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需一篇“谈善假于物”——荀子《劝学》读后感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4-02-17
《劝学》是战国后期杰出思想家荀况的上乘之作。“劝学”的意思是说“劝勉,鼓励学习”。这篇写于两千多年前的佳作,至今读起来仍令人回味无穷,给人以启迪。
   一提到“学”这个字,就不禁令人想起“书上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无止境”“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些激人奋进的千古名句,以及“囊萤照读”“画灰练字”“头悬梁”“锥刺股”的动人场面,古之圣人尚且如此,何况今之众人乎?
    学习,最重要的是要端正学习态度和不断积累,正如荀子所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至江海。”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学习的确需要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和不断积累的方法。对于坚持不懈的精神,有的人浅尝辄止,还未领略到真谛,就半途而废,岂不冤哉!也有的人虎头蛇尾,过分沉湎于“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忽视了另一半的孜孜不倦,到头来种的是西瓜,得的是芝麻,岂不悲哉!“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就是说无论做什么都要善于积累,没有任何人是不通过积累而获得丰富的知识的,只有经过不断地积累,才能使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不断地增加。我们从无知到知道一些知识,从a、o、e到认识成百上千个汉字,这中间都是经过无数的积累而取得的。试想一下,我们现在所掌握的知识哪些不是经过一点一滴的积累而取得的呢?我想答案是肯定的,如果不是经过不断地积累,我们是不会拥有现在的知识的。就拿写文章来说吧,有些同学一遇到写文章就头疼,认为没的可写,无从下笔,最终写出的文章不是平淡无奇就是不符合题意或立意不新颖,那么是什么造成这种现象的出现呢?我认为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平时不注重积累。假设这些同学在平时的学习过程当中多注意对好词好句的积累,又怎会出现无从下笔,写出的文章平淡无奇的情况呢?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得就是这个道理,只有通过不断的积累,写出的文章来才会怡然自得。也就不愁写不出好文章了。

   至于“蚓无瓜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饭黄泉,用心一也”倘若你有了这坚持不懈的毅力,再加上用心专一的态度,就如虎添翼了,“。你若今天立志做画家,明天发愤当诗人,后天又刻苦练钢琴,鸿鹄之志固然可嘉,但即便你再竭尽全力,想做到这样持之以恒,恐怕精力有限,也只有走马观花,浮光掠影的感觉吧!
   当今社会,瞬息万变,不仅要求人们精通数理化,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而且对于时事动态,乃至琴棋书画,足球电脑也不可忽视。这就需要我们在有一技之长的基础上,全方位地学习,全方位地获取能量。
人的一生是在不断学习和积累中度过的,同样是忙碌的一世,结果有的人竹篮打水一场空,一事无成。而有的人却硕果累累,成了永垂不朽的人物。这些都是和学习态度密不可分的。

急需一篇“谈善假于物”——荀子《劝学》读后感
《劝学》是战国后期杰出思想家荀况的上乘之作。“劝学”的意思是说“劝勉,鼓励学习”。这篇写于两千多年前的佳作,至今读起来仍令人回味无穷,给人以启迪。一提到“学”这个字,就不禁令人想起“书上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无止境”“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些激人奋进的千古名句,以及...

荀子劝学的读后感
荀子劝学的读后感1 《劝学》以“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开篇。是战国时期杰出思想家荀况的上乘之作。它告诫世人要将学习作为人生的罗盘、灯塔。 做一个刻苦学习的人,善于学习的人,要像思想家那样去行动,像实干家那样去思考。在读书的过程中强调“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带...

荀子《劝学》的读后感
荀子《劝学》的读后感1 《劝学》是荀子流传最广的著作之一,现在更是选段被编入教材之中让广大中学生阅读体会。其中饱含着荀子对于学习这件事的重视和希望后人不要忘记学习的敦敦教诲。这篇文章开门见山,直接就是提出了主题,劝告后人学习不可以停止,必须要“活到老学到老”,之后又用了大量的例子从...

古诗劝学荀子的感想
而荀子则认为礼仪道德和知识智慧.只有靠后天学习才能获得,这种朴素的唯物论思想,让他站在新的认识论基础上,发展了懦家的劝学传统,把学习的重要性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因为人性本恶,就要像木材一样“受绳”而变得通直,像刀剑一样“就砺”而变得锋利,性恶之人只有“博学而日参省乎已”方可成为...

通过学习劝学,你收获了什么?
至于文中阐述的要重视学习以及学习必须“善假于物”、逐渐积累、持之以恒等见解,就是在今天,对人们来说,也还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和借鉴意义。《劝学》是战国时期思想家荀况的上乘之作,意思是说劝勉,鼓励学习。通过学习,感受到学习最重要的是端正学习态度和不断积累,正如荀子所说:契而舍之朽木不折...

荀子劝学读后感500字范文
《劝学》是荀子的代表作之一,是《荀子》的第一篇,“劝”在本文中是“劝勉,鼓励”的意思,所以题目的意思是“劝勉,鼓励人们勤奋学习”.以下是我整理的关于《荀子劝学》的 读后感 ,希望大家喜欢。 荀子劝学读后感 从我们出生那一天起,就开始了漫长的学习之路。一开始,我们学习走路,学习怎样喊妈妈。长大一点后,我们...

劝学文言文感想
1. 文言文的荀子《劝学》的读后感 《劝学》的读后感 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诗经》上说:“不要总想贪图安逸,小心谨慎地做好你的工作,爱好这种行为,神明知道了,就会赐给你莫大的幸福。 最高的修养,莫过于精通道理使得自身起变化,最大的幸福膜过于用原无灾无难。”我们每天都在认真、拼命的工作,为的是以...

《劝学》告诉了我们哪些道理
1、《劝学》告诉我们,学习可以改变人的本性,“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意思是: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2、《劝学》告诉我们,要学习圣人善于借助于外物的道理。3、《劝学》诉我们:学习要专心致志,注重积累,持之以恒的道理...

读荀子(劝学)有感应该怎么写?
荀子说:"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一生下来就天赋异禀的人毕竟是少数,大多数都是普通人,然后,在芸芸众生之中,每个人的智力与学识,人生观与价值观,为人处事,待人接物,都不相同。很大部分原因是他们受教育的程度不同,他们掌握知识的丰富度不同。即使天资聪慧,如果怠惰于学,也会一事无...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君子与常人的本质并无显著差别,关键在于他们懂得巧妙利用外在资源,这在荀子的《劝学》中有深入阐述。原文中,荀子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比喻,如"登高招手"、"顺风呼喊"、"乘车马"和"乘舟楫",阐述了这个观点。他指出,虽然一个人的臂力并未增强,但通过借助高处,视野得以拓宽;声音并未变大,但借助风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