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指山市畅好学校 邢艺籍
一、用现代化教学创设情景,激发写作兴趣。
在一次作文教学中,我在指导学生写一个运动场面时,引导学生感知为基础,运用直观手段,根据教学内容需要及学生实际,通过播放录像,幻灯片,播放录音等手段创设特定教学情境,通过形象、光色、声音激发写作兴趣。运用电教创设情境,教师教得自如,越教越有趣,学生学的轻松,越学越爱学。听着激昂的音乐和有感情的解说,学生的情绪很快被调动起来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新课程要求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从知识传授者转向发展的促进者。师生在互动、学生体验到自由、信任、关爱和宽容,就会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 在作文教学中,创设了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的情绪也就随之高涨,对学习就会产生兴趣。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就敢想、敢问、敢说。例如,在一次擦黑板之后,我走进学生中向学生诉苦:每天擦黑板时,粉笔灰飘行满地都是,掉在地上用扫把一扫就没事了,如果落进眼睛里可就受苦了。如果能有一种吸尘粉笔擦,那就多好啊!学生一听,也纷纷应和我。此时,我话锋一转: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碰到什么问题,想要些什么来帮你解决呢?教室刹时热门起来了。有同学说:要一把‘自动扫把’可以自己按时扫地吸垃圾;有的同学说:教室里应该安装‘自动清洁器’按时清黑板。作文教学应着力于使学生想吃乐于表达。那么要如何改变学生苦不堪言的作文状况呢?就是运用直观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学习观察方法
⒈从整体到部分,层层认真观察的方法。
⒉学习在观察中抓住事物特点的方法
。在学生学习了观察方法后,我因势利导,让学生用这两种方法观察一种你喜爱的花,观察后写下来。有一位学生这样写红玫瑰:墨绿色的茎上长满了小刺,尖尖的、硬硬的,谁也不敢去惹它。枝条上长满了齿形边的叶子,叶子是绿色的,刚长出的绿叶中带红。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生机勃勃。叶丛中,枝头上花儿昂首怒放,颜色是那么红、那么浓,没有一点杂色,简直像燃烧的火焰。许多的花瓣组成了一朵精美的花。这些花瓣有规则地簇拥在纤纤花蕾身边、层层包裹着。就连花瓣之间的空隙也自然地被下一层花瓣所遮盖。每片花瓣都鲜活、细嫩、水灵灵的,好像只要轻轻一掐,红色的浆液就会涌流出来似的。凑到花前闻闻,清香阵阵,那是散发着诗意的芬芳,沁人心脾,使人陶醉。啊,多么娇媚、可爱的玫瑰花啊!
小作者的观察顺序是从整体到部分。部分的观察也是有序的:茎 叶 花。表达时也做到了有主有次,不面面俱到,着重抓住花的特点写具体。由于小作者观察得仔细,观察方法得当,所以把玫瑰花,写得逼真传神。
三、利用电教指导学生观察事物
在课堂中,我运用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将课文与生活和身边的事例联系,注意从学文中再现生活、描绘生活而不脱离生活。我是这样进行引导写作训练:(1)、抓重点词语联想练写;如教学《荔枝》,抓住筋脉突兀这个词语,让学生展开想象,写一写母亲的手,体会母亲的辛勤和无私的爱。教学《林海》,抓住兴国安邦这个词,让学生写一写自己未来的宏伟目标和自己应该如何做才能有兴国安邦的意义。(2)、学习课文句子仿写;如教学《桂林山水》可以仿照写漓江水的特点句式,写一段话。课文中写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好像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可引导学生仿写:秋天的风真凉啊,凉得让你感觉到了一丝寒意;秋天的风真柔啊,柔得让你感觉好像用手在抚摸;秋天的风真香啊,香得让你感觉到果实累累的丰收景象。(3)、创设语境进行改写;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创设情境想象地球被破坏了,让学生写一写。又如教学《黄河象》一文,首先审题、阅读文章内容,如何详写科学家假想黄河象的来历,都由学生自己主动探索主动发现。课题一出现,学生即运用已掌握的审题的一般思路开始了审题,然后交流。有个学生提出《黄河象》到底是重点介绍黄河象化石的样子,还是黄河象的来历?是介绍黄河象,还是说明黄河象化石保存完整的原因?通过多媒体教学,观看录像,阅读课文,加上老师适当的点拨:介绍黄河象化石的样子,说明黄河象化石为什么保存得那样完整,科学家为了说明黄河象化石保存完整的原因,对黄河象的来历进行了严密的假想,探讨作者怎么详写科学家假想黄河象的来历。学生的交流进入到对课文内容及思路的揣摩。我顺势引导:默读课文,以文章的重点内容为基点,可划分为几块?自主探索交流:我认为文章按主要内容来划为三大块:先介绍黄河象化石高大完整的形象,再写科学家对黄河象来历的严密假想,最后写人们发现了发掘这具黄河象化石。