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宽静稳定技术问题

放宽静稳定技术是怎样将气动中心置于重心之前的?

随控布局
随控布局飞机是60年代末,7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种具有革新意义的飞机。人们预计这项以机载计算机为核心,以电传操纵系统为基础的新技术的出现。将会对飞机性能的改善和空战战术的变革带来巨大影响。人们对战斗机性能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片面到全面,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这个认识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在70年代以前,人们主要是用飞机的状态参数,即飞机的最大速度和升限等参数来衡量战斗机性能的优劣。

第二阶段。在70年代和80年代,人们又强调战斗机机动性的重要。衡量飞机的机动性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1。常规机动性。主要是飞机在轴向加速度、曲线角速度、滚转角速度和高度方面的改变能力。
2.能量机动性,从飞机能量变化的角度来分析飞机的机动能力。它包括动能和位能。

第三阶段,80年代以后,人们又强调了战斗机的敏捷性。所谓敏捷性,简单讲就是机动性和可操纵性的结合。它包括了加减速度变化率、角速度变化率、滚转角加速度等。如何使飞机达到高敏捷性,必须从飞机设计上想办法,如果仍然按照常规的飞机来设计,很难使飞机具有高敏捷性,而采用随控布局技术就不同了。

随控布局技术是指随着控制系统来进行飞机总体布局。具有这种技术的飞机装有各种飞行状态传感器,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在飞行过程中。机载计算机可根据飞行员的意图、飞机的姿态、周围的气流条件,及时发出指令信号,主动控制各种操纵面,使操纵面上的气动力按需要变化,以提高飞机的机动性。随控布局飞机(ControlConfiguredVehicle即CCV)简单的讲就是将主动控制技术应用到飞机上,通过电传操纵,提高飞行品质的飞机。概括他讲,随控布局飞机应用了两大技术,即主动控制技术和基本(常规)设计技术。主动控制技术(ACT).就是在飞机总体设计阶段主动地将自动控制系统与气动布局。结构、动力装置等结合在一起进行综合的设计,从而全面地提高飞机的飞行性能并改善飞行品质。从设计角度讲,设什初始阶段就考虑了飞行控制系统对总体设计的影响,可充分发挥飞行控制系统的潜力。从控制角度讲,在各种飞行状态下,通过传感器的指令,披预定程序操纵,可使气动力按需要变化,从而使飞机性能达到最佳。主动控制设什技术与基本设计技术的区别是,基本设计技术是根据任务的要求,以气动力。结构和动力装置三大基本因素来确定飞机布局的,如飞机不能完全满足设计要求,这时才采用自动控制系统加以改善,也就是说。主动控制系统是后来加到飞机上的,对飞机的结构没有直接影响。而主动控制设计技术,则把主动控制系统提到和上述三个因素(气动力、结构和动力装置)并驾齐驱的地位,也就是在飞机布局设计之初就把控制技术与基本的三大技术同时考虑,因而使设计者可以利用飞行控制技术明显地提高飞行器的性能。随控布局飞机也存在一定缺点,就是对自动控制系统的可靠性要求很高,一旦电子设备出了故障,飞机就很容易出事故。随拄布局飞机的控制内容主要包括放宽静稳定性、直接力控制、机动载荷控制、阵风缓和控制、颤振抑制控制、乘坐品质控制等项。从目前的随控布局飞机来看,有的应用了其中的一项,也有的采用了其中多项。

