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生产推行失败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如题所述

推行精益管理不成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管理基础太差,草草上马。企业连最起码的5S或6S都没做好,现场管理混乱;中基层管理人员素质差,管理凭借经验,做事凭感觉;过程质量控制无效,只有处罚……如此的企业加入精益推行行列,肯定是吃败仗。做精益生产推行的企业,首先要求企业自身做好基本的现场管理、具有一定改善基础的能力。切忌,不明自己,草率上马。
2、导入精益生产前没有端正思想,导入前的期望与导入后的结果产生落差。“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中国推行精益生产需要有一个“汉化”的过程。日本丰田之所以在全球很出名,其生产制造模式使许多人膜拜和学习,这是经过60多年来不断持续改善和沉淀的结果。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思想也使许多企业在精益管理推行中夭折。企业管理者想快速把企业做好、做赚钱,思路本身是对的,选择精益管理也是非常正确的。但是,冲着“利”去,容易让企业管理者在推行过程中被个体效率诱惑而忽视了整体效率;只看到短期利益而忽视了长期利益;只看到企业的利益而忽视员工利益的共同成长与社会责任。要明白精益不是神话,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对精益生产的导入与推行要有打持久战的打算,急切冒进的推进精益是不切实际的。要循序渐进地让大家了解精益变革对公司及个人带来的好处,减少激进式推进带来的阻力。
3、对咨询顾问或咨询公司依赖思想严重,期望过高。许多企业,对精益有很高的热情,推行时将一腔热血都寄托在顾问身上。这时的角色定位要明确,“内因起决定作用,外因起辅助作用”,顾问是外因,企业的管理层是内因。顾问会受到以前的工作背景、行业背景、辅导经历、擅长领域、项目团队构成、企业诊断后的认知、甚至是项目的个人利益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提供出来的解决方案与企业当前条件下现实可行性之间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最了解企业实际情况的永远是企业自身。引进顾问,要认识到顾问以引导传授管理专业知识为主,需要公司内部自己发动全员参与学习,并配合准时完成顾问安排的工作,在顾问辅导时要踊跃主动提出问题与心得。要了解顾问更多只是扮演催化角色(教练),落实需要内部热忱参与,使积极推动变革的人成为企业发展需要的人才。要清楚公司的管理人员才是解决方案的最终决策者,顾问只是医生,只管诊断开药并提供保健建议,企业自身身体的强健还需有问题时按时吃药,平时加强身体锻炼。
4、将经营与管理混为一谈。精益管理不是“灵丹妙药”,企业管理者应打消“临渴掘井”的念头和心态。市场环境瞬息万变,很多企业的业绩大起大落,这时候,公司通常会因应市场变化在战略方向上做出重大调整。这些都是企业正常的经营行为。但是,工厂的管理活动与目标是否也应该闻鸡起舞?曾经看到过有些工厂,业绩不好时甚至让财务人员也直接介入工厂管理活动,从损益表的变化状况角度去让工厂管理活动跟随经营策略的改善而改变。这是非常忌讳的,比如精益讲究降低库存,这个从财务制度上来看是减少了公司收益的。丰田有个公式,企业价值=战略经营/内部管理,很好地诠释了两者的差异。分母是内部管理,这个才是永恒的,是以产品流程为导向,针对企业中人员、质量、安全、生产、成本、设备、环境等七项活动展开管理。而经营是从这些管理产生的结果去做决策与判断,是管理产生的一种结果。只有管理活动扎实推进,才能更好地为企业经营决策的变化提供保证。这个月说要抓出货赶业绩,下个月说要减少人员降成本,只会使得管理工作发生混乱。达成出货或者降低成本本来就是管理人员需要时刻关注并落实的。这种用经营来控制管理的做法,是无法持续有效的。
5、公司领导层在精益推进中角色扮演定位的偏差。搞精益这行的都很清楚从下到上搞精益会因为缺少资源的支持与缺少方向指引导致失败,但是从上到下搞精益的很多也失败了。有家在中国的日企,在原来的总经理领导下,精益活动推行的很好,甚至引起日本总厂都派人来参观学习。但是更换总经理后,精益活动很快就江山日下。两个总经理对精益活动都非常支持,但是,对精益过程与结果认知的差异性以及对角色扮演的差异性导致了截然不同的结果。从上到下搞精益,最高领导层不是摇旗呐喊就行,需要在充分认同精益思想的基础上,从精益战略的高度,制定出公司的中长期经营计划,召集中基层干部展开年度方针并展开具体的可操作的改善课题,定期检查执行情况。在具体推进过程中,领导层需要以身作则,全程参与精益实施的整个过程,更需要关注过程而非单纯关注结果,需要做企业的领导者而非管理者。比如这家日企原来的总经理,十年如一日地坚持每月写一封给员工的信,点评工厂在进行的点点滴滴的精益改善活动,鼓励并表扬优秀员工,分享其巡视心得。而且坚持每天不定时巡视工厂,教练式引导中基层干部去主动发现现场存在的问题并寻求改善。
6、精益推行办公室的作用没有很好或充分发挥出来。
第一个方面,对精益改善项目缺乏有效的管理与控制,对项目以及子项目进展的过程与进度掌握不够,缺乏现场了解,更多只参加会议或看报告,没有针对改善现场进行评核。
第二个方面,对改善团队的辅导,不是流于纯粹的精益理论教条式灌输,无法跟现场结合起来,甚至推进室人员为了项目的进度。大包大揽,直接深入下去负责具体的改善案的执行,使得项目成员的相关能力缺乏锻炼,阻碍人才养成。
第三个方面,精益是个持久战的过程,推进室应该有非常具体可执行的规划,让工厂内的精益推进活动保持持久活力。读书会、竞赛、演讲、问卷调查、报刊杂志、发表会、内部网站、知识库等活动都是调动大家积极性很好的方式。山不过来,我过去。不要去左右别人,要想方设法去影响别人。精益推进室的人员要积极主动面对推进过程中推诿,抵制等负面性问题,以积极饱满的热情去感染项目相关参与人员,去团结更多地人员参与到精益项目中来。
第四个方面推进室以及项目领导人员层级不够或授权不足,无法做为与经营高层沟通的桥梁。导致资源以及项目范围,改善深入度等都受到极大影响。总之,要明确精益推进室在项目进行过程中是扮演引导、组织、规划、辅导、协调、评核的角色,使推进室的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7、对员工特别是对基层作业员的尊重只停留在口号上。企业的舞台不是单单精英的舞台,要想方设法给予企业最低层作业员实现自我展现自我的舞台。要清楚认识到,只有这些奋战在第一线的作业员才是企业创造价值的来源。要明白最熟悉生产现场,最先发现问题的,永远是这些日复一日重复工作的作业员。别把员工不当一回事,不要因为国内企业普遍存在的高离职率而减少对作业员的训练。我们的底层作业员技能水平虽然普遍较低,但是他们其实也是有强烈的学习欲望的,因为他们知道只有提高了自身的技能才能找到更好的工作。这就要求企业要建立起非常系统化的培训机制,持续不断地对员工特别是作业员进行操作技能以及质量、安全、效率、改善等方面的培训。要注意培训课程尽量简化并浅显易懂,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采用E-MASTER传承式教育。只有将这些创造价值的作业员也组织并发动起来展开各种改善活动,并让她们也有机会在各种场合展现他们的风采,才能有助于实现让她们不仅带双手更带大脑来上班。
8、推行精益没有跟绩效管理相结合。推行的改善项目是否符合企业与组织的目标,是否有完整的绩效管理体系支撑精益项目的展开。绩效考核指标是绩效整合管理的基础。各单位制定的KPI必须直接或间接承接整体目标与愿景,要做正确的事。中基层主管要学习订定KPI及相关计算,进而对自己部门KPI差异源流确实掌握并展开改善。同时也要注意,绩效考核要针对团队而非个人,KPI要符合Smart原则,要采取正确的方式来掌握每时、每班、每日、每月的绩效动态。结合绩效做好激励措施,“没有激励就没有响应”!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11-27
  1、思想观念未转变
  推行精益生产是对传统管理思想的重大变革,因此管理思想能否真正转变是推行精益生产方式成败的关键。尤其经营管理层在推行这场革新活动中作用最大,如果他们不转变思想,推进精益生产方式将完全是一个口号和形式。

