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签订条约,为何从不写自己名字,只写一个字?

如题所述

晚清时期,由于清朝奉行“闭关自守”,错过了西方的工业革命,西方列强迅速崛起,而此时的晚清还在认为西方列强不过是“蛮夷”,可就是这群蛮夷,让晚清苦不堪言,在这段历史当中,慈禧跟李鸿章算是风云人物了。

李鸿章早年以年家子身份受业曾国藩门下,又跟随苏州世家的主考官潘世恩,以及翁心存学习学问,入翰林院编修时,钻研了许多西方学术,这让李鸿章对于经世致用世界观产生了一些重大影响。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之后,曾国藩、李鸿章各自回乡常办理团练,曾国藩将自己编练湘军的心得写信告诉李鸿章,由此可见曾国藩对他十分看重,李鸿章不负众望,在数年的团练当中,明白了为将之道,不在一时胜败,不逞匹夫之勇。

在曾国藩的培养下,李鸿章迅速组建了淮军,招募相当顺利,首批淮军抵达安庆之后,曾国藩相当重视,他亲自考察,并亲为订立营制营规。曾国藩担心新建的淮军兵力太单薄,还从湘军各部调兵借将。

淮军虽有曾国藩相助,但战功,都是李鸿章一手打下来的,他先后镇压太平军,又平定捻军,1865年,李鸿章扩建江南制造局,与此同时,苏州机器局亦随李鸿章迁往南京,扩建为金陵机器局,同治九年,又接管天津机器局。

在中国最早期的四大军工企业当中,李鸿章一个人就创办了三个,在引进西方设备进行近代化生产时,又得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然而还没等洋务运动彻底发展起来,西方列强就已经开始进攻了,1871年,天津教案不久,李鸿章代表清朝跟日本签订了《中日修好条规》,这是一个双方平等互惠的条约,但李鸿章已经察觉到日本的人野心。

但李鸿章只能坚持“外须和戎,内须变法”尽最大可能利用“以夷制夷”的外交手段为清朝的洋务运动发展争取更多的和平时间,为此李鸿章穷其一生,同外国列强交涉,为了不引起战争,一些难以接受的不平等条约,也只能接受。

正是因为如此,李鸿章成了西方列强最喜欢的谈判对象,《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烟台条约》《天津条约》,他这一生签订了大大小小30多个条约,不过李鸿章在签订条约时,从不写自己的名字。

他只用一个字代替,那就是“肃”,为什么要写肃呢?其实“肃”正式代表清朝所封“肃毅候”的身份,1901年,在签订完《辛丑条约》之后,李鸿章就病逝了,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其去世之后,称他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李鸿章签订条约,为何从不写自己名字,只写一个字?
正是因为如此,李鸿章成了西方列强最喜欢的谈判对象,《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烟台条约》《天津条约》,他这一生签订了大大小小30多个条约,不过李鸿章在签订条约时,从不写自己的名字。他只用一个字代替,那就是“肃”,为什么要写肃呢?其实“肃”正式代表清朝所封“肃...

《辛丑条约》中,李鸿章在签名时,为何不写自己全名,而只是写下“肃”字...
因为李鸿章当时是独自一人承受屈辱去签字的,不签自己的全名,而是以自己“肃毅侯”的身份去签字签了一个“肃”,这样也是为了保留自己最后的尊严,当然还有一种说法就是,李鸿章只签了一个“肃”,其实是画押,当时规定的是双方条约不能写名字而是进行画押,所以这个“肃”就只是画押而已。画押这个说法...

李鸿章为何在《辛丑条约》上签“肃”而不签本名呢?
李鸿章在《辛丑条约》中文本上签署的并不是“肃”字,甚至并不是一个字,而是画了一个押,这是比签名更为正式的形式。根据《辛丑条约》中文本第十二款规定,签约代表的署名,要以“画押”形式,而不是签字形式,所以李鸿章这么做,是遵照条约的规定而为之。同时和李鸿章参加谈判...

李鸿章在《辛丑条约》上,怎么只签一个“肃”?
关于这个问题,一般来说有两个说法:一是觉得条约内容太无理,不想给自己留下一个骂名,所以才没有签本名;二是由于他的爵位是“一等肃毅伯”,所以签“肃”也就相当于是自己的署名。但真的是这样吗?其实并不是。首先就第一个说法来看,简直就是无稽之谈,虽然这是丧权辱...

李鸿章为何在《辛丑条约》上签“肃”,而不签本名?
文人墨客在设计花押印时通常都会将自己的名字给融合进去,但是又不单纯只是将自己的名字直白地呈现出来。像李鸿章在《辛丑条约》上所签署的其实就是融合了他自己名字笔画的花押。这个花押将“李鸿章”这三个字按照书写习惯紧凑地堆积在了一起,从而使得它看起来就像是一个“肃”字。...

《辛丑条约》签订现场,李鸿章笔锋一转签下肃字,其中暗藏何玄机?
签订《辛丑条约》当日,李鸿章代表清廷出席会场,面对着那一份惨重代价的条约,李鸿章心情复杂,在签名的时候,笔锋一转,直接就写下了一个“肃”字。后来人们疑惑,李鸿章当时为什么不签自己的名字呢?这里要牵扯到我国的一种画押文化,从宋朝开始,汉人开始以草书的形式即兴创造出自己的签名方式...

李鸿章在辛丑条约上签名仅写一字,究竟暗藏着怎样的心机?
原因很简单,假如李鸿章签的是“李鸿章”三个字,或者写上“大清特使李鸿章”,那自己将晚节不保,大清朝也会颜面尽失。李鸿章用这一个字保留了国家的最后尊严,对于李鸿章来说,这无疑是人生中最耻辱的时候,不管他签什么字,都注定他要承受这段屈辱和骂名。回到国以后,李鸿章就...

李鸿章拒绝在辛丑条约上签名,仅写一字,暗藏着怎样的心机呢?
把条约上的签名换成这个字就表明他是奉清廷之命所做的如此决定而非自己的本愿。二,李鸿章每签订一个不平等条约都会收到大家的谩骂与不理解,虽然他也只是奉命行事但再怎么样他都直接参与了清廷的“卖国”行径,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大家认为他的的行为是不可原谅的。

李鸿章为何在《辛丑条约》上签“肃”而不签本名?
1. 李鸿章在《辛丑条约》上签署的不是“肃”字,而是自己设计的“花押”。2. “花押”并非李鸿章首创,而是源于古老的传统。早在汉代,就有“签名”和“画诺”的做法。3. 宋代时,“花押”的提法已经出现,人们将在文书上的签名称作“花押”。4. “花押”使用自定的草体字,以避免他人冒签。这种...

另有深意,为何李鸿章签辛丑条约时只签了一个古怪的字符?
李鸿章在《辛丑条约》上签的是“花押”。在中国古代,花押可是比签名更具法律效力的东西。首先,根据《说文解字》一书对“押”字的解释:“押,署也。”即“押”的意思就是署名。但是一些老百姓不识字,他们在接触到合约文书之类需要署名的时候,签不了名...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