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辙,后期节目……”谁知道这是出自那篇文言文,快告诉偶译文。

如题所述

《熟读精思》宋.朱熹

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义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至于文义有疑,众说纷错,则亦虚心静虑,勿遽取舍于其间。先使一说自为一说,而随其意之所之,以验其通塞,则其尤无义理者,不待观于他说而先自屈矣。复以众说互相诘难,而求其理之所安,以考其是非,则似是而非者,亦将夺于公论而无以立矣。大率徐行却立,处静观动,如攻坚木,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如解乱绳,有所不通则姑置而徐理之。此观书之法也。
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子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子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凡是读书必须先要熟读,让里面的话都好像出自于我的嘴巴。进一步就仔细的思考,使它的意思好像都出自于我的心里所想的,然后可以有所心得。至于那些对于文章意思有疑惑的,大家的言论纷乱错杂的,就也要静下心来仔细思考,不要匆忙急促地在当中取舍。先把其中的一篇自己单独列为一说,顺着文章的思路去想,来验证它思路的通畅和阻塞,那么那些特别没有明显含义和道理的,不等到和其他的学说相比较道理就已经自动屈服了。再用大家的言论互相诘问反驳,然后寻求它的道理的稳妥,来考证它的正确或错误,好像是对其实是错的,也将被公众承认的说法所否定而不能成立。一般情况下慢慢地停下来看,处理静止状态观察动态的,像攻击坚硬的木头,先攻击它的容易的地方而再攻击它的关键之处;像解开缠乱在一起的绳子,地方有所不通就暂且放在那儿慢点去处理它。这就是看书的方法。
凡是读书,必须先整理好读书用的桌子,使桌子干净平稳,把书册整齐地放在桌子上,让身体坐正,面对书册,仔细从容地看清书上的文字,仔细清楚地朗读文章。必须要读的每个字都很响亮,不可以读错一个字,不可以少读一个字,不可以多读一个字,不可以读颠倒一个字,不可以勉强硬记,只要多读几遍,就自然而然顺口而出,即使时间久了也不会忘记。古人说:“书读的遍数多了,它的意思自然会显现出来。”就是说书读得熟了,那么不依靠别人解释说明,自然就会明白它的意思了。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叫做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心一意,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那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要紧。心已经到了,眼扣难道会不到吗?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07-06
出自《善问者》
译文如下
会学习的人,能使教师费力不大而效果好,并能感激教师;不会学习的人,即使老师很勤苦而自己收效甚少,还要埋怨教师。会提问的人,象木工砍木头,先从容易的地方着手,再砍坚硬的节疤一样,〔先问容易的问题,再问难题〕,这样,问题就会容易解决;不会提问题的人却与此相反。会对待提问的人,要回答得有针对性,象撞钟一样,用力小,钟声则小,用力大,钟声则大,从容地响,让别人把问题说完再慢慢回答;不会回答问题的恰巧与此相反。以上这些,讲的是有关进行教学的方法。

本句的意思是会提问的人,象木工砍木头,先从容易的地方着手,再砍坚硬的节疤一样

参考资料:百度知道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辙,后期节目……”谁知道这是出自那篇文言文...
大率徐行却立,处静观动,如攻坚木,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如解乱绳,有所不通则姑置而徐理之。此观书之法也。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子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

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的出处是哪里?
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意思是善于提问的人,就像加工处理坚硬的木材,先从容易处理的地方下手,然后对对节疤和纹理不顺的地方。出自:西汉·戴圣《礼记·学记》。原文: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

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是什么意思?
意思:会提问的人,像木工砍木头,先从容易的地方着手,再砍坚硬的节疤一样。出自:西汉·戴圣《礼记·学记》节选: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翻译:会学习的人,能使教...

善问者如攻坚木下一句
翻译:善于学习的人,老师费力小。出自:战国 戴圣《礼记·学记》原文选段: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释义:善于学习的人,老师费力小,而自己受到的效果却很大,这要归功...

翻译文言文《善问者》
原文 善问者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①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②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扣之以小者则小鸣,扣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③,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译文 ...

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出自哪里?
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译文:善于问问题的人,就好比砍伐大树,先从容易砍的地方下手,然后再砍坚硬的树节之处。点评:提问题时应该按照先易后难的顺序进行。出处:《礼记·学记》。《学记》简介 《学记》是中国古代一篇教育论文,是古代中国典章制度专著《礼记》(《小戴礼记》)...

善问者如攻坚木的妙处
出自《学记》:全文为: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憨耿封际莩宦凤为脯力...

请解释"如攻坚木,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
出自《善问者》译文如下 会学习的人,能使教师费力不大而效果好,并能感激教师;不会学习的人,即使老师很勤苦而自己收效甚少,还要埋怨教师。会提问的人,象木工砍木头,先从容易的地方着手,再砍坚硬的节疤一样,〔先问容易的问题,再问难题〕,这样,问题就会容易解决;不会提问题的人却与此相反。

“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形容善于探讨钻研的人,应当是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像木工砍硬木先从易进斧的地方下手一样,再从他的节和不顺的地方下手。作品出处 选自《礼记》 :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

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的意思
善于提问人先从容易出下手,在对付节疤和纹理不顺地方。1、意思是善于提问的人,总是像攻伐坚硬的木柴一样,先从容易处理的地方下手,然后对付节疤和纹理不顺的地方。2、此句出自《礼记学记》,《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