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法火烧圆明园后,左宗棠与曾国藩反应不同,到底谁是真正的爱国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6-14
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宫,一个进行抢劫,另一个放火焚烧。
他们高高兴兴地回到了欧洲,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英吉利。
他们共同分享了圆明园这座东方宝库,还认为自己取得了一场伟大的胜利!
当时,英法联军以"贸易不公"为由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炮火打到了了京师,咸丰皇帝仓皇出逃。
英法联军进入北京城。
英法联军进入京城以后,首先遭劫的就是圆明园。
圆明园是从康熙年间开始筹建,经过几代君主才最终建成了万园之园,它是一所皇家园林,代表的是整个皇族的尊严,整个中华民族的尊严。
在那里有着历代君主收藏的古董字画,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博物馆。
正所谓:财帛动人心,这群强盗对圆明园早有耳闻。
这次终于有机会动手他们又岂会错失良机。
于是,他们带兵进入圆明园,面对琳琅满目的古董,这让他们按耐不住内心的激动,将陈列在圆明园中的展品洗劫一空。
但他们依旧不满足,没过几天他们再次进入圆明园,将圆明园再次搜刮一遍,然后一把火将圆明园焚烧殆尽。
英法火烧圆明园后,左宗棠与曾国藩反应不同,到底谁是真正的爱国!
左宗棠的反应:
圆明园事件发生时,左宗棠还是曾国藩的一位下属,领着一个“四品京堂候补”的虚职,对洋人有着年轻人特有的敌意与仇恨,乍看之下仿佛缺乏官场上的手腕和圆滑,却更能让我们共情。
当时不在京城的左宗棠听闻圆明园被毁的消息后“悲愤不已,不得安眠”,甚至上书朝廷请求一个军职,想要带兵杀回英法联军重兵把守的京城,然而这份热血在当时却没能得到已经吓破胆的诸位大臣响应,曾国藩的态度也相当明确。
这股气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左宗棠的为官路上与曾国藩不同,如果说前者乌眼鸡似的盯着国内这点儿事情,那么左宗棠却将自己的矛头对准了欧洲列强。
圆明园事件过去二十年后,左宗棠也坐上了“两江总督”的位置,和当年的曾国藩不同,他对洋人的态度和二十年前一般敌视而强硬。
他掌握军事大权,不但大肆捐购水雷,甚至布置了鱼雷对东南沿海要口进行布防。
在他眼中欧洲列强才是大清朝的心腹大患,这些人的野心和傲慢,以及国人日渐丢失的尊严和自信都让清朝变得越来越卑微。
但统治者却仍然做着大国风度的梦,妄图以“宽容”和政治手腕、外交手段来感化侵略者,这些都让他对洋人更加忌惮。
曾国藩的反应:
这一年,曾国藩非常顺利。
首先是在太湖之战中,打败了太平军名将陈玉成。
其次是代替弃城逃跑的两江总督何桂清,正式任职两江总督,并以钦差大臣身份督办江南军务。
这就意味着,曾国藩终于有了一份正儿八经的职位,这份职位的级别还很高,权力很厚重。
第三是指挥曾国荃部队攻克了安徽重镇安庆,吹响了围困天京的号角。
曾国藩对于英法联军放火烧毁圆明园的行为,没有明确表态。
不过,近两年后的1862年5月7日,曾国藩在倡导洋务运动时,写了一段笔记,简介提到了火烧圆明园:
“余以为欲制夷人,不宜在关税之多寡,礼节之恭锯上着眼,即内地民人处处媚夷,艳夷而鄙华,借夷而压华,虽极可恨可恶,而远识者尚不宜在此等处着眼。
吾辈着眼之地,前乎此者。
洋人十年八月入京,不伤毁我宗庙社稷,目下在上海、宁波等处助我攻剿发匪,二者皆有德于我。
我中国不宜忘其大者而怨其小者。

