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二三事译文

要准确

  诸葛孔明二三事
  三国时代,众多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以他们各自的特点和长处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若论人物的全貌,给人印象最深的要数诸葛亮。
  诸葛亮所以给人的印象特别深,关键是他的德才的统一,他的事业与人格的统一。才能出众,注意德行,立身处事堂堂正正,这是诸葛亮在所有三国人物中最受人崇敬之处。
  《三国演义》着重表现了诸葛亮的智慧,这是他才能的一个方面。但演义对诸葛亮的智慧描绘得有些离谱,夹杂了不少迷信成份,“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鲁迅语 ,反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诸葛亮的形象。历史上, 诸葛亮的才能表现在很多方面,特别是表现在政治上、军事上、外交上。他还搞了一些创造发明,如“八阵图”�排兵布阵的方式 、“木牛流马”�节省人力的运输工具 ,这在他自己的文集中也讲到。可见他还很有些科学头脑。
  一个人才能出众,并能把自己的才能奉献给社会,自然会得到人们尊敬与爱戴。诸葛亮不仅有才,更重要的还有德,“德才兼具”,这是最使人敬佩之处。他感刘备的知遇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己”,表现的不仅是一种忠诚,更是一种做人的道德。他对刘备、对孙权,都讲信、诚二字,刘备信任他、赞扬他,孙权也佩服他。孙权在与蜀汉重结盟好时,称赞诸葛丞相“信感阴阳,诚动天地。”为了实现兴复汉室的理想,他矢志不移,不息追求,这也是一种立身行事的为人准则。他在蜀中主政,事事出于公心,赏罚公正严明,自己清正廉洁,充分表现出作为一个政治家的可贵品质。
  诸葛亮的德、才和为人,在当代就深为人们崇敬和佩服,连他的老对手司马懿也称赞他是“天下奇才”。司马懿的子孙做了晋朝皇帝,跟臣下谈论诸葛亮,还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如果我有诸葛亮这样的丞相就好了。
  一千七百多年来人们都敬崇诸葛亮,可论及诸葛亮的时候有些地方又跟诸葛亮其人的实际不符。比如把隆中耕读说成隐居,把择妇娶亲说成高攀。
  隆中不是隐居
  诸葛亮出生于汉末动乱年代�公元181年生 。在他四岁的时候就爆发了黄巾大起义。生母早亡,父亲在他八岁时也病故了,一家人主要依靠其叔父诸葛玄为生。大约在他十四岁时,诸葛玄由杨州军阀袁术任命为豫章�今江西南昌 太守,诸葛亮随同前往。不久,诸葛玄被朝廷任命的豫章太守朱皓赶走,带着诸葛亮等到荆州投靠他的故旧刘表。到公元197年,诸葛亮十七岁的时候,叔父也去世了。于是,诸葛亮就到隆中定居,一住十年,直到公元207年冬刘备三顾茅庐后出山。
  乱世之年流离他乡,目睹社会的动荡、百姓的苦难,这对诸葛亮的成长有一定作用,但他当时毕竟还年幼,真正的成长是在他十七岁到二十七岁这段时期。
  这段时期人们习惯上称之为隆中隐居时期。其实“隐居”这两个字对诸葛亮来说是不确切的。当时的诸葛亮,不过十七岁 ,谈不上什么隐居,也根本没有什么隐居的资本。他在隆中也不是过的陶渊明式生活。
  诸葛亮去隆中,直接的原因是为了自食其力,去耕读。当时,随诸葛玄一起到荆州的还有诸葛亮的两个姐姐、一个弟弟。诸葛玄作了刘表的幕僚,加之两人原来的交情不错,诸葛亮姐弟的生活自然不成问题。诸葛玄一死,他们的生活也不是就没了着落,刘表还是挺照顾他们的。他的大姐,诸葛玄在世时已出嫁,而且嫁的是当地名门大族蒯家的蒯祺。若是光为生活问题,诸葛亮与小姊、弟弟完全可以到他们的大姐那儿去。诸葛亮不想依赖别人过活,决定到隆中耕读,表示出年青人的一种志气,一种自食其力的精神。
  当时的隆中,并不是一处荒山野岗,而是荆州南阳郡邓县的所在地�北周时撤消邓县 。晋人习凿齿的《汉晋春秋》记载得很清楚:“亮家于南阳之邓县,在襄阳城西20里,号曰隆中。”邓县界于荆州的南郡与南阳郡之间,离刘表治所很近。诸葛亮在这里既可耕读,又可走亲访友,对外交往很方便。
  诸葛亮与姐弟到隆中,选择了一个山村结“草庐”定居,一面“躬耕”田地,一面读书,同时注意结交士林。这段时期对他的成长起到重大作用的,一是读书做学问,不断充实自己;二是交友,相互切磋,开阔见解;三是拜师,虚心求教,增长才干。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12-11
诸葛孔明二三事
他读了不少书,从史书到诸子百家。他读书不是死啃书本,而是“观其大略”,就是掌握书中的基本思想观点,着重领会其中的精神实质,注意从大的方面入手。