1.放宽稳定性
为保证飞机飞行中有足够的稳定性,在常规飞机的设什中,必须使飞机的焦点位于飞机重心后面一定距离,这样,当飞机受到扰动时,飞机本身就会产生恢复力矩(稳定力矩),使飞机趋于恢复原来的姿态,而不需飞行员去操纵。不过,对稳定性的追求往往要牺牲飞机的操纵性。若纵向自定性大大则操纵费力,飞机不灵敏,机动性也差;若稳定性大小,飞机又过于灵敏,不容易控制杆位移量。如果在设计飞机时,使飞机在亚音速飞行中稳定裕量适中的话,那么飞机在超音速飞行中的稳定裕量就会显得过大(因为飞机从亚音速增速到超音速的过程中,飞机的焦点会急剧后移,如图1所示),以致影响飞机的机动性。而且,由于飞机焦点后移量大,其升力形成的下俯力矩就大,为了达到平衡,在平尾上就需要产生一个较大的向下的配平升力,由于平尾偏转角度有限,只有增加平尾的面积才行,这又会导致飞机重量和配平阻力的增加。如果放宽了飞机的静稳定性,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因为这种飞机在亚音速飞行中。飞机的焦点位于飞机重心之前,从而加大了飞机的不稳定性,在近音速飞行中,飞机的焦点与飞机重心相距很近,处于接近稳定状态,即中立稳定状态;而在超音速飞行中,飞机焦点虽然移至飞机重心后面,但两者距离不会太大,即可将稳定裕量大大降低,从而显著改善飞机的机动性能。那么,又如何保证飞机的稳定性呢?这就要求飞机装有优良而可靠的自动控制系统。由它来保证飞机的稳定性。这就是放宽静稳定性(Relcxedstaticstability,即Rss〕的概念。采用纵向稳定性放宽技术后,不论飞机纵向是稳定的,是中立稳定的、还是不稳定的,飞行员可统统按纵向稳定的情况进行操纵,因为升降舵(或平尾)是由计算机和电传操纵机构根据传感器所感受到的飞行状态参数,按预定程序,自动进行控制的。所以飞机的操纵性和机动性可得到明显改善。由于采用放宽静稳定性技术的飞机,焦点在重心之前,其升力产生的是上仰力矩,因此,在平尾上必须产生个向上的配平升力来实现力矩平衡,如图2所示)。这就意味着,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飞机可获得较大的升力。当飞机处于超音速飞行时,尽管飞机的焦点后移到重心之后,但由于离重心的距离小,因此,升力产生的下俯力矩并不大,在平尾上只须产生不大的向下配平升力就可实现力矩平鼠这样平尾面积就可大大减小。F一4ECCV验证机,把纵向静稳定性放宽了4%后。起飞重量可减轻20%。

2.直接力控制
对于常规飞机来说,操纵面(升降舵、方向舵和副翼〕偏转的直接效果主要是产生操纵力矩(俯仰,方向和滚转力矩)来改变飞机的姿态,从而产生迎角,侧滑角和滚转角的变化,以产生足够的气动力的变化,来改变飞机的飞行轨迹。所以飞行员在操纵以后,飞机航迹不会马上改变,有明显的滞后作用。而采用直接力控制,可在不改变飞机姿态的条件下,直接通过控制面造成升力或侧力来操纵飞机机动,从而达到精确控制飞行轨迹和增强机动能力的目的。直接力控制包括直接升力和直接侧力两种控制。采用直接力控制,可以大大改善飞机的操纵性,为实现飞机的精确操纵开辟了新途径,为创造新的空战战术提供了条件。

3.机动载荷控制
常规飞机的机动飞行能力受失速迎角的限制。有的机型在大迎角下,还可能产生翼尖失速,甚至会危及飞行安全。装有机动载荷控制系统的飞机,根据飞机过载的大小或根据过载指令的大小,控制系统会自动地们转机翼上的气动力操纵面,调整沿机翼展向或弦向的气动载荷分布,从而达到改善机翼承载状况和增强飞机机动性的目的。例如。采用机动载荷控制技术的F一4飞机与常规F一4飞机相比,当转弯30秒钟。前者已转过180度,而后者只转过135度。对于轰炸机和运输机来说,主要是进行长时间的巡航飞行,机翼承载能力可披巡航飞行状态的要求进行设计。在机动飞行屯通过飞行控制计算机自动偏转襟翼(包括前、后缘襟翼),可以使机翼压力中心向机翼内侧移动,喊小升力对翼根所形成的弯曲力矩,从而减轻机翼的结构重量,提高飞机的航程和运载能力。例如.采用了机动载荷控制技术的B一52飞机比常规的B一52飞机,在过载等于1的机动动作下,翼根弯矩减少40%,在随控布局的C一5A军用运输机上,翼根弯矩减少30%-40%。