在曾国藩看来,英法联军经过北京时,虽然放火烧掉了圆明园,但只能算是小恶。
而且,由于英法联军没有攻占紫禁城和太庙,算不上侮辱清朝皇帝的列祖列宗,所以与他们在上海、宁波等地帮助清军进剿太平军一样,都是有德于中国。
单从对火烧圆明园事件的看法上就可以看出,小恩小惠与民族大义相比,这位肱骨之臣曾国藩却意外地选择了英法联军的小恩小惠,抛弃了民族大义。
若论为官之道,曾国藩的手腕是何等高明,左宗棠勉强做他的跟班。
可是若论爱国之心,曾国藩与左宗棠相比则相差甚远!当然,我们不否认曾国藩是大忠臣,但他忠的是大清皇室,而左宗棠忠的是中华民族!
最后,说到晚清时期,国际形势风云突变,清王朝的统治更是岌岌可危。
面对内忧外患的窘境,清政府不得不大力重用汉人大臣。
在乱世争锋又被委以重任的大背景下,着实涌现出了一大批汉臣能人、名人,其中最为人熟知的曾(曾国藩)、左(左宗棠)、胡(胡林翼)、李(李鸿章)。
这四位名臣不但功劳显赫、事迹众多,甚至一些举措和理念事到如今仍然影响着现在的人们。
为了表示对他们的敬意,人们就将其并称为了"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虽说这老四位同为“中兴名臣”,对于清王朝甚至对于当今中国来说,所立下之功绩又各有千秋,但是他们几位在后人的口碑评价之中却不尽相同。
曾国藩显然是这四位之中,被后世之人赞誉最高的一位。
当然,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关于晚清四大名臣的故事,看看他们都与哪些名人联过姻,推荐去看一下这套《中国名人大传》!通过这套书,你不仅能了解晚清四大名臣,还能了解一些不为常人所知的"秘密"。
此书结合真实的史料,较为详细地记录了晚清四大名臣的一生!不论是他们幼年时期的趣事,还是官场上的争斗,亦或是晚年时期的事,都能在此书中看到。
当然,关于晚清四大名臣的家族、后代,我们也都能在此书中找到对应的答案!此书内容翔实,通俗易懂,对晚清四大名臣的评价也由实际出发,并没有添加作者的个人感情色彩,这更能让我们看到一个真实的晚清四大名臣。
这一套《中国名人大传》,除了有《曾国藩传》之外,还有《李鸿章传》、《张之洞传》和《左宗棠传》。
此四人被誉为是晚清时期的“中兴四大名臣”,他们每一个人的故事都很精彩,值得我们细细品读!
这套书以史实为基础,全面记叙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为官、带兵、处世、治学、修身、齐家,通读阅读晚清名臣的一生,能身临其境学其精华!
通过阅读他们四人的生平经历和发展轨迹,读者能从中看出晚清局势的风云变幻、波诡云谲。
而且,这套书的内容有高瞻远瞩、也有运筹帷幄、有韬光养晦、也有出奇制胜,有大谋略,也有小伎俩,有才华,也有心机,有聪慧,也有机敏。
看完这套书会说话、会办事、会做人。
你就阅读本书,既可防止上当受骗,也可避免误解他人,还能准确领悟领导意图,走进领导内心:在事业上助你一臂之力,商海中会助你一路顺风,日常生活、工作中让你受益无穷。
如今本书店优惠活动,四本书只需99元。
如果你想了解晚清这四大名臣的传奇故事,可以点击下方链接购买!
详情
    官方服务
      预约搬家

英法火烧圆明园后,左宗棠与曾国藩反应不同,到底谁是真正的爱国
英法火烧圆明园后,左宗棠与曾国藩反应不同,到底谁是真正的爱国!左宗棠的反应:圆明园事件发生时,左宗棠还是曾国藩的一位下属,领着一个“四品京堂候补”的虚职,对洋人有着年轻人特有的敌意与仇恨,乍看之下仿佛缺乏官场上的手腕和圆滑,却更能让我们共情。当时不在京城的左宗棠听闻圆明园被毁的消息后“...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曾国藩和左宗棠的反应为何截然不同?
我觉得曾国藩和左宗棠的反应不同,是他们对国家的爱国情感不同,左宗棠一心向国,而曾国藩在朝廷中被其他的事“拌住了心”,大概就是清朝的利益不如自己的利益吧!

