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让梨被西方解读为孔融作秀,美国人为何不理解礼让?

如题所述

孔融让梨的故事想必大家都是耳熟能详的,这个中国古代人物故事被收入在小学教科书中,并且形成了“孔融让梨”的成语,孔融的这种行为也成为了家长和老师教导小孩的范本,教导小孩子从小懂得谦让。总体来说,孔融让梨是一个含有褒义的典故。

可是当孔融让梨的故事流传到美国时,其内涵却被美国人另类解读,他们并不认同这种所谓谦让的行为,反而认为这是小孩子在作秀,其所倡导的价值观也是虚假的。那么为什么同样一个典故在不同的国家会引起完全相反的两种解读呢?这主要取决于两个国家不同的文化背景。


孔融让梨典故始末

孔融,字文举,是东汉曲阜人。他自小聪明机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小小年纪就已攻读名家诗赋,并且十分注重礼节,因此父母和其他长辈特别喜爱孔融。在他四岁那年,有一天,父亲买了一些梨子带回家,洗干净盛上桌后,特意挑了一个最大的梨子递给了孔融。父亲以为孔融会很开心,谁料,孔融竟摇摇头,拒绝了父亲,转而从盘中拣了最小的梨子吃。

父亲十分不解,问孔融为什么这样做。孔融拿着梨子看着父亲认真地说:“我年纪最小,应该吃小的梨,那个大的梨应该留给哥哥吃。”父亲闻言十分高兴,叫来了家中所有的孩子,当众表扬了孔融。这件事很快便传遍了整个曲阜,而孔融让梨的故事也一直流传至今,作为人们学习的典范。

孔融让梨在中国的理解

一个只有四岁的小孩子,尚且知道长幼有序,虽然自己深受父母喜爱,甚至比兄长的名声还大,但是他还能保持一颗恭敬谦卑的心,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凡事都要懂得谦让。这个故事之所以带上了这样的文化内涵,是与中国传统的道德礼教和道德倡导以及文化背景是密不可分的。

中华文化最核心的部分就是爱。爱人、爱己、爱国家、爱生命、爱万物。因为有爱,才有敬畏。而中国传统文化中有最注重长幼尊卑有序,因此谦和、懂礼成为了每个家庭教导子女的范本,这种典故也就顺利地在中国文化中流传下来。

与此类似的典故还有六尺巷的故事。两家人为了争房子之间的空地,拼命向外扩充地界,家人甚至修书一封远寄千里到宅主傅以渐的手上。可傅以渐看过信后提笔淡淡写道: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收到回信后,默默将墙向后移了三尺,邻居见状也很惭愧,也向后移了三尺,从此两家之间就有了一道六尺巷。六尺巷也同样成为礼让谦和的代名词。

孔融让梨在美国人眼中的扭曲理解

美国是一个崇尚自由、公平,奉行个人主义的国家。他们信奉个人英雄主义,相信个人的力量足够改变整个社会。同时他们还追求平等和自由。从如今疫情时期美国人对人身自由的极致追求中就可见一斑。

在他们眼中,只有做到绝对的公平才是最理想的状态。如果分梨的事情同样发生在美国家庭中,除非是孩子们自己主动要求选择小的那一个,否则他们会把梨子切成等份,然后平均地分给每一个孩子,表示自己的一视同仁,教导孩子们要公平。

而且他们并不会允许其中某一个孩子进行水果的分配。因为无论哪一个孩子进行分配,都会使其他孩子心生不满,而且让一个四岁的孩子分离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选择。这件本该由家长公平地完成的事情却推给了一个四岁的孩子,这无疑是一种责任的推卸。

即使抛除了让孩子分配这件事本身的“不公平”,美国人本身的价值观也是不赞同这件事的。他们提出了一个假设,假设孔融本身很喜欢吃梨,并且内心也想要拿到最大的梨,那么孔融的这种行为就是一种虚伪、隐藏自己内心真实欲望的一种虚假行为,因此不可取。

如果孔融本身根本就不喜欢吃梨,那他的这种行为就根本与谦卑礼让无关,只不过是找了一个堂而皇之,甚至令世人所大为称赞的理由将自己原本就不喜欢的东西推给了别人,这种行为本身就是不道德的。

美国人之所以会以这样的方式对孔融让梨的典故进行扭曲理解,实际上是因为美国固有的文化背景没有谦让的文化价值观。他们无法理解为什么要将本来属于自己的东西无偿分享给其他人,他们觉得这种行为不仅做作,而且十分虚伪。

孔融让梨在中国的现代意义

虽然中美两国对孔融让梨的典故有着完全不同的理解,但是在中国自古以来谦和礼让的文化背景下,孔融让梨始终是有着积极意义的。但是我们所推崇的“让”,并不是完全不顾及自己,毫无原则的“让”,而是在自己可接受范围内,对一些不涉及原则问题的事情礼让。

孔融让梨究其根本是探究得失的问题。这个典故中,看似孔融失去了最大的例子,好像吃了亏,但是他收获的是家人的和睦相处,是大人们的赞赏以及后人的称赞和学习。由此可见,孔融得到的远比他失去的要宝贵的多。

中国有句古话叫:“吃亏是福”。很多年轻人都不了解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因为我们受眼界狭隘的影响,往往只能看到眼前的利益,而看不到在眼前得失背后所蕴含的根本,而这根本,往往就是我们穷极一生想要得到却怎么也得不到的事物。孔融让梨,不仅是代表着中华文化倡导的礼教,更是一种处世的智慧。