4.阵风缓和控制
飞机在较强的阵风下飞行,迎角、侧滑角,相对气流速度以及相应的气动力和力矩,往往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从而引起飞机颠簸、摇晃、乘坐不舒适,也增加了飞行员操纵飞机的困难,甚至还会因出现载荷过大,使飞机结构损坏。对于在低空执行任务的轰炸机来说,还可能严重地影响武器投放和飞行安全。装有阵风缓和控制系统的飞机,在飞行中遇有阵风时,安装在机身适当部位的加速计(敏感元件),将感受到阵风的加速度,并将信号输入机载计算有进行处理,然后由计算机控制航面偏转,使飞机的空气动力基本保持不变。这样,就可以大大缓和飞机对阵风的运应,例如,F一8CCV,衰减阵风过载可达30%一41%,F一16CCV的衰减阵风过载可达50%左右,效果都比较好。阵风缓和控制系统主要是减弱阵风对飞机纵向运动的影响.如图3所示。实验表明,采用阵风缓和控制技术后。在低空高速突防状态中,飞机结构在达到疲劳损坏之前的飞行时间可增加1倍之多。

5.颤振抑制控制
过去防止飞机颤振的办法是加强部件的刚度或增加配重,以提高抗颤振的能力,结果使机体重量增加。随控布局飞机采用颤振抑制系统,可在不增加飞机重量的条件下解决抑制颤振的问题。该系统采用了加速度计传感器,分别置于机翼或其它气动力舵面的相应部位上,来敏感颤振信息。所测到的信号输给计算机处理后,会给出指令驱动舵捌使气动力操纵面偏转,自动增大颤振阴尼,从而抑制颤振的发生。这种控制系统的采用,可以减轻飞机重量。扩展飞机颤振的临界飞行速度,从而提高机动性,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该系统后,歼击机的颤振临界速度可提高30%左右。

6.乘坐品质控制
乘坐品质控制又称乘感控制。按常规设计的高速飞机,飞行中若遇到周期性阵风时,机身会发生弹性振动,乘员会感到不舒服,从而影响飞行员的操纵,这就是所谓乘坐品质问题。所以对飞机乘感控制的首要任务是抑制弹性振动。抑制弹性振动的常规办法是增加机体的结构刚度,这样就会带来机体结构重量的增加。乘坐品质控制的控制原理是,把测量机身弹性振动加速度的加速度计所感受到的信号输入机载计算机。经过解后,再控制舵机,协调偏转抑振力操纵面,以达到抑制机身弹性振动的目的。从而可改善空勤人员或旅客的乘坐舒适度,在轰炸机和战斗机乘员坐位处,要求改善空勤人员乘坐的舒适度,而旅客机则要求改善沿整个机身的舒适性,这种控制,对军用飞机而言,因减轻了空勤人员长时间飞行的疲劳,从而可改善执行任务的效果。例如,美国在B一1战略轰炸饥上采用了这种系统,就大大改善了长时间执行低空任务飞行员的乘坐舒适性。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6-24
放宽静稳定度技术

