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是不是很难接受自己的小孩很平庸?

如题所述

很多家长都是让孩子背负着自己的梦想前行的,接受孩子的普通就等于承认自己的普通。一个孩子的成长,肩负着家长们的期望,作为家长没有不希望孩子变好的,所以很多家长无法接受孩子特别普通。

1、孩子是替家长圆梦的

在人生成长的路上,大多数成年人都是会在成长的路上留下遗憾的。弥补遗憾的唯一机会,就是通过自己的孩子来完成自己的梦想。不少孩子都说自己觉得累,因为自己肩负着父母的圆梦使命。做父母的觉得自己没有完成的事,就让自己的孩子来替自己完成,所以孩子累,家长也会很累。既然肩负着家长圆梦的使命,那么孩子特别的普通,也就不可能帮助家长圆梦,家长就会很失望,也不能够接受。这就是一个心态的问题,在成年人的世界里面,有时候让未成年人背负了很多的压力,这样做就会让大人和孩子都觉得很累。

2、投入了,得不到收获,会觉得遗憾

培养一个孩子从小到大家长付出了很多的精力和财力,所以家长不能够接受孩子太过于普通。自己投入了太多,得不到收获,当然会觉得非常的遗憾。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个隐形的敌人,就是别人家的孩子,一直都在家长的心中存在着,因为有对比,所以就有伤害,作为家长就不能够接受孩子太过于普通。我也是做父母的人,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如果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起来,如果我的孩子特别的普通,我在内心里也会无法接受。可能会给我会给孩子一些压力,有些时候自己不想这样做,就是无形中产生的一种负担逼迫我们这么去做。

因为希望有多大,所以失望就会有多大,家长无法接受孩子的普通,如果接受了,就等于承认自己也是一个非常普通的人。每个人都会说一说,但是做起来接受自己是普通的,是很难的,在心理上就需要一个很大的认知度,说白了就是认清一个人的真实面目挺难的。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8

家长是不是很难接受自己的小孩很平庸?我想对于大多数人而言,答案是是的。平庸就是说平凡的人做着平凡的事,普普通通平平淡淡也不突出。但是相信每个爸妈在朋友面前都会互相讨论孩子,碰到天才儿童,厉害的别人家孩子,大家都会纷纷夸赞“这孩子长大了肯定有出息”“这可了不得,真是教育有方”“厉害啊,您家孩子这么小就这么聪明”等等....其实父母的想法也没有错,我们每个人都喜欢与众不同厉害的人,这样一对比平庸的人就没得那么多存在感。
比如学霸父母,智商才能出众,如果孩子普普通通过于平庸,他们就想不通自己的孩子为什么没有遗传自己的优点?比如班级老师也会偏向聪明,次次考试第一的孩子,再比如职场,老板都喜欢聪明能力突出的人。包括我们在选择另一半的时候,也很难接受自己的男友平庸。不论是哪种情况,大家难以接受平庸只有一个原因:让自己觉得很有成就感。
现在这个自媒体时代,我们接收了太多焦虑的信息,总是觉得别人的生活才是最精彩的。现在的小孩子,周末两天厉害的能去上6个兴趣班。年纪小小每天的时候却是一分钟都不耽误。在父母们看来,我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天才,数学心算、英语、钢琴、体育舞蹈什么都会,很少有家长结合下实际。

世界上90%的孩子都是平庸的,你家孩子也例外,其实咱们为人父母的也不例外。能成为平庸的大多数,好好享受生活其实也不错。我的小孩可以默默无闻,但是他要知道自己的生活目标。你可以成就一般,但是这并不是你自暴自弃,碌碌无为的理由和借口。不管是孩子还是大人,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在优秀的范围里,如果过犹不及那么就不是一件好事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4-01

作为父母,

你可以有望子成龙的梦想,

但当不得真。

如果不出意外,

你的孩子必将平凡。



孩子们终将很平凡

是父母必须面对的现实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很容易被问到一个问题:“你长大了想做什么啊?”