圆明园被烧之后,左宗棠和曾国藩反应如何?
左宗棠,左宗棠是晚清的重臣,当他听到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时候,神情大变,脸上挂着担心与不安,从那之后,左宗棠看到英国人和法国人,都表现出憎恶的神情,拒绝与英国人和法国人来往,从这足以看出,左宗棠是一个非常爱国、爱百姓的好官。

英法火烧圆明园后,曾国藩与左宗棠反应为何不同?
从曾国藩、左宗棠两人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反应看,两人爱国情怀一目了然,左宗棠才是真正一个有家国情怀之人,曾国藩就是一个想当官耀祖,清朝强大于否与他没什么关系。甚至英法都攻下清朝首都了,居然还说“英法有德于我”。后人把曾国藩评价有点太高了,甚至认为他是继王阳明又一理学家,这未免...

火烧圆明园曾国藩与左宗棠分别什么反应?谁更有爱国情怀?
曾国藩认为,英法联军虽然焚毁了圆明园,但他们也曾帮助清朝打过太平天国,对清朝是有恩的。因此,他觉得圆明园的毁灭只是小事,不应该因为这些小节而忘记英法对联的帮助。然而,左宗棠对圆明园事件却一直耿耿于怀,他对洋人的敌意和仇恨更深,听闻圆明园被毁的消息后,他悲愤不已,甚至上书朝廷请求带兵回京...

火烧圆明园曾国藩与左宗棠分别什么反应?谁更有爱国情怀?
但是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惨祸,面对皇族被外邦人踩在脚下的颜面,当时的清朝重臣曾国藩和左宗棠却做出了截然不同的回应,今天就从这段历史中看看古人的爱国情怀究竟有多深吧。 咸丰十年的圆明园,是清军与英法联军对峙的牺牲品 圆明园遭难不仅是财帛动人心 对于火烧圆明园的过程,世人的第一反应是劫掠,似乎这场持续了十天...

火烧圆明园后,曾国藩与左宗棠都是什么反应呢?
曾国藩对于英法联军放火烧毁圆明园的行为,没有明确表态。不过,近两年后的1862年5月7日,曾国藩在倡导洋务运动时,写了一段笔记,简介提到了火烧圆明园:“余以为欲制夷人,不宜在关税之多寡,礼节之恭锯上着眼,即内地民人处处媚夷,艳夷而鄙华,借夷而压华,虽极可恨可恶,而远识者尚不宜在此...

晚清四大中兴名臣,谁是真正的为国为民,并配得上民族英雄的称号
咱们先来说说曾国藩,曾国藩确实是一位非常成功的政治家、军事家,并且也是当时中国最开明的官员之一。但是公元1860年也就是咸丰十年十月,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闯进了圆明园,在进行了一番疯狂抢掠后放火烧毁了圆明园以遮掩其强盗行为。我们的这位被后世很多人赞誉并给予很高评价的封疆大吏,却给出了让世人...

圆明园被烧了以后,为何左宗棠和曾国藩反应不同?
曾国藩的这种思想在他后来写的笔记中有体现:“洋人十年八月入京,不伤毁我宗庙社稷,目下在上海、宁波等处助我攻剿发匪,二者皆有德于我。我中国不宜忘其大者而怨其小者。”这段话的意思很明确,英法联军在咸丰10年8月打入京城,火烧圆明园虽然有错,但他们没有毁我们祖先牌位,没有动摇我们大清...

火烧圆明园后,曾国藩为啥说“英法有德于我”?
另外,由于曾国藩负责主持洋务运动,所以必须摒弃前嫌,向洋人学习,与洋人合作,而英法列强无疑就是洋人中的中流砥柱,他既需要英法的技术,又需要英法的设备,更需要英法的支持。综上,曾国藩在火烧圆明园后,竟然说出“英法有德于我”这样的不当言论,确实是有其特殊原因的。但是,曾国藩...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