所谓静稳定度是指气动中心到飞机重心的距离,气动中心在重心之后静稳定度为正,飞机是静稳定的;气动中心在重心之前静稳定度为负,飞机是静不稳定的。

在亚音速飞行状态,普通飞机的翼身组合体的升力中心在重心稍后的某个距离(静稳定),这时翼身组合体的升力所产生的负俯仰力矩(机头向下的力矩),由平尾的下偏,以产生向下的升力来平衡,尾翼的升力从翼身组合体升力中减去,因而使总的升力减少。而且由于飞机的静稳定特性,飞机有保持原有飞行状态的趋势,使飞机的操纵也不灵活。而放宽静稳定度的飞机,气动中心可以很靠近重心也可以重合,甚至在重心的前面,飞机的稳定度变得很小甚至不稳定,飞行中主要靠主动控制系统(即自动增稳系统)主动控制相应舵面,保证飞机的稳定性。这时为保持平衡只需要较小的甚至向上的平尾升力去平衡翼身组合体的正俯仰力矩(机头向上的力矩)。

在超音速状态,无论普通构形的飞机还是放宽静稳定性的飞机,都具有作用在重心之后的翼身组合体升力矢量。因为放宽静稳定度的飞机的重心比普通飞机的重心更靠后,这样为配平由于翼身组合体升力升起的负俯仰力矩所需要的尾翼向下载荷比普通飞机要小,因而就可以大大减少尾翼足寸和重量,使其在超音速状态也具有较高的升力。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采用放宽静稳定性的手段,可以大幅提高飞机的性能。首先,使飞机的平尾用于平衡所需的面积可以大大减小,因此平尾的重量可以减轻,阻力可以减小,另外对于静不稳定的飞机,尾翼的升力和翼身组合体升力方向一致,这样飞机的总升力也得到了提高。

研究表明,放宽静稳定度为战斗机带来的效益是当静稳定裕度取为-12%平均气动弦长时,飞机的起飞总重可减少8%,所需发动机推力可减少20%,如果再加上控制机动载荷的效果可使设计总重减少18%。

在轰炸机上采用这种技术效果也是很明显的,如CCV B-52试验机平尾面积从84平方米降到46平方米,在原发动机和起飞总重条件下,结构重量减少6.4%,航程增大4.3%,如果原载重、航程不变,起飞总重可以减少 10-15%,B-l轰炸机如果在设计初期阶段就采用放宽静稳定度要求的话,其起飞总重可减少36吨,用2台发动机就可以完成原来4台发动机的任务。如果把放宽静稳定度要求和控制机动载荷结合起来,可使轰炸机设计重量减少20%以上。

放宽静稳定度要求对战斗机性能的提高主要体现在提高战斗机的机动性方面以及完成任务的效率方面。如一架重心位置处于25%平均气动弦和一架重心位置处于38%平均气动弦的放宽静稳定度的飞机相比,在中等空载重量、最大推力、900米高度的条件下,后者转弯速度增加0.75度/秒(M=0.9时)~1.1度/秒(M=1.2时);M数从0.9增加到1.6的加速时间减少1.8秒左右;空战燃油节省180公斤;承受机动过载的能力也提高了,在M数为0.6,0.9,1.2时过载系数分别提高0.2g,0.4g,0.8g;此外还可以提高升阻比:在M<l时可提高8%,M>l时可提高15%。这些就使战斗机的机动性大大提高。

如果拿F-16战斗机和法国战斗机“幻影”Fl,瑞典的Saab-37,苏联歼击机米格-21相比,性能就很突出,除高空最大速度,F-16稍低于其他三种飞机外,其他性能均比它们优越。其原因之一就是F-16采用了主动控制技术。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放宽静稳定度对战斗机和轰炸机的性能提升有多大?
研究显示,通过放宽静稳定度,战斗机可以实现显著的性能提升。当静稳定裕度设定为-12%,相当于平均气动弦长的降低,飞机的起飞总重可以减少8%,发动机所需推力可减少20%。若进一步考虑控制机动载荷,设计总重的削减甚至可达18%。在轰炸机上,这种技术的应用同样明显。例如,CCV B-52试验机通过减少平尾...