他交了不少同龄朋友,有本地的,如南郡人庞统和马良、马稷兄弟,也有外来的。当时的荆州相对安定,北方士人避乱前来的有上千之多。诸葛亮结交了一些年轻的外籍知识分子。史书上有记载的如博陵�今河北蠡县 的崔州平�汉末名士崔烈的小儿子 ,颍川�今河南禹县 的徐元直�名庶 、石广元�名韬 ,汝南�今河南平舆县 的孟公威�名建 等。他和这些朋友常在一起交流学问,谈古论今,相互砥砺。
他拜的老师主要有庞德公、司马徽。庞德公是当地很有声望的大名士,不愿做官,在襄阳城外耕种自食。他的学问深,见识广,不少有才干的人经常去拜访他,听他对时局的分析、见解。诸葛亮也经常去登门求教,而且每次都是“独拜床下”,非常恭敬。庞德公很器重诸葛亮,认为诸葛亮是个有抱负的青年,将来必定能干出一番事业来,称诸葛亮为“卧龙”,就是把诸葛亮比喻为“隐居”的俊杰。当然这只是个比喻,不是讲孔明真正在隐居。司马徽是北方士人,老家在颍川郡,避乱流寓荆州。他对经学、史学都有很深的研究,一些远方青年慕名随他到荆州求学。诸葛亮也常去拜访求教。
诸葛亮结交士林,既增进了学问,又扩大了名声,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就是由司马徽和徐庶推荐的。
诸葛亮一方面通过读书、交友、拜师,增长学识和才干,提高自己的知名度;一方面留心时事,观察时局变化,注重联系实际,做到学以致用。这样年复一年积累,逐渐走向成熟,为出山登上政治舞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可见,隆中十年,是诸葛亮成长为一个有志向、有见识、有才干的知识分子的关键。他著名的《隆中对》,就是这方面最好的说明。这十年,不是隐居式的十年,而是不断磨砺自己、不断成长的十年。当初的荆州之地,孕育了这个千载令人崇敬的英杰。
择妇不为高攀
诸葛亮在隆中期间,还有一件重要的事,就是娶了一位妻室。据说长得不好看,是位丑女。诸葛亮为什么要娶她?据说是为了高攀。这两个“据说”实际都不是那么回事。
说这位女子长得丑,是诸葛亮岳父黄承彦自己说的。当时黄承彦这样对诸葛亮说:“闻君择妇,身有丑女,黄头黑色,而才堪相配。”�见《襄阳记》 。黄老先生知道诸葛亮“身长八尺,容貌甚伟”,长得挺帅,也知道诸葛亮很有才学和志向,是个有为的青年,很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于是亲自提亲。他说自己的女儿长得丑,不过是一种自谦的说法。如果确实长得很丑,相信黄承彦是不会开这个口的。传说黄氏长得丑,还可能跟当地一些女子心态上的“同行相嫉”有关。她们大概对相貌不算出众的黄氏嫁了个有才有貌的小伙子很不服气,于是谣传四起,把黄氏说得奇丑无比,乡里之间于是也就出现了“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的民谚。
我们相信诸葛夫人长得并不难看,只是不像孙策、周瑜的大乔、小乔那么漂亮罢了。诸葛亮择妇重才而不重貌,所以黄承彦特地讲到“才堪相配”,诸葛亮一听立即答应。“娶妻勿过美”是前人的一句古训,诸葛亮志在事业,寻求的是个贤内助而不是美娇娘。黄氏过门后两人相敬相爱,尽管20多年没有生育,诸葛亮也没有半点嫌弃。传说诸葛亮发明木牛、流马,有他妻子的一份功劳。黄氏曾发明了用木制人磨面,诸葛亮根据木制机器磨面技术的原理,创造了木牛、流马。这个传说是对诸葛亮娶黄氏的一种肯定。
说诸葛亮娶黄氏是高攀门弟,在于黄承彦是沔南名士,在当地很有影响,而且黄承彦跟荆州刺史刘表有很近的亲戚关系。刘表的继妻是荆州大族蔡瑁的姐姐,黄承彦的妻子也是蔡瑁的姐姐。刘表和黄承彦都是蔡瑁的姐夫。诸葛亮与黄氏结亲,跟刘表、蔡瑁都攀上了亲戚关系。于是就有人说:诸葛亮之所以娶一位丑女为妻,“在于诸葛亮看重的不是其女而是其父,是利用婚姻作为踏入仕途的一块‘敲门砖’。”持此论者还认为:诸葛亮当时是个没有门第后台客居荆州的青年,尽管有才能但要想踏上仕途是很难的,娶黄氏与荆州最高长官和最大家族同时都搭上亲戚关系,“实在是一种明智的选择”。这种看法按常情讲似乎有些道理,但拿到诸葛亮身上就不对了,完全是一种以己之心、度人之腹的猜想。
http://post.baidu.com/f?kz=59806332百度百科里有更多,你可以去找找看!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诸葛亮二三事的文言文翻译
译文:诸葛亮屯兵在渭水南岸的时候,关中地区人心震动。魏明帝非常害怕宣王司马懿带兵出战,就派辛毗担任军司马。司马懿和诸葛亮隔着渭水列成阵势后,诸葛亮千方百计引诱司马懿出战,司马懿果然大怒,准备用重兵回击诸葛亮。诸葛亮派间谍去侦察司马懿的行动,间谍回报诸葛亮说:“有个老头儿拿着金斧,昂然...