  2、只学工具方法不学思想
  仅仅学习工具方法其实只学到了表面没有学到根本,只是简单照搬照抄其工具和方法,而没有深入研究这种方式产生的环境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必然导致水土不服,往往流于形式最后半途而废。

  3、急功近利,不能坚持
  大多数企业把精益生产看成了具有起死回生功效的灵丹妙药,以为实施了精益生产就可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这些企业个人往往急功近利,无法忍受刚开始的缓慢的变化,在实施了一段时期后发现发现没有立即产生巨大的效果,于是就放弃了,回到了原来的老路上去,没有继续坚持推行下去。

  4、缺乏专业技术人才
  精益生产从发现问题到分析问题再到解决问题,整个链中需要一些专业的人掌握与应用一些专业的工具,能够快速为员工解决一些遇到的问题。而大多数企业因为内外部各种制约因素的影响,人力资源整体知识储备难以满足这种需求。

  5、不能做到以人为本
  精益生产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人。在日本,员工可以将企业作为自己终身的选择,但中国员工没有这种理念,主要是企业没有尊重员工,没有能够给他很好的待遇,也没有用心去培育他,员工看不清自己在企业的未来,在这种情况下,就很难培养技能很高的团队,很难留住人。因为企业和员工都没有长期思想,员工缺乏主观能动性,不能主动提出合理化建议,因此改善不能持久。