日本的小孩子在面临这个问题时,往往会回答,长大了想当电车司机、面包师、清洁工……

但这样的答案在中国是会被无情嘲弄的。谁家孩子要是敢说自己长大了的梦想是做个厨师,就连他的爹娘也会觉得颜面尽失。

在中国,父母们早早就教会了孩子标准答案,长大了只能做科学家、文学家、宇航员……只有这样,孩子们才会被认为有出息,父母们才会有面子。更为重要的是,这符合父母们“望子成龙”的殷切希望。

中国父母最难接受,也最不愿意承认的一个事实就是,自己的孩子很大概率上会是一个极其平凡、极其普通的人。即便是从内心隐约意识到这一点,也定要排除万难,创造条件把孩子培养成天才。

于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成了很多中国父母给自己拟定的宏伟目标,也是他们赋予自己的伟大责任。

当然,这情有可原,无可厚非。所以,我们不用去探讨这是出于什么心理,也不用去争辩这种做法的对错。

我们只说明一个事实:99%的人99%的可能会平凡地度过一生。



从概率上来说,一个人如何在平凡的生活与工作中找到快乐、幸福与平静,才是最重要的能力。

承认你的孩子很平凡

也是和自己和解的机会

第3个回答  2021-04-14

的确是孩子平时内心的真实写照,他家女儿是个比较单纯的孩子,性格开朗,也有很强的自尊心。

在她考试不理想的时候,虽然嘴上不说出来,内心还是很难过伤心的,父母就经常劝她,只要尽到自己最大努力就好啦。

“我不知道这算不算得上‘佛系教育’,我们允许她失败,允许她不好,对她的成绩没有什么高要求。”

我相信,这样的孩子,就算不给她糖,相信她一定也能品出生活的甜。

1

我们会不会愿意让孩子成为“藏在角落里的人”呢?

对很多中国家长来说,接受孩子的平凡,是件很难的事。

在我很小的时候,常被人问起:你长大后想干嘛呀?有一次我说,我想去放羊种田,之后便常常有人嘲笑我。开始读书后,也有人问我,是想考清华还是北大。因为当初年纪小,就在我心中种下了一个目标,未来势必要在其中二选一。

尊重孩子的理想

孩子的理想不会有贵贱,可能人们普遍的认知是一份舒适体面的工作才是好的,当孩子说出童言无忌的理想时,与普遍认知相违背,就要将其否定,往往孩子们朴实的言语会道出他们最真实的梦。

有梦想的出现,那么所付出的追求就值得被肯定。当孩子目标的价值被否定时,这不但扼杀了ta的梦,还影响了ta的价值观。


2

还记得在我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有天老师突然联系了我的家长:“别人家的孩子拼音早就开始接触学习了,只有你家孩子是零基础,现在完全跟不上。”

虽然距离我小学已经过去了20多年,我完全记得当时的心境,天天放学被老师留下来,只因为写不出词语的正确拼音,看着那些琢磨不透的拼音,心里只剩下委屈。

我父母听了也很着急,于是,每天我妈会亲自帮我制作拼音练习本,先把每个字母打印出来,再手动标上每个字的音调给我默写。我清晰地记得,那些打印出来的小册子,从一年级累积到三年级,已经有了1米多高。

一句“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足以刺痛无数家长的心。

从这之后,我的补课生涯开始了。周末有固定的一天,是在培训机构度过的,语数英3门个个不能少;即使是在寒暑假,我妈觉得也不能在家荒废时间,给我报了一周三天的补习班,内容都是下学期开学后要上的内容。

看到其他孩子在学这些,而我家的孩子没学,就异常惊恐:我家孩子是不是就落后了,可不能输在起跑线啊!


