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代表清政府去与列强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时,为何不写自己的本名,而要写一个“肃”字呢?
关于这个问题,一般来说有两个说法:一是觉得条约内容太无理,不想给自己留下一个骂名,所以才没有签本名;二是由于他的爵位是“一等肃毅伯”,所以签“肃”也就相当于是自己的署名。
但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并不是。首先就第一个说法来看,简直就是无稽之谈,虽然这是丧权辱国的条约,但毕竟是国与国之间签署的,如果只是随便签一个字,那肯定是不行的。其次,李鸿章的爵位虽然是“一等肃毅伯”,但单凭一个“肃”字,根本不能说明这就是李鸿章本人,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清廷将来便可以将这条约给抵赖掉。
所以两种说法,都不正确。那么又是具体怎样一回事呢?看看条约里面写的内容就知道了。
在《辛丑条约》中的第十二款规定:
“今将以上条款缮定同文十二分,均由诸国全权大臣画押,诸国全权大臣各存一分,中国全权大臣收存一分。”
这也就是说,签约双方代表的署名,都要用“画押”的方式,而不是简单的签字。而李鸿章在条约上所签下并非是一个“肃”字,甚至可以说它就不是一个文字,而是作的一个花押而已。相对于签名来说,这种方式更为正式一些,防伪性也更高。所以李鸿章这样做,也不过就是遵循了条约上的内容而已。
我们这里所说的“画(花)押”,是中国传统的一种防伪签名模式,从古代开始一直沿用到现代,即便是到新中国成立之后,一些地区的老人仍然在使用这种方法,只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这种画押的方式已经逐渐消失,或是被取代了。
一般来说,“花押”的形式通常都是由本人自行设计,一般都是采用自己的姓名或者字号为设计元素,然后按照书法习惯进行组合,也就是将多个字“攒”到一起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花押。每个人的花押形式都不相同,其中的笔画顺序和细节模式基本上只有自己清楚,外人是很难模仿的。正因如此,所以才被运用到正式的文书签署上面。
所以如果你仔细看李鸿章签署的花押的话,就会发现,这其实并不是一个“肃”字,而是包含了“李鸿章”三个字笔画在内的独特花押设计。仔细看可以看到,起笔实际是“李”,中间包含了“鸿”,收笔部分有“章”的笔画。
小结
综上所述,便是我们对李鸿章在《辛丑条约》上签署的花押做的一个简单表述了。其实不仅表现在此条约上,在李鸿章签署的其他条约上也都是用这样的花押。但其实它并不是“肃”,而是“李鸿章”三个字组合的花押!
李鸿章在《辛丑条约》上,怎么只签一个“肃”?
而李鸿章在条约上所签下并非是一个“肃”字,甚至可以说它就不是一个文字,而是作的一个花押而已。相对于签名来说,这种方式更为正式一些,防伪性也更高。所以李鸿章这样做,也不过就是遵循了条约上的内容而已。
《辛丑条约》中,李鸿章在签名时,为何不写自己全名,而只是写下“肃”字...
因为李鸿章当时是独自一人承受屈辱去签字的,不签自己的全名,而是以自己“肃毅侯”的身份去签字签了一个“肃”,这样也是为了保留自己最后的尊严,当然还有一种说法就是,李鸿章只签了一个“肃”,其实是画押,当时规定的是双方条约不能写名字而是进行画押,所以这个“肃”就只是画押而已。画押这个说法...
李鸿章签订不平等辛丑条约时,为何用肃字?
因此,李鸿章为了让后人不至于怪罪他,只好利用自己的封号,从而在条约上签了个肃字。虽说李鸿章留存下来的书法作品大多苍劲有力,但是在条约上的字却是比较潦草。其实,这很有可能是李鸿章的故意为之,因为心中对条约的排斥,再加上可能背负的骂名,所以李鸿章在签字的时候,故意为之。李鸿章虽然是通商大臣...
李鸿章为啥会在《辛丑条约》上签个肃字?
在辛丑条约上面签字明确的表示要有画押的方式,所以李鸿章最终选择了代表自己名号的肃字。其实这个字也并不是肃,当仔细观察的时候会发现,这就是李鸿章三个字的简略缩写。甘愿背负骂名的李鸿章当奕劻准备在辛丑条约上面签字的时候被李鸿章制止了,因为他知道这个签字下去之后就是千古骂名,所以他认为他的年龄...
李鸿章为何在《辛丑条约》上签“肃”而不签本名?
像李鸿章在《辛丑条约》上所签署的其实就是融合了他自己名字笔画的花押。这个花押将“李鸿章”这三个字按照书写习惯紧凑地堆积在了一起,从而使得它看起来就像是一个“肃”字。除了李鸿章,当时与他一同代表清政府签署《辛丑条约》的庆亲王也是使用的花押,而并非是签名。这种花押...
李鸿章为何在《辛丑条约》上签“肃”而不签本名?
1. 李鸿章在《辛丑条约》上签署的不是“肃”字,而是自己设计的“花押”。2. “花押”并非李鸿章首创,而是源于古老的传统。早在汉代,就有“签名”和“画诺”的做法。3. 宋代时,“花押”的提法已经出现,人们将在文书上的签名称作“花押”。4. “花押”使用自定的草体字,以避免他人冒签。这种...
辛丑条约中李鸿章的签名为什么会写成肃字
《辛丑条约》带来的屈辱不需细说,这种屈辱一旦弥漫在我们脑海,条约上的每个字仿佛都透露着当时的无奈和辛酸。这种感情是如此强烈,以至于现在许多人在看到李鸿章画出的“肃”字时会演绎出一套悲凉的情景。“李鸿章接过庆王手中的笔,颤抖将“李鸿章”三个字签成“肃”字的模样,这三个字挤在一起,...
《辛丑条约》签订现场,李鸿章笔锋一转签下肃字,其中暗藏何玄机?
对于李鸿章签订的《辛丑条约》,其代表的不是自己,而是代表整个大清,那么名字该怎么签呢?当初李鸿章被清廷赐封爵位,名为“一等肃毅伯”,所以李鸿章在当时就把肃设计为自己的画押信用签字,所以在《辛丑条约》纸约上签下肃字,一则能充分代表清廷政府,也证明了自己的立场跟态度。另外也有...
李鸿章为何在《辛丑条约》上签“肃”而不签本名呢?
李鸿章在《辛丑条约》中文本上签署的并不是“肃”字,甚至并不是一个字,而是画了一个押,这是比签名更为正式的形式。根据《辛丑条约》中文本第十二款规定,签约代表的署名,要以“画押”形式,而不是签字形式,所以李鸿章这么做,是遵照条约的规定而为之。同时和李鸿章参加谈判...
李鸿章为何在《辛丑条约》上签“肃”而不签本名?
所以,《辛丑条约》上李鸿章用“肃”字代替签名也就顺理成章。 在封建社会时期,花押这种形式也不仅只在中国流行,在亚洲其他国家甚至欧洲也都有签名用“花押”的形式。“花押”在欧洲多是一种图形样式签名,一般用来表明签署人的身份或者证明某事物的归属问题。而且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