛茶 又称云雾佛茶。五代时,山僧开始植茶,至宋称盛。原为野生茶树,生长在海拔288.2米高的佛顶山上。长年受雨露、云雾、朝霞沐浴滋润,叶厚芽嫩,辅以精心炒制,加泉水冲泡,浓郁香醇,以其独特风味享有盛名,清代列为贡品。在清明前后2-3天开始采摘,鲜叶要求嫩、纯。由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组成,芽长2.5—3.2厘米。手工炒制成似珠非珠,似螺非螺蝌蚪状。每500克干茶一般由6万个左右嫩芽组成。外形仿江苏“碧螺春”茶,条索卷曲、紧结,白毫显露,形似螺旋状,汤色嫩绿明亮,清香醇和,滋味隽永,鲜爽生津,有一定的药疗效果,史称:“夙凰茶”。极品贮于银盒,八贡朝廷。中品以小盒精装售给香客,下品留给僧尼自用。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二等奖。1979年,评为浙江省名茶之一。1984年在浙江省淳安召开全省名茶评比会上,获省名茶合格证书。1996年评为浙江省新、优、名特产品金鹰奖。为《中国名茶》一书收录。
南海紫菜
生长在海边高潮带礁岩上,片状、膜质、无茎,长10—40厘米,宽3~10厘米,呈椭圆形,边缘锯齿状,有红紫、绿紫、黑紫等品种。民国二十四年(1935)10月,浙江省水产试验在梵音洞吸咀一带人工试养。现多用竹筏架近滩养殖,立春前采摘的叫冬菜,立春后采摘的叫春菜,冬菜质优于春菜。紫菜富含碘、钙、磷、铁多种微量元素,维生素和蛋白质,可防治甲状腺肿、水肿,对高血压、高血脂及降低胆固醇有疗效,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载:“凡结积块之病,宜食紫菜。”食法简便,晒干后贮罐,一年四季食用。
洛迦莲子
贡品,清代乾嘉年间,朝廷规定每年朝贡莲子1斗。鄞县全祖望《洛迦莲》诗云:“洛迦释子荷帝德,年年一斗附使车。”道光间陈庆槐诗云:“莲子香清忆普陀,锦函贡入上方多。杭州织造门前路,听说山僧年年过。”光绪间化闻和尚禀请裁免。
催生子
海生小型贝类动物,产于本山及附近岛屿沙砾滩中,大似雏 蛤,小如珍珠,半球状,底有螺纹,壳黄白色,似碧玉,传对难产产妇有助产催生功效,故名。置于手掌粗看似无生命之石,其实久藏不坏不死,因名长生蜗;放盆中,滴入米醋,即能蠕动,如放入两颗,会移至一处,故俗称醋鳖,又称“相思石。

普陀山岛佛国文化
明一代,尤其万历后期,普陀山佛教得到空前发展,山上寺庵200多处。江浙两省、福建等沿海信徒纷纷朝山做佛事,莲花洋上贡艘浮云,短姑道头香船蔽日,佛事十分兴旺。普陀山佛教发展至高峰,成为佛国净土。

世界十大佛光胜地之普陀山风景名胜区
普陀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浙江杭州湾以东约100海里,是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小岛。普陀山风景名胜区素有海天佛国、南海圣境之称,是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佛顶山海拔约300米。东达日本,北接登莱,南亘瓯闽,西通吴会,是中国的东大门。五代后梁贞明二年(公元916年),日僧慧锷自五台山请观音像归国,途经普...

普陀山风景区的佛国文化
宋朝廷保护佛教,度僧散牒,设僧录司统领天下寺院,但禁止僧人私度。宋太祖乾德五年(967年),命内侍王贵送香幡到普陀山供奉。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内殿承旨王舜封出使三韩(朝鲜、韩国),遇风涛有感,以事上奏,诏改建“不肯去观音院”,赐额“宝陀观音寺”,许每岁度僧1人,置田积粮...

普陀山风景区的佛国文化
山僧东川永与元初临济宗巨匠元叟行端等齐名,一山、孚中等均系临济宗扬岐派法裔,一山出使日本后,在日本创立“二十四派日本禅”之一的“一山派禅宗学说”,其门下辑有《一山国师语录》、《一山国师妙慈弘济大师行记》等刊行于日本;孚中有《五会语录》等著述,古鼎著有《四会语录》,大千等普陀山僧均有语录行世...

普陀山风景区有哪些文化底蕴深厚的景点值得推荐?
普陀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位于浙江省舟山群岛的东海之中,是观音菩萨的道场,被誉为“海天佛国”。普陀山不仅是佛教圣地,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山之一,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以下是一些文化底蕴深厚的景点推荐:南海观音像:普陀山的标志性景点之一,是一尊高达33米的露天铜铸观音像,坐落在...

普陀山风景区的文化活动设置的如何?
佛教活动: 作为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普陀山风景区内有大量的寺庙和修行场所。每天都有僧侣进行诵经、打坐、念佛等宗教活动,吸引了大量的信众和游客前来参观和参与。特别是在重要的佛教节日,如观音菩萨诞辰、成道日等,会有大型的法会和庆祝活动。文化演出: 在普陀山的一些主要景点,如南海观音像前,经常有...

普陀山旅游攻略:深入探索佛国清净世界
1、背景介绍 普陀山位于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东北面,被誉为“佛国清净世界”,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普陀山以美丽的自然景观和悠久的佛教文化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朝拜和游玩。普陀山景区主要包括南海观音福地、普陀山文化旅游区、九层峰、萍水相逢、千佛岩等景点。游客可以在此感受到宁静、祥和、美好的佛教...

普陀山为什么有海天佛国之称
每逢佛事,屡现瑞相,信众求拜,灵验频显 。绵延千余年的佛事活动,使普陀山这方钟灵毓秀之净土,积淀了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观音大士结缘四海,有句俗语叫:“人人阿弥陀,户户观世音”,观音信仰已被学者称为“半个世界的信仰。”由于宗教神话的渲染,普陀山上的一草一木、一石一洞无不披上了“...

普陀山简介
普陀山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中国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山、卫生山,浙江省唯一的ISO14000国家示范区。南海观音位于普陀山,与世界著名渔港沈家门隔海相望。普陀山三寺:普济禅寺、法雨禅寺、慧济禅寺;三宝:多宝塔、杨枝观音碑、九龙藻井;三石:磐陀石、心字石、二龟听法石;三洞:朝阳洞...

海天佛国的普陀山文化
普陀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普陀山素有“海天佛国”、“南海圣境”之称,同时也是著名的海岛风景旅游胜地。普陀山是东海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小岛,南北狭长,面积约12.5平方公里。岛上风光旖旎,洞幽岩奇,古刹琳宫,云雾缭绕。普陀山与九华山、峨嵋山、五台山合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而且又以山、水二美...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