先前有一篇《月薪3万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在网上疯传:

一位在企业当高管、月薪3万的妈妈日子本来过得很幸福,家里的支出基本由老公负责,妈妈管好孩子的日常开销就好。但在暑假期间,日子变了。

同学都去的美国游学20000元/10天

白天照顾孩子的保姆5000元/1月

每周2次的钢琴课2000元/1月

报的游泳班2000/1月

暑期补习班6000元/语数英

……

看起来每个月赚了不少钱,但孩子暑假一个月就能都花光了。其实,重要的不是花了多少钱去撑起孩子的暑假,而是平时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孩子之间的差距,和投在他们身上的金钱并不能成正比。

我让小花学钢琴,但每次看到小花对着五线谱和黑白琴键痛苦的样子,渐渐地我想明白了,我们在孩子身上投入了太高的期望。我可能让她学琴,只是为了让她实现我小时候未能完成的梦,但小花,不是我梦想的继承者。

逼孩子去学这学那,或许只是让他们去完成自己做不到但孩子一定要做到的那些事。

爸妈小时候没有条件学琴,你一定要学好;

爸妈以前练毛笔字舍不得吃苦,你一定要练好;

爸妈高考没能考上名牌大学,你一定要考上;

……


3

大部分人只能接受自己心目中期待的那个孩子,而不是现实中最真实的孩子。希望孩子能成为天之骄子、人中龙凤是每个父母都追求的事,但常常忽略了培养一个身心健康、人格完整的孩子才是我们的首要目的。

努力去接受一个平凡的孩子

接受孩子的普通,接受自己的孩子比不上别人家的孩子,是每个父母的必修课。

这很难做到,特别是在小花入园后,在我为小花可以从1数到10而感到开心时,却发现小花同学已经可以数到100;在我为小花背出第一首古诗想要奖励她时,小花告诉我有小伙伴可以背出长长的三字经了;在小花只能算出十以内的加法时,有人已经可以做两位数的加减……

在对我女儿小花的教育上,当然我也不希望她落后太多,每次我在心中悄悄将小花跟别人比较时,就会无比焦虑。这样的横向比较,我是不由自主地进行的,拿班里表现优异的孩子去跟小花比,拿别人的长处来看小花的短处。

这样的比较成为了焦虑的源头,比较的背后是对孩子的不接受,是对她的自信。接纳一个平凡的孩子,我觉得真的好难,令我窒息。

接纳自己的孩子是一个普通人,比接纳自己是一个普通人更难。


第4个回答  2020-09-18

不出意外,你的孩子终将平庸

BBC的纪录片《人生七年》(日本版),用28年跟踪调查了13个孩子,大部分都是出自中间阶层的普通家庭。首次播出于1992年,这些孩子7岁,往后每隔七年,节目组会采访他们一次。

在第一次参访中,孩子中有人想当明星、职棒运动员、检察官、去出版社工作……他们中有学习优秀的,父母都有给报补习班、兴趣班。但两个7年过去,他们分别放弃了梦想,成为了普通办公室职员、咖啡店员工、自助餐厅的营养师、去印刷厂工作……


很多家长都不愿意面对一个事实:你的孩子,或许会在某一段时间仿佛走的很远,但走着走着,他只是换一个城市、换一份工作,但过的生活,将和你的现在差不多。

孩子的竞争对手是过去的他自己

这些现象让在二三线城市中生活,本来觉得岁月静好,没有教孩子任何东西,秉持“快乐教育”的家长们对孩子的未来隐隐担忧:以后我的孩子有可能追上他们吗?


其实大家不必有这样的忧虑,上面我们也说了,大多数人都难逃平庸的命运。孩子的竞争对手是过去的他自己,自己和自己的纵向比较机制就叫做成长,理应获得巨大的成就感激励,但横向比较机制更受到家长们的青睐——和别人比。

当一个孩子的纵向比较机制被横向比较机制压制甚至摧毁,同时在横向比较中表现不佳,他逐渐就会失去自尊心,容易失去自我,一直比同龄人更加焦虑,最后把孩子当成重拾自尊心的工具。

克里斯托弗·莫利曾说:只有一种成功——能以你自己的生活方式度过你的一生。


可以对孩子抱有期待,但要接受平庸的现实

我们不甘平凡,但仍然难逃平庸的命运,孩子亦是如此。作为家长,我们不能拖着孩子走我们的路,需得站到他们的立场、他们的角度,为孩子找一条适合他自己的路出来,这种做法才比较合理。

每个父母都认为自己是最爱孩子的人,但最不接纳孩子的还是父母。而如何跟自己和现实妥协,接受孩子终将平凡,接受孩子躲不开磨砺,是父母必修的一堂成长课。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