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为什么一个成功、一个失败?从时代背景、领导者、改革内容比较。

如题所述

(1)社会背景:
①日本明治维新前,各种社会矛盾尖锐,幕府统治已成为众矢之的。
②而中国的封建统治危机虽然十分严重,但由于封建统治者与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还比较强大。
(2)领导力量:
①尽管日本资产阶级尚不成熟,但向资产阶级转化的下级武士充当了倒幕运动的领导。他们懂得斗争策略,建立了军队和基地,分阶段完成了对敌对旧势力清扫的任务,保证了国内改革的顺利进行。
②中国的维新派力量脆弱,仅把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加之封建势力的强大,因而改革不能成功。
(3)政策措施:
①日本幕府统治被推翻后,明治政府发布命令,采取了一系列除旧布新的改革措施,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②在中国戊戌变法中,尽管光绪帝也颁布了一系列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变法诏书,但由于资产阶级维新势力并未掌握政权以及守旧势力的强大,根本不可能实施。
(4)国际环境:
①日本明治维新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末,当时世界还处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夺取殖民地的高潮也尚未开始。由于西方列强集中力量侵略中国,客观上为日本的明治维新提供了一个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
②而中国戊戌变法已是19世纪的90年代末,世界资本主义已经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中国成了列强瓜分的对象。这时帝国主义列强也决不愿意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国际环境对中国维新运动很不利。

参考资料: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b0e6f0010085sq.html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1-05
1)社会背景:
①日本明治维新前,各种社会矛盾尖锐,幕府统治已成为众矢之的。
②而中国的封建统治危机虽然十分严重,但由于封建统治者与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还比较强大。
(2)领导力量:
①尽管日本资产阶级尚不成熟,但向资产阶级转化的下级武士充当了倒幕运动的领导。他们懂得斗争策略,建立了军队和基地,分阶段完成了对敌对旧势力清扫的任务,保证了国内改革的顺利进行。
②中国的维新派力量脆弱,仅把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加之封建势力的强大,因而改革不能成功。
(3)政策措施:
①日本幕府统治被推翻后,明治政府发布命令,采取了一系列除旧布新的改革措施,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②在中国戊戌变法中,尽管光绪帝也颁布了一系列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变法诏书,但由于资产阶级维新势力并未掌握政权以及守旧势力的强大,根本不可能实施。
(4)国际环境:
①日本明治维新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末,当时世界还处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夺取殖民地的高潮也尚未开始。由于西方列强集中力量侵略中国,客观上为日本的明治维新提供了一个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
②而中国戊戌变法已是19世纪的90年代末,世界资本主义已经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中国成了列强瓜分的对象。这时帝国主义列强也决不愿意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国际环境对中国维新运动很不利。
第2个回答  2011-10-24
关键还是两个国家的“变革前的现状和实力”决定的。
通俗地说,
1. 日本原来是一个“关起门来过不了日子的小国”。
资源缺乏的日本自古以来就必须和海外密切联系。吸取海外的物质和文化财富。
所以,明治维新很容易得到皇室的支持。
2. 而中国“是一个关起门来日子过得本不错的大国”。
资源丰厚的中国,没有必要去四处掠夺。抵御外敌是各个朝代的费尽千辛万苦,
才能够搞定的事情。所以,中国古代皇室对于吸收海外事物比较保守。
第3个回答  2011-10-24
(1)社会背景:
①日本明治维新前,各种社会矛盾尖锐,幕府统治已成为众矢之的。
②而中国的封建统治危机虽然十分严重,但由于封建统治者与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还比较强大。
(2)领导力量:
①尽管日本资产阶级尚不成熟,但向资产阶级转化的下级武士充当了倒幕运动的领导。他们懂得斗争策略,建立了军队和基地,分阶段完成了对敌对旧势力清扫的任务,保证了国内改革的顺利进行。
②中国的维新派力量脆弱,仅把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加之封建势力的强大,因而改革不能成功。
(3)政策措施:
①日本幕府统治被推翻后,明治政府发布命令,采取了一系列除旧布新的改革措施,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②在中国戊戌变法中,尽管光绪帝也颁布了一系列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变法诏书,但由于资产阶级维新势力并未掌握政权以及守旧势力的强大,根本不可能实施。
(4)国际环境:
①日本明治维新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末,当时世界还处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夺取殖民地的高潮也尚未开始。由于西方列强集中力量侵略中国,客观上为日本的明治维新提供了一个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
②而中国戊戌变法已是19世纪的90年代末,世界资本主义已经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中国成了列强瓜分的对象。这时帝国主义列强也决不愿意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国际环境对中国维新运动很不利。