什么是放宽静稳定技术?
放宽静稳定度技术 所谓静稳定度是指气动中心到飞机重心的距离,气动中心在重心之后静稳定度为正,飞机是静稳定的;气动中心在重心之前静稳定度为负,飞机是静不稳定的。在亚音速飞行状态,普通飞机的翼身组合体的升力中心在重心稍后的某个距离(静稳定),这时翼身组合体的升力所产生的负俯仰力矩(机头...

放宽静稳定技术研究表明
若将放宽静稳定度要求与控制机动载荷结合起来,轰炸机的设计重量可显著减少超过20%。综上所述,放宽静稳定度不仅对战斗机,而且对轰炸机的性能优化带来明显效益。通过优化结构设计,提高发动机效率,增强机动性,可以有效降低起飞重量,提升航程,减少燃油消耗,增强作战效能,是现代航空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放宽静稳定技术作用
放宽静稳定性技术在航空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此项技术,飞机的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首先,飞机的平尾,作为用于平衡的关键部件,其用于平衡所需的面积可以大幅度减小。这意味着平尾的重量被显著减轻,同时阻力也相应减小。这对于提高飞机的整体性能至关重要。对于静不稳定的飞机而言,放宽静稳定性意味着...

放宽静稳定技术放宽静稳定度技术简介
以平衡翼身组合体产生的正俯仰力矩。进入超音速状态,所有飞机均具有位于重心之后的翼身组合体升力矢量。放宽静稳定性飞机的重心后移,相比普通飞机,配平翼身组合体升力产生的负俯仰力矩所需的尾翼载荷更小。因此,可以大幅减少尾翼的尺寸和重量,保持超音速状态下的高升力性能。

放宽静稳定度如何提高战斗机的机动性和任务完成效率?
静稳定度的放宽对战斗机性能提升的体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关键方面:首先,机动性增强显著。例如,对比重心位置位于25%平均气动弦与38%的飞机,放宽静稳定度后,即使在中等空载重量和最大推力的条件下,转弯性能得到显著提升。在900米高度,转弯速度在M=0.9时增加约0.75度\/秒,而在M=1.2时提升至1...

放宽静稳定度如何提高飞机性能?
即便在超音速飞行中,飞机仍能保持较高的升力。总结来说,放宽静稳定性设计为飞机性能带来了显著提升。首先,平尾的尺寸减小,重量减轻,阻力也随之降低。其次,对于静不稳定的飞机,尾翼升力与翼身组合体升力方向一致,整体升力得以增强。这无疑优化了飞机的整体性能和操控性。

静稳定度的放宽静稳定度的主要体现
放宽静稳定度要求对战斗机性能的提高主要体现在提高战斗机的机动性方面以及完成任务的效率方面。如一架重心位置处于25%平均气动弦和一架重心位置处于38%平均气动弦的放宽静稳定度的飞机相比,在中等空载重量、最大推力、900米高度的条件下,后者转弯速度增加0.75度\/秒(M=0.9时)~1.1度\/秒(M=1....

飞机的静稳定设计和静不稳定设计是什么意思?什么是放宽静稳度?
最简单的比喻,把球吊在挂钩上是静稳定的,你把球推开,晃荡几下就不动了,而海狮顶球是静不稳定的,需要不停的前后左右修正在能顶住,这就是静不稳定在飞机上就是如果不操纵,外界扰动使得飞机姿态改变,飞机倾向于回到平稳的姿态或者至少保持姿态相对稳定,就是静稳定的,如果外界扰动飞机姿态,即使扰动消除,...

随控布局飞机应用
放宽静稳定性是关键技术之一,旨在保证飞机在飞行中的稳定性。常规飞机通常需要焦点位于重心后,以产生稳定力矩,但这样可能会牺牲操纵性。设计时需平衡稳定性与机动性,确保在亚音速飞行时适中的稳定裕量,不过在超音速飞行中,飞机焦点后移可能导致机动性下降和重量增加问题。放宽静稳定性通过调整飞机焦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