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数学课堂真正回归生活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7-05-05
教学情境是指教学者从数学需要出发设置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真实场景或模拟情境。其主要目的是激发学习者主动学习的兴趣、获得最佳学习效果,促进学习者学习能力全面提高。前苏联教学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方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教学情境的创设正是触及学生的情绪和精神领域,从而把学习活动变成学生的精神需要。因此,数学教学中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帮助学习者理解、内化学习内容,使他们在原有的认知结构上进行意义建构,促进学习者学习能力与数学素养的全面提高。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7-05-05
一、善于研究生活中的数学是数学课堂生活化的基础。“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因此,教学中必须让学生了解知识发生的过程。但40分钟毕竟有限,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捕捉、获取、积累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1.挖掘教材中生活资源。例如,“数据的收集”,要求学生在上放学途中遇到红灯时,数一数另一方向经过的大客车、小汽车、摩托车各是多少辆?
2.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教学。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既可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低年级学生数一数客厅的瓷砖、光碟等数量,比一比身高、体重,认一认周围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中高年级观察数学美,如形体的美、结构美等。
学生善于研究生活中的数学,本身就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学生在研究中不断思考,不断尝试,并不断地体验成功。如布置学生用硬纸板做一个长方体模型,学生要思考观察什么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长方体有什么特征,怎样做才美观大方。第二天学生带着自己制作的长方体到课堂时,长方体的特征根本就不用教师讲解,每个学生已有体会,与同学交流时个个胸有成竹,争先恐后地发言,这样的课堂能不充实、活跃吗?
二、建立平等的“我——你”对话式的师生关系。教学活动的本质是交往,对话是教学交往的主要形式与途径。 "我-你"对话,意味着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处于真正的平等、沟通与理解之中,彼此作为真实的独立的完整的人相互"敞开"和"接纳",强调的是一种共商和共享。正如巴西著名教育家费莱雷所说,"通过对话,学生的教师和教师的学生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新的术语:教师式学生及学生式教师……这里没有谁教谁,也没有自己教自己,只有从头至尾在相互地教。"在此,并不是消除了教师在教学中的独特地位,更没有消除教师传授知识的作用,只是把教师的教育活动建立在师生平等理解的相互交住的基础上,把教育放在生活世界的大背景上,使教育、知识、学习真正地与学生的精神发展相关联,使教师在与学生的真诚交往对话中,对学生进行"完整的人"的教育。 因此,这种“我——你”对话式关系的核心是教师把学生看成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平等的"人",我与你的对话不仅是言语上的你来我往,更是寓于"生活深处"的具体体验。建立"我-你"式的对话,首先,教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关心学生校内外的生活,研究学生的知识结构、学习方式、生活经验、个性品质、人生信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其次,教师要学会倾听,这是师生交往与对话中赋予教师的道德品质,也是教师教育的智慧所在。第三,教师要学会宽容和期待,充分理解学生的个性化和成长性,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认同与帮助学生。学生合理的冒险、突破常规也是许可的,甚至在学生犯错误时,能用发展的眼光理解这些错误的价值,将重点放在弄清出错的原因与改进上,教师始终要怀着一种期待的心态,引导激励着学生的成长。
三、善于创设教学情境是数学课堂生活化的基本途径。创设教学情境是模拟生活,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加强感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思维。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呢?下面是几种常见做法:
1.运用实例创设情境。如教学循环小数概念时,让学生讲永远讲不完的故事,“从前,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说:‘从前,山上有座庙……’”,通过实例初步感知“不断重复”,再举出自然现象“水→汽→云→水”的循环,引出“循环”的概念。
2.运用实物(挂图)创设情境。“圆的认识”教学,可这样引入:出示一幅颜色鲜艳、用正方形做轮子的自行车,问同学们这自行车漂亮吗?喜不喜欢(不喜欢)?为什么(虽漂亮但踩不动)?老师把正方形车轮换成椭圆后再问学生喜不喜欢(不喜欢,因为骑这样自行车在平坦大路上都会像踩在颠簸不平的路上一样)?教师再把椭圆形车轮换成圆形,学生才满意。
3.动手操作创设情境。在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时,学生自带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动手操作,通过旋转平移方法把两个一样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等于底乘以高,所以三角形面积等于底乘以高的一半。三角形面积公式是学生操作、观察、思考、概括而来,学生尝到成功的快乐,不但能掌握知识,更能培养学生的信心和兴趣。
4.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多媒体具有直观、形象、具体、生活化的特点,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使抽象概念具体化,使难理解的问题容易化。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相对的面完全相同,运用电脑平移两个面完全重合,相对的棱长度也相等,从而达到具体、直观的效果。
5.模拟生活创设情境。如教学“两步加减的应用题”时,要求每个小组的同学可以邀请别组的同学参加,小组人数可以比原来的人数多,也可以比原来的少。

