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而言,分析传播活动与社会之间相互作用的理论,可以分为三种流派:传统学派、批判学派和发展学派。三者各有特点,又相互补充。 传统学派从维护现有秩序的立场出发,分析传播活动对社会的影响,因为其研究视角多是微观性的,其研究的对象也集中在受众身上,并且强调实证在研究过程中的重要性。 受马克思主义影响较多的批判学派,不同于传统学派聚焦于微观的研究路径,更多的将个体置于社会的大背景下,研究传媒与权力,传媒与意识形态,传媒与文化的关系。方法上更倾向于将定性与定量结合,将传播者、受众等因素,以及传播过程的诸多环节至于社会制度下加以综合考察。 发展学派主张以历史的眼光看待传媒的价值与作用,具体来说,大众传媒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主张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应该发展大众传媒,同时也要注意这其中对自己利益的保护。 媒介依赖理论
美国社会学家梅尔文·德福雷在1976年出版的《大众传播媒介的依赖理论》书中首次特出这一理论,其基本观点是受众对大众传媒具有依赖性。这一观点的出发点是,当代社会的人们要实现生存和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是目标和资源,人们对这两个因素的需求则是以对信息的需求为桥梁的。也就是说,作为大量信息提供源的大众传媒成为人们依赖的对象。同时,这种依赖关系又是相互的,在人们对大众媒体需要的同时,其自身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社会的支持,也就是说,大众传媒是嵌入社会系统中的。进一步的,从这种相互依赖关系中,我们可以得到媒介系统与其他社会系统的合作与冲突的来源,即双方在实现各自目标过程中,不相互依赖对方的资源则是冲突的来源,对彼此资源的依赖与使用则能促成合作。
情景论
美国传播学学者梅罗维茨在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空间感的失落》提出此观点。他的情景论是对戈夫曼拟剧理论和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的糅合,即承认人们在他人面前会通过一定的技巧来展现自己,这也就是特定情境下的自我行为调整,以及媒体会对社会情境产生影响。由此进一步提出媒体所营造的特定情境会出事人们产生对应的措施。这里理论其目标指向主要是进一步解释传播媒介是社会系统的重要部分,对社会结构有巨大影响。
型塑论
美国传媒学家乔治·格伯纳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提出相关理论,并经过二十多年的研究与归纳,最终形成于《与电视共成长:社会化的观点》一书中。型塑论的出发点是受大众传媒长期影响的人的价值观会随之改变,从而与传媒所倡导的价值观重合。在此,这一理论着重探讨了传媒在公共空间中对价值观的选择与整合,从而对主流价值观的形成产生助推。
模式化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于1977年出版的《社会学习理论》中的观点是这一理论的出发点。班杜拉在社会学理论中认为个人的行为时有个人与环境交互作用产生的,行为、环境以及个人内在因素三者相互作用。并且认为人的社会行为大部分是在观察、模仿中习得的。传播学学者且此为依据,将这一理论扩展到传播学理论。该理论认为,大众传媒为人们提供了足够多的行为模式,人们根据自身条件和喜好,通过大众传媒模仿、学习其中的一些模式。这一理论着重探讨了传媒对人社会化的影响,进一步强调了传媒的影响是深远且彻底的。 大众文化批判理论
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作为西方重要的马克思主义学派的理论,法兰克福学派将矛头对准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控诉他们通过操纵大众传媒来侵蚀民众的革命意志。福利国家、意识形态和科学技术的合谋,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尤其是通过大众传播所塑造的大众文化给人民提供了虚假的心理满足,将控制延伸到心理层面,使其丧失批判能力。在此,该理论将对人的解放放到了对心理层面的解放,甚至认为只有对心理层面的束缚物的革命,才能获得人最终的自由。
政治经济学的传媒理论,英国政治经济学者彼得·戈尔汀、格拉姆·默道特、詹姆斯·克伦等是这一理论的代表。该理论认为只有将传媒与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联系起来,才能更全面的了解传媒所起的作用,切入视角多是传播者。这一理论着重探讨了所有制结构以及市场对传媒的约束力,特别是西方国家垄断化的传播体系下政治、经济的发展趋势。
社会文化理论
英国的伯明翰学派是社会文化理论的代表,其代表学者有斯图亚特·霍尔、雷伊蒙德·威廉姆斯等。该理论注重传播媒介的社会文化背景,探求一个社会中的大众文化与大众传媒的关系。主张研究媒介产品的时候不仅研究文本内容,更应该对产生这一产品的社会文化背景进行分析。
社会需求论,美国社会学家默顿所代表的结构-功能主义研究学派的传媒理论认为,大众传播是维持现有社会秩序的重要工具,前提条件是其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对于适应社会需求的的标准,默顿给出了如下三条:一,大众传播的意图是适应社会传播;二,公众接受传媒内容的效果;三,传媒应按照公众的需求提供信息。 并且默顿还认为没有必要要求媒体起到指导思想的作用,在既定法律法规的制约下,媒体自然就能实现对信息的正确筛选工作。
思想统治权理论
意大利共产党领导人葛兰西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提出“霸权”思想,认为在任何时代中,占统治地位的思想都是统治阶级的思想。思想统治权理论强调大众传媒对于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关键作用,而非辅助作用。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中大众传播与统治阶级的研究,葛兰西认为通过大众传播的统治不是简单的进行思想灌输,而是在制造一种认同,让大众认同某些观念,甚至参与到这些观念的建构中。面对被统治者,统治者不是简单的剪除,而是通过将其利益纳入自身体系中,从而达到自身体系的维系。 社会进步助推理论,美国社会学家勒纳通过对中东国家现代化历程和水平的调查缩写成的《传统社会的消逝——中东的现代化》一书中,指出现代化的实现与标志是由城市化、全民教育、普及化的大众传播和公众参与四个要素构成。在此,他把大众传媒看作是社会进步的推进器,指出发展大众传媒对于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的重要意义。与此相类似的还有美国传播学者施拉姆在《大众传播媒介与国家发展——信息对发展中国家的作用》中认同这一观点,并进一步指出正是因为信息在发展中国家传播的不平衡与拥塞,给其经济与社会的发展造成很大障碍。
传播社会学的主要流派
一般而言,分析传播活动与社会之间相互作用的理论,可以分为三种流派:传统学派、批判学派和发展学派。三者各有特点,又相互补充。 传统学派从维护现有秩序的立场出发,分析传播活动对社会的影响,因为其研究视角多是微观性的,其研究的对象也集中在受众身上,并且强调实证在研究过程中的重要性。 受马克思主义...
