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读懂学生,教育就会走进学生心灵!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7
  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领者、服务者,只有读懂学生,教育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只有读懂学生,教师才能与学生的精神共振。

  尊重学生,平等对待,真诚相处,绝不出口伤人,更不把学生当成累赘和无知,把学生看做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把学生看作未来的人、有希望的人。要尊重每一个生命个体,要尊重暂时落后的孩子,要尊重还不理解自己的学生。因为你是教师,你更懂得博大与包容,你要用行动告知学生,懂尊重是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前提,不懂得尊重是做人的无知,不尊重学生是教师的无知。

  一笑天地宽,笑一笑十年少,伸手不打笑脸人,会笑的人亲切、和善。微笑是仁爱的象征、是亲近的媒介、是美好的心情、是温暖的居所,让微笑展现在脸上,把微笑奉献给学生。教师把微笑带进课堂,就能提升课堂效益;把微笑带进师生对话,就能提高育人效能。

  善良的人,内心宽广,为人诚恳,对人真实,人见人爱。最好的教育是点燃火焰、是人性的改良。做人师,首先要成为良师,要善待每一个学生,要包容成长中有问题的学生,要积极培养、静待花开。

  真心为学生着想,不自私,不贪功。当学生取得成绩时,要肯定学生的努力,要感谢学生的付出,不要将成绩归于自己;当学生存在问题时,要善于担责,自我反思,不要把一切问题推给学生。教师在学生面前要善于推功揽过,这样才有担当精神,才有人格魅力。

  幽默人生,智慧人生,懂得调剂课堂,享受人生。说说笑话,活跃氛围,带来欢愉,拉近彼此间的距离,有利于师生关系的和谐。尤其是课外师生之间的交流,笑话不仅带来精神的放松,更有利于师生之间心灵的契合,学生更容易亲近教师,信任教师。

  好话让人如沐春风,坏话让人如见毒蛇。就算批评,也应注意技巧。原则是以事论事,绝不秋后算帐,懂得表扬更能激发人的积极状态。在成长中的孩子,正是身体、心理发育的时期,一定会有成长的苦恼,适时恰当的表扬,有利于孩子的健康、自信成长。

  学生毕竟年少,谁人年少不犯错。孩子在成长中出现错误,这是成长中的问题,这很正常,在错误中慢慢矫正,让孩子在自我矫正的过程中体验成长。不要过于急躁,成长需要一个过程,要在积极中等待,要静待花开。

  太过严肃的责骂,只能让学生害怕一时,绝不能实现长效教育。只有以情交心,才能实现以心换心,触动心灵。注重引导不折腾,注重浸润不强执,注重滋养不教训,引导启发,触及灵魂,用心做事,以情感人,推动自我反思,引导自我教育。

  切忌变唠叨,念经式教育,容易惹人反感、生厌,激发学生逆反情绪,导致师生矛盾。教师要加强语言修炼,增加人文修养,人云亦云不云,言辞精辟,字斟句酌、语言多样,思想深邃,表达精炼。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为人师表,学生表率。注意言行举止,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教师品位要高雅,要成为做人的示范、学习的榜样、研究的先锋、创新的典范、奉献的楷模;要真正成为有修养、有内涵、有文化、有情怀、有担当、有创造的人;要成为学生信任、追随、可依靠的人。

  关注每位学生,呵护家家的太阳。偏心是教师的师德缺失,相信每个学生均能长成参天大树,对待优秀生要有欣赏的赞美之情,对待后进生要有等待花开的耐性。以“有教无类”促进“起点公平”,突出“为了一切学生”,提供面向全体的公平教育;以“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差异发展”促进“过程公平”,突出“一切为了学生”,提供适合多样化、可选择的优质教育;以“人尽其才,各尽其能”促进“结果公平”,突出“为了学生一切”,提供相互衔接的一体化教育。

  童年不应该淹没在作业堆里,作业适量即可,多做一道不见得好很多,少做一道不见得差很多。作业应该是少而精,适度减少重复性劳动,要在典型性、针对性、能力点上做文章。作业的形式要多样化,注重分层布置,努力提升作业的兴趣与效能。

  保证学生对所学知识懂得、会用,能经常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培养学生的持续兴趣,应考时可以胸有成竹,别出现大片没见过,老师忘了讲的大纲规定内容。所教班级成绩能达到优良。教师要凸显课堂的核心是学习,课堂要围绕学习来设计课堂流程,让课堂的学习效能最大化。教师要研究学习方法,科学指导学生改进学习,会学才能学好,学好才会有成功感,成功才会带来精神的愉悦,如此良性循环,激发出对学习的兴趣,就会让班级成绩越发优秀,也为终身学习奠好基。

  老师的嘴巴可以多用来与学生和谐交流,别有事没事拿起电话就告状,别开口闭口与家长投诉:你的孩子上课又不认真。往往学生的问题有其深层次的原因,要走进孩子心灵,与心灵对话才会有效果。越是问题孩子越发需要与其做朋友,用真心实意的帮助赢得学生的信赖,促进学生的进步发展。

