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有三界的说法,即欲界,色界,无色界,境界一个比一个更高,还有比这些更高的,那就是就是净土、佛土和彼岸世界,据说人修行最大的功德就是未来能够由接引佛祖带入彼岸世界,彼岸世界常常被描绘出仙乐飘飘,香花袅袅的异常美丽异常辉煌,故称极乐世界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人在修行的过程中,在无色界这一层早已经超脱感官的困扰,摆脱物质上的纷扰,为什么在涅槃之后进入更高境界的彼岸世界反而还能感觉得到这种仙乐飘飘异常美好的景象?应该是无所感知无所想,即非想非非想才对啊?
难道仅仅是为了吸引教徒?但是仅仅从义理的逻辑上去分析,是前后矛盾的啊
恳请高手不吝赐教
读佛经的困惑
因为你的理解,全部都是错的。1.“为什么在涅槃之后进入更高境界的彼岸世界反而还能感觉得到这种仙乐飘飘异常美好的景象”,回答:涅槃根本就不是你所说的情况。任何佛经都没有这样说过。至于净土的景象,那是心的幻化,不是真的。2.“应该是无所感知无所想”。回答:不是无所感知。而是变换了感知的...
最近在看佛经,拿起经书总觉得多了点什么,放下经书又觉得少了什么,我到...
1. 您提到在阅读佛经时感到拿起经书似乎缺少了一些东西,放下经书后又好像失去了一些东西。这种感觉可能源于内心对佛经的渴望和对修行意义的探索。2. 阅读佛经是寻求心灵慰藉和智慧的一种方式,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生和宇宙的真谛。根据您的描述,您对佛经有着浓厚的兴趣,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迹...
...但水平有限,经书很多地方读不懂,十分困惑,怎么解决?
所谓“戒、定、慧”!就是通过持戒,生定,才能生出智慧。所以一定要修禅定,心清净了、定了,智慧自然会显现,就会有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即会觉得经文一读就明白了,似乎也不需要太深的古文基础。同时,个人经验觉得做些积福消业的工作(忏悔、布施、放生、吃素、念佛等等)也是非常必要的,所谓障碍...
自己的一些关于佛学困惑
断分别、妄想、执著——这是通途法门,而西方极乐世界的净土法门则是佛不问自说(一般的佛经要有人请佛才说),它是特别法门,即简易难信。既然你喜欢佛教,就要产生正信,正信由阅佛经典,看祖师大德开示,而现在网络发达,你可以搜索相关多方面的东西,然后你自己去思惟辨别,通过闻思修,有缘进入佛的...
我研究佛经一段时间发现,大乘中期出现的佛典我看了更多迷茫,为什么...
答案是:不矛盾。佛陀说法绝对不会离开8个角度:体、相、用,因、缘、果、事、理。讲空,是佛陀为了破我们的执着所以,佛陀说空 因为万法无常,刹那变灭,无真实性,所以佛说一切法空 但是,佛陀在心经,在金刚经尤其讲到一个重点,就是讲空不可以坏缘起法 也就说,讲空,不可以否定眼前事相的...
求大家解答我在学佛上的困惑!!
三藏十二部佛经,作为佛中之王的阿弥陀佛只说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法门。佛祖对众生开示8万4千法门,众生绝大多数大多不能出离六道轮回,更别说成佛了,故阿弥陀佛以其大悲愿力,开示了一个特别法门---净土法门,三根普被。这是任何法门都办不到的。所以善导大师说:“释迦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
一开始对佛经歌很感兴趣,到后来感觉听什么看什么都感觉没有一点兴趣而...
对佛经歌的兴趣逐渐消退,一开始的热情转变为烦躁不安,可能是内心的困惑和不安在作祟。佛经是启迪智慧、净化心灵的重要途径,但理解与应用佛理需要时间与耐心。对于烦躁的情绪,应深入反思自己的内心世界,寻找不安的根源。佛教修行的本质是修心,可以通过冥想、打坐等方式,静心思考,回归内心的平静。
为什么我每一次听佛经的时候心里都有一种心慌的感觉?拜托各位了3Q_百度...
3. 信仰问题可能是引起心慌的另一个原因。个人对佛经的信仰或对其教义的理解可能存在困惑或不安,这可能导致听佛经时心慌。在这种情况下,与佛教导师或专业人士交流,寻求支持和指导可能会有所帮助。4. 语言障碍也可能是心慌感觉的一个原因。如果对佛经的语言理解存在困难,可能会导致心慌。使用翻译软件或...
读佛经时遇到的困惑
诸佛菩萨不用耳朵可听,不用眼睛而视;“禅悦”是超脱于感观之上的,那里不需要仙乐,不需要鲜花,不需要赞美的语言;那里有的,可能是超乎于此岸人所想象的安恬与祥和。正如《心经》所说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这样的境界,当然要在“欲界”“色界”“无色界”之上;既然已经...
学佛札记2:一念放下,自在心间。
主要有两个困惑:一是佛经难懂,仅偶有所得,多数都不明究理;二是,对佛教一切皆为苦的出发点以及艰苦修行甚至抛家弃子不太能接受。第二次跟着居士探讨交流,居士给出了建议。居士给出如下几点建议:第一,不要去研究佛教,不要过多从政治历史角度分析佛教,而是要从自己的身心出发,走出自身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