  精益生产推行成功与否,与每个人、每个部门息息相关,它不单单是制造单位的事情,还需要人事、研发、采购等单位的共同参与。要广泛团结一切能够团结的部门与人员,避免周边单位的不配合造成精益推进的虎头蛇尾。也要对部分项目存在失败的风险有清醒的认识,虽然精益思想与精益框架已经有很清晰的把握,甚至也有同行业成功的经验,但是仍需要我们根据自身情况去找出适合自己的做法。
第2个回答  2012-08-21
简单的说,最大的可能就是企业的领导对精益生产的工作不够重视,没有给予足够的支持
第3个回答  2012-08-09
没有进行过专业的精益生产研究,怎么能推好精益生产,只是从形式上吹了一次精益生产之风。去百度姜上泉导师吧,资深精益运营管理专家,服务过100多家中国和世界500强企业的。

参考资料:财智精英管理学院

第4个回答  2012-08-09
价值流的梳理 精益游戏的规则大致如下: 该模拟的传统加工工厂的工序为同样,薪金由生产数量决定。热处理:如没有作好迟交纪录,如在下个订单

精益生产推行失败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2、导入精益生产前没有端正思想,导入前的期望与导入后的结果产生落差。“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中国推行精益生产需要有一个“汉化”的过程。日本丰田之所以在全球很出名,其生产制造模式使许多人膜拜和学习,这是经过60多年来不断持续改善和沉淀的结果。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思想也使许多企业在精益管理推行中夭折...

为什么企业愿意推行精益生产,却没有取得好效果?
第二,没有“活性化”,学习和应用都很生硬 这是推行失败的一个普遍原因。当然,要做到活性化也并不容易,所谓孰能生巧,如果你没有比较专业的精益人才,那也不建议你推行精益,直接外包咨询来得方便且风险更低,顺便也帮你把人才培养起来。所谓“兵无定势,水无常形”,专业搞精益的人都懂,能解决...

精益生产管理推行失败的原因
曾经遇到过很多企业管理者将精益改进工作失败的原因归咎于两点:一是对精益工具的过度依赖;二是在改善日常工作行为(目的是为了确保实现持续改进)的过程中,没有得到高层管理者的支持。事实并非如此,精益革新为何失败,之所以失败,其实是由于没有认识到要想获得成功,必须投入时间、获得领导重视并将资源配置到位。 精益革新失...

精益生产现场管理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2.不守规矩。精益工作强调干部员工对于企业制度与管理流程、标准的敬畏、尊重。在管理变革与精益活动中,我们的制度、流程与标准执行的对象不仅仅是我们的普通员工,管理者的率先垂范作用更为重要。大量事实证明,我们一些企业“规矩”的最后失效,往往都是管理者的不遵守所导致。3.表面功夫。精益工作需要脚...

精益项目失败,离不开这5大原因!
推行精益没有跟绩效管理结合 ··· 接下来要总结的,读完之后也许心情有点沉重,因为 要成功推行精益生产对工厂的各方面要求是很高的 ,如果以下五点有哪一点做的不到位,都没法成功推行精益生产。我们不会盲目的鼓励你去开展精益生产,如果没有那个金刚钻,千万别揽那个瓷器活,不然不但不能取得好的效果,反而会让管理...

为什么精益生产导入失败呢
【失败的真正原因】:关键在于多数实践者生搬硬套,没有结合公司实际情况,没有活用精益生产管理。对精益生产管理的认识停留在生产制造中运用一些工具办法等表层窍门,更有甚者,理解为硬件技术改造,投入很多资金,而公司职工思想方法和行为习惯没有一点点改变,所以导入精益生产管理不成功也是天经地义的。

为什么民营企业实施精益生产容易失败?
多数民营企业的精益改善确实是点对点的改善,相当缺乏系统。不少企业里面的改善,都是某个部门在推,并非全员参与,甚至老板都未参与,这样的精益推行注定失败,甚至可以说是劳命伤财,还不如不搞。比如设备部门来推个TPM,生产部门搞个5S,质量部门来个TQM,都是自己搞得闹热,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也没...

引入精益生产难在哪里?为什么十有八九的公司都失败了
第一老板转变思维 推行精益生产,难的不是流程、方法、工具,而是老板的思维意识。老板转变了,其他都不是问题。因为企业文化就是老板文化,老板文化就是企业文化。精益生产首先是文化变革,文化谁负责,老板。文化是什么,是意识和思维。所有的流程、制度、文化全面反映了老板的精益思维。这个企业,员工、...

为什么有的中国制造行业实施精益生产管理会失败?什么原因??
一、生产的布局缺乏科学性 客观上生产的布局和实际的操作过程之间有一定的距差异,由于没有先例作为指导,生产节奏就会混乱。导致其生产速度变慢的核心原因是功能地域的划分及设计部客观。因此,局部的失误就会使得整个制造生产场地的无序,这样又会出现一系列的浪费:首先,生产的步骤中每项加工操作的实施...

精益生产管理咨询中的6S管理在现场车间推行的不顺利因素都有哪些??
1、高层领导不重视 高层领导不重视是企业推行6S不成功的基本因素;企业中高层领导对6S现场管理认识不深,认为就是大扫除或者安排几个专员做就可以做好,企业舍不得做一些投入,比如:人力、物力等;平时检查敷衍了事,客户要来企业或说企业现场6S做的不好,那领导就安排做一次大扫除或让相关部门组织一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