探讨让数学教学“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三、课后实践,返回生活,运用数学 数学教学生活化不仅要研究课堂,更重要的是拓展到课外,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用数学的知识和思维方式去看待、分析、解决问题,从而培养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情感,自觉地把所学知识用于实际生活。一方面要结合教学内容布置课外实践作业,如测量、统计、模...

如何让数学教学走向生活化
数学课堂通常被认为比较枯燥、缺乏生动和激情,因此,努力创建既宽松、富有人情味又便于学生善于思考、乐于探究的教学环境显得尤为重要。要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在实践体验、实际生活中尝试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即数学来自生活实际,数学又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高中数学课堂如何回归数学本质
(4)听课中注意老师讲解时的数学思想,多问为什么要这样思考,这样的方法怎样是产生的。(5)把概念回归自然。所有学科都是从实际问题中产生归纳的,数学概念也回归于现实生活,如角的概念、至交坐标系的产生、极坐标系的产生都是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来的。只有回归现实才能使对概念的理解切实可靠,在应用...

小学数学如何跟生活相结合
1. 导入生活化,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熟悉的、贴近学生生活的学习内容最容易被学生接受,类似的学习对象容易被学生感知,并能促进知识的迁移。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从生活情境导入课堂,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创造性地把教材中的数学问题转化成生活问题。例如:...

如何让小学数学回归现实生活
一、课前预习贴近生活 在课前预习时让学生贴近生活,认识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是生活中关于数与形的经验的提炼和抽象。小学生数学认知结构的形成,首先依赖于生活实践活动,而课前预习,便是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良好条件。如在教学第四册《千克与克》的认识时,我先让学生在家里了解...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生活化教学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灵活地引用生活情境进行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学生思维水平较低的问题,让他们在熟悉的情境下掌握数学知识。同时,生活情境在数学课堂上的引入也可以加强学生对于数学价值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互动性 很多小学生都认为抽象的数学知识很难理解和掌握,因此...

浅谈怎样让小学数学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一、了解学生、做到因人而教是高效课堂的前提 1.了解学生个性 大多数的学生在学习中高兴得到老师的夸奖。因此,经常开展一些小型竞赛活动,可激发其学习兴趣,增强其竞争意识,让学生在竞争中共同前行。在教学中,采用各种方式的竞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的参与热情,让全体学生能够共同进步。2...

如何让计算教学活起来
在这种氛围下学生的思想开始无拘无束,有了自主思考的空间,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灵感、创新思维,使课堂成为了他们快乐学习的乐园。三、生活融乳数学,让学生体味数学乐趣 实践表明寻找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例,让数学从生活中走来,有目的地将数学问题提炼出来,再将数学知识回归生活,既能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

如何让小学数学回归生活.曹海容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多体会学习的乐趣,以兴趣作为引导,能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更轻松、愉快。此外,学生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数学问题,可以在解题的过程中找到生活的影子,这也将生活与数学学习更紧密的结合起来,也不至于让数学显得太过枯燥。三、以“生活实践”的回归,解决数学问题 新课改后的小学数学...

如何建立小学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学生课前的数学热身运动,往往能在课堂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全方位捕捉到生活中学生极感兴趣的知识点,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六、摘录生活资料,解决实际问题 “资料摘录”——把在生活实际过程中,所观察到、所发现到、所体验到、所应用到的有意义的数学活动记录下来,形成日积月累的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