诸葛亮二三事译文
诸葛亮与姐弟到隆中,选择了一个山村结“草庐”定居,一面“躬耕”田地,一面读书,同时注意结交士林。这段时期对他的成长起到重大作用的,一是读书做学问,不断充实自己;二是交友,相互切磋,开阔见解;三是拜师,虚心求教,增长才干。

诸葛亮传略文言文翻译
[译文]:诸葛亮年轻时有超群的才能,英雄霸王的气概。 身长八尺,面容相貌十分伟岸,当时人认为他与众不同。遇到汉末的动乱 ,诸葛亮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避难。 亲自在田间耕种,不求声望显达。这是左将军刘备认为诸葛亮有特殊的才能,于是多次到草屋去拜访诸葛亮。 诸葛亮十分称道刘备的杰出才能,于是结交了他,感情深厚。...

诸葛亮说魏延“脑后有反骨”请列举二三事
魏延在投降刘备前效忠韩玄,后来,刘备攻打韩玄时,魏延杀了韩玄去投降刘备,诸葛亮就知道魏延这个人不忠诚,所以说他有反骨

《诸葛亮二三事》作文
认为错误全在于自己用人不当,愿承担对这些过失所负的全部责任,并请求官职降低三等,以惩罚自己这个过错。其三是诸葛亮通体光明,清廉谦退,不贪财、不求奢,毫无自私之利之心。诸葛亮临终前曾上表后主刘禅,表明他至死不要任何封赠赏赐,不使自己内有余帛、外有赢财的心迹。他最终将自己铸成了一个...

《《二三事》annafox》txt全集下载
《二三事》annafox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内容预览:夜深忽梦少年事,惟梦闲人不梦君。——最初的事——许多年之后,面对重重围上来的魏兵,姜维将会想起他第一次跟在赵云的身后穿过高高的城墙进入成都时的情景。那时候他们刚刚经历了一次惨败,由于马谡的失误使得这次北伐功...

远观山色年年依旧常青,近看人情……我要这篇劝世文全文……
青天不管人闲事,绿水何能退是非。交有道之朋,绝无义之友,饮清泉之茶,戒乱性之酒。学有二三事之能,终身用之有余,平生之愿至此足矣!译文:从远处看山色年年都是青绿色,近处的人情却日日不如从前。花开的时候蜜蜂蝴蝶聚集,人困难的时候亲朋好友疏远。喝茶喝酒的朋友一天能见三千人,有事需要...

二三事的意思是什么?
我心里想“不是说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我们组这是怎么了?”我们一定要吸取教训啊,不要因为组里的“小诸葛”不在,就灰心丧气了。 以上所列的三件事都发生在我们中间,也许在你身上发生过,也许在他身上发生过,如果不注意,或不以为然,可能你就会不把这看成一回事,但是我认为还是有必要说说,提个醒,也希望...

英雄人物二三事的六年级作文400字
494年,夫差率兵攻打越国,越国大臣劝勾践不要去作战,否则定然损失惨重。勾践不同意,结果大败。勾践带五千兵马逃到会稽时,被吴军团团围住。越王勾践只好去讲和,当了奴仆。为了早日复国,他带领300人进入吴国称臣,给吴国喂马。一次,夫差病时,还亲自舔尝他的大便。于是,夫差不记杀父之仇,放虎归山...

陶侃的故事
编辑本段|回到顶部二三事 原文: 侃在广州,无事辄朝运百甓于斋外,暮运于斋内。人问其故,答曰:“吾方致力中原,过尔优逸,恐不堪事,故自老耳”……侃性聪敏恭勤,终日敛膝危坐,军府众事,检摄无遗,未尝少闲。常语人曰:“大禹圣人,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可但逸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