传播社会学主要流派
在探讨社会与传播活动的相互作用时,学术界主要分为三个流派:传统学派、批判学派和发展学派。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视角和关注点。传统学派从维护社会现状出发,以微观分析为主,关注受众,重视实证研究。其理论基础是受众对大众传媒的依赖,如梅尔文·德福雷的媒介依赖理论,认为个体在获取生存和发展的目标和...
传播学四大流派及其观点
传统学派,也被称作经验学派或管理学派,主要指的是从经验事实出发来考察社会现象,并侧重于开展传播效果研究的学派,它是相对于善于以思辨性的方法考察社会现象的批判学派相对而言的。一般来说,经验学派主要指的是以美国为主的主流传播研究,被施拉姆誉为传播学四大奠基人的拉斯韦尔、拉扎斯菲尔德、卢因、霍...
传播学主要流派和人物框架
A、芝加哥学派 芝加哥(传播)学派出现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芝加哥大学内形成。美国最早的大众传播研究主要是由芝加哥学派的社会学家们进行的,注重对现实的描述和社群研究,以问题为导向,关注符号研究。注重质化研究方法,使美国有关社会问题的社会科学研究有了强烈的经验主义方向。代表人物有:杜威、米德、...
传播学的学派有哪些,有什么区别
一般来说,传播学研究可以划分为三大基础学派:经验--功能学派、技术控制论学派、结构主义--批判学派。经验--功能学派是出于既定的政治和经济目的考察对大众的劝说和暗示,技术控制论学派看重人机交流的理性功能设计,结构主义--批判学派则探索符号—认识—权力之间的相互运作,旨在对现存的资本主义社会...
传播学的主要流派
研究焦点上,关心为谁传播;传播体制和社会各要素间的关系,落脚点在传播意义。批判学派的主要流派:①法兰克福学派 1923年,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社会学研究所成立,其代表人物有霍克海默(M. M.Horkheimer)、阿多诺(T.W.Adorno)、马尔库塞(H.Marcuse)、本雅明(W.Benjamin)、哈贝马斯(J.Habermas)等。他们从马克思...
关于传播学的起源或者流派 现在国际上有什么争议?
英国的传播学研究从60年代开始蓬勃兴起,在方法论上可分为四大学派:以麦奎尔为首的社会学派;以霍洛伦为代表的社会心理学牌;以奇斯曼和加纳姆为代表的政治经济学牌;以利兹大学电视研究中心为代表的职能学派。日本的传播学研究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有两大特点:一是沿袭外国主要是美国的理论体系,并着重发展了强调受众...
传播学基础知识|美国源流:芝加哥学派
芝加哥学派,美国社会学领域的一支重要流派,对传播学理论构建与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一学派将传播视为社会关系的基石,认为传播不仅传递信息,更塑造并维持社会联系。芝加哥学派成员探讨了大众媒介在促进民主制度中的作用,揭示了传播在社会结构与变迁中的重要性。芝加哥学派的兴起标志着社会科学在美国的第一...
四大传播学流派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论断
3.保罗•拉扎斯菲尔德 美籍奥地利著名社会学家,传播学四大奠基人之一。主要学术贡献:①对传播研究方法做出贡献,被称为传播学研究的“工具制作者”。他最早将实地调查法应用于受众研究,将定量定性方法结合使用并提出了统计调查、抽样分析和数据整理等科学主义的研究方法。②著名的伊利县调查,研究选民...
传播学经验学派简介
传播学中的经验学派,是一个以美国学者为核心的传统学派,他们在研究中占据主导地位。拉斯维尔、拉扎斯菲尔德、霍夫兰、克拉帕和施拉姆等是其代表人物。该学派主要从行为科学角度出发,强调经验性实证方法,对传播现象进行深入研究,如传播过程模式、说服与态度改变、传播流、先有倾向理论等,因此又被称为“...