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运用刑法相关理论分析李某和张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案例:
赖某(男)与(李某(女)一直有不正当的通奸关系,后来李某为了保持家庭的稳定,欲断绝与赖某的通奸关系。但赖某任苦苦哀求,并多次去李某家纠缠。无奈,李某与其丈夫张某约定,如果赖某再来就打断他的腿。一日晚8点左右,赖某又前来纠缠,当其走到李某家院内时,李某和张某手持木棒从房间冲出,将赖某按倒在地上,二人用木包朝赖某腿部猛击,张某想起赖某以前与自己妻子的不正当关系,越打越气,便又朝赖某的头部击打数下,致赖某头部大出血当场死亡。经法医鉴定,赖某右腿骨折,双腿几处皮下淤血,颅内出血,死亡的直接原因系颅内出血所致。
要理论分析

  我是一名法学老师,对你的问题回答如下:
  案例一
  1.李某、张某、宋某的行为不构成犯罪。理由是这样的:按照《刑法》的规定,构成犯罪应具备犯罪构成四要件,即犯罪主体、犯罪的主观方面、犯罪客体和犯罪的客观方面。本案中李某、张某、宋某三人的行为,很显然是一种故意伤害行为,要说构成犯罪也只能构成此种犯罪,然而故意伤害罪在客观方面要求犯罪行为人将被害人打成轻伤以上,本案中的伤害结果是轻微伤,显然不符合故意伤害罪客观方面的要求,所以李某、张某、宋某的行为不构成故意伤害罪。虽然李某、张某、宋某三人的行为不构成犯罪,但却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有可能要受到行政处罚。当然这也是一种民事侵权行为,被害人远某、沈某可以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肇事者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2.该起事件发生的原因有三个方面:
  (1)李某、张某、宋某、远某等人法律意识不强,没有认识到他们的行为是违法行为:
  (2)哥们义气思想浓重,遇事没有想到报警,通过合法途径解决问题,而是找江湖朋友来解决问题;
  (3)遇事不冷静,只图一时逞强,不考虑行为的后果及其法律责任。
  该事件造成的直接后果是 远某、沈某两人身体受伤;另外对国家法律保护的正常社会秩序也造成了损害。
  案例二
  1.本案中王某、李某、方某、吕某、吴某等人的行为构成抢劫罪,其中李某和王某是主犯,因为李某是组织者,王某是行为的直接实施者。方某、吕某、吴某是从犯,他们在抢劫罪的实施过程中起次要作用。
  2.不懂法、无法律意识,没有认识到他们的行为是犯罪行为、要受到刑罚处罚,这是他们犯罪行为发生的直接原因。该事件造成的直接后果是三名被害人身体受伤或惊吓、财物受损;另外对国家法律保护的正常社会秩序也造成了损害。
  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生应当注意交友,要交品行端正的人为朋友,这样才能促进自己的发展,和朋友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如果不注意交友,交友不慎,交了坏朋友,那么就对自己的发展不利,严重者还有可能误入歧途,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10-26
张某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其夫妻二人本约定有故意伤害,但在犯罪的实施过程中,犯意转化,且达到了致使受害人死亡的后果,主客观相一致,成立故意杀人罪。
李某构成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李某与其夫约定故意伤害,后其夫犯意转化,导致赖某的死亡与其故意伤害的行为无因果关系。
第2个回答  2010-10-26
张某和李某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的共同犯罪,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
第3个回答  2010-10-26
张某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致人死亡),属结果加重犯。在主观上,只是致人伤害并无致人死亡的故意,客观上实施了伤害行为,却造成了故意内容以外的结果,不构成故意杀人。
李某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
第4个回答  2010-10-28
首先,夫妻二人之前已约定打赖某,那时二人已形成故意伤害的共同犯意。

之后,李某仍然实施的是故意伤害的行为,而赖某在伤害过程中由于犯意转化实施了杀人的行为。

根据共犯理论的“部分共同说”,虽然二者的行为客观上无法造成一致的危害后果,并且后来二人的犯意也不再一致,但在一致的范围内,也就是二人之前共同故意伤害的范围之内,二人成立共同犯罪。也就是说,二人的共同犯罪行为只针对故意伤害罪。

