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战 十胜十败 老板是过郭嘉说的 新版三国怎么变荀彧说了 我只见郭嘉出水淹徐州的计谋而已啊

如题所述

  LZ要对自己有信心啊,这个十胜十败论,本来就是郭嘉的一个名篇嘛,在标准的正史《三国志》上是可以查到的啊(如果说是三顾茅庐、舌战群儒这些孔明的在正史上无法验证的乱写就算啦,这种有记载的都这样,无语O__O"…)。这么经典的事例《新三国》也弄错,这也太过分了吧。下面贴上百科的资料:

  陈寿《三国志》:彧荐嘉。召见,论天下事。太祖曰:“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嘉出,亦喜曰:“真吾主也。”表为司空军祭酒。②

  ②《傅子》曰:太祖谓嘉曰:“本初拥冀州之众,青、并从之,地广兵强,而数为不逊。吾欲讨之,力不敌,如何?”对曰:“刘、项之不敌,公所知也。汉祖唯智胜;项羽虽强,终为所禽。嘉窃料之,绍有十败,公有十胜,虽兵强,无能为也。绍繁礼多仪,公体任自然,此道胜一也。绍以逆动,公奉顺以率天下,此义胜二也。汉末政失于宽,绍以宽济宽,故不摄,公纠之以猛而上下知制,此治胜三也。绍外宽内忌,用人而疑之,所任唯亲戚子弟,公外易简而内机明,用人无疑,唯才所宜,不间远近,此度胜四也。绍多谋少决,失在后事,公策得辄行,应变无穷,此谋胜五也。绍因累世之资,高议揖让以收名誉,士之好言饰外者多归之,公以至心待人,推诚而行,不为虚美,以俭率下,与有功者无所吝,士之忠正远见而有实者皆愿为用,此德胜六也。绍见人饥寒,恤念之形于颜色,其所不见,虑或不及也,所谓妇人之仁耳,公于目前小事,时有所忽,至于大事,与四海接,恩之所加,皆过其望,虽所不见,虑之所周,无不济也,此仁胜七也。绍大臣争权,谗言惑乱,公御下以道,浸润不行,此明胜八也。绍是非不可知,公所是进之以礼,所不是正之以法,此文胜九也。绍好为虚势,不知兵要,公以少克众,用兵如神,军人恃之,敌人畏之,此武胜十也。”太祖笑曰:“如卿所言,孤何德以堪之也!”嘉又曰:“绍方北击公孙瓒,可因其远征,东取吕布。不先取布,若绍为寇,布为之援,此深害也。”太祖曰:“然。”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2669.html?wtp=tt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5-12
我是三国的忠实粉丝,不过新三国还没看过。

总是不敢看,怕影响三国各武将在自己心里的位置

至于LZ提的问题,我感觉还是没必要深究的。毕竟历史如何谁都不知道

就像好多书里面还说根本就没有桃园结义这一说了

至于新版三国和老版差别的地方,感觉他是想超越吧,毕竟要是都一样了,也就没人看了
第2个回答  2010-05-12
十胜十败论,即为曹操的谋士郭嘉为鼓励曹操的一篇激励文

新版还有什么不能掰的。。。
第3个回答  2010-05-12
本来是郭嘉说的 不过为了突出荀彧和曹操的矛盾 塑造人物性格和戏剧冲突 所以安排给荀彧了
第4个回答  2010-05-12
若奉先在,不使孤致此

郭奉先才是 十胜十败的 原创
第5个回答  2010-05-15
荀彧TX有说过四胜四败
不过都不敢看三国的说偶心中郭嘉GG可是无人能比的

十胜十败论是郭嘉提出的,在新三国中怎么成荀彧提出的了?荀彧在说...
总的来说,十胜十败论是荀彧提出的,而非郭嘉。在新三国中的错误归属可能是出于剧情需要或者对历史的理解偏差。对于这类问题,我们应该以实际的历史资料为准,确保对历史的准确理解。

郭嘉作为一代谋臣,他的十胜十败论是什么?
十胜十败论,即为曹操的谋士郭嘉为鼓励曹操的一篇激励文。在官渡之战前,曹操对战胜袁绍信心不足,为了鼓舞曹操,郭嘉提出了著名的十胜十败论,分析曹袁之间的优劣,振奋了士气。原文如下:刘、项之不敌,公所知也。汉祖唯智胜,项羽虽强,终为所禽。嘉窃料之,绍有十败,公有十胜,绍虽兵强,...

