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稿:教师如何走进学生心中

如题所述

教育和培育好祖国的下一代是我们广大人民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义务。老师们成天为了祖国的明天都在奔波忙碌着,都在苦心积虑地为如何教育好祖国的下一代而费尽心机,殚精竭虑,都在尽心尽力地履行着自己光荣的使命和职责。家长和社会都以期盼的眼光看着我们,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当务之急,必须充分了解学生,要设法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打开学生的心灵之门,只有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打开教育的局面。 一、留心细节,让学生有轻松自在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1、找好交流沟通的时间。小问题利用课间就能解决了,但有些需要进行长时间交流的,可以放在下午两节课后,也可以是下午放学后。一般放学后时间不宜太长,以免家长担心。值得注意的是有些突发事件,确实需要利用上课时间来处理,那就要尽量缩短时间,先把事情控制下来,然后再找合适的时间进行交谈。我们千万不能因为学生犯错误,而惩罚性地故意延长时间,这是不会有好的教育效果的,往往只会起反作用。 2、注意选择合适的地点。有一次,我找一学生谈话,他竟请求我不要把他带到办公室去。我不免有些不解,就让他说说原因。他说,一到办公室,本来也许是很小的问题,结果被其他老师你一言我一语的,搞得很难堪,常常下不来台。还有往往一个问题又带出另一个问题,挨了班主任老师的批评,还得挨课任老师的批评,实在叫人受不了。我就这一问题对班内同学进行了解,居然绝大多数同学都有同感。细想一下,学生中几乎形成了一个共识,若谁被叫去办公室,准没好事,这就无形中已经给学生造成了一种心理上的压力。因此,我找学生谈话绝大多数都选择在操场某一侧或直接是走廊的某一角。这样一来,双方都很放松,交流就比较顺利。 3、选择合适的时机。在听到其他老师或同学等反映自己班内的某某违反纪律或别的什么糟糕的事后,心里总不免会生气。如果在这种情况下马上找学生谈话,显然是不合适的。或正逢学生闹情绪的时候,也不适合交谈。特别是当我们与学生发生正面冲突的时候,更不能为了急于解决事态而立即找学生谈话。只有等双方情绪稳定下来后,才适宜交谈。 当我们留心了这些细节问题,也就在我们与学生之间留出了轻松自在的交流空间,为打开学生的心灵作了最充分的准备。 二、积极主动去倾听,让学生一个辩解、申诉的明理机会 老师找学生谈话即做学生思想工作,可能是由于学生学习退步、表现不佳、做错事、违反纪律等等诸如此类。自然学生出现这些情况肯定是有原因的,有他自己对问题的看法,而谈话主要是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弄清事情的原委。这就需要班主任在与学生谈话的时候给学生以辩解、申诉的机会,让他能充分陈述自己的观点,哪怕是一些不正确的、听起来很幼稚的理由,我们都要给予积极的倾听。这样才能更好地处理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教育,也便于有效地开展班级工作。 我在工作实践中,也曾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就事论事,提问的方式直接了当,诸如“这件事你做了没有”“你上课没有遵守纪律,是这样吗”等等。如果学生首肯了,“那你这样做对吗?”我就继续追问。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一般都会说“不对”。而此时你再让他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做,多半他都不会开口,或是敷衍了事。因为当他想要为自己申辩的时候,已被一种成年人的气势所压倒,让他没有回旋的余地。从那时起,他可能就把心给封闭起来了,慢慢地他觉得分辨是没用的,然后会把原先的一种对抗转变为一种表面上的诚恳的倾听。让你觉得他似乎心悦诚服了,其实不过是想尽快地离开,尽快地从这一事件中脱身。显然,班主任在处理问题时,一开始就应注意积极的倾听。 著名心理学家伊根认为完全的倾听应该包括:观察和察觉当事人的非言语行为――姿势、面部表情、举动、语调等等;倾听和理解当事人的言语信息;倾听整个上下文,即联系其所生活的社会环境,对整个人进行倾听;倾听那些不太妙的论调等四个方面。因此,老师在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的时候,不光要倾听他的言语信息,还要注意倾听和觉察他的非言语行为。当学生语调生硬、面露不悦、左顾右盼或不停地变换他的姿势的时候,就需要老师积极地给予关注,引导其说出心中的不满。当我们在积极倾听的时候,常常还能获得事件本身以外的信息,作为老师获得学生的第一手资料是非常必须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当我们倾听的时候,便已开始掌握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同时又能获取新的信息,何乐而不为。 三、关注学生情感,成为学生心灵的港湾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注重认知,注重认知也就忽略情感的因素。还常觉得学生不过是孩子而忽视他们的感受,总是把我们的要求、思想强加给他们,不管他们是不是愿意接受,能不能接受,是高兴地接受还是无可奈何地被迫接受。事实上,孩子的情感世界同样是丰富多采的,它需要被人关注、被人理解。班主任老师天天面对学生,最了解自己的学生,也就更有理由关注学生的情感世界。 关注情感也就是关注学生此时此刻的情绪和感受,关注他此时此刻是怎么想的,他现在有多难过、有多伤心,有多失望、有多气愤。 四、深层次的理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在《教育心理学》中把教师的理解分为“评价性理解”和“移情性理解”。前者“是指教师在考察学生时,预先用自己的框框给以相对评价(例如优点或缺点)借以了解学生的一种方法。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以揭发和贬斥学生的行为表现出来”;后者“是指教师在考察学生时,并不是用主观预想的框框看待对方,而是以同情的态度体验学生本身的所感所想来达到理解的方法。教师在这种移情性的理解中设身处地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学生的感情和想法。这样,学生便体会到,可以信任教师确能全面地把握他自己的优缺点,从而发展起教师与学生间‘忧乐与共’的行为来。” 移情性理解是更深一层的,能促进学生自发学习的要素,它要求教师能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观察世界,敏于理解学生的心灵世界,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在前面的那个事例中,我在关注学生情感的同时,也以一种客观的、设身处地的态度体验学生当时的所思所感。正是由于能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更深一层地理解了学生的内心世界。而学生则感觉到我是站在他的立场上为他着想,教育也就产生了效益。 有人曾经把心与心之间的路说成是世界上最难走的路,但如果用我们的爱心、诚心、真心、热心、信心、恒心去走的话,又何愁不能畅通无阻呢? 总之,教师只有放下架子和学生交朋友,争做学生的诤友和良师益友,这样学生才有可能向你倾吐内心世界,你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教师只有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打开学生的心灵之门,你才能做到知彼知己,你的教育才能有的放矢,你的教育才会是最有效的,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你才能真正实现亲其师,而信其道。 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教育将是一片阳光明媚的春天,你的教育才能鲜活有力,你的教育天地才会更加宽广和开阔。 吴鲜平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如何走进学生心里
作为教师关注学生心理状况,走进学生内心,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以情相待学生,要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注重学生的成长过程,培养其各方面的能力。教师在处理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问题时,要机智应变,以智服人。注重家校沟通,和家长协力了解学生心理状况。信任学生,给学生锻炼的机会。让学生在竞争中激发热情,在...