段落划分好,学生进入理解课文重点内容过程,他们发现问题:假想最重要的事实依据是什么?我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并利用多媒体反复显示主要过程,通过探索讨论,学生一致认为最重要的事实依据是黄河象失足落水陷入淤泥淹死河里,并引申出黄河象化石保存完整的原因。此时,却有学生提出为什么黄河象会失落水淹死在河里?有的说:因为不小心急要喝水,有的说:因为石头滑,有的说:因为天气热面对学生零碎、不全面、不系统的答案,我再次利用多媒体,通过看全过程再选词填空,使之变得有条理,引发科学家假想黄河象从(热)(渴)(喝)(陷),最后淹死河里的结论,并指出这个结论从已知求未知,以结果推原因,运用逆向推理的方法推出来的。这样,学生一次又一次的主动探索、发现构成教学过程的教学环节。学生懂了,老师则因势利导,学生疑惑而启发,以思维陈列阻塞处引导,以学习关键处点拨,起到了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作用。而多媒体创设阅读的问题情境,给学生探求新知识提供很好的发挥。多媒体教学,集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影像和声音多种方式显示教学信息,调动学生种种感官,为改革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提供了最优化。为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运用多媒体组合的强大功能,改革课堂结构模式,努力构建利于学生自主探索的新型的课堂结构模式。运用多媒体技术提供形声同步的教材,变生硬死板的文字形象为活灵活现的实体形象,用电教媒体指导作文教学,从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到学会观察,有话可说可写;到学会分析比较,有话想说想写;到学会表达顺序有话会说会写。我认为多媒体教学确实能提高学生观察能力,产生激励、愉悦的审美效果,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变得更为主动和积极
三、 积累素材。
素材是未经提炼加工的写作材料,是作文的物质基础,犹如木之本,水之源。俗话说:巧妇难作无米之炊。这就是说没有材料,即使是能工巧匠,也无法造出精美的器物。儿童心理学表明:学生写作,首先必须拥有写作文的有关的材料、中心思想、段落层次、语言表达、都无法从头谈起。所以学生作文要有雄厚的材料。所谓雄厚就是广泛吸收积累之结果。
1、从现实生活中积累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那么,如何汇积生活中的写作源泉呢?我认为:首先要丰富学生的生活。小学语文大纲指出:指导小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内容就是写作材料来源于生活。生活越丰富,积累的素材就越多。心理学表明:儿童天性好玩、好动。教师应抓住这一心理特征,有计划、有目的组织一些有益的课外活动,如春游活动、文体活动、读书活动、演讲活动、看电视、听广播等等,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积累写作素材。如:六年级十二册教材中要求学生在毕业前夕给母校写一份建议书,我又组织学生到校园的食堂、学生寝室、操场、图书室、微机室等主要活动场所去观察实践,去寻找问题,然后再回到教室动手写,这样,学生的写作兴趣非常浓,觉得有话可写,作文轻松,学生们在文章中提了很好的合理化的建议,这样,不仅让学生、由怕写作到乐写作,由被动写做到主动写作,而且培养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留心生活写周记,在平时生活,学习中,时常都会发生一些事情,但每个人的记忆是有限的,经过一段时间,都会淡忘,要求学生写日记、周记,将自己所见、所闻、所感真实地记录下来,这样就成了一个素材库,到作文时就不愁没有写作素材了。另外,农村的风景优美,乡土气息浓厚,美丽的大自然有孕育了千姿百态的动植物。教师利用这种优势,引导学生见景生情。把这种情景教育引进小学生作文教学中,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总之,做生活的有心人,就是学生作文成功的基石。
2、从书本中积累素材
书本中的材料也是反映着生活实际,怎样积累书本的材料呢?古人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可见,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离开阅读,学生对事物的表达将是无序而枯燥的。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就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读和写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这就要求学生要大量阅读,在读中静心,在静心中享受,在享受中培养丰富的情感。要求学生在读书时做到把自己的心真正放到文章里面,使自己的情感流露与作者的情感表达产生强烈的共鸣。