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丑条约》签订现场,李鸿章笔锋一转签下肃字,其中暗藏何玄机?

如题所述

众所周知,晚清时期我国倍受列强欺压,当政的清廷无奈被迫签下各种不公平条约,这让身为外交大臣的李鸿章异常难受。其中有一个问题,就是当初李鸿章以清朝代表身份,前去跟列强签订《辛丑条约》之际,为什么不签自己的名字,反而签了一个“肃“字呢?

时光回溯,清朝光绪26年,大清积腐严重,世界列强组成8国盟军一举侵犯大清,很轻松的攻进了北平,而慈禧太后惊慌失措逃出紫禁城去往西安躲避,最终导致首都被八国联军占领。接着各种名贵文物被土匪般的外国士兵抢掠并搬走,其中的颐和园更是惨状一片。

不久后,八国列强意外停住了进犯脚步,他们不是良心发现,而是只为图利益并不想在征服全清朝上耗费更多的军事资源,于是就想跟清朝展开谈判,慈禧心知以自家的兵力是无法将八国联军逐出大清国境的,为此只能委屈答应下来。

和谈形成后,清廷很快就派出资历与实力并存的李鸿章去跟八国谈判。光绪27年,在经历一番“和谈”后,李鸿章最终和敌方谈妥了一份条约名叫《辛丑条约》。这份条约里面谈及的条件内容,几乎超越了清廷以往所签订的任何不公平条约,对大清来说所付出的代价无疑是空前绝后的,如此一来又意味清廷将沦为八国列强的“提款机”。但是生死存亡关头,慈禧没有其他出路只能答应。

签订《辛丑条约》当日,李鸿章代表清廷出席会场,面对着那一份惨重代价的条约,李鸿章心情复杂,在签名的时候,笔锋一转,直接就写下了一个“肃”字。后来人们疑惑,李鸿章当时为什么不签自己的名字呢?这里要牵扯到我国的一种画押文化,从宋朝开始,汉人开始以草书的形式即兴创造出自己的签名方式,故称为画押、押字,这一点跟现代的明星相似,都是为了突出个人签字特征。

而古代画押有着信用认可等用途,宋朝时期,无论是皇帝宰相重臣,还是庶民商贩,都可以使用画押,在商业跟官务中起到很大的作用,一些政务文件,一般都需要相关负责人亲手押字才能生效。像皇帝下一道圣旨,需要传国玉玺该个印,当铺的银票需要商家画个押等。李元弼写的《作邑自箴》有记载:“应行文字,签押用印完备,方得发出”,因此这种做法一直沿袭到清朝,导致清廷的官员也十分流行画押。

对于李鸿章签订的《辛丑条约》,其代表的不是自己,而是代表整个大清,那么名字该怎么签呢?当初李鸿章被清廷赐封爵位,名为“一等肃毅伯”,所以李鸿章在当时就把肃设计为自己的画押信用签字,所以在《辛丑条约》纸约上签下肃字,一则能充分代表清廷政府,也证明了自己的立场跟态度。

另外也有人说,“肃”是李鸿章三个字拆解部首,取其部分合成的字,故而是“李鸿章”这三个字的浓缩字,不过这也确实证明了李鸿章的聪明之处,这其中也暗藏玄机,比起写上自己的大名,“肃”这个字的用处很大,如果签李鸿章,自然少不了人们的唾骂,签“肃”则是显得身不由己,自己也只是代表清朝政府而已。

后来,李鸿章因签下这份不公平条约,而被人指着卖国求荣,还有的外国人称为他是“东方俾斯麦”,因为他作为外交大臣,出于职务关系,很多条约都是由他这个职位负责谈判跟签订,其中也包含了著名的《辛丑条约》跟《马关条约》。至于李鸿章在历史上的评价,后人们各有看法,但更偏向于“人在政坛,身不由己”的观点,对此大家是怎么看待的呢?

参考文献:《作邑自箴》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4-02
这其实和古代签名习惯有关,古人签订契约之时都喜欢亲自押字以代表自己的身份,李鸿章也不例外。这个“肃”字代表着李鸿章“一等肃毅伯”的封号,签这个字不仅可以代表自己而且可以代表清政府的立场。
第2个回答  2020-04-02
当时李鸿章已经意识到局面已经无法回转,签订不平等条约是一定的,还不如迅速签订。
第3个回答  2020-04-02
因为李鸿章虽然是一个软弱的人,但是他为了我们国家确实做出了很多贡献,而他在谈判上也是非常有天分的,它能据理力争为我们国家减少一些损失。

《辛丑条约》签订现场,李鸿章笔锋一转签下肃字,其中暗藏何玄机?
对于李鸿章签订的《辛丑条约》,其代表的不是自己,而是代表整个大清,那么名字该怎么签呢?当初李鸿章被清廷赐封爵位,名为“一等肃毅伯”,所以李鸿章在当时就把肃设计为自己的画押信用签字,所以在《辛丑条约》纸约上签下肃字,一则能充分代表清廷政府,也证明了自己的立场跟态度。另外也有...

