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近代史发展状况对比

求文章,字越多越好。

我不知道你对近代的定义是什么。就我理解的近代中日的发展写点东西吧就。
首先,中日在进入近代之前都是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但是中日的封建制度有很大差异,中国的封建制度是中央集权制,而日本的封建制度更类似于欧洲中世纪的封建制度,日本的传统体制属于封建世袭领主制。在幕藩体制下,日本是一个松散的有多个藩地组成的国家,藩主有很大的自治权,但是这些藩地有很强的天皇中心观念,与日本不同的是,中国属于集权官僚型的政体,权利集中于皇帝一人,官僚机构庞大。
被西方列强打开国门之后,两国面对的都是如何发展,如何应对新的世界,如何维护自身权益的问题。这个问题其实就是一点,如何自强,如何不沦为别国的附庸。
在这之前,日本有很长的时间都是中国的附庸,除了在宋朝灭完之后,日本对华的态度开始发生转变,明亡之后,由于中国部分学者的留日讲学,日本对清朝并没有多大的好感。这一点从后来的清日战争中日本的舆论宣传就能看出来。日本被美国打开国门之后,黄金外流,物价飞涨,国内矛盾尖锐,而当时的幕府正一步一步的跟着清朝向深渊滑去。清朝的步步忍让日本国内的武士阶级和资产阶级认识到倒幕运动的必要,因此在举着天皇的旗帜之下推翻了幕府统治。日本在幕府时代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天皇并无实权,幕府末期,日本的资产阶级革命得以发动并成功。无实权的天皇和下层资产阶级可以联合以夺取实权,下层的资产者可以利用天皇的名义去反对幕府统治者,这些条件在中国是没有的。在“尊王”的口号下,各阶层很自然得都拥戴天皇,使天皇在实际上取得了统治权。 有学者认为日本实现较彻底改革的关键是立志推进现代化的领导人掌握了国家实际的政治权力,能将传统政治领导转化为具有现代化倾向的政治领导,并维持领导集团内部的高度团结。
而相比同时期中国的清末新政,只不过是一场统治阶层的自救运动,其目标不是改变落后面貌,而是为了加强对人民的控制,清政府发布的政令都流于书面,没有得到真正的贯彻。 当然,想贯彻也没那份实力。

当然,这只是在对待是手就还是革新的问题。这个问题引出的就是日本的明治维新,中国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之间的差异了。
其他的还有别的方面,特别是对待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问题的差异,对待国内经济发展的问题,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等等一系列问题。
文化上,日本的西化与中国的西化之间的差异,需要比较的是日本明治维新中的文化政策与中国新文化运动对待传统东方文化的态度、方式的差异。
军事上,近代以来中日在陆军和海军发展策略上的差异,清日战争中中日两国的军事策略,军事力量的对比,往后一直可也延伸到日本的大陆政策,侵华,中国的抗战等等。
好了,该吃饭去了。 暂时就写这些吧。你看看行不?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日本方面  1868年,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脱亚入欧”,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国力日渐强盛。当
  时的日本,正交叉进行两次工业革命,1888年,日本产业革命出现高潮,因此急需对外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但日本作为一个岛国,国内本身就资源匮乏、市场狭小,加之国内封建残余势力的浓厚及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的尖锐,因此以天皇为首的日本统治集团急于从对外扩张中寻求出路。为此,1887年,日本政府制定了所谓“清国征讨策略”,逐渐演化为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其第一步是攻占台湾,第二步是吞并朝鲜,第三步是进军满蒙,第四步是灭亡中国,第五步是征服亚洲,称霸世界,实现所谓的“八纮一宇”。而甲午中日战争就是日本实现“大陆政策”前两个步骤的重要环节。
中国方面
  当时的中国处于清朝晚期,正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沉沦。
  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起,清政府中的洋务派掀起了一场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在科学技术(特别是军事技术)方面向欧美看齐,因此清王朝一度出现“同治中兴”的景象。清朝于1888年正式建立了北洋水师,成为亚洲一个强大的海军力量,即使欧美列强也放缓了侵略脚步。但清政府并未像日本那样变革国家制度,因此所谓的“中兴”也只是回光返照而已。此时清朝政治十分腐败,人民生活困苦,官场中各派系明争暗斗、尔虞我诈,国防军事外强中干,纪律松弛。19世纪末的东亚地区,一个是回光返照的老大帝国,一个是喷薄欲出的近代国家,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和日本必定不能避免一战。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09-18
如果把发展程度与速度都当作单位“1”;发展程度:中国0.4,日本0.7;发展速度:中国0.7,日本0.4。
第3个回答  2012-09-18
日本经济明显下跌了。