十胜十败论是郭嘉提出的,在新三国中怎么成荀彧提出的了?荀彧在说十胜...
荀彧提出四胜四败论,而郭嘉提出十胜十败论。但是两者虽然中心思想相同,但推论不太相同。郭嘉的“十胜十败”之说出自傅玄的《傅子》,傅玄出生于公元217年,卒于公元279(一说278年),故此虽然不能考证《傅子》的具体成书时间,却可以肯定这一日期是在公元279年之前。荀彧的“四胜四败论”出自陈寿...

郭嘉的十败十胜论的原文和翻译`
十胜十败论,是曹操的谋士郭嘉为鼓励曹操的一篇激励文。在官渡之战前,曹操对战胜袁绍信心不足,为了鼓舞曹操,郭嘉提出了著名的十胜十败论,分析曹袁之间的优劣,振奋了士气。[郭嘉个人介绍]:郭嘉,是三国历史上著名的谋士之一。是以他的十胜论和三次大的战略决策闻名于世的。是三国历史上智慧的佼...

请问三国时期的"十胜十败"之说是荀彧提出的还是郭嘉提出的?
在三国时期,关于曹操对抗袁绍的“十胜十败”之说,学术界对荀彧和郭嘉谁提出这一理论存在争议。尽管陈寿的《三国志》中提及了荀彧的四胜四败观点,但郭嘉的传记对此未有记载。推测荀彧的观点可能先被提出,因为这是大事,其他谋士的建议可能围绕其意见展开,所以陈寿仅记录了荀彧的言论。郭嘉的十胜论则...

新三国为什么要把曹操与袁绍的十胜十败说出荀彧之口
郭嘉的十胜十败,荀彧的是四胜死败。新三国只能当成神话看。太祖谓嘉曰:“本初拥冀州之众,青、并从之,地广兵强,而数为不逊。吾欲讨之,力不敌,如何?”对曰:“刘、项之不敌,公所知也。汉祖唯智胜;项羽虽强,终为所禽。嘉窃料之,绍有十败,公有十胜,虽兵强,无能为也。

到底是郭嘉还是荀彧说出的“十胜十败”于袁绍呢?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曹操正担心自己不具备与袁绍抗衡的能力之时,郭嘉提出了著名的“十胜十败”之说。他一连举出十条理由,以证明“公有十胜,绍有十败。”郭嘉的分析很具说服力,不但振作了曹军将士的斗志,更助曹操拟定了远期和近期的作战目标。同时,郭嘉也正式确立了自己在曹操军事智能团中的核心地位。

官渡之战前,郭嘉向曹操提出的提出的十胜十败具体是什么?
尽管如此,当时的一些有识之士,主要以曹操的两个重要谋士荀彧、郭嘉,都向曹操分析了双方的优劣。特别是郭嘉,他从道、义、治、度、谋、德、仁、明、文、武十大方面,向曹操列出了袁绍有十败,而曹操却有十胜。郭嘉说: “在我看来,袁绍有十败,您有十胜,袁绍虽然兵强,但也不会有什么作为...

十胜十败论是郭嘉提出的,在新提出的了?荀彧在说十胜十败论的时候郭嘉...
郭嘉提出的“十胜十败”理论并非荀彧原创,而是源自傅玄的《傅子》。尽管傅玄的具体生卒年份存在争议,但《傅子》的成书时间肯定在公元279年之前,而荀彧的“四胜四败论”则记载在陈寿的《三国志·荀彧传》中,该书完成于晋统一三国后的公元280年之后。这意味着《三国志》的成书时间晚于《傅子》,因此...

三国演义中的“十胜十败说”在那一回,这个说法有什么意义?
在《三国演义》第十八回,十胜十败论,即为曹操的谋士郭嘉为鼓励曹操的一篇激励文。在官渡之战前,曹操对战胜袁绍信心不足,为了鼓舞曹操,郭嘉提出了著名的十胜十败论,分析曹袁之间的优劣,振奋了士气。意义:十胜论为曹操战胜袁绍平定中原奠定了思想基础。曹操曾说,“使我成大业者,必此人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