这还要求教师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除把课堂还给学生外,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阅读可采取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在阅读内容上,只要是思想内容健康的均可,如自然科学、文史地理,这面书籍可以拓宽知识面。阅读文学作品,包括古诗词、名言警句、小说散文,既可学到写作技巧,丰富语言积累,还可陶冶情操,促进创作灵感;报刊杂志的大量知识与信息,也为学生提供了创作的材源;阅读方法上,短小的精美文章要精读,长篇文章精读和略读相结合。古诗词、名篇要朗诵,知识性作品可默读、重点研读和全面浏览相结合,读和思便相结合。读书要求学生要做好阅读笔记,逐渐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有了广泛的阅读,学生就能获取各种各样的知识,同时在各种不同的阅读方式中,使学生产生了语感,激发了灵感,有了语感和灵感,作文就成了水到渠成、自然流泻轻松的事。如果学生有了材料,那选材是相当重要的。只有选材新,才能写出创新的作文。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那么选择好的材料则是作文成功的一半。一篇作文的材料选择得有特色、有新意,对读者来说,就会啧啧称赞,对作者也会刮目相看,更能吸引读者往下看。
3、开展课内外阅读,训练综合积累
(1)、通过课堂教学进行经常性的阅读指导。教师在课堂上的精彩的讲读分析,给学生作课外阅读示范,指导学生运用迁移规律,把课内所掌握的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之中。(2)、鼓励学生写读书笔记。一是抄一抄,要求学生阅读时把优美的词句或精彩片断分门别类地摘抄在读书笔记中,日积月累,丰富词汇。二是写一写,每读过一本课外书后,让学生练练笔。如写心得体会,或模仿文章的精美语段进行仿写等。(3)、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如:开展读书汇报会,激发说的兴趣;开展读书专栏,激发写的兴趣等,从而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4)、结合课外阅读充实学生的写作素材。
现在有些学生提起写作文,便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那是因为在他们的头脑中没有积累什么素材,所以无从下笔。而写作的素材一部分来自学生的日常生活,另一部分来自学生的课外阅读。学生通过阅读,积累了一定的素材,在作文时,这些素材便会像泉水一样源源不断地涌出来,真可谓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那么学生写作就不再是一件难事了。由课内引向课外,鼓励学生加强课外阅读,积累必要的写作素材。通过课内外阅读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教师怎样指导学生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来提高写作水平呢?这里的课外阅读包括课外书籍、电视、网络等。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阶段每学年学生的阅读量不少于40万字,这就有效地保证了学生的阅读量,为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古人很早就认识到阅读与写作之间的联系。我想,不管是课内阅读,还是课外阅读,只要掌握了读书方法和技巧,就一定能写出好的文章来。
四、结合课堂教学指导审题
提起作文,教师们有一个共同的感受:教师难教,学生难写。的确,就一堂作文课而言,往往是教师讲得口干舌燥、满头大汗,而学生仍然无动于衷,无法下笔。在二十多年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我领悟出了作文教学不仅仅是教师在作文课上向学生讲授写作文的技巧、方法,在平时讲授范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多读课文感受作者的写作特色,教师指导,鼓励学生借鉴、模仿,写出自己的文章。同时,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通过课堂阅读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结合解题教学指导作文的审题,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对小学生而言,要想写好一篇文章,审题至关重要。审题,就是要抓住题目中的字眼,按照这个字眼来安排文章的思路。大部分学生不懂得怎样寻找题目中的关键字词,因此,写出来的文章文不对题的现象非常普遍。怎样让学生学会审题呢?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多读课文,联系课题,看看作者是抓住课题中的哪一个字或词来展开叙述的。如小学语文第十册《赤壁之战》这篇课文,学生通过读课文后,很容易发现作者是围绕课题中的战来展开叙述的。先写为什么战?再写怎样战?最后写战结果?这个战字就是这篇文章的关键字词。另外,在教学中,我让学生仔细分析课文的题目,让学生认识文章命题各有特色:有的课文是以人名做题目,其中,有的是写一个人的一生,如《爱迪生》、《李时珍》;有的是写一个人的几件事,如《詹天佑》;有的课文是以事件名称做题目,如《手术台就是阵地》、《飞夺泸定桥》;有的课文是以事件发生的时间做题目,如《课间十分钟》。通过启发学生进行题目归类,使他们初步认识了课文命题的规律。这样,在经常性的解题与审题相结合的训练下,学生审题能力不断提高,那种文不对题、偏离中心和言之无物的毛病也大大减少了。
