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提出者属于哪个派

如题所述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洋务派的指导思想,张之洞在其著作《劝学篇》中全面论述了这一思想。张之洞为了调和统治阶级顽固派和改良派之间的矛盾,系统地总结了自己的洋务实践,把前辈的思想归纳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样一个口号,成为洋务派的思想武器。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近代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提出者属于什么派
近代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提出者属于: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洋务派的指导思想,张之洞在其著作《劝学篇》中全面论述了这一思想。张之洞为了调和统治阶级顽固派和改良派之间的矛盾,系统地总结了自己的洋务实践,把前辈的思想归纳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样一个口号,成为洋务派的思想武器...

近代“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提出者属于( )
【答案】:C 洋务派的冯桂芬说,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这个思想后来被进一步概括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答案为C。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谁提出来的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中体西用,是清末洋务派的指导思想。主张以中国伦常经史之学为原本,以西方科技之术为应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思想最早由冯桂芬提出。冯桂芬在1861年的《校邠庐抗议》一书中提出了以中国之伦常名数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的观点。后由张之洞在《劝学篇》中系统阐述。所以中...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提出者是谁
张之洞在他的专著《劝学篇》里主要论述了自己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观点,是洋务派的指导思想

中学为本西学为用是什么学制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清末洋务派的教育指导思想。冯桂芬最初提出,张之洞在枟劝学篇枠中系统阐述。其中,“中学”指的是以三纲八目为核心,即明德、新民、止至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学说。“西学”则是指近代传入中国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如商务、教育、外贸...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近代洋务派思想家张之洞在《劝学篇·设学》中提出这一命题,他说:“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不使偏废”。所谓旧学即中学,指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的纲常名教;所谓新学即西学,指西方文化,主要指近代科学技术。“中学为体”,是强调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社会命运的根本;“西学为用”,是...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谁提出的
冯桂芬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中体西用”,这一思想成为清末洋务派的指导原则。它主张以中国的伦理学说和经史之学为基础,将西方的科学技术应用其中。冯桂芬最初提出了这一理念,后来张之洞在《劝学篇》中对其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中学”是指以儒家学说为核心,包括三纲八目,如明德、新民、...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到底是冯桂芬提出的,还是张之洞?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中体西用”。清末洋务派的指导思想。主张以中国伦常经史之学为原本,以西方科技之术为应用。初由冯桂芬提出,后由张之洞在《劝学篇》中系统阐述。“中学”指以三纲八目即明德、新民、止至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核心的儒家学说,“西学”指...

根据材料一回答,如何认识洋务派提出的中体西用思想
洋务派面对新的形势,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最早的近代化思想。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都是中国近代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都是洋务运动代表人物。他们在思想方面有相同点,也有相当大 的差异。曾国藩与李鸿章在洋务指导思想上都络守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方针。曾国藩主张维护封 建纲常、...

怎样理解“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观点?
他们完全与维新派对立,与原来的顽固派站在了一起,维护封建地主专政政治制度。“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意思是中国的制度保持不变,仍坚持封建地主专政制度,同时思想也以孔孟的儒家思想为核心,但是为了革新,就得学习西方的先进军事技术,科学技术,实现自强。也就是说皮毛革新,而对体髓不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