演讲稿:教师如何走进学生心中
一、留心细节,让学生有轻松自在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1、找好交流沟通的时间。小问题利用课间就能解决了,但有些需要进行长时间交流的,可以放在下午两节课后,也可以是下午放学后。一般放学后时间不宜太长,以免家长担心。值得注意的是有些突发事件,确实需要利用上课时间来处理,那就要尽量缩短时间,先把事情...

教师怎样走进孩子心里
1、找好交谈的时间。小问题利用课间就能解决了,但有些需要进行长时间交流的,可以放在下午三节课后,也可以是下午放学后。一般放学后时间不宜太长,以免学生没有时间吃饭。我们千万不能因为学生犯错误,而惩罚性地故意延长时间,这是不会有好的教育效果的,往往只会起反作用。2、注意地点的选择。有次...

班主任如何走进学生心灵
由此我想到我们班主任如果能“蹲下来”与学生相处,真正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设身处地考虑学生的实际需要,师生之间必然形成一种潜移默化的共鸣。其实,爱一个好学生并不难,因为他本身就讨人喜爱,爱一个“差”学生才是对我们的重大考验,而这正是教师的天职。作为教师,只有敞开宽容的胸怀,能容下学生,才能教育学生。...

教师如何走进学生心理
2、要积极聆听。良好的沟通,需要耐心的聆听对方,了解他心中的感受。教师对学生的积极聆听的态度,可以使学生觉得受到重视并肯定自己的价值,要避免当学生在讲话时,急于表达自己的反应,注意力不集中在对方的讲话上,打断学生的讲话等。而且,听学生讲话时心不在焉,三心二意,往往是师生沟通失败的重要...

如何走进学生的内心
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教育将是一片阳光明媚的春天,你的教育才能鲜活有力,你的教育天地才会更加宽广和开阔。教师也只有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打开学生的心灵之门,你才能做到知彼知己,你的教育才能有的放矢,你的教育才会是最有效的,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你才能真正实现亲其师,而信其道。

演讲稿!
由此可见,班主任只要对学生有一颗关爱之心,从点滴小事做起,就一定会赢得学生的尊重和赞美。在以后工作中,我定会不断超越自我,更新教育观念,提高综合素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用“四用”标准要求自己,与时俱进,真正走进学生心中,作一位学生难以忘怀的好老师。二00六年四月 ...

如何走进学生的心灵
要了解学生心灵,而要让他们信服你,让你走进他们的心里,必先疏通他们的思想,使他们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这样方可能进到他们的心灵,探索他们的需求,从而达到教育的真正目的。 三、真诚以待,持之以恒 “教师的心灵对学生如果是一个未知的世界,那么就谈不上教学。教师应该把自己对人生、对事业、对教学等的看法都真诚...

如何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那么教师如何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呢?首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同学,充分尊重他们的人格。要在学生面前树立自己的威信。对于学生,他们总是千差万别,他们的长相有好,也有差,贫富不均,学生程度也会参差不齐,做人也有上、中、下之分。教师绝不能因为这些对学生产生好恶感,要一律平等地看待每一...

略谈教师如何走进学生的心灵
教师要走进学生的心灵,首先要尊重学生,这是促进师生情感的条件,使自己与学生保持平等地位,去掉师道尊严的思想,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一些小事让学生感受到关心和爱护,让学生觉得这个老师是容易亲近的,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多一点理解和宽容,从爱出发,了解学生真实的感情需要和丰富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