参考资料: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b0e6f0010085sq.html

第4个回答  2011-10-24
明治时期的改革派指倒幕派,他们有实权,得民心,还有部分大名支持,武装推翻幕府,其主要作用的是中下级武士,他们是资产阶级和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表。戊戌变法的改革派是维新派,他们靠着没实权的皇帝,不敢发动群众,维新派以有资产阶级倾向的士大夫知识分子为核心,没有兵权和实权。

再说了人家日本天皇一天只吃一顿饭也要建立强大的海军,咱那时候的慈禧老太太办个寿宴就挪用海军多少军款。。差距啊

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为什么一个成功、一个失败?从时代背景...
(4)国际环境:①日本明治维新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末,当时世界还处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夺取殖民地的高潮也尚未开始。由于西方列强集中力量侵略中国,客观上为日本的明治维新提供了一个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②而中国戊戌变法已是19世纪的90年代末,世界资本主义已经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中国成了列强瓜分的...

比较日本的明治维新的成功和中国的戊戌维新失败的原因与历史启示是什...
原因:1. 社会背景不同: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农民和市民的反抗斗争激烈,新兴地主和商人对现状不满,武士阶层内部的分化加剧,对幕府的不满情绪高涨。而中国的封建统治危机虽严重,但封建势力与帝国主义勾结,依然强大。2. 领导力量不同:日本由向资产阶级转化的下级武士领导倒幕运动,他们策略明智,建立了军...

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一成一败的原因
1:国情而言:中国有2500年的封建主义统治根基!而日本相对只有几百年的封建主义统治根基!相比之下!封建统治根基在中国已经是根深蒂固!相对而言,中国的改革更倾向于“渗透”。2:相对政治家们的情况而论:明治在拥有日本倒幕派的实力支持并且获得日本政权亲自执政的情况下展开的革新活动!而中国光绪皇帝...

评价中国(戊戌变法)失败和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各自历史意义?相比 ...
戊戌维新领导人,普遍缺乏政治实践锻炼。他们成长于书斋,维新前都未从事过社会管理工作。谭嗣同阅历较广,但也不是政治家。中国维新派,没有同任何一个地方实力派建立起如日本维新派同强藩主之间的那样密切的一体关系。政变后,维新派纷纷浪迹日本,萍踪四海,连一度作为维新派大本营的湖南省,也无立足之...

...世纪末的中国戊戌变法,为什么一个成功,一个失败?试分析其
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成败的原因比较:①社会背景:日本方面:人民反抗持续而猛烈;新兴的阶级力量相对较强;统治阶级内部发生较大分化;中国方面: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很不充分;封建统治者与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比较强大。②领导力量:日本:中下级武士拥有较大武装力量,通过武装倒幕使天皇掌握实权,改革的...

在同一时期,为什么日本的明治维新成功了,而中国的戊戌变法失败了呢?
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的戊戌变法在同期内成败的原因,主要可以从社会背景、领导力量和具体措施以及国际环境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社会背景方面,日本在明治维新前,存在人民的反抗、新兴地主与商人不满以及幕府统治内部的分化,使明治政府能够从多方面获得支持。相比之下,中国戊戌变法时期,封建危机严重,封建统治者...

...比较中国的戊戌变法与日本的明治维新一败一成的原因
有实 权,得到人民的拥护,采用武装斗争,推翻 了封建势力代表的幕府统治,解除了改革的 障碍。 (3)日本明治维新时,国际资本主义正处于 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而且正集中力量侵略中 国。而中国戊戌变法时国际资本主义已进入 帝国主义阶段,在中国抢占“租借地”,划分“ 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为什么一个成功、一个失败?还有日本的明 ...
各种原因有一大堆,最主要的还是清王朝是一个少数民族统治多数民族的国家,如果君主立宪的话在议会中占据多数的肯定是汉人,只要满人还统治汉人一天君主立宪就永远不可能,慈溪代表的只是全体满人的利益。

谁帮我分析下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的成功和失败的原因?
日本的明治维新是资本家在掌握政权和军队的情况下进行改革,所以改革在有保障的进行,而中国当时是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掌权,变法触及到顽固派的利益遭到镇压,戊戌变法和之后的慈禧太后的新政都有洋人的破坏 .而日本的改革受到洋人的扶持,维新派依靠无实权的皇帝,缺少中央地方的官员及民众的支持,帝国...

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为什么一个成功、一个失败?求详细
主流观点是因为一个是自上而下的变法,一个是自下而上的变法。最新观点是明治维新未必成功,功利性发展导致日本走向畸形的经济模式;而戊戌变法未必失败,一番动荡反而成为了压垮满清君主立宪政体的最后一根稻草。如果还要详细的话可能要来篇论文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