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说过“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吗

如题所述

鲁迅没有说过“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因为翻遍《鲁迅全集》,也找不到这句话。

《鲁迅全集》中确有一段和这句话颇相似的话:“现在的文学也一样,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即为别国所注意。打出世界去,即于中国之活动有利。”这段话出自鲁迅致青年木刻家陈烟桥的一封信,写于1934年4月19日,主要是谈木刻创作的,顺便涉及了文学(见《鲁迅全集》第12卷)。

“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不可改为“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袁良骏指出:“因为‘地方色彩’和‘民族的’并非等类项,不可混为一谈。

如前所说,‘地方色彩’往往成为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学艺术的特色、精华和骄傲,但是‘民族的’却并非仅指、专指这些‘地方色彩’,它包括这个民族的一切。而任何一个民族,也都不是天之骄子,都有自己的缺点,缺点严重的,就变成了某一方面的民族劣根性。

比如说,中国封建社会男人的辫子和女人的小脚,确乎是外国没有而为中国独占的,但这能被外国接受而成为‘世界的’吗?同样的,有些民族或国家的嗜杀、残忍、狭隘、自私、侵略成性,也能成为‘世界的’吗?显然,这是绝不可能的。

文学艺术也一样,歌颂阶级斗争扩大化,鼓吹个人崇拜的文学艺术,一度成为苏联、中国以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文学艺术的重要内容,这样一些作品也是很‘民族的’,但它们却只能遭到人类(包括本国人民)的唾弃。

话说回来,这样一些东西,也压根儿够不上鲁迅所说的‘地方色彩’,而是强加给人民大众的文学艺术灾难。因此,必须‘拨乱反正’,把鲁迅的还给鲁迅;把别人强加给鲁迅的还给别人。”

扩展资料: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在《新青年》上第一次用的笔名,因为影响日甚,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鲁迅。

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深感光用医并不能彻底救国,弃医从文,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

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1918年以“鲁迅”为笔名,发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在此之前,他是一名医生,因战乱奋起改行为作家。鲁迅生平是一个“爱书如命”的人。

1927年与许广平女士结合,生有一男名周海婴。1936年10月19日因病逝世于上海。著作收入《鲁迅全集》,作品及《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1981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共十六卷)。2005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共十八卷)。

他的著作主要有《祝福》、《阿Q正传》、《狂人日记》等。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

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鲁迅的作品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阿拉伯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鲁迅全集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7
近年来,盛行一句所谓鲁迅的“名言”:“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但是,查遍《鲁迅全集》,也找不到这句“名言”的踪影.其实,鲁迅的原话是这样的:木刻还未大发展,所以我的意见,现在首先是在引一般读书界的注意,看重,于是得到赏鉴,采用,就是将那条路开拓起来,路开拓了,那活动力也就增大……现在的文学也一样,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即为别国所注意.打出世界上去,即于中国之活动有利.(《致陈烟桥》,1934年4月19日,见《鲁迅全集》第13卷第81页,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鲁迅在这里是从谈木刻、绘画引申而谈到文学艺术的地方色彩问题.他根据自己多年的创作体会,结合世界文学艺术的经验,得出了“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这一精辟结论.但是,能不能把“地方色彩的”改换成“民族的”而照样正确呢?显然不能.
所谓“民族的”,小而言之,它可以专指一个民族的某一方面的特色,比如蒙古族的彪悍善骑射,傣族的泼水节,泸沽族的走婚制等等,绝不可能成为其他民族的,即所谓“世界的”.
大而言之,“民族的”,也可泛指一个民族的民族性.比如某个民族刻苦耐劳,某个民族团结好斗,等等.这些“民族性”,也绝不可能成为“世界的”.任何一个民族,都有各自的优缺点.缺点严重的,便变成了民族劣根性,这就更不能成为“世界的”了.比如中国古代的民族陋习,女人裹小脚和男人的拖辫子,怎可能成为“世界的”?某些民族嗜杀、残忍、侵略成性,难道也能成为“世界的”吗?
因此,无论从哪方面说,“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无法成立;说来说去,还是鲁迅的原话正确:“(文学艺术)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5-17
建筑大师贝聿铭说的。

鲁迅说过“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吗
鲁迅没有说过“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因为翻遍《鲁迅全集》,也找不到这句话。《鲁迅全集》中确有一段和这句话颇相似的话:“现在的文学也一样,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即为别国所注意。打出世界去,即于中国之活动有利。”这段话出自鲁迅致青年木刻家陈烟桥的一封信,写于1934...

鲁迅说过“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吗
因此,无论从哪方面说,“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无法成立;说来说去,还是鲁迅的原话正确:“(文学艺术)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谁的名言
鲁迅先生说的,上世纪三十年代,鲁迅在 “且介亭文集”中写道,“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意思是,只有来自民族大众的东西,经过千百年提炼升华,才具有生命力和持久力,才能被世界认同。

...发出了“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一令人警醒的著名
B 试题分析:“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强调了民族文化的重要性,一个民族只有珍视本民族的文化传统,不断发展创新本民族文化,才能得到其他民族的尊重和认同,选B。A强调了其他民族文化的重要性,不合题意;B和D与材料不符。

越是民族的就是越是世界的 这是谁说的 具体出处在哪
是网友改编自鲁迅的一句话,原话是:现在的文学也一样,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即为别国所注意。打出世界去,即于中国之活动有利。出自《鲁迅全集》。《鲁迅全集》最早的版本于一九三八年印行;新中国成立后,由人民文学出版社重新编辑的版本,该书由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编辑,所收只是鲁迅的...

”文化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句话正确与否?
就谈不上“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你看陈凯歌的电影就是一证例。n年前的《霸王别姬》在国外拿了奖,除了好剧本好演员,外国评委对中国传统题材的兴趣不能不说是个主要原因;n年后陈导还用这样的心态拍《梅兰芳》——世界看中国的眼光进步了,而他没有进步,当然空手而归。

怎样理解”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越是民族的,就越不可能是世界的。越是世界的,就越不可能是民族的。二者就好比是人的个性与大众的共性。纳妾、裹小脚、吃汤圆、饺子等是民族的,就不可能是世界性的。勤劳、忍耐、诚实、节约、爱等是世界性的,就绝不能说是某个民族的特色。

民族的是世界的。
因此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并不等于说“只要是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更不应该以此话作为拒绝外来文化的证明。我们可将鲁迅先生这句话理解为:要尊重“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并且要在方法论上关注和重视“民族文化”的内容呈现以及表征或表达方式的运用,但无论是其内容呈现以及表征或表达方式的运用,...

如何理解“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这句话的含义以一门电影为例?_百...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战狼一战,狼2充分表示出了这句话的意思。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这句话成立吗?为什么?
看怎么理解了。通常是指能跻身世界文化之林的,必定是一个民族的有独特价值的文化。比如,儒家学说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文化,因此可以代表中国的学说而进入世界文化交流中。如果缺失本民族独特的文化,就算借鉴其他民族的,那就不存在民族的这一说。但是这还要涉及民族的定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