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实修的问题,如何避免枯禅定呢? 学佛几年了,感觉现在虽然杂念不起了,打坐做的很好,不起杂念,但

学佛实修的问题,如何避免枯禅定呢?

学佛几年了,感觉现在虽然杂念不起了,打坐做的很好,不起杂念,但是却明显变笨了,感觉脑子不够用,反应力,记忆力,理解力统统降到很低,每天除了几乎过马路可以避免被车撞,其他都处理不好的感觉。怎么办呢,继续坚持还是?求高人指点。

首先赞叹你能学佛几年并且道心不退,妄念也不起,是很难得,可是你一定也很清楚学佛是开智慧的。你感觉自己明显变笨,这是修行不如法的表现。如果如法你一定变得更加聪明。尤其是妄念不起时,烦恼轻,智慧长。虽然我不是修禅宗的,但是也读过不少大德的文章,关于论述末法时期的众生业障太重,修禅不容易成就,慧能大师也说:“此法门是最上乘。为大智人说,为上根人说;师曰:汝师戒定慧 接大乘人;吾戒定慧,接最上乘。”所以不是上上根人,不能成就。我们在末法时期的众生业障太重,是真苦,不过还好有那么一点福报,能得闻佛法,那么该怎样修行才能了生死,有成就?答案是修净土。
这个法门也是文殊菩萨教导我们的。
唐朝法照大师,我们净土宗第四代的祖师,他在五台山见到文殊菩萨大圣竹林寺,这有缘的人。他见到文殊、普贤,看到法会一万多人聚会,文殊菩萨讲经说法,他还听了一座,还向文殊菩萨请教。佛法已经进入到末法,末法时期的人根性比较钝,他向文殊菩萨请教:修什么法门容易成就?文殊菩萨教他修念佛法门求生净土。法照本来是参禅,听了文殊菩萨的教诲,发愿专心念佛。他又请教:佛怎么念法?文殊菩萨传授他念佛的方法。以后他离开五台山,离开之后还到处作记号,怕迷了路,下次再来。结果做了几次记号再回头,庙没有了,一片荒山,才知道不可思议,道场不见了。凡圣同居土,凡夫见不到,没有那个缘分见不到圣人的境界。

关于净土的殊胜大德的开始还很多,在这里就不一一详述了。
你可以看看善导大师的著作,善导大师是阿弥陀佛再来,还有印光大师,是大势至菩萨再来,《印光大师文钞》你也可以看看。印光大师说往生极乐世界比得人身容易。
你已经不起妄念念佛更容易成就。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9-01
戒的含义为清净义,五戒是行为戒,贪嗔痴慢疑见是心戒。心行清净(戒)可生‘定’,‘定(心无所住)’可发‘慧(般若)’。这就是为什么修行要‘依戒为师’的原因。而‘定’不是专指打坐,更不是枯木禅。大乘佛法的六度,禅定排在第五位,般若的前面。自己想一想禅定(就算打坐)前面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都有了扎实基础了吗,如佛知见了吗,没有入道的禅定(若是昏沉就更麻烦)是出不了三界六道的———愿同修多多闻思修,放下一切‘挂碍’,在心性上下功夫,有了扎实基础再打坐就稳妥了。
第2个回答  2012-09-01
这个并不是枯禅,而是走进了一种类似自我催眠,让自己不去起思考去逃避念头。

禅修是观察自己的念头,而不是呆着,正确的禅修应该带来更敏感的觉性。

我每次碰上学打坐的人,还是这句,不要自学,还是找个禅修、内观的师父学。 在网上学佛、学禅修是最危险的方法。
第3个回答  2012-09-09
这里人多口杂,意见不一。只会让你烦恼,且有误导之可能!

你这样真的不行,还是在现实中寻一善知识为好!不要盲修瞎炼!
如果身边没有师父,再去寺院皈依,给你皈依的法师,即是你的师父,可随其修行,听其开示!
第4个回答  2012-09-01
杂念没了,心止了吗?呼吸如何?如果止息了,有没有进入观呢?或者修止的时候同时在观呢?建议您参考南怀瑾先生的定慧初修一书,或者参考其南禅七日的讲座,网上有视频。希望能够帮到您,谢谢!