张某犯意转化之后超出其与李某共同犯意的杀人行为,属于张某个人的行为。

因此,二人成立故意伤害罪的共犯,但张某应对其杀人行为承担刑事责任。

刑法共同犯罪案例分析
一、张某构成故意杀人罪,李某构成故意伤害罪,二人在故意伤害罪的范围内成立共犯。目前刑法采纳行为共同说的观点,即只要数人共同实施了刑法上的违法行为,就构成共同犯罪。张某和李某均有伤害刘某的故意,并实施了伤害行为。张某直接用铁锹打击刘某头部,具有致死危险,且能够预见到可能导致刘某死亡的结果...

张某和李某的行为应如何定罪?
张某主观上没有杀人的故意,只有伤害的故意,应定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李某是非法拘禁罪。

向各位刑法老师求助!
李某在特殊的环境下负有特定的救助义务,他也能够履行这种义务,但其拒不履行,导致危害结果发生,其消极的躲避行为完全符合不作为犯罪的特征,已构成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

张某是否构成犯罪?如已构成犯罪,试分析犯罪构。
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对于犯罪行为如何进行定性要根据实际情况及相关的法律规定进行确定,所以请自行按实际情况及相关法律规定进行最终确定。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三条 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

关于刑法基本原则按一些案例分析及答案
赖某的行为构成犯罪,应当以故意伤害罪论处。理由是:(1)赖某打击便衣警察的行为属于假想防卫,应当负刑事责任。赖伤害行为。事实上,便衣警察的行为并非不法侵害,赖某对假想的不法侵害进行防卫,应当依法负刑事责任。(2)赖某对便衣警察的伤害行为是故意的。在本案中,赖某对便衣警察是否为侵害人的同伙的认识上有...

分析本案中张某和李某行为性质及刑事责任
行为人杀死小孩时没有预见到那是人而不是狗,主管心理显然不属于故意。但究竟属于疏忽大意的过失还是单纯属于意外事件,需要分析。 疏忽大意的过失与意外事件的共同点在于都没有预见危害结果。区别在于过失的情况下,是有预见的可能性而没有预见...6735 ...

全景刑事案例分析理论与实务目录
张某的合同诈骗案和白某的销售侵权复制品案,展示了经济犯罪的多样性及其法律应对。郑某等人逃避商检案反映了商业活动中的法律红线,而李某的“受托”杀人案则涉及委托关系与法律责任的微妙平衡。最后,齐某等故意伤害案展示了不同动机和背景下的暴力犯罪,法律如何根据具体情节作出公正判决。

司法考试刑法历年试题及解析(下)3
请结合上述案情,分析李某各行为的性质,并请说明理由。 答案:(1)李某构成伪造居民身份证罪。(2)李某使用伪造的身份证办理手机入网手续并使用手机,造成电信资费损失数额较大,构成诈骗罪。(3)李某将钱某的背包抢走的行为属于抢夺行为;后来为抗拒抓捕而将民警赵某捅成重伤的行为构成抢劫罪。(4)李某在乙市使用...

司考刑法犯罪和犯罪构成要件考点模拟试题4
根据刑法理论,从主、客观两个方面分析乙及其妻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如果构成犯罪,罪名是什么?若不构成犯罪,理由是什么?6.被告人江某在搬运站做过多年的三轮车搬运工,熟悉搬运工作。1995年5月某日,江某的三轮车坏了,向同事张某借了一部旧车暂用。张某告诉江某,此车车闸失灵。江某说,我骑了...

如何认定为犯罪未遂
认定犯罪未遂,关键在于是否由被告人的意志以外的因素主导。张某与李某的离婚纠纷案例中,张某对李某实施暴力行为,虽未能完全达到犯罪目的,但其行为已构成犯罪。根据刑法第23条第1款,犯罪未遂需满足三个条件:着手实施犯罪、未得逞、由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导致。张某的行为符合这三个条件,因此,认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