李鸿章拒绝在辛丑条约上签名,仅写一字,暗藏着怎样的心机?
《辛丑条约》,李鸿章在签字那一刻,气得当场吐血

李鸿章在辛丑条约上签名仅写一字,究竟暗藏着怎样的心机?
在签订《辛丑条约》之时,77岁高龄的李鸿章一度老泪纵横。最终在条约上写下了一个“肃”字。那么李鸿章为何要签这个字呢?原来,李鸿章曾经受清廷赐封,叫做“肃毅伯”。原因很简单,假如李鸿章签的是“李鸿章”三个字,或者写上“大清特使李鸿章”,那自己...

李鸿章拒绝在辛丑条约上签名,仅写一字,暗藏着怎样的心机呢?
其实,了解过李鸿章的人都应该知道,他曾经被封为爵位一等肃毅伯。而“肃”刚好就是对他名号的称呼,而且这还是清政府赐予他的字,所以,在进行《辛丑条约》签名之时,李鸿章写的是“肃”字,而不是他的名字,这其中当然也蕴含着几分用意。一,不论是签订《辛丑条约》还是《马...

李鸿章拒绝在辛丑条约上签名,仅写一“肃”字,暗藏着怎样的心机?
宋徽宗赵佶的签名李鸿章在《辛丑条约》上写的就是花押,这个花押看着像一个“肃”字,但是其实并非“肃”,具体含义也只有李鸿章本人知道。实际上在《辛丑条约》不仅李鸿章签的是花押,庆亲王奕劻的签名也是一个花押,仅有一个字。所以没有必要对李鸿章这个签名做过多的解读,这仅仅是李鸿章的签字而已。《...

李鸿章拒绝在辛丑条约上签名,仅写一字,暗藏着怎样的心机?
值得注意的是,签订《辛丑条约》,李鸿章以一种特别的方式,给自己挣下了最后一丝“体面”,也是他最后的“矜持”。在条约上,他将自己的名字,签成了一个“肃”字。为何是“肃”字呢?“肃毅伯”是清朝朝廷给他的名号,而李鸿章死前签下的这个“肃”,在我看来,则是他最后的“矜持”与“抗争”...

李鸿章签订无数条约,为何签字只有一个字,这有何玄机?
一旦签订了这个条约,那自己绝对就是千古罪人,所以他在签订的时候专门留了一个心眼,只签了一个字“肃”。之所以能够签这个字,是因为当时满清政府曾经赐给李鸿章一个新的名字肃毅伯,他签这个字代表着这是清政府的意思,他也是万般无奈之下做的选择,所以后世的人们都在感叹李鸿章签这个字的用意。

李鸿章拒绝在辛丑条约上签名,仅写一字,暗藏着怎样的心机?
一位将近80岁的老人,背负着国家的重担,列强的紧紧逼迫下,也就只好无奈提笔落字了。辛丑条约上的那一个肃字,即是他在清朝受封时的字号,若是写上清朝大臣李鸿章的名字,自己也将晚节不保,更是一种昧着爱国的心痛,大清朝最后的颜面也将丢失,也是在保留我们晚清最后的一丝丝尊严。

辛丑条约中李鸿章的签名为什么会写成肃字
还有人结合李鸿章的“肃毅伯”爵号,认为李鸿章在这里写“肃”字是有意嘲讽清廷:既然这屈辱的条约非要老夫签订,那就将你赐予我的封号写在这里,免使老夫遭万世唾骂。各国在《辛丑条约》上的签署,以及李鸿章(左侧)和庆王(右侧)签署的都是花押 可实际上,条约上的“肃”字并非是李鸿章三字挤在一...

李鸿章为何在《辛丑条约》上签“肃”而不签本名?
提起李鸿章,我们第一印象恐怕就是中学课本上签订《辛丑条约》的那个插图了吧。李鸿章究竟是误国的佞臣和爱国的忠臣,功过各有,谁也无法给出一个明确的论断。有人说李鸿章自觉惭愧,于是在《辛丑》上签的名字用“肃”字代替,怕后世人诟病,不敢署自己的真实名字。实际上事实并非如此,条约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