五、结合词句教学指导作文的遣词造句
在小学低年级,学生就开始学习组词、造句,可以说,单独让学生组词或造句,学生或许都能组一个很好的词和说一句比较完整而又有新颖的句子。可是如果让学生在写作文时准确运用平时组过的词或造过的句子,我想大部分学生会觉得很难。他们不知道在句中怎么去运用学过的词语和句子。在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在读课文时,要抓住课文中的一些用得比较好的词语和句子,加以理解和分析。让学生明白这些词语和句子是什么意思,好在哪里,在自己作文时,怎样去运用好的词语和句子。另外,在读课文时,还要学习作者修辞手法的运用,掌握一些常用句式。如小学语文第九册《再见了,亲人》,文中在描写朝鲜人民对解放军的深情时,用了许多反问句,通过这些反问句,更深刻地体现了中朝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再如课文《三峡之秋》中对三峡景物的描写,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句,让人们有如身临其境,感受到了三峡秋天如仙境般的迷人景色。在说明文中,还要学习一些常用的说明方法,如语文第九册《鲸》这篇课文,文中运用了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的方法,使句子的意思表达更明确。在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多读课文来学习作者的这些生动形象的句子。在作文时,进行模仿,把别人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
六、结合篇章教学指导作文的写作技巧
一篇好的文章,要有一定思路和写作顺序,如果文章思路不清或没有顺序,那么,尽管你的文章中有华丽的词藻,优美的语句,也还是一篇不成功的作文。因此,在作文时,一定要注意文章的结构安排,写作顺序及写作特色。教师在教学时,可以结合课文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通过读课文,明白作者的写作顺序和写作特色,在习作时加以模仿。如语文第十册课文《黄河象》和《琥珀》这两篇课文,学生通过读课文进行比较,就会发现虽然两者都是科学家根据化石的特点,展开的合理想象,但前者采用的是倒叙的方法,而后者采用的是顺叙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自己读课文,分析和比较,掌握文章的写作顺序和特色,从而提高自己写作能力。
七、加强训练展示个性
要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还必须从训练学生作文能力上下功夫。小学生作文能力不仅限于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上,而且对语言、知识、思想、认识、情感和智力的综合运用,在平时的材料积蓄能力、思维能力、认识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要训练学生作文能力,就要对上述各项能力进行有序的训练,并遵循先易后难,先现象,后本质的原则,例如,要训练学生认识能力,训练学生怎样认识事件的开始、发展、结果的全过程;训练他们去认识事物的重点和细节;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则先练句,再练段、练篇,最后达到完整、规范、生动、色彩分明。做到有条不紊,逐步发展。在引导学生追求人性美,培养学生独立的个性的同时,还要在写作课堂教学中展示学生个性。写作中,首先要求学生有自己的感受,有独特的见解;在表达中不说套话、假话;有自己的想象,自己的观察,自己的真情实感;鼓励学生自主地选择表达的内容和形式,真切地反映自己的所见所闻,写出有自己特色的作文。让学生多写想象作文,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作文教学是能反映学生意识的特殊教学形式。因此,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遵循人的认识规律,让作文教学沐浴着人文的灿烂阳光,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切实完善学生的人格。
总之,引导小学生习作,要从广泛的生活中积累经验,无论是从课堂教学内容上、引导学生观察方法上、还是日常生活实际上、都要让学生细致的观察。同时,让学生广泛阅读书籍,积累素材,多写多练,才能提高小学生写作水平。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