中日近代史发展状况对比
如果把发展程度与速度都当作单位“1”;发展程度:中国0.4,日本0.7;发展速度:中国0.7,日本0.4。 zhangchuandd | 发布于2012-09-18 举报| 评论 1 1 日本经济明显下跌了。 2765247 | 发布于2012-09-18 举报| 评论 4 0 为您推荐: 1945后中日的发展对比 中日近现代发展对比 中日历史关系 中日近代以...

近代史上的中日关系
1、1840年-1894年 明治维新前,中日关系挺好的,都闭关锁国,日本明治维新,中国同时展开洋务运动,中日竞争。2、1895年-1949年 甲午战争之后,中日战争开始揭开序幕,北洋时期:部分军阀投靠日本,日本对中国的影响力扩大,民国时期,蒋政府是亲美的,与日本矛盾日深,最后爆发八年抗战。战败后中日关系恢...

用史实说明古代,近代,中日现代发展
1840年——1842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56年——1860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了。1894年——1895年...

近代中日改革成败笔之比较论文
它充分体现了中国封建制度的特殊顽固性,而这一顽固性又是中国社会近代以来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在这样的国情条件和历史条件下发动的戊戌变法,其失败是必然的。六、中日甲午战争是对中日两国近代改革成果的一次检验。过程1895年3月,中国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与日本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日马关条约...

近代史中国和日本一败一胜原因分析
1、国力上讲:两次中日战争时期,中国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力都比经历了工业革命迅速壮大的资本主义强国小。但是,从战争所需要的要素看就有不同了,甲午战争时期,日本的战争对手是腐朽没落的满清政府和腐朽破落的清军。而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华的对手除了中华民国军队外,还有日益觉醒的中华民族,...

历史,近代史上两次中日战争,结果一胜一负,对比你有何感想?
1,海盗明代后期(日本)的侵扰沿海,在齐,谷答悠等将领的率领下击败他们。甲午中日战争2,1894年到1895年,使我们失去了台湾,澎湖等地,同时也失去了银2亿两; 3,1900年盟军入侵日本也; 4,中日战争1937年至1945年的八年,是为了让我们的国家遭受了巨大的创伤,同时也洗去耻辱世纪以来,中国开始...

近代中日改革一成一败的原因
经济:两国都是封建生产方式根深蒂固的国家,但是其中有着巨大的差别。19世纪中叶,日本占统治地位的是幕府领主的土地所有制,这种土地是禁止买卖的,商品经济一旦快速发展,领主制很容易瓦解。那么以它为基础的幕藩领主阶级统治也就会崩塌。在中国则是地主的土地所有制。这种土地所有制是可以自由买卖土地的...

从近代史评价中日关系???
日本大量掠夺中国资源,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民发展。对于中国来说,一方面造成中国国际地位的进一步沉沦,面临严重的亡国危险;另一方面为中国人民敲起了警钟,促进了民族的觉醒。清政府为了偿付巨额赔款,加紧搜刮人民,还大量举借外债,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新的通商口岸的开放和内河新航线的...

中日关系发展历程
中日关系发展历程经历了多个阶段,包括古代史、近代史和现代史三个阶段。详细 一、古代史阶段 中日两国的友好交往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汉代。在这个时期,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频繁,中国的文化、哲学、宗教等都对日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唐代是中日文化交流的高峰期,许多中国文化和制度都被引入日本,如汉字、...

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的比较
国际环境对中国维新运动很不利。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的相同点 1、背景相同,改革前都面临着严重的社会危机;2、性质相同,都是由最高统治者自上而下进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3、都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上采取了重大措施;4、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