对于同一事物的不同理解,我们不能说哪个一定是对,哪个一定是错的,因为每一种观点背后都是本国文化和传统所支撑的,都是他们各自信奉为真理的价值观所作出的判断。但是我们还是可以在两种冲突的观念中找到符合我们现代中国的价值观。透过表象看内涵,挖掘出这则寓言真正想要告诉我们的智慧。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11
美国是一个崇尚自由、公平,奉行个人主义的国家。他们信奉个人英雄主义,相信个人的力量足够改变整个社会。同时他们还追求平等和自由
在他们眼中,只有做到绝对的公平才是最理想的状态。如果分梨的事情同样发生在美国家庭中,除非是孩子们自己主动要求选择小的那一个,否则他们会把梨子切成等份,然后平均地分给每一个孩子,表示自己的一视同仁,教导孩子们要公平。
所以这样的中国礼仪在美国人的眼中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第2个回答  2020-11-11
因为中西方文化不同。中国是礼仪之邦,讲究谦让,而西方人更讲究先到先得的思想。
第3个回答  2020-11-11
因为历史文化不同。中国崇尚礼让,西方追求自我。他们觉得自己都是独立的个体应该有自由和不该被约束,所以他们的世界里自己是最重要的。别人都是陪衬。

孔融让梨被西方解读为孔融作秀,美国人为何不理解礼让?
美国人之所以会以这样的方式对孔融让梨的典故进行扭曲理解,实际上是因为美国固有的文化背景没有谦让的文化价值观。他们无法理解为什么要将本来属于自己的东西无偿分享给其他人,他们觉得这种行为不仅做作,而且十分虚伪。孔融让梨在中国的现代意义 虽然中美两国对孔融让梨的典故有着完全不同的理解,但是在中...

“孔融让梨”在我国成为经典,在外国却是反面教材,这是为什么?
即使孔融让梨之所以在国外成为了反面教材,原因非常简单,那就是中西文化的不一样造成的。外国的文化,尤其是欧美的,一直是一种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文化,在自己拥有绝对的优势的情况下,并且有足够的话语权的情况下,外国人做的事情,那就是一定要让自己得到最大的利益,别的人不会去考虑。正是因为这...

“孔融让梨”是中国人的正面教材,为何在西方却变了味?
因为中西方的文化差异,西方国家从小接受的思想教育与中国的思想教育是不同的,西方个国家认为年幼的孔融能够谦让他人固然是值得赞美的,但是如果小孩子心中只剩下了谦让,很可能就会抹杀了一部分孩子勇于探索敢为人先的天性。从而失去自我的个性。而且美国学校还认为,不论是小孩还是大人都是会有私信的,而...

中华传统美德的“孔融让梨”,为何在西方成为反面教材?
“孔融让梨”之所以在西方会成为反面教材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原因,第一、西方人认为“孔融让梨”的行为是哗众取宠;第二、西方人认为谦让是一种自发行为,不应该被传颂。一、西方人认为“孔融让梨”的行为是哗众取宠首先,西方人会把“孔融让梨”当成反面教材...

“孔融让梨”为何在西方会成为反面教材?
孔融让梨这一东方经典的故事在西方成为反面教。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中西方之间所坚持的理念不同,文化有着巨大的差异。孔融让梨的这个故事在中国广为流传,成为了民间的一段佳话在中国常常通过这个故事来教导人们做人的一种品格,应该懂得谦让。而西方的教育理念与中国有着很大的差别,最主要的是在于从人...

孔融让梨在我国流传千年,为何有国家却列为反面教材?
文化环境不同,理解不同自古区域文化都有差异,中外观念也时有冲突,西方有些国家对于这个故事的理解与我们不一样。他们认为,固然谦让是美德,但是当时孔融让梨是为逼不得已。他们认为,孔融相对于哥哥们,是为势弱的一个,自古弱肉强食,如果他拿了大的梨子,哥哥们一定会欺负他,他只能把自己的利益...

《美国人为何反对“孔融让梨”?》所说: 孔融年龄稍大后,竟然抛妻弃子...
要是强者将占据大利的机会让给弱者,这才叫谦让(因为强者本来就有力占据大利)。 “孔融让梨”的故事本是教育中国的孩子们要学会谦虚礼让,但是教科书里却省去了后面部分,所以人们一直认为孔融是一个很懂事的好孩子,其实不然。 当初孔融把大的梨子给了哥哥和弟弟,就有人指出:“小小年纪,竟有如此城府。”果然,孔融...

“孔融让梨”在美国爆红,被美国人另类解读成了什么样子?
东西方文化差异导致“孔融让梨”褒贬迥异 美国人对象征中国儒家思想典范的“孔融让梨”各抒异见,体现的西方个人本位文化下的独立思考、存疑、批判能力,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同时也是脱离了中国人尊老爱幼、待人接物、家庭和美的社会本位文化土壤后的纯粹就事论事,观点价值贵在新锐,值得辩证看待。需要...

为何孔融让梨的故事,到了西方会成为负面教材呢?
还有一种解读是,孔融这个人太过于虚伪,那么小的岁数就知道作秀的,他这样做只是在讨家中大人的欢心,目的就是为了得到更多的好处。西方国家也做了类似的实验,他们也会表扬选小梨子的孩子,不过最终一些西方国家还是将这件事列为了一个反面教材。原因很简单,文化环境不同,他们认为不能让孩子们放弃自己...

“孔融让梨”,为何在西方成了反面教材了呢?
在西方国家,他们是将“孔融让梨”当成反面的教材来教育他们的学生,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差异,这和一个民族文化的积淀与传承有很大的关系。在哈佛商学院的一次讲座中,教授便抛出了这个经典的案例,让学生各抒己见。对于孔融这个人,很多学生并不是很了解,他们单纯的就“孔融让梨”这件事,发表了自己的...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