  换位思考,经常站在学生的角度想问题,不要老把自己的童年苦难说得太过凄惨,而彰显现代孩子的富足与幸福。因为现在的孩子少了重要的家庭成员,兄弟姐妹,很快连表兄表妹也没有了,他们的苦闷、无聊有谁知道与关心?教师不要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想当然,不要用一个成年人的视角看问题,而要设身处地站在一个成长的孩子角度看问题,你所看到的世界可能不一样了。教师要对今天的孩子多一份理解,多一份期待,多一份信任、多一份欣赏。

  半岁的小孩子都知道,常叫他名字与他玩的人最亲,学生更知道。知道学生的名字,了解学生的性格,关注学生的成长,回应学生的问候,主动关注学生,有利于师生关系的改善,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的同生共长。

  人的社会,哪天不交往?得到了帮助,记得说声“谢谢”,就算对方是学生。正因为是学生,老师对他的感谢更具份量与榜样作用。教师要善于感谢学生,因为有学生,我们的教育才变得有意义;因为有学生,我们对教育的研究才变得有价值;因为有学生,我们的教育才能创造成果,实现生命的价值。

教师读懂学生,教育就会走进学生心灵!
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领者、服务者,只有读懂学生,教育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只有读懂学生,教师才能与学生的精神共振。尊重学生,平等对待,真诚相处,绝不出口伤人,更不把学生当成累赘和无知,把学生看做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把学生看作未来的人、有希望的人。要尊重每一个...

老师的教育方法?
教育方法,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形成的实现其教育思想的策略性途径,是教育的客观规律和原则的反映和具体体现,正确地运用各种教育方法,主要的是依据学生个性特点为基础将科学文化知识内化为学生素质、建立起学生认知神经系统及行为技能与习惯、最终形成学生生产生活和科研能力以满足社会需要的方法,对提...

教师怎样与学生心灵沟通_超实用
在交流中,教师要多一点换位思考,多从学生的角度理解看待他们的思想行为,尊重学生,学生才会随时随地与教师进行心灵的沟通,师生之间的距离感才会消除。作为教师,要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与他们进行真诚的心灵对话,并摩擦出情感的火花;要熟悉,走进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关心他们的冷暖疾...

读《走进心灵》有感
请让我们用和蔼、亲切、关心打开学生的心门,做一个理解,尊重学生的老师,那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 读《走进心灵》有感2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教育的对象是活活生生的人,教育的过程绝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更是充满人情味的;教育的每一个环节应该是充满着对人的理解、尊重和感染,应该体现出民主与平等的现代意识。

班主任了解研究学生的途径有哪些 了解学生心理需要,,,做好班主任...
所以,要走进学生心灵,首先要研究学生的心理需要,并适时对其进行引导、教育和鼓励,才能做好新时期的班主任工作。学生的心理需要有以下几方面:1.对爱的需要。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面对学生早上的问候,教师要礼貌地点头、回答“你早”;气温骤降,教师要及时提醒学生多穿一件衣服;学生...

在教学中为什么要读懂学生?
因此,读懂学生,首先要尊重学生,把学生当成平等的人,给学生平等的发言权,这样学生才能把心里话说出来,教师才能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当学生感受到教师和同伴的尊重,就会努力地做好自己以不辜负他人的尊重,就会热情地投入到学习中去,积极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思考,这样的话,学生的潜力就会得到极大开发,...

为什么说没有对学生的了解和研究就没有对学生的教育?
因为读懂学生,是教师的核心竞争力。读懂学生,同样也是师生常态沟通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建构良好的师生关系,有效地察言观色,了解学生学习生活状态,加以合理分析判断,才能有望走进学生的内心。教育是继往开来的事业。教育的发展,取决于教师素养的发展。面对日新月异的时代变革和不断增长的对学生成长的...

读懂学生的心 智慧真情陪伴
我们选择教育这条路,就注定会走进孩子们的人生,陪伴他们走过一段旅程,这也是渡人渡己的过程。孩子们需要的不是一个个冷酷无情,单纯追求教学成绩的冷面王,而一个个有人格魅力,有高尚师德,有超强业务能力的心灵陪伴者。        读懂学生,真情陪伴,需要更多的智慧。多...

《做最好班主任》读书笔记
在《做最好的班主任》这本书中,李镇西老师以一个语文老师的优美文笔与才华折服了我;以一个班主任的细腻与认真感动着我!做一名人民教师,多一些书生气,多一些书卷气;多一些书香气;多一些天之浩气;多一些地之灵气。读懂社会,读懂教育,读懂学生,读懂自己。远离浮躁与平庸。做一个阅读者,生命将更加精彩。 李镇西先生...

66【读后感】走进学生的心灵
    书中所举的事例一个个都似曾相识,我们老师在平时也都遇到过,只可惜我们没有用笔记录下来,没有考虑如何引导学生,关键是如何走进学生的心灵,让孩子们走出阴霾,踏上重新学习或生活之路。    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挂在墙上的保证书》,对于学生早恋这一方面,有些...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