...学佛几年了,感觉现在虽然杂念不起了,打坐做的很好,不起杂念,但_百 ...
首先赞叹你能学佛几年并且道心不退,妄念也不起,是很难得,可是你一定也很清楚学佛是开智慧的。你感觉自己明显变笨,这是修行不如法的表现。如果如法你一定变得更加聪明。尤其是妄念不起时,烦恼轻,智慧长。虽然我不是修禅宗的,但是也读过不少大德的文章,关于论述末法时期的众生业障太重,修禅不...

学佛一段时间后虽已明了心性,为什么在某些特定环境下仍感到恐慌?如处在...
心力不够呀!学佛既然明了心性,就不可能有这样的感觉,“心无挂碍,无有恐怖”,还是自己的功力不够、修行不到家呀!

自我修习了《金刚萨埵修法》后,因为有过观想,现在遇到了一些问题
观想,持咒的目的,你可能弄错了,修定是为了开启智慧,见到本来面目,这就是由定得慧,你看看观想的佛菩萨可得吗,就如水上作画,至于你观想垃圾的问题,不要观想了,不要没事找事,要及时提起观照,比如立即提起观想金刚萨埵代替观象垃圾就没事了。阿弥陀佛 ...

佛教说现在是末法时代,可是怎么感觉现在佛教很兴盛,学佛的人很多,是不...
尊者摩诃迦叶从甚深的禅定中出定,便前往只树给孤独园去谒见佛陀。一见到了佛陀,尊者摩诃迦叶便立即向佛陀顶礼,行过礼后,尊者便恭恭敬敬地退在一旁向佛陀请教。尊者问道:「世尊,在以前您还没有制定这么多戒律的时候,那时僧团中的比丘履行遵守的多;反观现在,世尊所制定的戒律渐渐增多,能如法如...

如果你进入初禅了请回答我的问题
平时我们要用心将妄念捉回来,进入欲界定后,不必加以控制,妄念也不会生起,而且心念自动平稳,不必用心力去调整它,此时心任运不动。进入这种定后,就能够整天坐禅。以上三种定还不能称为真正的禅定,只能称为普通的定。四、未来禅:进入欲界定后,继续修下去,到了某个时候,忽然间你感觉到失去身体的...

佛陀觉悟的故事我记不清了。
其实那是虚幻不实的神,而佛陀却是一位实实在在的人。他一天的生活大致如此:早上天尚未破晓即起:盥洗,然后打坐。有人或许会感到奇怪,佛陀都已经成道了,还要打坐做什么?佛法对于学佛的人有两方面的受益,一为自受用,一为他受用。自受用即在佛法中找到安止身心的法乐,也就是自度自利;他受用即弘扬佛性,让佛法...

在宗教中,怎么样解释一个人的死亡
刚开始修行时,不管是学禅学净、修密作观,所追求的功夫,都是属于初步的一心不乱。依我们现在平常用语来讲,便是做任何事情,在任何状况之下,都要精神完全统一,注意力绝对集中。如此,修行才能建立起强固的基础。要与药师经合并参究 这番道理我们了解了,现在再回转来谈净土宗的念佛法门。念佛法门,几千年来在中国...

...同时想拜一位老师,请问详细的正常步骤该如何,感谢各位。
学佛的第一步就是要学习这个。你用什么样的方式,那是个人的因缘,也绝对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念佛?持咒?念那本经典?这都是方法,而且也不能概括 摄心为戒 的含义,因为我们普通人,甚至出家人,在现在这个社会中少有机会24小时去念佛、持咒。更不会每天都闭关打坐。这都是帮助的方法。摄心为戒是要我们把自己...

佛教问题又来了,高分求助。关于禅修。望大德们指点我的见解是否正确...
你的说法是错误的。空性是一种觉悟。而不是说空灵的感觉。这是邪禅。所以你说(心不空时所生之法)。是违背空性智慧的。在空性中。生即无生。没有所谓(不空之时)。一切皆是空性。所生之法亦复是空 明了空性。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圆觉经》(节选)善男子。一切菩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